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上过山(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白桦林场知青),扛过枪(基建工程兵),还做过记者,以笔为武器,讴歌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学习,有幸成为中共党史专业博士。工作,人民日报分社社长,现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编审,还曾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个人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董伟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董伟,上过山(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白桦林场知青),扛过枪(基建工程兵),还做过记者,以笔为武器,讴歌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学习,有幸成为中共党史专业博士。工作,人民日报分社社长,现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编审,还曾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个人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精彩页 第一章 一月。共和国孕育的第一个月,似乎都是围绕着新的共和国的首都进行¨=从第一天凌晨毛泽东思考怎样和平解放北平,到最后一天解放军进入北平城。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安排。在元旦这一天,蒋介石发表了求和的“新年文告”,首次无奈地放下身段。毛泽东则在“新年献词”中霸气地宣布:“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个月,中共还有一个重要文件发布了,那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这一天,这个月,决定了整个1949年的走向。 一月 1.1949年1月1日,凌晨二时,毛泽东还在为北平的解放殚精竭虑。 1月1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叶剑英任主任。 1949年1月贯穿大半个月的事件是平津战役,也就是给新的共和国解决首都问题的战役。 2.1月5日,新华社发表系列评论,第一篇是《评战犯求和》,其他的评论是《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南京政府向何处去?》等。第一篇是毛泽东撰写的。 3.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在开幕和闭幕时,毛泽东发表了两次讲话,主要内容最后形成《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 1月6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席张澜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发表谈话,指出蒋介石并非真是要和平,有可能是缓兵之计,还是要继续打下去。 4.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 战役的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至22日),歼灭黄百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了徐州。 战役第二阶段(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 战役第三阶段(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 1月10日,中共中央即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工委、军分委、总前委、各前委发出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指示。 5.1月14日,毛泽东发表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陈述了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破坏和平的种种罪行后,提出了八项和平条件,以回应蒋介石的五项求和主张。 6.1月16日,毛泽东再次为中央军委起草了一份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 7.1月19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月25日又发了一个《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方针的补充指示》,尤其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也很强硬。 8.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 1月21日,傅作义接受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双方签订《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 9.1月22日,已在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及无党派人士李济深、沈钧儒、谭平山、郭沫若等55人联合发表声明,拥护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一 10.1月31日,傅作义部主力全部移出北平,人民解放军开始入城接防。 米高扬作为苏共中央代表,于1月31日下午来到了西柏坡,2月8日凌晨离开西柏坡。整整7天多的时间,都是在和中共中央五大书记谈话,一半的时间是毛泽东主谈。 1949年1月1日。 