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祝羽捷,曾用笔名祝小兔,《时尚芭莎》驻伦敦记者,上海作协会员,专栏作家,公众平台“好好虚度时光”创始人,中央圣马丁学院艺术评论和策展硕士。曾出版《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万物皆有欢喜处》《过去现在,一并深爱》等畅销作品。 ◎她曾是时尚女王苏芒的得力爱将,却在事业绝佳期毅然辞职,独闯英伦学习艺术史。 ◎她是自媒体阵地备受年轻人推崇的文艺生活家,以自己独特的文艺理论和生活态度影响无数青年。 ◎她认为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梦想,是一种不断追求美好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唾手可得的结果。 ◎她被梅姨本人盖章打call。2018年2月2日,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英国驻华大使馆官邸接见了本书作者祝羽捷,并对她说:“感谢你对英国文化的热忱以及为中英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目录 平凡之中,方见天地 再也听不得二胡如泣如诉之声 相伴很久的理发师 老鞋匠 日料意味着人生 面与旧时光 金黄色的香气 如水澄净,一心湛然 慢是一种修行 最后一家修笔店 斫琴者,一生一世修不完 时间都不存在的小世界 慢是一种修行 得到授意的纹身师 颐真姐姐做香 方寸之间的微风 诸般不美好皆可温柔对待 假面的告白 不荒先生,从容于方寸之间 诸般不美好皆可温柔对待 木头需要懂它的人 打铁李,铁打出 把时间浪费在最美好的事情上 足够浓了,才能淡得下去 把时间浪费在最美好的事情上 时间在照片里流淌 你生活的质地 人心不古,留些古意 痴迷,就是情趣 怪人老妖 不能漏掉一针的人生 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人生苦短,先吃甜点 不能漏掉一针的人生 至善至臻,寸锦寸金 从心底发出的热爱才有效 凡事要有,但又不能太露 不褪色的人间繁华 水泥的廉价与高冷 从心底发出的热爱才有效 时间也有自尊 冰冷亦有动人时刻 无需十全十美,生活本然如此 让心安定下来的力量 五感之美 当下的一切都是修行 安静沉凝,只为喜欢 米酒意味着家乡 子安造砚 东源谱师 物我一如方自由 不自然博物馆 精彩页 再也听不得二胡如泣如诉之声 舅舅算不上真正的手艺人。他二胡拉得好,对琴的细节要求高,对市面上卖的琴不满意,就自己做琴,无师自通,偶尔也会给别人做,渐渐也成了做二胡的行家。查出肝癌的时候,舅舅才47岁,单位给他放了长假,停薪留职,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情况转好,回家静养。舅舅没了工作,也没了原先配给他的车,倒是有了大把时间可以拉琴、做琴。 舅舅生性内向,平日不喜欢流露情感,只有在拉琴的时候,眯上眼睛,嘴角上扬,跟着节奏摇头晃脑,手腕舞动,很是陶醉。过去每年春节,他都要在外公家给我们表演,用激昂的音乐代替了说漂亮的吉祥话。静养的日子里,他反而不喜欢在家拉琴,常常晚上去公园的小山丘上坐着,孤零零的,舅妈有时去寻他,在背后听完曲子,回来说,声音不一样,没以前喜庆了。两个人生活久了,只闻其声,便能神会。 为什么舅舅喜欢拉二胡,什么时候开始拉二胡,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舅舅年轻的时候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他中断了学习,被分配到了胜利油田。胜利油田的气氛正热火朝天,志之所向,追赶大庆,大家都要扯着嗓子喊口号。舅舅口才一般,不喜欢当众讲话,但他一表人才,大眼睛大酒窝,斯文俊朗,更重要的是成为文工团里拉二胡的好手。那个时候没处买琴,就靠自己动手做。 不知道他在油田劳动的时候有没有吃太多苦头,可以肯定的是,他人缘好,回家之后,陆陆续续还有战友来找他叙旧。舅妈也是那个时候来外公家串门的,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她不像一般的姑娘等着介绍人安排相亲。听说舅舅一开始真没看上她,好像有别的心仪的人,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两个人都不善沟通,一直扭扭捏捏的。舅妈是家里的长女,从小主意大,脾气大,几个弟弟都怕她,一言不合就被她打,泼辣得很。有一次舅舅去外地出差,她没打招呼就坐火车追随而去,又跟他一起兴高采烈地回来。两个人没多久就结婚了,生了表哥。 我们家的长辈似乎有好为人师的嫌疑。外公书法好,每个小孩都要学毛笔字;舅舅二胡拉得好,就承担教每个小孩拉琴的责任,也给每个小孩发一把琴。