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重阳,本名王淑琴,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一级。 1951年12月生,原籍山东陵县。1968年下乡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1团。1978年考入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先后从事教育、史志及档案史料编研等工作。1979年开始萧红研究,1983年发表文学作品。1986年调入齐市文联。曾任《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副编审、执行主编,齐市文联主任处员、作协副主席等。2007年专事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成员。齐市政协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齐市作协名誉主席。 已出版长篇小说《裁缝的女儿》《神功缘》,中短篇小说集《珍的煎饼果子》,散文集《婆婆丁的故事》《奔流》《湖畔纪事》等。评论《一个童话世界的破灭》在1993年国际萧红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试论“王阿嫂之死”》1996年获黑龙江高校文科学报优秀论文一等奖。散文集《婆婆丁的故事》1998年获黑龙江当代散文评奖一等奖,系列散文《98嫩江抗洪速写》1998年获黑龙江“搞好二次创业富民强省”主题文艺系列征文一等奖。散文《祭上一束洁白的芍药花》1990年收入春风文艺出版社《萧军纪念集》,散文《看江》2006年收入学林出版社《致大海》等。2011年长篇小说《裁缝的女儿》参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写作之余喜欢作画,画作《秋点芦花》参展湖南“诗文风流·翰墨飘香”中国作家书画作品展获奖并收入同名画集。 个人条目收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学苑出版社,1994年),《世界名人录》(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中国专家人才库》(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黑龙江文学通史》(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作家出版社,2009年)。 目录 第一卷 [1]车站 [2]雪的宝贝 [3]老乡 [4]八爪鱼 [5]梦谷 [6]泄密者 [7]古村 [8]寂静 [9]房子 [10]春天 [11]豆腐脑 [12]手拉面 [13]沙尘暴 第二卷 [14]英语岛 [15]无人区 [16]乘客 [17]海的语言 [18]渔船人 [19]证据 [20]女人 [21]有酒是娘 [22]逃离 [23]决定 [24]山神的贵客 [25]一只贝壳 [26]山楂树 第三卷 [27]野瀑布 [28]宝蓝的海滩伞 [29]临春河 [30]懊恼 [31]海啸 [32]红线图 [33]老阿婆 [34]晚钟 [35]香水月季 [36]异乡人 [37]红灯笼 [38]松蓝的浓雾 第四卷 [39]骚乱 [40]一杯浓茶 [41]做朋友 [42]回家 [43]清晨 [44]夜曲 [45]吃饺子 [46]滑雪 [47]四月 [48]喝茶去 [49]蓝海 [50]九月 [51]圣峰
精彩页 1 车站 无论怎样看,这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同原小镇乡下普通的一天。早晨阳光照亮大地的时候,村里人开始忙碌,狗们也活跃起来,对每一个过路人狂吠。我的心情淡淡的,这一点很重要,我想我对开学时间的模糊归于一种心情。不是平静如水,是淡淡的,提不起精神,什么都不想干,却又觉得恍惚间,有什么东西遗落在什么地方了,心底下隐隐有焦虑的感觉,这焦虑感似乎在很遥远的天边,就如淡淡的曙色。我坐在窗前,怀里抱着小笸箩剥蒜,这是双城的紫皮蒜,做蒜泥吃饺子,香极了。我妈说你看你这个吃法儿,跟个男孩子似的!母亲希望我像个城里的女孩,大嚼口香糖,把自个儿弄得甜滋滋香喷喷的,然后嫁个好人家。 同原小镇坐落在省城哈尔滨和前省城卜奎之间。去哈尔滨或卜奎在同原坐火车坐汽车一抬屁股就到(不包括从我家丰收村乘长途大巴去同原车站的两小时)。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我妈偶然去了一趟哈尔滨,那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扎古得跟个小莫斯科人似的,布拉吉飘啊飘的,把她活拉得飘晕了。她是去参加表姨的婚礼。