凌晨2时,56岁的毛泽东还没有休息,还在为北平的解放殚精竭虑。 关于同傅作义谈判问题,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复林彪电,指出:“新保安、张家口之敌被歼以后,傅作义及其在北平直系部属之地位已经起了变化,只有在此时,才能真正谈得上我们和傅作义拉拢并使傅部为我所用。因此,你们应认真进行傅作义的工作。你们应通过北平市党委将下列各点直接告诉傅作义:(甲)目前不要发通电。此电一发,他即没有合法地位了,他本人和他的部属都可能受到蒋系的压迫,甚至被解决。(乙)傅氏反共甚久,我方不能不将他和刘峙、白崇禧、阎锡山、胡宗南等一同列为战犯,我们这样一宣布,傅在蒋介石及蒋系军队面前的地位立即加强了,傅可借此做文章,表示只有坚决打下去,除此之外再无出路;但在实际上,则和我们谈好,里应外合,和平地解放北平,或经过不很激烈的战斗解放北平。傅氏立此一大功劳,我们就有理由赦免其战犯罪,并保存其部属。(丙)傅致毛主席电,毛主席已经收到。毛主席认为傅氏在该电中所取态度不实际,应照上述甲、乙两项办法进行方合实际,方能为我方所接受。(丁)我们希望傅氏派一个有地位的能负责的代表协同崔先生(时任北平平明日报社社长)及张东荪先生一道秘密出城谈判。(戊)傅氏此次不去南京是对的,今后亦不应去南京。否则有被蒋介石扣留的危险。” 新的一年,以毛泽东思考如何和平解放北平——这个未来新的共和国的首都开始了。 字里行间,全是对傅作义及其部属的考虑、安排。如果回顾一下傅作义及其部属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张狂、嚣张和反动,就可以看到中国其产党人和毛泽东的胸怀。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政协决议》,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9月,在大同、集宁战役中,解放军虽然歼灭国民党军1.2万人,但由于指挥失误,战役失败,大同未攻下,集宁又失守。取胜的十二战区长官傅 导语 国学大师章太炎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道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 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瞽盲;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所以,不想当聋子、瞎子,就学点历史吧! 本书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特别是围绕新中国成立所作的种种努力。守成虽不易,创业更艰难!让我们追寻着前辈的足迹,重温那一段艰苦又辉煌的峥嵘岁月! 国史第一课,从本书开启! 序言 一个梦,做了一百年,并且噩梦连连、痛苦血腥。这 个梦,就是中国人民的共和梦!共和梦是人民的梦! 帝国梦可是在中国有2000多年了,但那是帝王之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帝国,虽然时间不过15年,但是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太诱 人,引得中国社会2000多年来只为这一个目的杀杀烧烧, 千万冤魂白骨成就了一个又一个集权的皇帝。 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才算彻底终结了皇帝制度。在 中国的土地上,这种专制的帝国前后历时2137年。 帝国之下,国家是谁的?2000多年来,中国人被封建 思想不断洗脑,认为国家是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皇帝是“君权天授”“天 子受命于天”。 100多年前,国家是谁的,百姓似乎不太关心,只要能 够安居乐业,帝国和集权也可以受到拥戴,拥戴和歌颂那 个体恤百姓并勤政的皇帝,虽然天下都是他家的。 可是到了1840年,2000多年的帝国体制受到致命挑战 ,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生产的先进武器,以区 区几千人马和几艘军舰,就可以轻易打开帝国的大门,并 让帝国俯首称臣、丧失主权,让国家和民族陷入巨大的灾 难之中。皇帝的颜面没有了,百姓的生活也困顿了,无奈 之下,从皇帝到臣子,从知识分子到平头百姓,都在思考 和寻求中国的出路。 皇帝不想放权太多,臣子们还想救亡图存。于是,向 西方的老师们学习,想出了一条“君主立宪”的道路,并 演绎出“戊戌六君子”菜市口被砍头的悲剧。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中 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 各地开设租界,抢夺资源。为了救亡图存和维护大清的江 山,以康有为、粱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又称维新派)发 动了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幻想在不触 动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和不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变 法维新,通过改良主义道路来达到参与政权和进行一些社 会改革的目的,取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使中国走 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 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 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 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 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 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 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 失败。 