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伦理学史(图文版)/名家小史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蔡元培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1916年10月,四十八岁的蔡元培因教育总长范源濂电请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高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美学思想对整个思想界和教育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目录
中国伦理学史
序例
绪论
第一期 先秦创始时代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思想之萌芽
(一)儒家
第三章 孔子
第四章 子思
第五章 孟子
第六章 荀子
(二)道家
第七章 老子
第八章 庄子
(三)农家
第九章 许行
(四)墨家
第十章 墨子
(五)法家
第十一章 管子
第十二章 商君
第十三章 韩非子
第一期结论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淮南子
第三章 董仲舒
第四章 扬雄
第五章 王充
第六章 清谈家之人生观
第七章 韩愈
第八章 李翱
第二期结论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王荆公
第三章 邵康节
第四章 周濂溪
第五章 张横渠
第六章 程明道
第七章 程伊川
第八章 程门大弟子
第九章 朱晦庵
第十章 陆象山
第十一章 杨慈湖
第十二章 王阳明
第三期结论
附录
戴东原学说
黄梨洲学说
俞理初学说
伦理学原理
伦理学原理序
序论
本论
第一章 善恶正鹄论与形式论之见解
第二章 至善快乐论与势力论之见解
第三章 厌世主义
第四章 害及恶
第五章 义务及良心
第六章 利己主义及利他主义
第七章 道德及幸福
第八章 道德与宗教之关系
第九章 意志之自由
西洋伦理学家小传
精彩页
三、以生物学之公例正快乐论之见解
至于快乐、苦痛之价值,则当以生物学之说证明之。快乐也,苦痛也,其于人生有何等之关系,是生物学者所洞悉而无疑者也。
苦痛者,生活破坏之现象也。故一切苦痛,每在其未尽破坏之前,而受之者辄逃避焉,或防御焉,以维持其生活也。今有二生物于此,其性质虽略相同,而独其苦痛之感觉,互有敏钝之别。是二者,于其维持生活之道,孰宜孰否,理最易睹,大抵钝于苦感者,不免猝见灭亡,而敏于苦感者,恒得巧避危害。故感觉性能之缺乏,直与感官之缺乏同其效果也。快乐者,关于食色机能之意识,随进步之途而生此现象者也。其始限于饮食若生殖之动作而已,及生物之进化,而饮食以前,若追迹角逐之为,生殖以后,若抚育子孙之事,亦皆有快感随之。是二者,普通动物之所同具,于维持生活有直接之关系,前者所以维持一身之生活,后者所以维持种族之生活者也。凡有机物之所以为生活者,在乎新陈代谢,常分泌其无用之原质,又吸收有用之原质而同化之,苟其吸收、同化之动作中辍,则生物死矣。种族之生活亦然,人皆有死,分泌其无用之原质也,而偿之以继嗣之生殖,继嗣之生殖中止,则种族灭矣。然则快乐之义如何耶?生物学者日:快乐者,所以诱导吾人,犹苦痛之警告吾人也。吾人由苦痛而知生活之所以被损,即由快乐而知生活之所以裨益,一则戒吾人以退避,而一则导吾人以进取,二者谓之认识善恶之原型可也。
意志若冲动,有不含情智之分子者。鸡雏出卵,即能啄粒,非必苦于饥而快于食,其所由发动者,殆如岩石下坠,水晶凝结,植物生长,悉由自然力之所规定。生殖机能之冲动亦然,在下等动物,初无所谓苦乐之感也,及生活之进化,而感情亦随而发展。自高等动物以至于人,殆无不含有特别之感情者,此其感情,即因其生活动作之或有障碍,或有裨益,而生苦痛若快乐之现象,是也。在生物学别感情为苦感、快感二者,是犹分植物为草、木二类,其理不圆。正言之,则人类有一种感情,与机能之种类相当,而借以意识其机能者,而此等感情,本有苦乐之况味云尔。
精神之生活,以渐进化,则又由感情而生智力。智力之职分,在即感情所营之动作而更完美之,使意志知美恶之别,而有所取去是也。凡人官体之感觉,可谓之感情之储材。触觉者,创苦之感之材也。味觉者,消化食物以前之一作用,随吾舌之同化作用而生,所以先验食物之宜否者也,故味觉非快则苦,其于意志冲动也,非相同则相反。嗅觉者,又为味觉以前之一作用,即各物体之微子,流布于空气中,而先验其能否同化,果否宜于健康者也。视觉、听觉,不必摄取物质,仅于其物至微之运动,而认识其为何物,然其原始之职分,亦在识别各物之宜于健康与否,故亦含有快感、苦感之性质,惟不如味觉、嗅觉之明了耳。耳之识别物质,尤与意志冲动,非为直接,特间接识别之以向导意志而已。至于悟性,则由联合作用,本其已知之事物,而推及于所未知者,乃遂脱离感情之范围,而其职分,则亦在以其推知之物宜于健康与否者,向导意志,使知所取去焉。
是故生物学者,不以快乐为人生专一之正鹄,而以之与苦痛对待,同为向导意志之作用。意志者,借快感向导之力,营一种机能以促生活之进步,是则快感也者,渐达至善之征候云耳。而持快感论者,乃即以征候为正鹄,试叩以苦痛之职何在,则未有不穷于置对者。快乐与苦痛,有不可离之关系,苦痛为避害之向导,其理甚明,然则快乐又宁非进取之向导耶?
