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城与年(精)/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苏)斐定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城与年》中描写的主人公安德烈是一位心地善良、感情丰富,曾留学德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和德国爆发战争时,他动摇、徘徊,显示出其软弱的一面,走过了一条曲折的生活道路,最终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目录 俄普及本序 [苏联]科列斯尼科娃 作者自传 小说收场的一年 演讲 书信 移案的方式 一九一九年 彼得堡 战壕教授 康拉德·施泰因 兵临城下 线团 一九一四年 爱神的离心机 实在说,世界大战何时开始的 DICHTUNGUND WAHRHEIT 花 离开本题 传说——谣言——故事 石侯爵夫人 脚步更坚定了 罗尼小姐寄宿学校 一九一六年 民军 七湖公园 还是花 逃亡 一九一七年 冯·兴登堡元帅想到什么人呢? 要这些贫乏的岁月何用呢? 费多尔·列片丁 有伤大雅的小文章 一九一八年 路 没有白的和黑的 浆果 芬兰民族的民族性 一九一九年的第二章,本章在第一章之前 塞米多尔的星期六 列片丁的结局 平生第一次 重逢 梦 一九二〇年 画套揭去了 新地 咱们两清了,斯塔尔佐夫同志 译后记 序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长篇小说”丛书,意义重大,令人欣喜。 这套丛书撷取了1919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50种著 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一个重 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介同样如此,俄苏文 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 纪念,也是对中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丛书收入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 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肖洛霍夫、法捷耶夫、奥斯特 洛夫斯基、格罗斯曼等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深刻反映了俄 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内容精彩纷呈,艺术精湛独 到。 这些名著的译者名家云集,他们的翻译活动与时代相 呼应。20世纪20年代以后,特别是“左联”成立后,中国 的革命文学家和进步知识分子成了新文学运动中翻译的主 将和领导者,如鲁迅、瞿秋白、耿济之、茅盾、郑振铎等 。本丛书的主要译者多为“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的成员,如“左联”成员就有鲁迅、茅盾、沈端 先(夏衍)、赵璜(柔石)、丽尼、周立波、周扬、蒋光 慈、洪灵菲、姚蓬子、王季愚、杨骚、梅益等;其他译者 也均为左翼作家或进步人士,如巴金、曹靖华、罗稷南、 高植、陆蠡、李霁野、金人等。这些进步的翻译家不仅是 优秀的译者、杰出的作家或学者,同时他们纠正以往译界 的不良风气,将翻译事业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起 来,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些译者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俄苏文学。俄国文学的 为社会为人生的主旨得到了同样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救 亡意识,同样将文学看作疗救社会病痛和改造民族灵魂的 药方的中国新文学先驱者的认同。茅盾对此这样描述道: “我也是和我这一代人同样地被‘五四’运动所惊醒了的 。我,恐怕也有不少的人像我一样,从魏晋小品、齐梁词 赋的梦游世界中,睁圆了眼睛大吃一惊的,是读到了苦苦 追求人生意义的19世纪的俄罗斯古典文学。”鲁迅写于 1932年的《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则高度评价了俄国古典 文学和现代苏联文学所取得的成就:“15年前,被西欧的 所谓文明国人看作未开化的俄国,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 ,是胜利的;15年以来,被帝国主义看作恶魔的苏联,那 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是胜利的。这里的所谓‘胜利’, 是说,以它的内容和技术的杰出,而得到广大的读者,并 且给予了读者许多有益的东西。它在中国,也没有出于这 例子之外。”