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梨花屯客店一夜/何士光文集 |
分类 | |
作者 | 何士光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何士光,1942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1964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在黔北农村任乡村教师,1982年到贵州省作家协会工作。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曾以“梨花屯乡场”为背景写作系列文学作品,对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乡情和人情有深切的体察和记述。《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远行》《喜悦》《青砖的楼房》和《苦寒行》等作品,曾获多种奖项。后从事传统文化研究,著有《烦恼与菩提》《今生:经受与寻找》和《今生:吾谁与归》等作品,对传统文化中的“道”有深入的体悟和表述。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 目录 梨花屯客店一夜 心 秋雨 到梨花屯去 春水涟漪 乡情 阴郁的黄昏 遥远的走马坪 山林恋 幽魂 局长的女儿 乡场上 今夕是何年 早行的客车 赶场即事 告别 风尘 喜悦 年 故乡事 将进酒 没有福分的人 种包谷的老人 田老幺夫妇的家庭生活 庄稼人轶事 风雨梨花场 远行 最后的夜晚 精彩页 梨花屯客店一夜 “到了,——梨花屯。” 当满是碎石和杂草的山间马路转了一个弯,前面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小簇黑黑的房舍的时候,徐树民对走在他旁边的妹妹徐树萍这样说,像是松了一口气,又像是叹了一口气。暮色是早已合围了,这正是艰难的一九七三年,九月末尾的一个夜晚。四下是一片迷雾,仿佛再没有了天与地之分,他们的脚仿佛不是踏在大地上,而是落在隐在混沌之中的、捉摸不定的一截石级上,觉得不像一个人世,倒像一个梦境;差不多只有突如其来的远远近近的狗吠,和着不知名的夜鸟拖长声音的叫唤,才使人回醒过来,警觉起来,意识到自身内外的真实存在。 他是一个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青人,身材匀净、清瘦;上身穿一件旧了的、浅灰色的上衣,下面是深灰色的长裤和灰蒙蒙的皮鞋,随随便便而又裁剪适度,看上去很从容,在一片风尘仆仆之中还是透露出一种年青人的执著。想到在暮色里赶着路的时候他们是怎样盼望着梨花屯,仿佛那是一个归宿,现在呢,梨花屯到了,实在也还是一截陌生的小街,不能叫人有什么亲切的指望,他有些好笑——又由此而生出好些漫远的思绪。过后,他摇了摇头,淡淡的一笑,不让自己沉浸下去:狗叫得很厉害,他们就要上街了。 “要在这儿歇一夜了。”他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对妹妹说。 妹妹树萍抬起头来,对他点了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又低下头去默默地走路。她是一个约莫二十二三岁的年青姑娘,和她哥哥一样,长得也匀称,清秀;穿的是一件半新旧的蓝布上衣和一条比较新一点的蓝布长裤,不声不响的,有一个规规矩矩的女学生的姿态,使人一望之下即觉得她善良、温柔。 他们是从邻县的坪溪场回来。分不到粮食,歇宿的晒谷房又实在遮不住风雨,眼看冬天就要到了,树萍过不下去,想换一个地方,到坪溪场去,那儿有一个人数不多的知青点。妹妹树萍住在离眼前这街子二十多里的地方,是属于梨花屯管辖的一个谷地。 梨花屯没有灯火,而且默不作声,一任他们把脚步落在它凸凹不平的石子小街上。两排歪歪斜斜的、年深月久的木板房,兀自地立着,有一副仿佛看透了自己的命运的模样,无意于修饰,也漠然于计较,连叹息也不叹息。只是照例的,狗吠起来了;在狗的汪汪的吠叫声、窸窸的奔跑声和吁吁的气喘声中,兄妹俩寻找着小街上唯一的那家日里卖饭夜里兼歇客人的小店。虽然夜才刚刚开始,一路上他们却一个人也没有碰到。街上是一团团轻轻悄悄的、模模糊糊的黑色,时不时,才有细细的油灯的光线从壁板的缝隙里射出来,仿佛人们在用手捂住它,但终于从指缝里漏出了一些来。略微拐了一点弯之后,他们走到了店子的面前。 店子的门寂寞地打开着,有一片淡淡的光亮照到门前来。一个人也没有。人们是照例在天黑下来之前就像鸟儿一样四散归家了。屋子里面的一张方桌上搁着一盏不带罩子的、白铁皮制的小煤油灯,静静地照着另一张方桌和一张条桌,照着整个的房间和由这个房间随便的隔出来的一个炉灶间。黄色的火焰跳动着,大股的黑烟不住地从火舌上升起来,很厉害地摇摆,像急着要归到顶上的黑暗里去。昏黄的光线无力走得更远,在还不到壁板的地方便疲乏了,变成一些暗影。屋子发着浓腻的泥土的腥味,好像在害着病而渗出冷汗一样。 他们跨进门,才看见一个女人躬在灶膛边收拾着柴块,那样子也正要离开。 “请问……”略一停,年青人就开始说。 得到的结果并不好,但好像也不更坏,女人一边作最后的收拾,一边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饭卖完了,不卖了;住宿呢,归王会计管,要问王会计;王会计在哪儿?请张主任到家里吃饭去了;多久才来呢?