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出非洲(精)/译文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丹麦)伊萨克·迪内森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丹麦)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丹麦著名女作家卡伦·布里克森的笔名。她生于丹麦西兰岛伦斯特德,曾在哥本哈根、巴黎、罗马攻读艺术。婚后不久即旅居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场,后来,迫于咖啡市场的萎缩,卡伦返回丹麦,一直从事于文学创作。卡伦·布里克森的作品有《哥特故事七则》《冬天的故事》《命运轶事》等,且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其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被搬上银幕,一举斩获第58届奥斯卡7项大奖。
后记
走不出的非洲
刘国枝
本书译完交稿后,有一首歌一直在我心中低吟浅唱,
百转千回——不是1986年获得奥斯卡七项大奖的同名电影
的主题曲(我尽力避免自己受到电影的影响)——歌中有
非洲广袤的青山、辽阔的草原,有悠闲觅食的羚羊、欢快
奔跑的角马,有恩戈玛舞会的鼓声、马赛人矫健的身姿,
有凌晨清凉如水的空气、夜间恬静幽邃的星空,间或还插
入凯伦·布里克森的伤感之问:“如果我会吟唱非洲之歌
,吟唱长颈鹿,以及照在它背上的非洲新月,吟唱田地中
的耕犁,以及咖啡采摘工那汗涔涔的脸庞,那么,非洲是
否也会为我吟唱?”
凯伦·布里克森(1885-1962)出生于丹麦西兰岛伦
斯特德的一个贵族家庭,少时衣食无忧,受过良好教育,
1909年爱上远房表弟汉斯·布里克森,但这份一厢情愿的
感情注定没有结果。四年后,为了男爵夫人的头衔,她嫁
给汉斯的弟弟布洛尔·布里克森,并与丈夫一起开始在东
非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庄。但丈夫根本无心农事,只热衷于
打猎玩乐,且对婚姻不忠,两人在1921年正式分居,于
1925年离婚。与此同时,尽管凯伦对农庄付出巨大的心血
,事事亲力亲为,辛勤操持,高海拔的地理位置却并不适
宜咖啡种植,再加上旱灾蝗灾等频频来袭,农庄的经济状
况一直未有起色,反而每况愈下,最终难以为继。就在她
被迫出售农庄之际,与她心心相印的灵魂伴侣丹尼斯·芬
奇·哈顿因坠机不幸身亡。1931年,凯伦黯然返回丹麦。
早在非洲期间,为了排遣寂寞并记录非洲的风土人情
和自己的心路历程,凯伦就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回到丹麦
后,凯伦仍然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七个哥特式故事》
(1934)、《走出非洲》(1937)、《冬天的故事》
(1942)、《最后的故事》(1957)、《草地上的影子》
(1960)等作品,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中,
《走出非洲》是凯伦最脍炙人口的非洲之歌,是她深情吟
唱的一曲颂歌、恋歌和悲歌。
《走出非洲》全书由五部分组成,共有54篇散文和随
笔,篇幅长短不一,最长超过一万字,最短仅有百余字,
看似情节松散,信马由缰,但一幅幅小素描连缀起文明冲
突的大历史,一个个小故事折射出社会变迁的大画卷,中
间更是串着一条“乐园”从得到失(再经由回忆而复得)
的主线。在作者怀旧的笔触下,非洲的风景人情几可与伊
甸园相媲美。第一篇对于恩贡庄园的描绘袒呈出一种无与
伦比的原初性:“地理位置与海拔高度的结合,打造出了
举世无双的风景。这里毫不肥沃,也绝不富饶;这是被六
千英尺的海拔所净化的非洲,恰似一座大陆的浓炼精华。
放眼看去,皆是干枯焦黄,犹如陶器之色。树冠都轻盈而
细致……一层层地向水平方向伸展,使得那些孤独的大树
与棕榈树有了几分相似,或者像装备就绪、扬帆待发的船
一般具有一种英勇而浪漫的气势……辽阔的草原上,零星
散布着一些歪歪扭扭、枝条光秃的老荆棘树,青草散发出
百里香和香杨梅般的芳馨……原野一望无际,你所看到的
一切都有一种浩瀚、自由和无比高贵的色彩。”对动物的
描摹也展示出创世之初的壮美、宁静与祥和:“我曾见过
一群野牛,多达一百二十九头,在古铜色的天空下,它们
从晨雾中鱼贯而出;那些黝黑庞大、铁牛一般的动物顶着
对向弯曲的巨大犄角,仿佛不是在渐行渐近,而是在我眼