“那时就知道了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 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酸 辛,的挣扎,还和40年代的作品一同烧起希望,和60年代 的作品一同感到悲哀。”“俄国的作品,渐渐地绍介进中 国来了,同时也得到了一部分读者的共鸣,只是传布开去 。”鲁迅先生的这些见解可以在中国翻译俄苏文学的历程 中得到印证。 中国最初的俄国文学作品译介始于1872年,在《中西 闻见录》的创刊号上刊载有丁韪良(美国传教士)译的《 俄人寓言》一则。但是从1872年至1919年将近半个世纪, 俄国文学译介的数量甚少,在当时的外国文学译介总量中 所占的比重很小。晚清至民国初年,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 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英法等国文学上,直到“五四”时期 才更多地移向了“自出新理”(茅盾语)的俄国文学上来 。这一点从译介的数量和质量上可以见到。 首先译作数量大增。“五四”时期,俄国文学作品译 介在中国“极一时之盛”的局面开始出现。据《中国新文 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不完全统计,1919年后的八年 (1920年至1927年),中国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印成单行 本的(不计综合性的集子和理论译著)有190种,其中俄国 为69种(在此期间初版的俄国文学作品实为83种,另有许 多重版书),大大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占总数近五分之二 ,译介之集中可见一斑。再纵向比较,1900至1916年,俄 国文学单行本初版数年均不到0.9部,1917至1919年为年 均1.7部,而此后八年则为年均约十部,虽还不能与其后的 年代相比,但已显出大幅度跃升的态势。出版的小说单行 本译著有:普希金的《甲必丹之女》(即《上尉的女儿》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主妇》(即《女房东 》),屠格涅夫的《前夜》、《父与子》、《新时代》( 即《处女地》),托尔斯泰的《婀娜小史》(即《安娜。 卡列尼娜》)、《现身说法》(即《童年·少年·青年》 )、《复活》,柯罗连科的《玛加尔的梦》和《盲乐师》 ,路卜洵的《灰色马》,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 》等。在许多综合性的集子中,俄国文学的译作也占重要 位置,还有更多的作品散布在各种期刊上。 …… 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学的因素使然,中国知识分 子(特别是左翼知识分子)强烈地认同俄苏文化中蕴含着 的鲜明的民主意识、人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红色中国对 俄苏文化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俄罗斯优秀的音乐、绘画、 舞蹈和文学作品曾风靡整个中国,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中国 人精神上的成长。除了俄罗斯本土以外,中国读者和观众 对俄苏文化的熟悉程度举世无双。在高举斗争旗帜的年代 ,这种外来文化不仅培育了人们的理想主义的情怀,而且 也给予了我们当时的文化所缺乏的那种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因此,尽管中俄(苏)两国之间的国家关系几经曲折, 但是俄苏文化的影响力却历久而不衰。 在中国译介俄苏文学的漫漫长途中,除了翻译家们所 做出的杰出贡献外,还有无数的出版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 努力,甚至冒了巨大的风险。在俄苏文学经典的译著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文 化生活出版社等出版社的名字,也常常可以看到三联书店 的前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的名字。这套丛 书中就有: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由周立波翻译的肖洛 霍夫的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 、由王季愚翻译的高尔基的小说《在人间》,生活书店 1937年出版的、由周扬和罗稷南翻译的列夫·托尔斯泰的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新知书店1937年出版的、由梅 益翻译的普里波伊的小说《对马》,读书出版社1943年出 版的、由王语今翻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暴风雨所 诞生的》,新知书店1946年出版的、由梅益翻译的奥斯特 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活书店1948年 出版的、由罗稷南翻译的高尔基小说《克里·萨木金的一 生》。