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赤恋(精)/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柯伦泰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丛书选择了1919年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
五十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
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介
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刻地
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
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国俄苏文
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学者 陈建华
翻译活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一直贯穿到
左翼文学运动的始终。……人们从中了解世界文学的
历史及其发展,汲取先进思想文化的养料,学习创作
的方法,以此推动创作,深化理论,建设中国自己的
鲜活的文学。甚至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中国现
代文学,也就不会有其辉煌的历史。……这套书汇聚
了俄苏文学的名家、脍炙人口的名作、名震遐迩的名
译,既有文学欣赏价值,也有历史文献价值。
——学者 王锡荣
目录
恋爱
同栖
解放
精彩页
恋爱
华西利莎·德孟查维娜是廿八岁的编织女工。她是一位在都市生长身体苗条、血色很坏的女性。她患肠窒扶斯的时候,把头发剪断了,头发蜷缩着。看起来好像男子,胸扁平,腰上时常都穿着薄薄的上衣,束着腰带。
虽不能说是美人,可是她有那鸢色的、耐人寻味的、使人深深注意的美丽的眼睛,她那深得可怕的眼睛,一定是同情于他人的悲哀的。
华西利莎是共产党员。欧战开始的时候,她是“布尔什维克”党员。她一向都嫌恶战争。就在华西利莎所住的工场里,她也是这样向着战线上的士兵们宣传。人们因为俄罗斯的捷报虽延长工作时间也可以,但华西利莎却反对。她想,战争不过是流血的惨剧,不是吗?战争究竟能够发生什么好事呢?战争不是只加痛苦于人民吗?把这些可怜的青年们和羊群一样带到屠场去,人们也许会觉得可怜吧?华西利莎每次碰见出发去前线的庄严的武装军队,便非绕道避开不可。他们虽去送死,却还大声地唱着军歌,和什么大纪念日似的愉快地唱着军歌。他们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不去送死!”“我们也不去屠杀他人!”这些话他们许不会拒绝吧。假使是这样,也许可以不会有战争这种事。华西利莎这样想。
华西利莎会读书会写字。这是由做排字工的她的父亲教她的。她很喜欢读托尔斯泰的著作。
在工场里,华西利莎是唯一的平和主义者。因此,她会被解雇,那是当然的运命,但在现在需才孔殷的时候,工场监督心里虽不高兴她,也不能解雇她。
不久,反对战争的“托尔斯泰主义”者华西利莎的名字已传遍她所住的附近了。不管祖国的事,缺乏爱国心的女性华西利莎,连当地的妇女们都不和她说话。她陷于失意的深渊中!
关于华西利莎的这种传说,给当地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员听见了。他便和华西利莎接近,和她交换意见。他马上晓得华西利莎是一位很有用的人才,且能认识她自身的立场,在将来党的工作上是很有用的人物。所以,华西利莎便入党,虽然不是马上加入的。她和党员们论争,提出种种问题,有时竟愤慨地走开。但是,熟虑的结果;她说,“让大家一块儿干吧”,她便入党了。
在革命中,华西利莎干组织运动方面的工作,做劳动评议会的委员。她很赞成“布尔什维克”,尤其尊敬彻底反对战争的列宁。
和“孟什维克”党员或社会革命党员讨论时,她很热心,大逞其流畅的雄辩。别的女子们或女工们都很钦佩她,华西利莎以为有发言的必要时,她便很勇敢地发言。而她所说的都是很明了、很扼要的。
华西利莎因此很得她的同僚们的尊敬。在克伦斯基时代,她是市会议员的候选人。编织工场的女工们对此都夸耀华西利莎是她们自己的代表。她们遵守华西利莎的话,好像遵守法律一样。她和同志们说话时很温柔,但遇必要时,她也加以叱责,她晓得怎样去指导女工们。华西利莎从小便在工场里工作,所以她知道女工们的痛苦,维护她们的利益。
有些同志非难华西利莎说,“为什么一定要顾虑女工们的事呢?现在,我们还没有工夫来顾虑女工们。我们还有许多更重大的问题”。这时,她一定面红耳赤地愤怒起来,斥骂那对手的同志们,且和书记论争。怎样她也不愿意屈服自己的主张,她很简要地说,“为什么妇女问题就不是重要的问题呢?这样想的人都是有从来的劣习惯的人,说妇女永远是时代落伍的!可是,我们没有妇女,革命便不能完成。其实,妇女自身,便是问题的一切。男子应该实行妇女所考虑的事、妇女所暗示的事。所以,假使大家能够把妇女都变成我们的同志,那么,革命事业便已完成一半”。