且又有一种事实,自生物学界观之,有决不能持快乐主义以解释之者,即吾人之冲动既已餍足,则快乐亦随而止是也。醉饱以后,更进酒食,则有苦而无乐;惟其有刺激口舌之力,故苦痛为之稍杀。牝牡之欲亦然,间有以生殖机关为纵欲之具者,障碍疾痛,随之而起,若犹不觉悟,则鲜有不丧其机能而失其生命者。
P244-247
导语
蔡元培著的《中国伦理学史》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该书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阐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28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附录中列叙了戴震、黄宗羲、俞正燮三人的道德学说。
此外,《中国伦理学史(图文版)》还收录了《伦理学原理》。
序言
名家撰小史神笔写春秋
百余年前,国运衰微,列强环伺,中华民族到了生死
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情势下,从“闭关锁国”到“睁眼看
世界”,许多有识之士怀抱“借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
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
容闳语)的理想,开始正视西学,有意识且积极全面地向
西方学习,将之视为可与“中学”对等的学术思想,探讨
二者之优点并有机结合以帮助国家富强。
随着新式学堂的创办,留学教育的方兴未艾,“西学
东渐”的客观态势业已形成,西方学术思想在中国这块古
老的东方大地上得到广泛传播,同时推动了各个学科领域
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以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的,以宣传民主
和科学为核心的思想潮流蓬勃兴起,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
场运动中。受到了新思想的洗礼。思想长期被禁锢的国人
得到彻底解放,思想观念得到更新。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
时代——思想学术的新时代。在这场划时代的思想变革中
,涌现了一批声名遐迩、学贯中西的大师级的学者。这些
学者以全新的理论工具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加
以梳理和重新阐释,为现代学术奠定了基础,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成就。
“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我们出版这套丛
书的意义和指归,正在于此。重印昔贤经典,接续学术传
统,亦是今日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缘此,我们从浩瀚
如烟的民国学术经典中遴选100部篇幅较小、雅俗共赏的史
学名篇,取名《名家小史》,以丛书形式出版。这套丛书
有一个共同之点,即作者都是世人所敬仰的学者,而各书
均是写给普通读者的普及性读物。运笔举重若轻、文字洗
练易懂,虽经岁月洗礼和时代考验,至今仍是声名远播、
影响至深;是后人传承治学传统、接近经典的桥梁。
这套系列丛书,包含了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
学、文字学(包括训诂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学科的发
展史。这些著作,在让年轻一代读者享受备受尊敬的人文
学术大师的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感知中华民族五千年不
屈不挠的精神和璀璨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民族精
神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和凝聚力。我们每一个中国
人,都应该为自己生在中国倍感自豪,因为我们有着几千
年的灿烂历史,我们的先人为我们创造了令人骄傲、无与
伦比的文明篇章。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
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于一个
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
导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
学习各种历史,不仅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扩大
知识面,增长见识,丰富头脑,亦可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总之,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
每一个人都终身受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编辑出版这套《名家小史》,均采用民国时期的
初版为底本,并进行了精心校订。校订时遵循以下几点原
则:
1.将原书的繁体竖排,改为当今通行的简体横排;并
对标点符号按现代汉语使用规范做了处理。
2.为了尊重作者及原著,对作者自有文风与习惯性行
文遣词、概念术语,以及地名、译名等未做修改,皆仍其
旧。
3.对原书中个别涉及原则性的文字,进行技术处理;
同时对原书中一些因排印造成的讹误做了订正;如“日”
“日”,“己”“已”“巳”等。
限于学力和经验,编校过程中难免存在错讹疏漏之处
。敬请广大方家、读者斧正!
《名家小史》丛书编辑委员会
内容推荐
《中国伦理学史(图文版)》是我国伦理学史方面的奠基之作。蔡元培先生以独特的解读、洗练的语言勾勒出自先秦时期至清末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介绍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伦理学界重要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亦对各时期的伦理学思想进行了褒贬不一、中肯独到的评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