前被逐一创造,现做现走。我还见过—群大象在茂密的原
始森林中穿行,阳光透过厚厚的藤蔓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而象群则步履从容,仿佛前往世界的尽头——一块非常
古老、无比珍贵、绿、黄以及深褐色相间的巨大的波斯地
毯的边缘——赴约。”而结棚以居、撷果而食的土著人淳
朴随性,自由不羁,易于餍足,正是生活在这片乐园中的
初民。所以,作者才会不停地告诉自己:“我在这里,在
我该在的地方。”
正如《圣经》中的乐园因罪而失一样,凯伦·布里克
森笔下的非洲乐园也难逃失落的命运,不是因为上帝的意
旨,也不仅是因为天灾,还因为殖民、战争、对原始森林
的滥砍滥伐、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等人祸。现代文明世
界的争权夺利惊扰乃至摧毁了这片古老大陆的节奏。德国
商人为了逐利和猎奇,将“高傲无邪的生灵,惯于在大草
原上优雅漫步”的长颈鹿运往汉堡,全然不顾“在未来的
漫长岁月里,长颈鹿是否偶尔会梦见自己失落的家园?那
青草、金合欢树、河流、水洼以及蓝色的山脉,如今都在
何方,已往何处?”研究自然历史的瑞典教授以科学研究
之名,理所当然地要求在恩贡山捕猎一千五百只疣猴,只
为弄清猴子的脚“在胚胎期的哪个阶段开始与人类的脚不
一样”。于是,大型动物不断退避,“初民”们的家园被
日益挤占和剥夺,而不同的宗教派别则对土著青年争相渗
透和拉拢。对这片土地的破坏以及对栖息其中的生灵的肆
意伤害,是现代文明人犯下的罪孽,无疑会招致乐园的失
落。恩贡农庄的不保既是凯伦·布里克森的小乐园之失,
也是更宽广意义上的非洲乐园之失的缩影。
追忆那段魂牵梦萦的经历时,除了偶尔对风光景物
目录
第一辑 卡曼特与露露
1 恩贡农庄
2 土著男孩
3 移民家的原始人
4 羚羊
第二辑 枪击事件
1 枪支走火
2 居留区之行
3 瓦马伊
4 宛央格里
5 基库尤酋长
第三辑 客至农庄
1 舞蹈盛会
2 亚洲来客
3 索马里女人
4 克努森老头
5 流浪者在农庄歇脚
6 朋友光临
7 高贵的拓荒者
8 飞行
第四辑 移民手记
1 野生动物互救互助
2 萤火虫
3 生命之路
4 艾萨的故事
5 鬣蜥
6 法拉赫与《威尼斯商人》
7 伯恩茅斯的名流
8 尊严
9 牛
10 种族之间
11 战时之旅
12 斯瓦希里数字系统
13 “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
14 月食
15 土著人与诗歌
16 千禧年
17 基托希事件
18 非洲的鸟儿
19 小狗帕尼亚
20 艾萨之死
21 土著人与历史
22 地震
23 乔治
24 勺子
25 长颈鹿去汉堡
26 动物展
27 旅伴
28 动物学家与猴子
29 卡罗门尼亚
30 普兰·辛格
31 奇遇
32 鹦鹉
第五辑 告别农庄
1 艰难岁月
2 酋长之死
3 山中坟墓
4 变卖家当
5 告别
精彩页
1 恩贡农庄
在非洲,我有过一座农庄,位于恩贡山麓,赤道从它以北一百英里的高原地区穿过。农庄海拔六千多英尺。白天里,你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距离太阳很近,而清晨和傍晚则清澈宁静,到夜间却寒气袭人。
地理位置与海拔高度的结合,打造出了举世无双的风景。这里毫不肥沃,也绝不富饶;这是被六千英尺的海拔所净化的非洲,恰似一座大陆的浓炼精华。放眼看去,皆是干枯焦黄,犹如陶器之色。树冠都轻盈而细致,形状与欧洲的不同,不是长成弓形或圆顶形,而是一层层地向水平方向伸展,使得那些孤独的大树与棕榈树有了几分相似,或者像装备就绪、扬帆待发的船一般具有一种英勇而浪漫的气势,还使得大树的轮廓别具一格,仿佛整棵树都在轻轻摇动。辽阔的草原上,零星散布着一些歪歪扭扭、枝条光秃的老荆棘树,青草散发出百里香和香杨梅般的芳馨,有些地方的气味十分浓郁,甚至有些刺鼻。你所看到的花儿,不管是开在草原上还是在原始森林的藤蔓和攀援植物上,往往都小巧玲珑,一如白垩山丘的野花,只有当漫长的雨季开始时,无数香气馥郁的大百合花才会在草原上怒放。原野一望无际,你昕看到的一切都有一种浩瀚、自由和无比高贵的色彩。
这片土地以及你在其中的生活有一大特点,就是空气。回首旅居非洲高原的岁月,你感受最深的是仿佛曾经生活在半空之中。天空几乎总是一片浅蓝或淡紫,高高地飘荡着许多巨大、轻盈而变幻不定的云彩,但是它有一种蓝色的活力,将不远处的群山和树林染上一层清新的深蓝。中午时分,地上的空气活力四溢,就像火焰在燃烧,也像潺潺流水在闪烁、跳跃和发光,照得所有的物体层层叠叠,形成美妙绝伦的幻境。在这高海拔的空气中,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内心有一种极为踏实和轻松之感。身处高原,早晨醒来时,你心里会想:我在这里,在我该在的地方。