不知道,等着好了,会来的。 “你们等着。”最后,女人要把日里积存下来的淘米水和残剩的菜汤送到家里去了,担着桶走到门槛那儿,才肯定的对他们说:“王会计要来的,今晚他要送张主任来这里住宿。”说完,就跨过那条长长的门槛,头也不回地走了,很快就消失在暗夜之中。 ……那位王会计,要多久才会吃完饭呢?张主任,又是哪一位呢?但是,很显然,不要去猜测这一点,这样的晚饭会很长久的,得花多少时间,连他们自己也未必清楚。想了一想之后,树民开始向一张临近的条凳走去,把挎包放在像地皮一样潮湿的方桌上,并招呼树萍也坐下来。 他们落在等待之中了。……这店子晚间是很少有客人的。只有人地生疏的过客和下乡来的干部,才偶尔来住上一夜。今晚呢,看来再没有别的人了。 沉静中,油灯的黄色的火焰依旧不停地跳动,那样生动,又那样朦胧,像一颗热切而寂寞的灵魂,唔,也许就是时间的灵魂,在白白地燃烧,无言地倾诉,引得人的心思也变得和这光线一样,又清醒又微茫。……门外,夜的黑色已经调得匀匀净净、严严实实的,没有一点动静。渐渐地听出来,不知什么地方,有人在推磨,声音咿咿呀呀,断断续续。又不知是哪儿传来的有线广播,或者是收音机,一下子迸开来,跟着又沉下去,听不真切,只听见“……革命……斗争……胜利… 导语 何士光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家,是贵州文学的一面旗帜,其创造的获奖记录贵州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超越,但是何士光先生的著作出版比较混乱,极不成系统,“何士光文集”既是对何士光先生创作的一次整理,更是对其广大读者的一次回应。 《梨花屯客店一夜》系何士光先生文集(共七本)中的第一集,收录了何士光先生的短篇小说,作品内容各有趣味、意趣丰富,语言平实流畅,实乃休闲读物上选,其中还一定程度的体现出了作者的思想价值以及写作技巧。 序言 何士光 我感谢朋友们为我编辑出版这部《何士光文集 》。一个人要是写下过一点什么,就是这个人的生 命曾经有过的一点痕迹。写作和人们其他的活动一 样,都植根在人们对生活、人生和生命的追寻里。 谁没有自己的痕迹呢?照说花开花落过后,就是不 用再惦念那些已经散去的风雨的。只是对于有缘的 人们来说,这如果还可能成为一种因缘的话,我似 乎就应该把这些文字的由来,简约地写一些在这里 。 我想说,我们来到这个人世上的时候,并不清 楚这生命是怎样一回事情,并且后来也就一直生活 在生命这个久远的谜里。但从此以后,我们就不得 不怀着这一颗,满是念头的心,肩负着这一具已经 活着的躯体,踯躅在朝朝暮暮的岁月里。这生命就 在驱使着我们自己,乃至是追逼着我们自己,在日 子里寻寻觅觅。这样的寻觅,是要让这颗心得到满 足。只有满足的心才会是安宁的,不然我们就始终 是不安的,乃至于这样的瞬间即是永恒。而渐渐地 我们也就看见,我们的寻觅,正是朝着生活的、人 生的和生命的,这样三条可能的路径延伸的。在散 文《今生:经受与寻找》里,我就借助了万花筒来 比喻这三条路径。 万花筒摇动出来的景象,不就是五彩缤纷的? 这就像我们说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第一条路径 ,是生活的路径。在《城市与孩子》这篇散文里我 就写到,那时候自己就是要去寻找惬意的食品,那 是一块烧饼;也想去看看这个世界,那是这城市里 的一条街道;还想去一处鸽市,那儿有人们带来的 鸽子。如果这些景象能够使我们得到满足,一个人 也就可以这样生活下去。但是万花筒里的景象,即 便是丰富多彩的,不也是转瞬即逝的和不断重复的 ?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满足是不会有止境的,是要反 复地去追求的。以至于在这样的忙碌之中,我们仿 佛是在行进,其实又一步也没有挪动,就像自己是 假装着在生活似的。一路地走过去的时候,这心里 又有一种五光十色的荒凉,和熙熙攘攘的索漠,内 心深处又仍然是不安的。 我们这样寻找下去,渐渐地就会对这些万花筒 一般的生活景象,有自己的烛照、寻思和比较。于 是就会成为一种见地,一种学识,乃至一种专业。 一个人就会从中为自己选择一种图象,或者是摇动 出一种图象,来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方式。让自 己的心思和生命得到一种依附。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是我们可能找到的第二条路径了。年青的时候, 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一直生活在一处偏远的乡村 里。在那些匆匆地来去的春风秋雨之中,在那些长 长的白天和夜晚里,我能够怎样来安顿自己呢?应 该说,比看看这个世界更要紧的,是要找到自己的 世界。人们也说生活的方式没有对错,只在于是不 是适合。后来自己就觉察到了,我能够有的让生命 得以依附的方式,就是夜晚在那一盏油灯下阅读和 写作。于是在那一段时日里,我就写下了这部文集 的前半部分,是一些散文和小说,比如《乡场上》 《种包谷的老人》《远行》《草青青》《青砖的楼 房》和《某城纪事》。所以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 作家,而只是一个在这个尘世间沉浮和寻觅着的芸 芸众生而已。 我后来回到贵阳这座城市的时候,已经四十岁 了。我曾经也以为自己还会在这第二条路径上依旧 地走下去,但渐渐地我就意识到,我不大能够这样 重复地写作下去了。