虽然康有为和粱启超在宣传变法的时候提出了仿效日 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在真正实施变法的时候,为了争取 光绪帝的支持,也是因为光绪帝态度的变化,没有提出君 主立宪。但是,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 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 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还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皇帝的君权开始动摇了! 人们开始思考制度层面的问题,共和思想有了萌芽的 土壤! 帝制的基础是君权,共和的基础是民权。 以孙中山、宋教仁为首的革命派,也可以称作共和派 ,开始要从制度上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 共和制与君主制是完全对立的。它最主要的原则是国 家元首和权力机关必须定期选举产生,而非由一家一族之 世袭。“共和国”一词英文为republic,其核心则是 public,有公共、公开、公用、公立、公众、向所有人开 放等意义。具体到政治制度,则意味着国家权力是天下之 公器,治理国家是民众共同之事业。因此,政治权力必须 由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并对全社会平等开放。国家, 再也不是皇帝个人的了。孙中山先生有一个概括:“世界 潮流,由神权流到君权,由君权流到民权;现在到了民权 ,便没有办法可以反抗。” 以往的改朝换代,帝国制度毫发未损,明朝灭亡了, 清王朝的帝制还可以继续延续二三百年。但是,这一次, 在孙中山等革命派的推动下,清王朝的君权或者说是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走向终结,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的 第一枪,已经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第11次起义。 经过几十年的各种思想启蒙和革命军的前10次起义,清王 朝的帝制已经失去了执政的根基,变得摇摇欲坠,只是历 史选择哪根稻草压倒它而已。 起义当天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武昌首义的那天 傍晚,工程营的队官罗子清和熊秉坤曾经有过一次谈话。 罗子清说今天外边的风声很是不好,问熊是否知道。熊回 答“听说三十标今晚要起事”。罗子清问起事者是否“孙 党”(革命党),熊秉坤答:“现在各会党都信服孙文, 信服他就是孙党。”而且,熊秉坤还告诉罗子清,如今民 智日开,大家都痛恨专制,拥护共和。这次八镇一起,各 省就会响应,所以一定能成。罗子清听罢竟说:“秉坤, 今晚我有事,不在营内,你们好好维持吧。”说完便溜之 大吉,实际上是自动交出了兵权。事后,他向上峰汇报说 :“军队已怀二心,即未尽变,亦似全信邪说,不肯相抗 。”虽说是推脱责任,但也说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大清 已“民心尽失”。 起义军喊得最多的口号就是:“为了共和!” 辛亥革命的胜利,对近代中国确实意义重大,可以说 出很多条,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推翻了清王朝及中国实 行了2000多年的封建皇权制度,让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所 以,才会有孙中山的“二次革命”,才会有袁世凯的恢复 帝制不得人心,并且在人人诛之中抑郁而死。 …… 有了这个改过的时间表,1948年过得更快了。战场上 ,解放军势如破竹;在民间,民主人士以各种方式奔向解 放区,准备参加政协会议。可以说,无论是陆上,还是海 上,民主人士们不是已经到达解放区,就是在赶往解放区 的路上。 1948年的最后一天,在东海上航行的一艘苏联货轮“ 阿尔丹”号上,乘客们正进行一场特殊的欢庆新年到来的 聚餐。原来,这些神秘的乘客是中共秘密组织的从香港前 往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他们是1948年12月 26日从香港出发的,为了庆祝新年,大家一起包饺子,还 拿出了各自携带的鱼子、腊鸡、牛肉、水果等,所有民主 人士都非常兴奋,共话未来。茅盾准备了一个大笔记本, 请大家题字和签名。李济深即兴写下一首诗:“同舟共济 ,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参与共同建立一个 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同舟共 济,恭喜恭喜,一心一意,来做一件大事。前进!前进! 努力!努力!”朱蕴山在途中吟诗多首,其中有“神州解 放从今始,风雨难忘共一舟”等意味深长的佳句。 1948年的最后一天,在思想上忠于蒋介石的胡适,与 傅斯年在长江边饮酒唱和,一起背诵陶渊明的《拟古》诗 第九首: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 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 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晦。两个人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 他们俩人的泪是感慨“忽值山河改”,而中国的普通 百姓和民主人士期盼的,就是“山河改”,就是即将诞生 的新中国。 即将到来的1949年丰富而多彩。而本书只是围绕主题 ,重点叙述共和国孕育的10个月,围绕着这个崭新的胚胎 是怎样发育、成型,进而呼之欲出。完成了共和国的设计 和定型,实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百年共和国的梦想。 时间的指针,即将转向1949年——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别出心裁截取了1949年1月至10月这段时间,集中围绕新中国筹建这一主线展开叙述,清晰地描绘了新中国从萌芽、发育,到成型、诞生的过程。这十个月,天天新鲜,月月精彩, 共和国真实的模样逐渐显露。本书角度新颖,史料丰富,写的是故事,反映的却是规律,是经典的“国史教育第一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