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刘墉,国际知名的华人畅销书作家、画家、演讲家。生于中国台北,祖籍北京,现居美国。出版中英文著作一百余种,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他是当代极少数能经常进入苏富比国际拍卖的国画家,而且频创百万佳绩。 刘墉先生不仅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还养育出了一对优秀儿女,堪称华人家教典范。儿子刘轩,知名心理学者,毕业于哈佛大学,也是茱丽叶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女儿刘倚帆,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美国“总统奖”,2007年更以榜首的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常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2017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 目录 自序 离合悲欢总是缘 亲子情缘 拍拍、吹吹、摇摇 想念的力量 爹地的小女儿 生死情缘 当我远行的时候 此生无悔 今生无憾 墓园箫声 先得救自己 悲欢情缘 野茉莉的幽香 特殊的人 狮子的温柔 读你千遍 爱的对与错 雪中之火 家,可爱的牢笼 再世情缘 一个熟悉又遥远的名字 美丽的鞭痕 梦中之屋 天地情缘 泥炭藓的联想 往日情缘 童年的那条河 月之梦 她是否还做个夜人 那个白亮的夏 枕中天地宽 围一个圆满的炉 离合情缘 似水流年的爱 孩子,出去找你的世界! 愈看愈浓 遗忘多年的爱 你我都将走的一条路
精彩页 一位修密宗的朋友对我说: “我们修到高深的境界,就能有‘念力’和‘观想’的功夫,念力是集中自己的意念,不断朝某个方向去想,使原本不会发生的事情,因为‘念’而发生。” “这不就是心想事成吗?真好!”我说。 “对!如果大家一起念,力量更强。许多宗教集中祈祷,常能产生奇迹,就是念力的表现。”他得意地说,“至于‘观想’,就更妙了!当我修到观想的功夫,可以观想你几个月之后发生的事,甚至你到什么地方去演讲,那天会穿什么衣服,都能观想得出来,那是一种冥想,在冥冥中可以看到未来的你。” 这使我想起另一位学静坐的朋友说过的话—— “静坐到了高的境界,就是坐忘,忘了自己身体的存在,好像飘浮在空中,跟天地成为一体,这时候甚至意念到哪儿,人也就可以到哪里,称得上神游太虚……” 跟这两位玄而又玄的朋友比起来,还是一位韩国华侨太太,说得比较实在: “我把女儿送到纽约来念书,说多不放心,就有多不放心。”她拍着身边的孩子说,“所以我虽然人在韩国,却规定她每天放学回到家,一定要先拨个电话向我报平安。” “每天?”我说,“这电话费可真不少!” 她笑笑:“不用真通话,只要响一声、挂断,我就放心了。” “美国的高中生放学,正是韩国时间深夜三四点钟,你不睡觉吗?” “睡是睡,但到时候就会醒,睁着眼等电话,她要是忘了打过来,我就再也没法睡了,等上两个钟头,实在忍不住,只好拨电话去纽约。不过,倒也真妙!”她露出神秘的笑: “不知为什么,日子久了,我常在梦里就能看见她进家门,看见她拿起电话,然后跟着电话就响了。问题是,女儿每天到家的时间不可能一样,我却总是能够那么准地‘看见’,所以这绝不是‘预期’,而是母女连心的心电感应!” 于是又使我想起以前读过的一则真实报道: 两个孩子在湖上泛舟,突然船身开始大量进水,正巧孩子的母亲从屋子里,用望远镜观察孩子,于是疯狂地对孩子喊:“椅子下面有救生衣!” 问题是,那做母亲的是在室内,就算不隔着厚厚的玻璃窗,远在几百米之外的孩子,也不可能听见她的喊声。 只是,也就那么奇妙地,两个孩子竞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找到了救生衣。 历劫归来,孩子说:“我们听见妈妈的声音,好像就在耳朵旁边,对我们说:‘椅子下面有救生衣!”’ 当年看完那则报道,我不断地思索:“难道像是武侠小说里‘传音人密’的功夫吗?这传音人密或许不是真正通过声音,而是透过心灵,是一种心电感应。” 如今,把这两个真实故事,跟修密、静坐的朋友相对照,则有了另一种领会—— “那或许也是‘观想’和‘念力’的表现吧!” 儿子进大学,已经念到第二年,妻却坚持要去学校一趟。 “那么远,又不是新人学,何必呢?” “因为他换了新的宿舍,我非去看一下不可。不看就没有想象点。” “想象点?”我不懂。 “就是当我想他的时候,心里出现的画面。