熠熠生辉的名家名译,这是现代出版界在中国文化 发展史上写就的不可磨灭的一笔。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三 联书店文脉传承的写照。 尽管由于时代的发展,文字的变迁,丛书中某些译本 的表述方式或者人物译名会与当下有所差异,但是这些出 自名家之手的早期译本有着独特的价值。名译与名著的辉 映,使经典具有了恒久的魅力。相信如今的读者也能从那 些原汁原味的译著中品味名著与译家的风采,汲取有益的 养料。 陈建华 2018年7月于沪上西郊夏州花园 导语 《城与年》是早期苏联小说的经典之作。 作者对于资本主义德国伪善的描写,对于利用人民的爱国热诚投机的德国军国主义者嘴脸的刻画是辉煌的艺术成就。 书中有精美木刻插图20余幅,由亚力克舍夫作画,图旁均有鲁迅先生的说明题字。 后记 本书作者费定是苏联著名老作家。关于他的生平,有 作者特意为本书写的自传,印在卷首,此处不再多说了。 《城与年》是作者施展艺术巨匠才华,获得世界声誉 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城,这是从德国的纽伦堡、埃朗根… …写到俄国的彼得堡、莫斯科……年,这是从一九一四年 ,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起,至一九二二年,即苏联新经 济政策开始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军事共产主义的时代 背景上,展开了广阔的场景。 这部作品的结构是很别致的。作者从故事的结局开始 ,第一章是《小说收场的一年》,即一九二二年,写主人 公安德烈精神失常之后被人枪杀。紧接着在我们面前出现 了活的安德烈,从一座闭塞的小城来到彼得堡,鬼鬼祟祟 ,在这里做了些令读者摸不着头脑的事。他带一封读者所 不知道的介绍信,寄居在一个陌生人家中。过后来了一个 行踪诡秘的施泰因,这不仅使安德烈一见之下惊惧失色, 而且使读者也出一身冷汗。 这里一开场就令读者坠入五里雾中,不辨究竟。接着 就由一九二二年经一九一九年,跳到一九一四年,由俄国 的彼得堡跳到德国的埃朗根。 在德国还是前两章中熟悉的人物。第一章中暗杀安德 烈的库尔特就是他的挚友,神秘的施泰因是德国贵族军官 舍瑙。 小说章目的排列顺序是由一九二二年经一九一九到一 九一四,由一九一四年经过一章《离开本题》,接着就是 一九一六年、一九一七年、一九一八年、一九一九年和一 九二○年,共计九章。 这种章目的倒置(亦即年的倒置),使小说平添了无 限的神秘色彩与悬念,使小说的情节紧张,事件急转直下 地展开来,使读者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到底,不终卷不会释 手。 如果从故事展开的顺序看,那么,一九一四年就是小 说的开端。 小说的主人公是留德的俄国知识分子安德烈,是一个 人道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他有一个知交库尔特,是德 国青年画家、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夜,他们都住在纽伦堡。虽然他们思想不同,他 们的友谊却很深厚。一天傍晚,他们兴高采烈地从赛会上 回来,紧紧地拥抱接吻,说:“愿我们的友情天长地久! ” 不久,世界大战爆发了,德俄成了敌对国,库尔特出 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义愤,把自己的知交安 德烈当作仇敌,同他绝交了。 当时比绍夫斯堡有一个贵族青年军官舍瑙;这是一个 反动、残忍、刚愎自用的野心家,他以“艺术的庇护者” 自居,收买库尔特的画而与他相识。欧战爆发了,库尔特 参加战争,在德国被俘,受到新思想的启示成为革命者, 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在苏联参加遣返德国战俘的工作。安 德烈在德国以敌侨身份被拘押在比绍夫斯堡。他在这里认 识了玛丽小姐,而且成为他的情人。她曾帮助安德烈逃跑 ,败露后被拘在舍瑙的城堡里。审讯时,因安德烈看到壁 上挂的库尔特的画,谈起与库尔特的关系,舍瑙才没有把 他交给军警当局,给他开了一张证明叫他回收容所去。不 久,舍瑙就出发到东线参加战斗,在俄国被俘,拘押在西 伯利亚库尔特管辖的战俘收容所里。过后,德俄媾和,交 换战俘,安德烈才得以回国。回国后,被派往西伯利亚协 助库尔特遣返战俘。舍瑙在被俘期间,曾煽动当地落后少 数民族,并策动他们进行反苏叛乱,叛乱平息后,又乔装 普通战俘混迹于德国战俘中。当时从西伯利亚到比绍夫斯 堡,真是关山阻隔,飞越无由,而安德烈对玛丽的苦思也 正如痴如狂,这时正遇上从前救过他的这个比绍夫斯堡的 俘虏军官。在安德烈这正是一位巧遇的给情人传信的使者 ,却不知他正是自己情人的未婚夫,安德烈想方设法从库 尔特的公文夹中窃取’了别的俘虏的证件,帮助舍瑙逃跑 了。安德烈后来在矛盾复杂的处境中精神失常,被库尔特 作为革命的敌人枪杀了。 作者在这里提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问题 ,谴责知识分子安德烈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 大概是一九三○年,我在列宁格勒读了《城与年》, 就想把它介绍过来,可是一直没有动手。原因是我觉得这 是一部抒情诗,诗是需要诗人译的。