直至一九一八年,华西利莎完全为革命的斗士而战。她很清楚什么是自己的目标,反对一切妥协的行为。同志们中,经过相当的时日后,有的半途而废了,有的或作或辍,有的已结婚成家管理家政去了,唯有华西利莎却还继续斗争。她不断地继续斗争,不断地计划一切,永远不忘记她自己所主张的主要点。
她实在不晓得什么是疲倦。为什么她有那样的精力呢?她的身体并不怎样健康,她的面上也并没有很好的血色,不过她的眼睛却很有精神。她的眼睛富于理智和同情,有能使人注意的特长。
P1-4
导语
柯伦泰通过华茜丽莎形象的塑造,申明了自己对于女性的价值观,即恋爱婚姻家庭的领域只是“私事”,判断一个人的真价,在今天,不仅男人,女人也“非由她的家庭道德上的行为所可评定,而该由她的工作,她的才能,她的意志及她的对于国家社会的有用性以判断的”。
柯伦泰的小说如同苏联政治及社会生活的风俗画,不但对苏联初期的党内斗争有所影射,还涉及公共住宅、“母亲宫”等福利设施方面的社会变革。
序言
这部小说不是所谓“道德律”的研究,也不是苏俄的
生活基准体型之描写。这书不过是欧战后人类社会之两性
关系的一种心理的研究。
我以我的祖国——俄国的事物为背景,以俄国的人物
为主人翁。那理由就是因为我相信我自己比他人较明了他
们的生活、比他人更能如实地描写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性
格。
因为这部小说里提出了许多问题,所以绝对不能用苏
俄特有的事物,而要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有的事象。这些
无言的心理剧是战后所生的两性关系的变化,这种进化—
—特别是妇女心理的变化——是欧洲任何青年都懂得的。
我们是拿恋爱关系上的行为基础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
吗?不。一般地说起来,在不超越比较通融自在的一定范
围内,人们的两性生活是人们自己的“私事”。所以一个
人的真价,不能拿那个人的家庭道德上的行为作标准,而
要拿他的工作、他的才能、他的意志和他在国家社会上的
有用性来决定。
从前社会上的大部分女子对国家社会都不觉得有什么
义务,她们的一切行动都完全局限于家庭的范围内,就是
文明国家,对于妇女们也不要求性生活、家庭生活上的“
善良的道德律”以外的什么东西。可是现在,世界各国的
成年妇女的半数都和男子一样驰骋于艰苦的斗争中了。社
会也向妇女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现在,让妇女要有做一位社会人的义务的技俩比她
的家庭道德上的“善良”与“洁白”更重要。家庭生活也
已不是今日的妇女们活动的唯一的场所了。而妇女们的家
庭的义务常常会和她们的家外工作或她们的社会事务相冲
突。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批判妇女的价值的方法当然和她
们的祖父母的时代不同。
在今日的社会中,妇女们纵使“完成”了资产阶级的
家庭道德的通有标准也不能得到各方的“尊重”,也不能
得到社会的“赞赏”或国家的“尊敬”。那样的妇女恐怕
已或“过去”了。反之,如果一个妇女虽然不顾资产阶级
的通有的性道德或“不贞”,可是,假使她在政治、艺术
或科学方面有杰出的表现,人们便都交相称誉。
因此,在这里有两个女性,一位困在“善良的道德”
家中。一位活跃于社会。一位是对于人类没有什么贡献的
,一位是不顾“家庭道德”而很能干的社会人,那我们当
然不难选择其中的那一位。
我们人类两性生活的标准实在是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
,绝不是永恒不变的。不过,在人类的历史中,道德律的
进化时常是很急速的,只有人类的生活都停滞着的时候它
的进化才比较迟缓。
近半世纪以前,法国文豪仲马(大仲马的儿子)曾说
离婚的妇女便是“堕落”,可是,在现在的法国,已经大
大研究那非正式结婚的妇女和正式结婚的妇女们在法律上
有平等的各种权利了。因此在我们的思想方式或性道德的
判断中,旧式资产阶级的伪善已经渐次消灭了。
我把这书公之于世,我希望这书的刊行在道德的审断
上能够补助对旧式资产阶级的伪善的斗争;同时,希望这
书能够鼓动社会一般人士不赞扬妇女的“善良的道德”而
诚挚地尊敬那些为她们的阶级,为她们的国家,为全人类
而尽她们的义务的妇女们。
著者于墨西哥市
一九二七年三月三十日
内容推荐
《赤恋》的主人公华茜丽莎是一位典型的女革命家,她为了革命胜利和社会的幸福,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与丈夫分居两地,又因过度劳累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但她的丈夫却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堕落为一个贪污腐化分子,并与另一女人有染。当华茜丽莎去探望丈夫,发现了这一切以后,面对丈夫请求她留下来的苦苦哀求,还有自己已经怀孕,最重要的是对于丈夫仍割舍不了的感情,陷入痛苦矛盾之中而不能自拔。最后,终于听从了她正从事的“共同住宅”事业和她要为之献身的工人们的召唤,决然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生下孩子,经过犹豫和彷徨,重新走上了独立自主,为人类为社会尽职尽责的妇女解放之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