我可以想象他正在回宿舍的路上,他正上楼梯,他在做功课,他上床睡了……”妻心神不宁地说,“现在我连他房间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怎么想呢?” 于是,我们又百里迢迢地去了一趟哈佛。 接着,我回到台北,并在深夜接到儿子的电话。 不知因为隔半个地球,电话的声音有些变化,还是因为儿子离家久了,对我有了更深的亲子之情,总觉得他的声音有些抖,像是带着一种特别的激动。 挂下电话,心中浪潮起伏,孩子从小到大,许许多多的画面飞上眼前。我突然想起手边有一份哈佛简介。 缓缓翻到最后一页,那张大学城的地图。我用手指沿着先前到他学校时,经过的路线移动,过了桥,过了热闹的车站,过了那个弯弯的、镌着金字的大门,向左转,第三栋房子,我的手指停在他的宿舍门前,如同我们的车,停在他的门前一般。 我居然觉得自己上了他窄窄的楼梯,推开他的门,看见我仿佛不去思念,却日夜在冥冥意识中思念的孩子。 我想,我也有了观想的能力。 P14-19 导语 《悲欢离合总是缘》是华语作家刘墉的散文作品集,是其数十年人生经验大成之作。本书主体共分七部分:亲子、生死、悲欢、再世、天地、往日、离合,每部分均以情缘命名,紧扣主题。全书30多篇作品,涉及题材广泛,但都为作者较具“人间性”且比较“有情”的作品。 序言 离合悲欢总是缘 秋日午后,一个中年人来按门铃: “我是砍树的,看见你院子里有不少铁杉。全 美国的铁杉都得了病,治也治不好,晚砍不如早砍 ,正巧我的卡车经过,算你便宜,怎么样?” 我抬头看了看树:“还能拖几年,何必急呢? ” “迟早会死,你的树那么多,把铁杉砍了,其 他树会长得更好!” 我笑了笑:“照您的理论,我们人也迟早会死 ,岂不都该杀了?” 他怔了一下,大笑起来:“说得有理!不过, 我砍了几十年的树,发现人跟树一样,不断地变。 黑头发成了白头发,然后,不见了,又换成年轻人 住进来。大树倒了,小树长大了,一代换一代,不 必太认真!” 他走了,十几棵铁杉依然耸立着。我认为,是 生命就应该尊重,即使是重病的、将死的,都是这 世界的一部分,不能被强加铲除。 只是,他的话,让我想起不久前,一位妇产科 医生说的: “有时候用人工授精,一次植入好几个卵,全 活了,怎么办?”医生摊摊手:“只好保存一个, 其他全在子宫里杀死。” “保存哪一个呢?怎么知道哪个最好?又怎么 杀呢?”我问。 “很难说哪个最好,全看他们造化,靠上方的 先淘汰。只要瞄准心脏,一针打下去,那胎儿就死 了,渐渐被吸收、消失。”医生平淡地说,“只好 这样做,否则谁都活不了。死的,是为生的!” 突然发觉砍树人和这位资深的妇产科医生,竟 是那么相近。 每一次到日本京都的清水寺,都要特别绕到寺 后的一栋建筑旁。 没有复杂的斗拱,甚至没有遮蔽风雨的围墙。 一群小小的塑像,高高低低地摆着。塑像都很拙朴 ,许多连层口也分不清,但是都挂着鲜丽的围兜, 环绕着各色的花朵。 据说这些都是为纪念死去的婴灵而供奉的。许 多妈妈,已经白了发、拄了杖,仍然按时前来祭拜 ——她们那未能长大,便已死去的孩子。 我常想,那些眉目不清的塑像,会不会是腹中 未成形,就已流产或被杀死的孩子呢? …… 突然想起过去许多人的话,包括那位砍树的老 先生、妇产科的医生和心静如水的林老师。 也想起黄君璧老师最后的那首诗。我说: 悲欢离合总是缘! 这本书收录了我近些年的三十多篇散文,并分 为“亲子情缘”“生死情缘”“悲欢情缘”“往日 情缘”“再世情缘”“天地情缘”和“离合情缘” 七部分,虽然涉及的题材很广,但都属于我较具“ 人间性”,也比较“有情”的作品。 记得某教派宣称“大审判的时间已经来临、虔 诚的信徒都将升天”的时候,有人问我:“如果你 能升天,而家人不能,你会不会走?走,将是永生 ;不走,则是人间诸苦。” “留下来!”我毫不考虑地说,“这世上虽然 有许多苦难、许多纠葛,但是想想,不正因为有这 许多牵扯不完的离合悲欢、生死爱恨,人生才多彩 多姿吗?” 如果全然无忧,就不知道什么是“无忧”了! 如果没有别离,就不懂得珍惜相聚了! 如果永生不死,就不知道把握生命了! 虽然从许多宗教的观点,都会认为我悟道不足 ,但在那离合悲欢的椎心之痛与刻骨之伤中,我却 发现了人生的价值与美好! 愿这本书,能带给有情人、有缘人,一些共鸣 与安慰。 愿每个人,在面对离合悲欢和无常的人生时, 能更豁达,也更真实。
内容推荐 《悲欢离合总是缘》这本书收录了刘墉近些年的三十多篇散文,并分为“亲子情缘”“生死情缘”“悲欢情缘”“往日情缘”“再世情缘”“天地情缘”和“离合情缘”七部分,虽然涉及的题材很广,但都属于作者比较“有情”的作品。愿每个人,在面对离合悲欢和无常的人生时,能更豁达,也更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