我们最初都觉得摆弄二胡好玩,可开始学的时候美好的想法就破灭了。学二胡特别枯燥,一个指法得拉很多遍,还不像钢琴,至少每个键按下去是悦耳的,二胡的一个音阶要拉很久才能拉准、拉好听,光拉长弓,我就花了好几个月,才把音拉准。 一只手将弓从根部拉到尾部,另一手按弦,我们的小手细皮嫩肉,按弦久了特别疼,手指肚勒出一个条纹,又红又肿。所有的小孩都坚持不下去了,表哥考学,表弟迷上足球,表妹恃宠,只有我还在练习,倒不是因为热爱,是恰好每周末舅舅接我下作文课,送我回家之后顺便教拉琴,搬两把椅子坐下,琴立在左腿上,他一把,我一把,腰板儿挺直,架势做足。 他自己做的那把真是漂亮,不比不知道,首先重量就是我那把的两倍,质感也不同,他的琴杆锃亮,不是油漆刷出来的亮,而是手摸出来的亮,琴头如玉,有柔美的曲线;琴弓上的马尾毛雪白,均匀有光泽;音窗像苏州园林里的一扇镂空花窗,灵秀典雅。每次拉琴前,我们都要给马尾毛涂松香,松香像磨刀石一样握在手里,味道如森林的泥土芬芳。我特别喜欢上松香的过程,慢慢地拖着步骤,这样可以少练一会儿琴。我还有别的逃课高招,有时候舅舅送我回家,我就在路上装睡,那时还不是电梯房,他背我上楼,我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的是宽厚和温暖。舅舅会把我交接给爸妈,我自然逃过这一次的练习。 虽然根本没有想过要把琴学到什么程度,我却每次见到舅舅的二胡,都流露出情有独钟的表情,羡慕地一遍又一遍地摸舅舅的琴。他承诺,只要我学会拉《战马奔腾》,就再给我做一把足够美的琴。 我问:“那是用什么木头?” 他说:“用紫檀,跟我这把一样。” 我又问:“琴皮呢?” 他说:“用最好看的蟒皮,没上过色的。” 我满意地说:“拉钩。” 他说:“拉钩。” 我相信舅舅不会食言。因为不乏二胡爱好者请他做琴,他从不轻易答应,但只要是答应了,就一定会兑现承诺。 每次拉完琴,舅舅都要在客厅和妈妈聊天,我在房间里写作业。舅舅走后,我看到茶几上的烟灰缸被插满烟屁股,烟还没有完全散去,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惆怅。长大才慢慢了解一些家里的事,舅舅是家里的长子,好像总有愁不完的事,忙完单位的,忙全家的,回到家还常常要跟舅妈怄气。他俩性格很不一样,舅舅喜静,舅妈喜动;舅舅寡言,舅妈刀子嘴。性格不同竟不能互补,舅舅这个闷葫芦常常惹恼舅妈。有了矛盾,舅妈喜欢大闹一场,该发泄的都发泄,闹完雨过天晴,舅舅总是生闷气,最多瞪瞪眼,也不发作,有时气鼓鼓地来我家,一晚上把烟灰缸塞满才走。 P2-5 导语 畅销书作家祝羽捷代表作,从一门手艺走向万物。 她书写城市里45位平凡的手艺人,记录用双手参与换来的心安和坚定,手艺的气味、触感和味觉,诉说人生真正的好东西、好味道。 梁文道、周国平、韩松落亲撰长文序荐!韩寒特别题写书名。 给惜物者的生活美学态度,给当下年轻人来自另一种活法的力量。 作者捕捉到了繁华背后不肯移易的一颗颗素心:打铁补鞋、酿酒裁缝、斫琴做香、纹身制陶、修笔刻砚……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安静地生活在他们的方寸世界里,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序言 不入局的人 韩松落 去年看过的电影里,《动物世界》是我比较喜欢的几 部之一,我曾向很多朋友推荐过它。 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国产商业片里,少数几部 在故事、结构和表演上,都做得很圆润的作品,更因为, 它用一个有奇幻色彩的故事,解读了当下人们的处境。 故事里的男主人公,被动地卷入了一场生死赌局,只 要进入这场赌局,就必须尽全力和别的赌徒博弈,一旦失 败,就会堕入很可怖的命运。事实上,掌控这个赌局的庄 家,不但负责制定规则,也掌握着所有人的底牌、筹码, 并且控制着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进入这场赌局的人, 蕞终都会失败。 这部电影,让我联想起我们的处境。很多时候,我们 一出生,就进入了一个局,这个局规定了我们生存的方式 ,也给出了生存的法则。我们呼吸是入局,喝水是入局, 买房子是入局,炒股也是入局,我们不得不按照这个局的 规则,去构建自己的人生,构建自己的思想,也按照这个 规则,去修改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的形象,学习和人相 处的方式。 它也掌握着我们所有的底牌,早就把我们琢磨透了, 我们的消费,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爱憎,我们所有的情绪 ,不论是焦虑还是喜悦,其实都被这个局控制和调动着。 这个局广大无边,无处不在,甚至在很多看上去很温柔很 自由的地方,也密布着它的獠牙。 也是那段时间,我读到杨照的《经典里的中国》。