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康庭梓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康庭梓,1939年底出生在河南省巩县(现巩义市)康店镇。1959年8月高中应届毕业,被空军特招为飞行员,入空军第六飞行学院学习飞机驾驶技术,1964年7月被分配到空军专机部队服役。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驾驶过苏制伊尔18、英制三叉载等5种飞机。1976年4月转业河北省怀来县农机修配厂。1984年底调回北京,先后在北京电子管厂和北京市国税局工作,2000年退休。退休后,曾先后在报刊上发表30余篇有关“九一三”事件的文章。
后记
在我32岁的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等到近74岁
时如果能实现公诸世人的愿望,其间隔的时间是长了一些
。不过,能在这个时候完成自己多年的一桩心事也是很不
容易的,因为有许多事情的发展变化需要时间来磨合。
从专机师转业到地方工作及退职休息的战友们,1998
年在北京市朝阳区搞了一次聚会,出人意料的是到会人员
竞超过400人。既有从共和国一成立就从事专机工作的元老
,也有后来不同时期在专机部队服役的中年甚至青年人,
中老年占多数;既有当年的空勤人员,又有在部队从事地
勤及后勤保证工作的人员;既有终身在专机师工作直到退
休的干部,也有中途调到别的部队的战友。其中有因受“
九一三”事件的牵连处理到外地后奔回北京的人员,也有
解除审查后因年龄、身体等原因退休在家的人员。老师长
、老政委、老主任能来的都来了,胡萍因眼睛失明,也在
夫人的照料下应邀参加了聚会。战友相见分外亲热,虽然
他们中有许多人几十年不曾见面了,然而,当年为专机事
业共同奋斗的经历使他们很快消除了时间的差别,用不了
几句话就再次沉浸在当年共同工作时的气氛中,时间在这
个时候被大大地浓缩了。因“九一三”事件提前离队的人
们,大都怀着对部队、对专机事业、对首都的留恋不得已
而走的,能回到北京也费尽周折,都经历了和我差不多的
过程。本来专机师作为“九一三”事件的重灾区在人们的
心灵上投下了不同程度的阴影,可是,近30年过后,当大
家重新在另一种场合聚会时,似乎已经忘记了那一段极其
特殊的历史。个别聊天的时候,都能对那个时候开始的艰
难处境表示慰问与关心。有一位在伊尔-14飞机上共同飞行
过的机械师,过去曾多次打听我的去向。所以当他们了解
到我30多年来的具体生活经历时,也感到十分遗憾。因为
,30多年来个别碰过面的人,都说我身体状况保持得很好
,如果没有那回事,一定是个很好的飞行员。时间是不会
倒流的,聚会的本身就说明我们不但彻底退出了专机活动
的舞台,而且,在年龄上也已经走到保持晚节的时候。
当年唯一的三叉戟飞机中队那仅有的十几名战友,绝
大部分光荣地飞到55岁,到民航的同志还飞到了60岁,按
规定年龄离开飞行岗位。飞机驾驶员只有五名,其中有两
名不幸病逝了。每谈起30多年前发生在三叉戟飞机上的那
场劫难,都有无限的感慨。我很羡慕他们能够走到了飞行
年龄规定的上限,作为当年最早的三叉戟飞机的同事,除
发自内心的羡慕之外,也感到一些安慰。
近几年来,我曾走访了在专机师光荣退休的航校同学
,他们在专机师大都经历了不下三个机种的驾驶过程,三
叉戟、伊尔-18、图-154、安-24、直-5等主要机种上都记
录了他们宝贵的飞行年龄,他们都为我提供了书中所需要
的资料。由于我离开飞行岗位太久,最早一批三叉戟飞机
的技术资料很难找到。幸好周围有这么多飞行专家与活字
典,我才能比较准确地对三叉戟256号专机的活动过程进行
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同学要用写书
的形式对“九一三”事件进行回忆整理的时候,都认为我
有这个能力,并纷纷表示支持,祝我获得成功。一位同学
告诉我:一次,他和另一位同学一起住进医院的时候,曾
对1964年来到专机师的41名“阶级兄弟”回忆整理,可喜
的是经过反复回想,竞能一个个写出他们的名字来。我这
个当过班长的人听了之后感到异常振奋,似乎又把时间拉
回到几十年以前。遗憾的是经过30多年的风风雨雨与时代
变迁,除了调走的、转业回老家的、个别在飞行事故中牺
牲的,还有像我和陈士印这样被处理出部队的,最后能在
专机师飞行期光荣下岗的寥寥无几了。
专机师老一辈的飞行员胡萍、时念堂、王进忠、尚登
峨、韩海兰、周连珊等给我提供了宝贵的飞行资料与专机
任务中的事例,他们过去曾是我的飞行教员,也是专机飞
行事业的奠基人,现在仍是我撰写回忆录的顾问,因为在
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有许多都是专机任务中的第一次,
是值得从事专机飞行事业的人们所怀念的。
还有那些在专机机械、特种设备战线上扎实工作的老
专家、老工程师们,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请教到他
们,都能给予积极热情的帮助。老机械工程师刘万敏、特