把诗译成叙事的散文 ,那结果就成了一堆榨尽汁的甘蔗渣。我非诗人,所以想 想就搁下了。 …… 去年夏天找到手拓木刻以后,即冒着酷暑,亲自到制 版所,与鲁迅先生的题字,一一监制了锌版,原件仍交广 平先生保存,以作纪念。现在与读者见面的,不但有鲁迅 先生十多年来所期待的虽然是甘蔗渣似的全书译文,不但 有先生苦心筹划欲印未果的全套插画,而且每幅画上还有 先生亲笔题写的说明。但最令人惆怅的是在这个译本出版 时,木刻家、题字者、作者及译者,四人之中,已去其半 !而今面对手迹,追思往事,凄惘之情,莫可言宣! 鲁迅先生在一九三六年三月十日写的《(城与年)插图 小引》中,提及亚历克舍夫逝世,说: 我颇出于意外,又很觉得悲哀。自然,和我们的文艺 有一段因缘的人的不幸,我们是要悲哀的…… 斐定(Konstantin Fedin)的《城与年》至今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丛书选择了1919年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 五十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 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介 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刻地 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 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国俄苏文 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学者 陈建华 翻译活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一直贯穿到 左翼文学运动的始终。……人们从中了解世界文学的 历史及其发展,汲取先进思想文化的养料,学习创作 的方法,以此推动创作,深化理论,建设中国自己的 鲜活的文学。甚至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中国现 代文学,也就不会有其辉煌的历史。……这套书汇聚 了俄苏文学的名家、脍炙人口的名作、名震遐迩的名 译,既有文学欣赏价值,也有历史文献价值。 ——学者 王锡荣 精彩页 小说收场的一年 演讲 “亲爱的街坊邻居们,最善良的居民们,尊敬的公民们!我从窗口探出身来,把我考虑好的意图对大家讲一讲:亲爱的街坊邻居们,我很苦闷,尊敬的公民们,烦恼撕裂着我的心,我的心都干枯了,像烈日下马路边的柠檬皮一样卷起来了。 “尊敬的居民们!现在是一千九百二十二年了,这不错。 “我面前有八十五扇窗户,除了楼顶上的两扇、地下室的一扇、战前油漆匠在墙上精巧地描的一扇,以及诸位能认出我的上半身的这一扇不计外,我面前共有八十五扇窗户。 “我本可以把每扇窗的情况都告诉你们,但我知道你们不会听的。因此,我请你们只注意下边那扇窗,就是晾着条纹布鸭绒褥子的那扇窗,每天早晨,两手通红的女主人总用步枪的探条拼命抽打褥子。还请你们看靠右边的那扇窗,就是从早到晚传出三弦琴声的那扇窗;再请你们看楼顶下边最高的那扇窗,就是留声机不停地放浪漫曲的那扇窗;最后,请你们看正对着我的那扇窗,也就是刚打过腻子的那扇窗,明天还要上油漆呢。 “尊敬的公民们!共和国究竟不是一个坏玩意儿。在共和国里可以拍打鸭绒褥子,把它放在太阳地里吹吹风,不怕被人偷走,晚上只能用褥子套来铺床。在共和国里可以有鉴赏音乐的能力和学习三弦琴。显然,国家政体的形式,绝不会影响到唱片的质量。末了,共和国很轻易就懂得用油漆窗框来防风雨是顶好的。 “亲爱的街坊邻居们!咱们院子里的这八十五扇窗中,只有我这一扇窗没有点缀着一包包干酪和香肠,以及装着奶油和酸奶的小罐、小锅、牛奶罐、黄油罐,没有点缀着鲜绿的葱和大红的萝卜,这值不值得一提呢?甚至连那个像通风口一样大的靠边的楼顶上的窗子,跟我这布满蛛网、神圣不可侵犯地保留着我那可敬的女房东的猫马特罗斯的不大客气的猫爪印的空窗台比较起来,也都讲究得多了。 “现在是白夜,白天流了一天汗的夏季,在咱们的天井里休息了。八十五扇窗都大开着。我利用这个机会,对你——放唱片的先生,也对晾鸭绒褥子的邻居,对有小锅、黄油罐、罐子和萝卜的人——对所有探出头听我有力的声音的人,我对你们讲几句话。 “唔,你们别害怕:我的话不会扯得太长。我想对你们提一个问题,总共提一个问题就完了。 “最善良的居民们,尊敬的公民们!现在是一千九百二十二年了,这不错。这不错,因为咱们吃奶油和酸奶,学三弦琴,晾鸭绒褥子。这不错,因为上边所举的那些营生,虽然缺少革命的气味,可是共和国并不反对。尊敬的公民们,你们觉得对不……” 讲到这里,突然传来一声震撼着这片毗连的石头房子的尖叫: “安德烈!” 一个穿着敞怀衬衣的人,停止了演讲,向传来喊声的地方望了一眼。后来,他突然向房间深处退了一步,又跑到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用迟钝的声音问: “几号房间?” “咱们到街上见吧!”一个声音落到天井里。 安德烈依旧敞着怀、蓬着头,从屋里跑出去。 女房东随后锁上门,向天井里望了一眼,向八十五扇窗瞟了一下,用颤抖的嘴唇嘟囔说: “我早就想着他发疯了!啊,太可怕了!”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