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沿铁路行走一公里(彩插版)/人文阅读书系/少年中国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苏童 |
出版社 |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少年中国·人文阅读书系”立足中国文学的高度,以名家名作为重要牵引,挑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章单独成册,引导青少年从经典中品读、感悟人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沿铁路行走一公里(彩插版)》分册书精选作家苏童的《桑园留念》《伤心的舞蹈》等8篇小说,以及《三棵树》《母校》等多篇散文,有独特的社会认识与艺术价值,以青少年良好的艺术熏陶。 作者简介 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包括《红粉》《妻妾成群》《河岸》《碧奴》《黄雀记》等。他的作品获得多项殊荣,曾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第五届庄重文文学奖、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 目录 ·小说· 桑园留念 伤心的舞蹈 小偷 像天使一样美丽 沿铁路行走一公里 白雪猪头 骑兵 哭泣的耳朵 ·散文· 河流的秘密 自行车之歌 露天电影 三棵树 城北的桥 母校 过去随谈 关于冬天 理发店 追星族 苍老的爱情 纸上的美女 时光隧道 自助旅游 广告法西斯 狗刨式游泳 序言 为什么要沿铁路行走一公里 苏童是谁?我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_孩子 ,以及更年长的很多人一定认识他,可能是因为他最早的 成名作《妻妾成群》《红粉》,也可能因为他们都看过张 艺谋和李少红两位导演根据这两篇小说分别改编的电影《 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粉》。出生于1963年的苏童,出 生在旧历虎年的小年夜。他的家人当时一定不会想到,二 十六年之后的八十年代末,他就已经成为中国非常知名的 小说家了。如果按后来人们对许多年轻写作者的称谓“青 春写作者”来看,苏童无疑是最早的“青春写作者”了。 其实,苏童这一代作家的文学写作,代表了一种巨大 的历史转变,他们不仅打破了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的“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重新创立了一种更 具美学意蕴的文学话语系统,而且他们的写作更多地回归 到个人的才情和美学追求上。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 苏童、格非、余华、孙甘露等年轻作家的作品中,文学话 语轻松、自然、优雅,越过简单的“社会意义与价值”的 层面,摆脱了小说仅仅是抽象的思想分析的对象和“社会 文化批评”研究对象的尴尬境地,进入美学的、修辞的领 域,进入丰富的文学表现、文化历史的层面。即使将苏童 的写作历程及其作品放到当代世界小说创作的格局中,我 们仍会强烈地感觉到,他的小说所呈现出的中国现代、当 代生活的开放性和隐秘性,以及对现代小说元素富于优越 感的深入弘扬,都以他自己的方式体现出对文学的理解, 积极参与当代小说写作历史转变的诚恳和率真,同时,也 体现出他作为一个作家,在这一进程中的与众不同的禀赋 、气质、想象力、语言方式和风格类型。我们感受到他的 小说艺术从现代重返古典、从先锋抵达浪漫的微妙变化。 特别是面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时代商业、消费意 识、众声喧哗所带来的复杂的审美形态,苏童在三十余年 的写作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立品质,并以其卓越的感 受力、惊人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力,表达对历史和现代 生活以及人性的感悟,其小说所展示的内容涵盖了故乡小 街、小镇的实景百态,三十年代的深宅秘闱,王朝帝王、 草根平民的传奇生涯,这些都是现代人心底的种种精神体 验。