种设备专家包朝山、机械修理厂的老领导朱国芳等都向我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当年结伴飞行的领航员吴忠良、由领
航员改为驾驶员的范玉星等都给了我不少帮助,就连当年
三叉戟中队最年轻的领航员苑庆云也在他所认识的机务干
部中,为我寻找能够提供资料的线索。
本书是历史的写实,涉及到的人和事都是经得起考证
的。256号专机组中的第一副驾驶员陈联炳已经病逝。小魏
在北京一家报社任办公室主任到退休,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庭。陈士印夫妇开始转业回到陈的老家沈阳,把孩子留在
北京,后来夫妻又双双回到北京,依靠他们原来在部队锻
炼出来的能力,在商海中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干。曾在
中央专案组中受审的几个上海姑娘,还有年龄最小的小鲁
,经历过那场惊梦之后回到家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林彪专机——三叉戟256号飞机
第一节 林彪专机来自空军航空兵专机师
第二节 决定命运的三叉戟飞机改装飞行
第三节 江青首先看上了三叉戟飞机
第四节 我把三叉戟256号专机接回北京
第五节 林彪专机客舱的精心改装
第六节 林彪专机改装后的试飞
第七节 9月7日我送林立衡、张宁到山海关
第二章 紧急任务——调机山海关
第一节 接受任务
第二节 “九一三”事件爆发前的平静
第三节 紧急任务
第四节 机前待命
第五节 调机山海关
第三章 惊心动魄的山海关之夜
第一节 山海关机场的“飞行后”
第二节 惊心动魄的山海关之夜
第三节 带着血与泪的算式:9—4=5
第四节 机组的走留是有意安排的
第五节 起飞后很不正常的转弯说明什么
第六节 调度室房间里的临时“会议”
第七节 一条使机组陷人极端困惑的信息
第八节 程洪珍为什么没有上飞机
第四章 审查
第一节 林彪乘机已去,留下机组何往
第二节 在海军接受审查
第三节 在中央专案组的日子里
第四节 回专机师继续接受审查
第五节 在劳动与“读书班”中接受审查
第五章 3685号直升机反劫持——成功迫降
第一节 “九一三”事件中3685号直升机被劫持经过
第二节 “九一三”事件中的北京专机师指挥所
第三节 “九一三”事件中的空军指挥所
第四节 “九一三”——专机飞行员的陷阱
第六章 几个“为什么”
第一节 为什么潘景寅敢一个人驾机升空
第二节 为什么起飞后会形成很不正常的转弯
第三节 为什么说是不正常的飞行
第四节 为什么叛逃航线会偏移到温都尔汗
第七章 迫降坠毁
第一节 弹尽粮绝面临绝境
第二节 茫茫黑夜何处降落
第三节 剧烈爆炸
第四节 残骸遍地
第五节 横尸荒野
第八章 机组定性
第一节 邓小平为256号专机组死难人员定性
第二节 为机组死难者定性引发的思考
第三节 林彪专机上没有安装超低空飞行的设备
第四节 当我第一次看到256号专机残骸的时候
第五节 林彪专机残骸哪里去了
第九章 黑匣子
第一节 关于256号专机的黑匣子
第二节 多年来围绕“禁空令”出现的话题
第三节 纠正《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有关“九一三”事件的错误说法
第四节 这个“如果
第五节 关于林彪死因的各种传说
第六节 蒙古对林彪坠机的最新披露
第十章 离队
第一节 踏上飞行不归路
第二节 没有泯灭的飞行心愿
第三节 曙光一现
第四节 取消文字结论清理个人档案
第五节 奔回北京
第十一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专机师
第一节 领航员、通信员——专机飞行的眼睛和耳朵
第二节 专机飞行中的服务
第三节 宁扑三次空,不误一分钟
第四节 毛泽东坚持要坐中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第五节 开辟从祖国西部进出国门的空中航线
第六节 刘少奇访问四国中的阿富汗之行
第七节 女飞行员“大旗”的故事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林彪专机——三叉戟256号飞机
第一节 林彪专机来自空军航空兵专机师
发生在1971年9月13日的“林彪事件”又叫“九一三”事件,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已经记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史及中共党史中。发生在41年前的事件,感觉已经非常遥远,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似乎就在眼前,41年只是漫长历史发展中的一瞬间。
