辛普森何许人也?美式足球巨星。美国公众的挚爱。对中国读者而言,此君并不陌生。他曾担任《卡桑德拉大桥》的主演。那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西方大片。
现场死者是辛普森的前妻。另—位死者为男性。前夫风头无两,却有着黑色皮肤;前妻天生丽质,却是穷家女儿。人们猜测,黑丈夫杀白妻子,富男杀贫女,自然因情因怨,于是一个当代奥赛罗的故事在世上疯传。此后一年半,美国媒体实时转播审判。头版头条都让给了此案,使之成为轰动世界的重大案件。
本书分为四册——
《日落城摧》:警检侦查追捕,法庭收监立案;
《甲光壤下》:控辩钩心斗角,兼内讧之成军过程;
《它不合手》:控方轻敌失手,案子被打成筛子;
《何辱之有》:辩方穷寇必追,将案子彻底摧毁。
1994年6月12日,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桩命案。死者为一男一女。女方为美式足球巨星OJ·辛普森的前妻。现场没有凶器,没有目击证人。警察随即在辛普森住宅发现一只血手套。经比对,它和凶杀现场的手套是一对。次日,辛普森自芝加哥归来,手上又恰恰有伤。于是,血迹、手套、指伤,天造地设,只需半天,辛普森的嫌疑成立……
1994年发生于洛杉矶的辛普森案曾震惊全球。本书作者历时10年。用近70万字还原了辛普森案的始末,以时间顺序记述了整个案件的全过程,并辅以相关的法庭庭审资料。本书既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辛普森案提供有益帮助,也为法律从业者提供阅读参考资料。
五律
我在九嶷巅,萧然境界宽。
天高得气古,岁晚入风残。
伐野桑田起,移山沧海还。
大椿秋色里,一瞬八千年。
这首旧诗摘自小原诗,也许能吻合本书即将出版的心
境。
这首诗源自一场“比赛”。天涯网有一个网友名诗狂
客。睥睨天下,自诩第一。他出了一道题难为各位网友。
网友们纷纷应征。我也随兴写了一首。这件事近乎玩笑不
足挂齿。
但是就诗而言,应说不坏!
这种“比赛”曾经还经历过一次。1983年首届春节晚
会向全国征联。某上联为:“碧野田间牛得草”。以文化
名人为限征下联。那时年轻好事,也就随兴对了一联:“
金山林里马识途”。
当时不假思索,封人信封,寄出了事。事后才坐下细
细斟酌。结论很简单:无可挑剔,没有更好,必定最佳,
一副绝对。即使如此,晚会宣布结果时仍然吃了一惊。我
本以为即使最佳,也应有若干所见略同者。毕竟应征下联
者,十万有余,二十万不足。
没想到这副下联竟是“唯一”。
三十余年过去,风雨如磐,区区七个字不算什么。留
在记忆中不过是敝帚自珍。
此书应是又一个“唯一”。但是这两个“唯一”,境
遇竟是如此不同。一个仅用了二十分钟,另一个却耗去二
十余年。
这份辛普森双杀审判实录,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
。警检律庭,陪审团证人媒体嫌犯,还有深喉。全过程不
难,全方位不易。
这本书的规模此前未有,此后不必。虽然仅是异国的
某一重大事件,却是20世纪美国的“清明上河图”。
无须夸海口,无须妙笔生花,无须渲染粉饰。上百个
人聚在一起,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历时一年半,将一场
超级真人秀倒腾摆弄得轰轰烈烈,烈烈轰轰。把细处演绎
得荒唐诡异,有如冬逢伏暑,夏I临九寒。又把大局营造得
气势磅礴,有如大漠瀚海、珠穆朗玛。我辛苦了一下,去
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做一回唐僧,
经历了孤独的纸上长征。
它起于一个念头。仅仅是一个念头。筚路蓝缕,以启
山林。它如汩汩清流,出山林下岩壑人江河终归大海。
自当年全程追逐辛普森双杀案始,我收集了上千个小
时的审判录像和媒体报道。还有纷杂如林的回忆、评论和
法庭记录。仅法庭记录就两万三千页不止。整理归纳,布
局谋篇,前前后后,差不多用去五年。
落笔后又是五年。中间得一场大病,生死在一分一毫
间。当时最大的不甘心就是这本书面临夭折。病后继续,
完工时已是十年开外。
此后又是忽忽十年。风停云峙,呼神告鬼,八方奔走
,四面碰壁,终不能使众编辑读一字。个中辛苦曲折可写
一部小说。
幸有发小斡旋。终遇慧眼。
我做过农民,做过工人,出了学校就人行电视。一干
三十四年直至退休。
——2016年
(一)辛普森夜飞芝加哥
1994年6月12日,晚上11点45分,洛杉矶LAX国际机场。
美国航空668航班轻轻滑出停机坪。一上跑道,迅即加速,风驰电掣中,机头一举,跃人空中。座舱内,顿觉大地倾覆。飞机掠过树梢,渐行渐高,树影中迷离的灯光,顿时幻化成无边的灯海,银白橙黄,绵亘舒展,将天与地分得清清楚楚。在天地交汇处,流动着片片幽光,那就是西海岸,太平洋的东端。机身逐渐向右倾斜,一边爬高,一边转向。飞机越过405公路,又越过605公路,贯穿洛杉矶,连接西海岸的南北大动脉。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在空中俯瞰,蔚为壮观,远去的是红色的灯河,流来的是白色的瀑布,再加上街灯和霓虹广告,为茫茫黑夜生发出迷人的活力。
时交午夜,美国的天空变得十分冷清,除去值班的军机外,就只有往返大城市间的末班航机,这种航班被称为红眼班机。飞机升人云层,飘浮在无尽的黑暗中,目力所及,只有翼端的标志灯。在微茫的灯光里,可以看见片片气云流过机翼。
机长将自动导航仪打开,然后,拿起飞行记录,走进机舱。头等舱中,有两个乘客,似乎相识,正在低头交谈。机长轻轻走到跟前,俯身问道:“辛普森先生,你能为我签个名吗?”
