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徐斌艳,德国奥斯纳布吕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数学会女数学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为教育部优秀回国人员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基金获得者。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学课程与教学、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和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等。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课题“中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等多个项目;出版《学习文化与教学设计》《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指导》等著作10余部,发表“关于数学素养测评及其践行”“德国高中数学教育标准的特点及启示”等学术论文60余篇。主授“数学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门研究生课程。经常受邀在数学教育类国际论坛发言或主持。 目录 第1章 数学课程发展研究概述 1.1 课程概念 1.2 课程研究 1.3 数学课程概念 1.4 数学课程研究问题 1.5 数学课程发展的特点 第2章 近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 2.1 西方近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 2.2 中国近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 2.3 现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初期 第3章 数学课程发展的理论视角 3.1 文化活动与数学课程 3.2 跨学科视角下的数学课程 3.3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数学课程 3.4 民俗数学与数学课程 3.5 设计科学的视角 3.6 数学课程发展的审美视角 3.7 社会政治的视角 第4章 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现代特征 4.1 基于标准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 4.2 能力导向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 4.3 评价引领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 4.4 过程导向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 第5章 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现代功能 5.1 数学创新与中学数学课程 5.2 数学素养与中学数学课程 5.3 数学推理与中学数学课程 5.4 数学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课程 5.5 中学数学教材与数学课程 5.6 中学数学教师与数学课程 5.7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 第6章 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研究实例 6.1 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青浦实验 6.2 中学数学课程实施效果研究 6.3 教师与数学课程的文献研究 6.4 中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的比较研究 6.5 中学数学课程的测量(测试)研究
内容推荐 20世纪以来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或教训,需要我们带着科学、理性、整体、前沿的视角,对此进行剖析、解读和研究,为促进中国数学课程的深入发展寻找更为有效的途径,为促进中国数学课程经验与国际的对话构建研究资源库。 徐斌艳著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研究/数学教育研究基础丛书》一方面循着时间脉络,另一方面按主题分类,形成了6章内容。从时间脉络上,对关键性人物以及国别进行研究,揭示近现代数学课程发展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根据主题分类,分别探讨数学课程发展研究的多元理论视角,课程发展的基于标准、能力导向、评价引领、过程导向等现代特征,揭示数学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各种功能与作用。另外,通过分析实例,翔实地呈现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数学课程实施研究、数学教材比较研究、数学课程测评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