换了一种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 ,也还是一种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要这样不断地 重复自己,也像假装着在写作似的,就是让人气馁 的。即使是在原来,在我还能够用写作来支撑自己 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之中所固有的那种迷茫和哀愁 ,也还是在如影随形地跟随着自己的,我们也还是 生活在这个生命之谜里,那么这时候,这生命就在 艰难地追逼着自己,让人要去寻找能够救助自己的 路径。人们说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意义是人们赋予 生命的。其实人们能赋予这生命的,只是第一和第 二条路径上的意义。这生命有一种根本的意义,则 是这生命本身所固有的,就是要认识这生命和你自 己。不然我们的一切,包括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在 内,就会缺少终极的依据。不妨说这就是第三条路 径了,即是要直接地拆开万花筒,去寻找这生命的 底细。 要拆开我们手中的万花筒自然很容易,但我们 是不是可以继续用它来比对我们的生命呢?事实上 ,古往今来地,认识世界和我们自己,也就是人们 一直在追寻着的事情。而我们的前人的求索的成果 ,就留在了我们的文化积存里。后来在我们民族的 传统文化里,我就看到了,“理一而分殊”,我们 仍然是可以借助万花筒来作这样的比对的。这时候 我们去跟踪前人的足迹,就不是为了增加知识,而 是为了找到真相。 一切复杂都源于简单。我们的前人老子在《道 德经》里,就用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为我们揭示了世界和生命的根柢。老子的发现,就 在往后的科学的发现之中得到了注释。 道是什么?依照科学的发现,我们的这个世界 是由一种高密度的物质,经过大爆炸(或者不是大 爆炸)而形成的,老子当年就把这种高密度的“有 物”命名为道。“二”是什么?大爆炸形成的世界 里,开始的时候,只有能量,没有物质,后来质量 从能量之中聚合出来了,这个世界里便有了能量和 物质这样两种根本的存在。这就是老子说的“二” ,老子就把它们命名为无和有,或者是阳和阴。换 成佛陀的命名,就是空和色。“三”是什么?就是 包括我们的生命在内的一切生命。这生命“负阴而 抱阳”,就是由一具物质构成的躯体,抱载着那种 原初的能量而形成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 灵和肉体。所以我们的一切,包括意识和情感在内 ,便都是物理现象。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到万花筒的比喻了。正像万 花筒的本相只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玻璃一样,我们的 心灵的本相就是那种原初的无形无象的能量,佛法 里就把它称作心灵的“本来面目”,也称作佛性或 自性。它本来就是圆满的、安宁的和智慧的,如同 《心经》所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 减”的,是不需要用些什么来满足它的。但是这心 灵在和世界的声色交流的时候,信息就会积存起来 ,好比万花筒里的染上了颜色的玻璃,就异化为我 们的意识,这样就让我们有了一颗有色的识心。佛 法说“心生则万法生”,当我们再用这颗有色玻璃 一般的识心去和世界交流的时候,我们便陷落在五 彩缤纷的追求之中了。 那么在这里,在前人的引导下,我们就可以看 见,这第三条路径上的寻找就是有终点的了。这就 是要让我们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回到 这心灵的“本来面目”。这也就是禅宗要求取的“ 明心见性”,即是要明白自己的动摇不定的识心, 见到自己的清明不变的真性。那么就像万花筒能够 让五彩缤纷的景象在其中生生灭灭,而无色透明的 本相却是始终不变的一样,我们在找回了自己的如 如不动的本相以后,也就能够让万事万物在心里来 来往往,这心境就是不离万物又不住万物的。像这 样,一个人也就会从异化了的自为的状态,还原为 本来的自在的状态。而这种本来的状态,也就是终 极的状态。 我后来就把自己在这第三条路径上的寻觅。写 入了《今生:经受与寻找》《今生:吾谁与归》和 《烦恼与菩提》,留在了这部文集的后半部分里。 那么当然了,这第三条路径上的寻找,就不仅仅是 理念的和话语的,而须得是修证的和实践的,这也 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深刻的特征了。 内容推荐 《梨花屯客店一夜》收录了何士光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共28篇,包括曾在20世纪80年代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乡场上》《种包谷的老人》《远行》等。作者有二十多年的偏远乡村生活经历,其时每以油灯下的枯夜写作,努力寻找心灵和生命的依附,用史笔诗心记录梨花屯乡场深刻而细微的变化,相信太阳依然会升起,但凝望大地,眼中仍有无法排遣的忧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