他以江南的在地图上没有邮票般大小的“香椿树街” “城北地带”“枫杨树家乡”为地域和想象的半径,写出 了许多鼓胀着生命力的或传奇,或平静,或凄艳,或沉郁 的故事。其中,无论是人的酸楚动人、别具意味的命运, 还是文字中发散出的时代气息,都不能不让我们为他叙述 的睿智和独异的气质而生出崇敬之意。而他写作的最初动 机,或许没有太多对“意义”的寻求或期待,但苏童对于 文学叙述的热情和敬畏,使得他的语言才能获得了出神入 化的发挥,使他的出色的想象力渗入准确细致的细节描绘 和复杂热烈的情感流动之中。人物、故事、情绪、色调、 节奏和谐而见功力,尤其是短篇小说,从未有断裂游离之 感。许多篇章通篇叙述质地绵密,激情内敛。我们在他这 些年的写作中,看到了一个文学写作者对自己文字的虔诚 和快乐的向往。他不断地在写作中放大自己的目光,精练 的风格、实验的精神、古典的品质,这些文学气质和劲道 赋予苏童,我以为丝毫也不为过。我们清楚,在现时的物 质、精神和文化空间里,一个坚实的作家,就应该用心去 写小说,这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我们阅读苏 童写出的这些好小说、散文和随笔,确实是一件令人无比 赏心悦目的事情。 …… 小说本身就是要去撞别人的心,什么样的棱角最好是 不一定的。并不是说所有善良美好的东西就一定会打动别 人的心,但也不是说丑的东西别人就一定会动心。最好是 一个非常朴素的东西,也可能是比较原生态的感觉,能唤 醒别人记忆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偷》中的那个 钥匙是很小说化的,那份情感是令人非常感动的,洋溢在 其中的是关于少年人与成年人世界的对峙或沟通,是这么 一个小镇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巨大的空间感,它带来的 两个孩子之间心灵的互相依赖、互相依靠,无疑都是非常 感人的。感人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用其他的理论 来判断的。 我在描述苏童小说创作特征时,曾经用“南方想象的 诗学”界定苏童小说的地域性想象面貌,同时,也有意深 入发掘童年生活的经验和记忆对苏童小说写作的重要影响 。虽然我无意去苏童的虚构世界里寻找其现实存在的对应 经历和确切的地理依据,但一个作家在对世界和生命深入 感知后自然生成的情结,必然在他的心理上形成某种机制 ,对写作产生各种暗示或指引。苏童有大量散文、随笔记 叙他的童年生活旧事,如《过去随谈》《城北的桥》《童 年的一些事》《三棵树》《露天电影》。我们从中会感受 到他那种强烈的怀旧、恋旧意绪。在许多文字讲述中弥漫 着浓郁的惆怅和感伤,更多的还有对过去生活、人物的珍 惜与怜爱,其中也不乏大量在他后来小说中频频隐现的重 要意象。我猜测,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从这些感伤、珍爱和 意象中衍化而来的,甚至都可能寻找到其中的必然联系, 这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小说的取材方向和想象源头 。虽然作家的写作出发点并非一定是现实及现实中的人, 而是他的另一个自我,但这另一个自我,却是现实与环境 的精神投影。同时,文学起源于心灵,心灵是人的第二个 自我,而这个自我,只能以精神的方式即关于情感、生命 的艺术方式,到达理想的存在的彼岸,重组往日生活的情 境,一次次完成文字与世界、回忆与往事的双重认知。 (张学昕:评论家,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 导语 《沿铁路行走一公里(彩插版)》收录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苏童的8篇小说和16篇散文作品。其中的小说所展示的内容涵盖了故乡小街、小镇的实景百态,三十年代的深宅秘闱,王朝帝王、草根平民的传奇生涯,这些都是现代人心底的种种精神体验。