恩贡山脉南北走向,绵延的山脊上矗立着四座巍峨的高峰,在天空的映衬下犹如静止不动的碧浪。山脉的海拔有八千英尺,东边比周围的原野高出二千英尺,西边却山势陡降,更为险峻,几乎是一头栽进东非大裂谷之中。
高原的风总是从东北偏北方向吹来。这种风在非洲海岸和阿拉伯半岛被称为季风,或东风,相传是所罗门王心爱的坐骑。在这里,它就像是地球将自己投入太空时空气的阻力。风儿向恩贡山扑面而来,那一处处山坡便成了滑翔机起飞的理想所在,滑翔机会乘风而上,飞越山巅。随风飘浮的云彩荡到山腰,流连不去,或者罩在山顶,化为雨水。但那些位置更高、从山崖上掠过的云朵,则飘到山的西侧,消散在大裂谷灼热的沙漠上空。我曾经一次次地站在家门口,目送那庞大的队伍一路前进,看到那些云团自豪地飘过山岭,在碧蓝晴空中消失无踪,心中不禁充满惊叹。
从农庄看去,群山在一天之中性情多变,有时似乎近在咫尺,有时又像远在天边。到了傍晚,夜色开始降临时,你放眼看去,仿佛有一道细细的银线在天空中勾勒出墨色山峦的轮廓,而随着夜幕更深,那四座主峰似乎放下身段平坦下来,仿佛大山在将自己伸展、平铺开去。
登上恩贡山远眺,独特的风景会映入眼帘:南边是野生动物栖息的广阔平原,一直延伸至乞力马扎罗山;东边和北边是公园一般的丘陵地区以及远处的森林,还有与一百英里外的肯尼亚山相连的基库尤人居留区,地形起伏而错落有致,既有方方正正的小块玉米地,也有香蕉园和草场,偶尔还可见从某个土著村落升起的蓝色炊烟,或鼹鼠打洞留下的几个土丘。但往西看去,陡峭的山脚下则是干旱的非洲低地,犹如月球表面的景象。褐色的荒漠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几小簇荆棘丛,蜿蜒的河床边是弯弯曲曲的墨绿色小径——那是一排排枝繁叶茂、带有尖刺的大合欢树。那里是仙人掌的生长地,也是长颈鹿和犀牛的家园。
P3-5
导语
原著及同名奥斯卡奖影片影响深远(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本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被誉为“描写非洲最好的书之一”,高超独特的叙事艺术令海明威、厄普代克等一代大作家击节叹赏,作者也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一方面,作品对肯尼亚恩贡山麓那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做了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既展现了愚昧与落后,也表达了同情与赞赏;另一方面,全书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集中表现在笔端流露出的作者刚柔并济的性格:在事业上的“勇”,在生活中的“情”,同时真实再现了欧洲移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
刘国枝作为译文社最优秀的译者之一,呈现了一个文笔具有语文教科书般规范的精良译本。
内容推荐
《走出非洲》是丹麦著名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1885—1962,本名凯伦·布里克森)的散文体自传性小说,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连同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奥斯卡奖影片一起,在世界各国读者和观影者群中影响深远。
作品以1914至1931年间,作者在肯尼亚恩贡山麓——这片毫不肥沃,也绝不富饶,却仿佛是为大自然所净化的辽阔大地——经营咖啡农场这段经历为背景,匠心独运地将众多的人、景、物融于一炉,既有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同时真实再现了欧洲移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
海明威赞赏她的叙事艺术,认为本书是他读过的最优秀的关于非洲的书,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曾说,伊萨克·迪内森也完全有资格得奖。而约翰·厄普代克则称她为“20世纪最别致如画、艳丽似火的文学人物之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