表姨脸模子除了白净没啥优点,她的五官哪样都拿不出手,却长了一副好骨架,啥衣服到她身上就名贵。有人穿上万元一件的衣服,看着跟披了块小抹布似的。表姨穿十几元的衣服就跟上万元的大牌子似的。所以人们说一白遮百丑,你们看我表姨就明白了。啥叫穿“普拉达”的女王,你们看我表姨就行了。她嫁了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空军团长,大嚼口香糖,穿雪白的巴黎新款婚纱。她的婚礼绝对是创新型的,堪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她从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一直风光到乌裕尔河崴子屯拜天地。我表姨是画画的,比如松花江边要盖楼,假如就叫观水国际吧,要设计一幅预售广告招贴画,请我表姨来完成。她画两米长的大眼睛,眼白是海蓝的,瞳仁是蔚蓝的,映满了小洋楼,在眼角处写上:坐拥自然美景,尽享人间仙境。这些字就如点点喜悦的珠泪,简直就是水和水的漩涡,然后挂在大街小巷广告位,诱惑你往里跳。我妈从此看我一吃紫皮蒜就不顺眼,希望我嚼口香糖。记得有一次春季大流感,镇里的蒜脱销,要是按我妈说的都嚼口香糖就好了,蒜就不会在流感到来时脱销。大蒜是没错的,大蒜是杀菌防病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的精英。当然对于我来说有点早,我刚十九岁。 剥蒜,我使劲剥蒜,我妈瞪我也没用,我又不想嫁什么团长。我把脱去紫色蒜衣的白溜溜的蒜瓣放到石臼里,拿起石杵使劲捣,这是剥蒜的乐趣,让我想起杵舞,高山族女郎在月光下舞动长杵轻歌曼舞。辛辣的味儿钻进了我的鼻孔,我转过头冲着窗外的阳光打了一个大喷嚏。看到后街的辛家的二姑娘辛圆子对我笑呢。她旋风一样地跑进来,气儿没喘匀就连声问瑶林姐还没开学呀? 我说你这是怎么啦?后面有狼撵着啦?三十号开学。 她高兴地说今天就是三十号哇。 我用了“高兴”这个词,是说她看到我还在家,慢条斯理地在捣蒜,几乎要掉泪,撑着笑。听到我的回答脸色一下子晴朗了。不过我没心思探究了。 我跳起来说,天呢,你来得太好了,我看错日历了。好在我的行囊很简单。一只书包全装下了。圆子谢谢你!要不是你提醒,我就迟到了。我妈说面都和好了,晚半天就晚半天,中午吃了饺子再走。我说不吃了,正好你不喜欢我吃大蒜。我妈说你瞧你不会说人话! 圆子说瑶林姐担心误课,二驴子起大早就走了。她说着就跟着我跑出来,还回头说婶子你忙你的我去送瑶林姐。我说谁也不要送,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圆子说我看你就是三岁小孩,也不跟婶子好好说话。 我说我这臭脑袋你要不来真要迟到了。她说我以为二驴子骗我呢,来探风的。你说的是谁?谁是二驴子?就是大茂村的陈小海,家里排行老二,脾气犟,都叫他二驴子。 我瞥了她一眼。她的目光有些迷离,对自己不满意或搞不准就是这样的神态,脸蛋不知是走得发热还是春寒冻得红扑扑的,下巴颏尽力缩着,双手插在衣袋里,肩膀支起老高。很久以后我常看到她这个姿势,她的目光定格在迷离上。现在我还不太了解,我问她那个村子有两座宝瓶塔吧? 圆子说小海说从前清太宗在那里祭祀过,修了寺庙建了塔,后来寺庙毁了,就剩塔了。下次回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不好?还没容我回答,去火车站的大巴来了。我说圆子你回吧,谢谢你来陪我。圆子说我高兴陪你。你能在外面读书多好。她的眼睛竟是湿了。车子开了,她没动,看得出她很寂寞。 大巴里乘客不多,没看到有眼熟的学生。这条路通向火车站的客车只有这一辆。往年过了寒假,这个时间大巴里总是挤满了学生,去北京的上海的天津的沈阳的哈尔滨的卜奎的大连的,都要乘这趟大巴去镇上火车站,今天却这么冷清。我想肯定是迟到了。枯坐着无聊,看窗外,也没什么好看的,虽说三月末了,树木和冬天差不多,田野上摇动着稀疏的枯草,远处有些移动的黑点子,那不是乌鸦就是喜鹊。我心里盼着到了火车站就好了,急也没用,长途大巴要照顾途中的每个村子,见站就停。如果有趟直快就好了, 导语 重阳著的《温暖的海水》是作者的一部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立项长篇小说。 一位翻山越岭寻觅人生真谛的男人,一位钟情庭园艺术的女人,他们与生命中的人共同演绎了一则温暖的海水故事,全书共收录了四卷,包括《车站》《雪的宝贝》《老乡》《八爪鱼》《梦谷》《泄密者》《英语岛》《无人区》《海的语言》等。 内容推荐 长篇小说《温暖的海水》是重阳继《裁缝的女儿》后又一部新创力作。作品不拘一格,包孕式叙事,从中国最北方艰难创业到海南大开发的广阔空间里,探索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新人新生活。永恒的爱情主题在这部书里显现出异乎寻常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