在 那套书里,他解说了构建中国人思想框架的传统文化经典 著作,在读到其中某几本的时候,能感觉到他有一种微微 的惋惜:如果中国人当初选择了这种而不是那种思想体系 ,并把它变成中国人的人格DNA和社会DNA,我们的社会, 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我们的生存,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样 子呢? 这已经无法想象了,现实中的我们,唯有遵从这些规 则,甚至慢慢和它同化。 但我分明在一些人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他们 选择不入局,不相信这个局的规则,而是自定规则,自求 我道,自己决定喜悦或者悲愁。他们看上去温柔、细腻, 并不是那种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人,但他们其实无比坚强 ,无比聪慧,因为他们要抵御甚至无视那个局给出的诱惑 、制造的焦虑、布置下的幻象。他们给自己筑造了一个小 宇宙,种植玫瑰或者麦田,为风和星星叹息。 祝羽捷(曾用名祝小兔)的《万物皆有欢喜处》里写 的这些手工艺人,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选择的,学习的, 从事的,都是在今天看起来已经很边缘的职业,做手工鞋 ,做手工面,修笔,纹身,做香,做团扇,做木工,打铁 ,铸剑。每一个工种,似乎都在消亡的边缘,都有赖于细 小分众的喜好而存在,看不出商业化的前景,也绝无可能 被万众瞩目。 他们这样的人,也和这些工种一样,谦和、退让,却 又有一种不卑不亢的笃定,似乎自己的存在完全不需要理 由,自己的喜爱不需要辩解,自己根本没有融入洪流的冲 动,也对那些火热的赌局视若无睹。他们就那么静静地存 在着,热爱着,生活着,被二三知己围绕,被那些穿过大 街小巷去寻找他们的人喜欢,这喜欢是淡淡的,素净的, 稍有打扰就会消散,却又是那么坚固。因为,它本质上不 是一种手艺,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不入局者的坚定。是这 种坚定,让温柔的人向往,让入局者景仰。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手艺人渐渐老去,所有被 冠以老字号的人、事、物,都仿佛有些不合时宜。因此作 者的记录更显珍贵。我们见证手艺变迁,手艺见证着我们 的生活。盐野米松有一段话,“作为我们,更应该保持的 恰恰就是从前那个时代里人们曾经珍重的真挚的相互信任 的感情。” 当我们忙碌、胆怯、焦虑、愤怒时,手艺就在 我们身边。他们始终就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从未远去。手 艺人的初心由器物传承,由文字记录下来,即使历经生活 的千磨万击,终是不会湮灭的。 这些不入局的人,始终给予我们一份稠厚的沉甸甸的 情感。好像是路走累了,还能找个地方歇歇脚,再走。 而这本书的作者祝羽捷,其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她曾 在时尚业工作,是时尚女魔头的身边人,但她却始终保持 着谦和和真诚,在事业蕞dian峰的时刻也保持清醒,学习 是她的终身事业。她看起来也投身潮流,做了自媒体,但 就连她做的自媒体,都是淡淡的,素净的,没有攻击性的 ,那些在自媒体时代享受到红利的人,都要对她摇头,为 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不撕不扯,不毒舌不冷血”的公众号 。 这一切都不意外。当你凝视那个局,那个局也在凝视 你,当你用它指定的方式去生活、去和人相处,那么,你 即便身在桃源,其实也像是在“动物世界”里。 而她和那些手艺人一样,选择不入局,选择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去生活、去写作,也要去寻找、去聚拢有着相同 愿望的人,大家彼此相照,像萤火虫照着萤火虫,淡淡的 光,却有至大的坚定。 局外人的坚定。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当下喧嚣社会中静得下来的那群人的书,讲述的是45个城市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上过《国家宝藏》的传统染料制作人仇庆年老先生,也有网红手艺人。打铁、制香、染布、修笔、斫琴、做团扇、刻砚、金缮、刺绣、铸剑、竹艺、酿酒、做面…… 他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他们代表一种惜物的生活美学态度,他们教给我们在虚无的人生中找到意义,在为生计所苦的同时发现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