作者以江南的在地图上没有邮票般大小的“香椿树街”“城北地带”“枫杨树家乡”为地域和想象的半径,写出了许多鼓胀着生命力的或传奇,或平静,或凄艳,或沉郁的故事。 精彩页 “你那事办得不坏。”肖弟给了我一支烟,然后很友好地拍我的肩膀。那是平生第一次有人给我递烟,我感动极了,当时我脑子里飞快闪出一个念头,要是爹妈都去哈尔滨出差,我就可以从他们留下的伙食费里扣下钱,买一包牡丹,请肖弟、毛头他们抽。没准就是由于这根烟,第二天我又到石桥上去了,他们没有撵我的意思,他们同意我这个高中生跟着他们了。后来,整整一个秋天,我也老是在桥顶上站着。 几个小伙子站在一起肯定要拿过路人开心,尤其是趾高气扬的小伙子和挺胸凸肚的大姑娘。开他们的玩笑需要非凡的想象力,这一点我们谁也不缺乏。现在我能编一些像模像样的小说,就得益于那时想象力的培养。肖弟差点,他老是反复地问走过桥顶的姑娘:“你吃饱啦?”姑娘们一愣,自认为纯洁无邪的姑娘碰到这时都要气愤地嘟囔几句,但她们听不懂这话,我记得曾有一个高个子穿花格子短裙的姑娘听懂了,她回头朝肖弟白一眼,“痒啦?痒了到电线杆上去擦擦。”其实这样的回答很让人高兴,至少让人哈哈笑了一阵,很有意思。我就是这样学坏的,一个男孩要是整天骨碌碌转着眼睛去注意女人浅色衣服里露出来的乳罩,那他就有点变坏了。肖弟老带着我摸到桑园去敲丹玉的窗户,当涂过桐油的窗子悄没声打开,肖弟弓着身子钻进去后,我真是寂寞得要死,但是我愿意站在桑园里黑黝黝的树影里,想一些很让人神往的事情。我知道桑园里有六棵桂花树,长在丹玉家院里的是棵迟桂花,就是开花最晚的那棵树。 以后世界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这要说到一个邻居女孩辛辛。辛辛家住石码头隔壁,她家沿河的石阶和我家后门正对着。我小时候培养了朝河里撒尿的习惯,好几次在撒尿时回头看见辛辛蹲在石阶上洗衣服,要命的是她一点不害臊,还是把小嘴撅得像个喇叭筒,拼命揉搓着她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她老要做出一副很勤快很懂事的样子。有一个傍晚我看见辛辛站在她家门口看着河水发呆,那样子显得优美自然。我朝她打了个口哨,做了个鬼脸,没想她竟回应了一个甜甜的微笑,我马上就意识到我应该跟辛辛发生点什么事情啦。于是我向她招起手,让她上我家来,她向我摇着头,我又招手,她溜进院子里去了。我离开河边回屋,正琢磨辛辛是怎么回事呢,木板门“吱扭”响了一下,辛辛缩着肩膀站在我面前,她一只手扶着摇晃的门,好像怕门又合上。我把她领到小房间去。我先让她欣赏一下屋里漂亮的陈设,可辛辛的心思不在这儿,她急急忙忙地把她的脑袋靠在我的肩膀上。女孩子一长大就懂这一套了。我觉得这么做并不说明什么,就让她坐在沙发上,然后转身过去关门。但就在这时我听见辛辛尖厉的喊声:“别关门!”这声音听来很恐怖,辛辛的两只樱桃一样的圆眼睛直直地瞪着那扇摇摇晃晃的木板门。我很失望,原来她紧张万分地跑来就为了把脑袋靠在我肩膀上,而且只靠两秒钟。后来我又让她坐在屋角的藤椅上,她还是不愿意,那个角落在她看来充满危险。辛辛几乎是僵立着站在屋子中央,后来我哥哥放在床头柜上的小闹钟“丁零零”响起来了,把我和辛辛都吓了一跳。本来小闹钟应该在早晨五点钟响的,可它竟在下午五点钟响了。小闹钟也和我哥哥一样老发“神经”,我死也忘不了这个过错。辛辛逃走的时候说了一句很让人泄气的话,“你们家里人要来了。” 隔天我和肖弟、毛头他们站在桥头,我老想着昨天那事,憋了半天才忍住没跟他们提。毛头严肃地说,他喜欢一个女人的话一定要在她脸上咬一口,让她留着他的牙齿印。我觉得有点道理,但我发现辛辛的眉心那儿最可爱,有点青黛色的,微微隆起,要让我干首先得在眉心那亲一亲。不过我不会去咬辛辛那张红扑扑的脸蛋的。 那一阵我以为跟辛辛搞上了,但辛辛睡了一觉后好像把什么都忘了,她不再一个人到石阶上去了,我没法跟她联络。她爷爷武功挺棒,不知听得什么风声,开始保护他的孙女儿了。我想要是夏天我可以游过河去敲她的窗子,但那时天渐渐凉了,人们都开始套上流行的黑色毛线衣了。终于有一天我看见辛辛端着盆衣服,一步一步走下台阶。当她撅起嘴洗衣服的时候,我拾起河边的瓦片抡过去,水花溅了她一身,可她只是抬起手臂擦擦脸,一副忍辱负重的样子。这一招气得我两眼直冒金星。 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