41年的历史虽然不算很长,可是,“九一三”事件给人们留下的悬念的确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长时间以来,缺乏根据的传说已经使真实的历史事实发生扭曲,以讹传讹,最后发展到异常离奇的程度,再加上一些非法出版物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干扰了人们的视听,人们不知道究竟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其二,“九一三”事件的经过是林彪乘坐自己的专机,在夜幕中叛逃到异国他乡突然坠毁,其本身就带着传奇与神秘的色彩。由于绝大多数的人们对飞机不甚了解,对飞机的活动规律知之甚少,对三叉戟飞机作为专机飞行的诸多情况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对道听途说的东西就不能做出科学的分析,难免相信那些流言蜚语。41年来,除了知情者的零星文章偶尔见诸报端或杂志之外,还没有看到有关林彪专机所有情况的系统报道问世,有些资料也是从考证和调查角度去分析,但有的已经被历史事实证明是不正确的,使那些想澄清事实并企图驳斥流言的人缺乏说服力。
我作为共和国人民空军专机师的一名普通的专机飞行员,“九一三”事件中,成为林彪专机机组成员之一,直接参与了9月12日晚由北京飞往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机场的飞行活动,亲眼目睹了9月13日凌晨林彪等人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仓皇出逃的全过程。41年来,包括接受组织政治审查在内的所有时间,从未间断过对涉及三叉戟256号专机有关情况的调查与相关资料的收集,并运用三叉戟飞机担任专机飞行的专业知识及飞行活动发展的逻辑关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而且,“九一三”事件中,与飞机活动有关的人都是我的航校同学、专机部队的战友、飞行教员、直接领导以及与专机维护有关的工程师、专家、机务维护人员。在此过程中,我还就飞行专业方面的关键问题,请教了专机师的许多老前辈,如今他们都已是80多岁高龄,且都是伴随着共和国空军建设的步伐一起走过来的飞行专家、维护飞机的机械工程专家,他们为祖国专机事业终生付出所取得的技术结晶与知识财富,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林彪事件发生42年后的今天,我之所以围绕三叉戟256号专机所发生的一切,费尽周折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只有一个,还原林彪专机和3685号直升机在“九一三”事件中一切活动的本来面貌,为党史与共和国的历史提供一些可信的历史资料。
“九一三”事件中,一架三叉戟飞机在叛逃中坠毁了,一架直升机叛逃未遂,被飞行员迫降了,还有几架计划中使用的飞机,由于三叉戟256号专机的活动暴露了它们的行踪而停用了。以上所有的飞机,无一例外都来自空军航空兵唯一的一个专机部队。
要弄清林彪专机发生的一切问题,就要弄清空军专机部队的基本情况及共和国早期专机发展的历史(详见本书第十一章);要想知道三叉戟256号专机的活动规律,就要先了解专机任务飞行的一般规律;要想对林彪专机是如何从天上“掉”下来的前因后果有更深刻的认识,就要对运输机(客运)的技术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目前,民用航空事业迅猛发展,外出旅行乘坐飞机已成为家常便饭,某些航空知识已经得到普及,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理解41年前发生在三叉戟256号专机上的一切,已经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了。
P1-2
导语
最新披露:林彪调机山海关及强行起飞经过
权威见证:林彪山海关出逃现场的真实情景
科学判断:林彪叛逃飞行航线及其坠机原因
震撼心灵:林彪事件中受牵连者的深刻反思
本书属党史类纪实作品,作者康庭梓从专机的角度,以飞行专业技术的观点对“九—三”事件中256号飞机的来龙去脉作了详尽的剖析,对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误解予以澄清,并详细描述了“九一三”事件中相关小人物的生活际遇。
序言
“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42年了,可是事件给人们留
下的许多悬念至今还没有真正的答案,例如,林彪专机—
—三叉戟256号飞机是如何从北京飞到山海关的?在山海关
现场仓皇出逃的情况怎样?座机9名机组人员为什么出现有
走有留的奇特现象?从林彪专机叛逃航迹上说明什么问题
?为什么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坠毁?256号飞机究竟是如何从
天上“掉”下来的?围绕着林彪专机的活动在北京又发生
了哪些事情?3685号直升机被劫持的具体经过如何?林彪
