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年巨匠-于右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祁硕森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百年巨匠》丛书之一,在同名纪录片《百年巨匠·于右任》的基础上,采取历史文献、口述历史与真实再现三种呈现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右任命运多舛的一生和巍然凝练的书法进诣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于右任作为教育家、民族诗人和一代书坛巨匠的艺术历程及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于右任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风引领当代中国书法的开拓发展。他又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本书分家世、心志、教育、报业、军政、诗赋、文物、书法八个章节,配图以于右任书法和珍贵老照片为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于右任作为教育家、民族诗人和一代书坛巨匠的艺术历程及传奇一生,是火炬,是呐喊,是惊雷,也是方寸之间传承的文明血脉。

目录

第一章 家世
生于忧患
伯母抚孤

第二章 心志
名师开蒙
名震西北
大儒启沃
踏上征途

第三章 教育
复旦孝子
筹办公学
上大校长
力农西北
创办民治

第四章 报业
唤起神州
为民而呼
继之民吁
民立民主

第五章 军政
入同盟会
统靖国军
西安解围
主政陕西
监察之父
太平老人

第六章 诗赋
以诗言志
家国情怀
歌呼圣战
吟望中原

第七章 文物
鸳鸯七志
熹平石经

第八章 书法
书法成就
标准草书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三秦大地百里之阔、广袤无涯,环绕多彩的大秦岭,
翠绿叠嶂的迷雾,也挡不住她的神韵之美。华岳更是以雄
奇著称天下,登山远望,如同空中遨游的神仙。八水长安
,华胥古都,天之宝气凝聚成物的光华,灵秀之地蕴含出
卓越的人才。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陕西
,中国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
建都,又是司马迁、白居易、苏武、柳公权、张载等众多
杰出历史人物的桑梓之地。宋代理学家朱熹言:“秦之俗
,大抵尚气慨,先勇力,忘生轻死……雍州土厚水深,其
民厚重质直,无郑卫矫情,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于
兴起,而笃于仁义;以勇驱之,则其强毅果敌之资,亦是
以强兵力农而戌富强之业。”一代圣哲王阳明言:“关中
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人士
,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在这块茫原大地
上不知书写了多少春秋故事,又谱写了多少动人心魄的历
史华章。
   北宋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历史中一个特别鲜明的朝代
,其思想及学术比其他时代相对自由了许多,故儒、道、
佛三家的发展和研究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北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谥
号横渠先生,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生于长安(今陕
西西安市)。他青年时喜论兵法,上陈《边议九条》。交
好范仲淹,研读儒家《六经》。进士及第,拜祁州司法参
军,授云岩县令,迁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郎。后辞官归
家,讲学于关中,建立学派称为“关学”。“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关学的
思想精髓,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其言
简意赅,历代传承不衰,对近现代三秦士子的人生观、价
值观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19世纪末叶的近代,关陇大地在历经天灾人祸、朝廷
腐败、内忧外患之后,朝代的变迁、多波折磨难。于右任
带着人之初的第一声啼哭降临世间,从一个两岁遗孤、农
家子弟,到日后成长为博古通今的“西北奇才”,更成为
仙风道骨之貌、巍然耸立之躯的近代民主革命元勋、声名
远播的教育家、著名报人、民族诗人和一代书坛巨匠。
   先生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然而,也正是这种多舛
的命运培养了他的坚韧不拔,刚毅隐忍,智深勇沉的性格
。对他的人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印证了《孟子·
告子下》中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精彩页

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东关河道巷,因为他是午后四时左右诞生的,属于申时,所以父母给他取乳名叫“申生”。他的学名叫“伯循”,字诱人,取《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之意。后改字佑任、又作右任,右任之广传,也就取代了本名。
   关于于家在斗口村的始迁历史,于右任在《怀恩记》中说:
   我的故乡是陕西泾阳斗口村,所谓斗口,就是白公渠——今之泾惠渠——分水的一个口子。那时水量很少,农田灌溉,甚为困难;这个支渠,虽灌溉地甚少,得之已不容易。我于家的始迁祖,已不能深考,但住此必有很久的年代,所以乡人称为斗口于家。三原县北之白鹿原去斗口村约四十里,有一土蚯,唐高祖献陵也;陪葬者三十余人。碑估售之市,有献陵八种,即濮阳令于孝显,燕国公于志宁,明堂令于大猷,兖州都督于志微,共计于氏四碑李氏臧氏各二碑,我小时并不知此,靖国军时,三原学者问我与此碑的关系,我答先人无任何传说。于姓本来不繁,在清朝中叶,尚有五家,回乱后只剩三家。我生在三原东关河道巷,又在三原读书应试,因此就著籍为三原人了。我们一家共三房,先伯祖象星公生大伯父宝善公为大房,先祖峻堂公生先二伯父汉卿公宝铭,先严新三公宝文,为二房和三房。先二伯父配房太夫人。我的母亲是赵太夫人。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当时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更加紧搜刮民脂民膏,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使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清政府军队镇压下去。
   历史的演变总是惊人的相似,郑板桥所写五言古诗《逃荒行》真实地描写出当时潍县灾情的严重性及其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天荒虎不饥,旰人饲岩阻。
   豺狼白昼出,诸村乱击鼓。嗟予皮发焦,骨断折腰膂。
   见人目先瞪,得食咽反吐。不堪充虎饿,虎亦弃不取。
   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
   路妇有同伴,怜而与之乳。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
   似欲呼爷娘,言笑令人楚。
   于右任的外祖父是甘肃静宁县人,姓赵。西北回民起义失败以后,家乡备受涂炭、尽成赤地,使本来就不富裕的赵家沦为赤贫。由于当地实在难以过活下来,如果再不弃家逃荒乞食,恐怕自己和两个孩子都被饿死,于是他携儿带女,加入了逃荒大军,奔陕逃难。对这一段逃荒之事于右任在《牧羊儿自述》中记述说:“……先母的一切,全不知道,只记得后来伯母说:‘陕乱平后,汝外祖由甘肃静宁县逃荒东来,手携汝母,背负汝舅,至邠州长武间,力竭食尽,又因汝母足痛不能行,恐牵连大家饿死,不得已弃之于山谷中,行数十里矣,骆驼商人见而怜之,载以行,追及汝外祖,赠以资而还其女。’”在那样的穷苦困境的年代里,基层善良的劳动人民总是极具有同情心的。骆驼商贩们也是迫于生计而长途跋涉,以谋生存。一路上有因兵匪洗劫而死于非命的,有因贪官污吏的搜刮而死于刑罚的,有因土豪劣绅的欺诈而死于当地的,也有因自然灾害而死于沟壑的。当他们看到一个饥寒交迫、孤苦伶仃的弱女被遗弃在这荒山野谷之中,顿时起了怜悯之心,给她吃喝,并将她扶上骆驼追赶数十里,在第二天追上她的父亲和弟弟,使他们父女得以重聚。
   后来,他们终于走出了饥饿的沟壑荒原,来到泾阳县泾河以北的庄头村落脚。但这里也是日益凋敝的西北农村,虽然比甘肃那边好一些,但到处都是一样的穷困和荒寒。
   于右任的外祖父靠拉长工、打短工、当麦客、运木炭等方式谋生,受尽了说不完的人间苦楚,终于把一双儿女拉扯成人。这个女孩,也就是于右任的生身母亲,在她20岁这年经媒妁之言,嫁给了在三原县城当店员的于新三。被背在背篓里的幼子,就是于右任的舅父赵思恭,因幼年时长期营养不良,加上在逃荒路上一直在背篓里,甚少下地活动,身体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竟成了个跛子,落下残疾,遗感终身。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