(二)凶杀现场的发现
6月13日,凌晨,布兰伍德地区。
沿着邦迪路,散落着豪华公寓,随着山势蜿蜒盘踞。棕榈树下花草斑斓,后面则掩映着粉墙赤瓦。布兰伍德属西好莱坞,是个超富豪地区。邦迪路距比佛利山只有一箭之遥。这里不仅赏心悦目,而且也是万般宁静。这种宁静沁人肌骨,与它的美丽一样,是当地居民的一大财富。
0点10分,街角的树影中,闪出一对年轻夫妇。他们随着一只高大的白狗,走走停停。橙黄的路灯映着他们的脸,透着几分惶惑,几分兴奋。15分钟以前,他们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他牵着两只狗,一只是本人的。另一只则极为高大,双耳直立,毛色鲜亮,显然是只有悠久家世的纯种狗。这只狗似曾相识,只是想不起是谁家的。那人扬扬手中的缰绳:“这是我在邦迪路上捡到的,能不能让它在你家过夜,等天亮再说?”此话半为卸责,半为人情。言外之意,日后处理,悉听尊便。二人不置可否,接过缰绳,继续行路。
一路上,狗显得疲惫彷徨,喉中呜呜有声,每遇巷口或甬道,都会停住,对着暗处低吼。
回到家中,就着灯光,这对夫妇开始细细观察。此狗毛色纯白,但腹部足部又有红斑,仿佛是血迹。尤其是四爪的血迹,红色已接近乌黑。这只狗不肯进门,只是用嘴抵住门框,前爪不停抓刨,一副极度焦躁的样子。
心中大感不祥,再加上好奇心大炽,二人又随着狗回到路上。
这次,他们信狗由缰,让狗牵着他们走。此狗一路又演起先前的戏码:每遇暗巷就停下来,细细辨认,然后低吼。一接近邦迪路875号,此狗突然加速,把牵狗人拉得奔跑起来。一到门口,骤然停住,然后又倒退几步,对着一条红砖铺就的步道高声吠叫,声音既愤怒,又悲伤。
二人循声望去,顿然心神崩溃,四肢无法控制,定在当地。
五米开外,仅仅五米,铁门半开,铁栅下卧着一个人,金发覆面,似乎是个女性。身下一片稠稠的血泊。她那双赤足插在铁栏下,在灯光下白得发亮。再收目足下,自己竟然就站在血泊之中。
二人顿觉欲呕。丈夫先自震惊中收束回来,用冰凉的手拉开妻子:“快,先找个电话,打911报警。”然后拉着狗,越过马路,跳上一户人家的台阶,疯狂地擂起门来。
门内的老太太自梦中惊醒,惊慌失措,抓起电话就拨911。电话一通,就在黑暗中大叫:“快,快派警察来,我家门外有强盗!”
(三)桌上信封来自辛普森
零点17分。邦迪路875号。
首先到达的是警官罗伯特·雷斯克和米盖尔·泰勒萨斯。透过车窗,他们看到一对男女站在报警人家的台阶上,全然不像什么强盗。他们是典型的好莱坞居民,衣着时尚,还牵着一条纯种狗。他们站在那里,仓皇四顾,一副无助的样子。
他们看到黑白警车开到,就迎面跑上去,指着街对面,邦迪路875号:“那边,那个墙后,有个死尸,是个女的。”他们又指着身边的狗,声音颤抖,语无伦次,讲起他们的故事。警官们方才明白,眼前是个凶杀案。他们顾不得上门去安慰那个报警人,随着这对夫妇来到875号门前。
雷斯克站在甬道前,打开手电,向内观察。五米的距离相当近,却被血泊挡住。既要过去,又不能破坏现场,还真需要十二分的小心。他掏出步话器。呼叫指挥中心,请求增援,并派一辆救护车过来。泰勒萨斯已经自左边绕过草坪,就近观察。
他们确认这是一个女性白人。她身着黑色短裙,赤肩赤膊赤足,左侧在下,俯卧在血泊中。她左腿半蜷,右腿直插在铁栏下。随着手电光的移动,又赫然发现一其男尸,距她两米,半坐半躺,靠在铁栏杆与一个矮木桩之间。他的套头衫被撩至胸前,满身伤痕,血肉模糊。睹之触目惊心。
雷斯克仔细选好落脚点,绕过大门,跨过女尸,踏上门前的台阶。房门几乎全开。一进入室内,当门照壁挂着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