专机机组死难人员是如何定性的?活着的人命运如何……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
出,1970—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
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
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
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机智地
粉碎了这次叛变。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指出:“林彪集团阴谋夺
取最高权力、策动武装政变的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毁
弃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造成的恶果。”
我作为林彪专机机组副驾驶员,亲身经历了“九一三
”事件中256号专机的活动过程,目击了林彪等人仓皇出逃
的经过。多年来,我搜集了有关256号专机与3685号直升机
的有关资料,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精神,运用专机
活动的基本知识,在对林彪专机活动过程进行纪实报道与
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
三”》一书,给关心“九一三”事件的读者一个较为完整
的飞机活动过程。
“九一三”事件的爆发是以林彪专机开始活动为起点
,又以林彪专机及3685号直升机的活动为主线。事件发生
后,由于绝大多数的人们不了解三叉戟及直升机的活动规
律及相关的飞行专业知识,面对许多诸如“禁空令”把256
号专机逼走的、叛逃前在空中画了个问号、飞机是被打下
来的传说等,不能辨别真伪,起码缺乏认清事实真相的有
力证据。本书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及专机飞行的科学的
根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经得起检验的答案。
林彪是乘坐三叉戟飞机叛逃的,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
面貌,不得不拿飞机说事,离开专机活动的规律,离开飞
机与飞行的专业知识,就不能把问题说清楚。所以,本书
在记述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有关的专
业知识,尽管在有些地方已经做了通俗的说明,可能还是
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从整体上把握事情的发展趋势,
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为了给不了解专机飞行生活的广大读者介绍一些当年
专机飞行部队的情况,本书把“九一三”事件中256号机组
、直升机飞行员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中,并介绍了空军
航空兵专机师的基本情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专机飞
行的历史及专机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的甜酸苦辣,也为“
九一三”事件的展开做了铺垫,使事件的发展显得更集中
、更完整、更贴近飞行的实际。
本书行文中均没有写明部队当时的实际番号,用了类
似“专机师”、“第几团”这样通用的叫法,这样既不泄
密又不影响对事件的叙述。
考虑到为研究历史的部门与个人提供可靠的资料,书
中涉及到的人物、时间、地点都是真实可信的,都是自己
在专机部队的老上级、战友与航校的同学提供的,具有考
证的价值。本书既是一本可读性较好的纪实文学,也是“
九一三”事件中围绕林彪专机活动过程的历史记载,把它
看成一个普通专机飞行员的传奇故事也未尝不可。
内容推荐
世界航空史上少有一架专机的机组有走有留。更为奇特的是,林彪专机的航迹竟然偏移到蒙古的温都尔汗!《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的难能可贵就在于独家披露所有这些内在的隐秘。身为林彪专机第二副驾驶员,“九一三”事件的亲历者,《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作者首次还原了林彪专机的全部活动过程,同时真实披露了林彪专机机组幸存者的多舛命运,给人们揭开了一个大时代的潜在一面,为历史提供了一个经得起检验的答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