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博登海默曾指出:“如果一个纠纷根本得不到解决,那么社会机体上就有可能产生溃烂的伤口。如果此纠纷是以不适当和不公平的方式解决的,那么社会机体上就会留下一个创伤,而且这种创伤的增多,又可能严重危及人们对令人满意的社会秩序的维护。”张晓红著的《农村女犯人(生活世界中的纠纷与抗争)》的研究对象正是这些无法被例行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所消化和解决,最终“溢出”纠纷解决机制之外演变成刑事案件的纠纷。本书运用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15起以农村女性为犯罪主体的“民转刑”案件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通过对这些特殊案件的回溯,将案件之前的纠纷放置到生活世界中,探讨纠纷因何而起、为何激化。通过琐碎的生活细节洞察农村女犯人们的生活逻辑,试图了解她们是如何看待问题、理解纠纷的,感受她们在纠纷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经历和抗争。 作者简介 张晓红,现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工作系,主要教授科目为妇女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伦理、社会政策等。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2008~2009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系交流学习,2013~2014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性别与妇女研究、法律人类学、社区发展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二 文献述评 三 研究视角与方法 四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典型案例和田野调查 一 从案例到延伸案例 二 寻找案例——来自女子监狱的深访 三 被剪裁的案例——刑事判决书上的记录 四 田野点介绍 第三章 纠纷:重回生活世界 一 还原“曾经的”生活世界 二 亲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的交织 三 不可回避的生活场域 四 简短小结:构造真实的“他者” 第四章 主体建构与行动逻辑 一 互为主体性与生活知识 二 农民的行动逻辑与纠纷生成 三 从问题到纠纷:纠纷的公开化 第五章 悲剧:从纠纷到案件 一 乡土社会的秩序基础 二 松散的初级关系 三 衰落的权威 四 失效的调解 五 超然的法律与世俗的生活 六 村庄秩序的困境:灰色势力 七 自我的救赎:生还是死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一 超越个案 二 与男子监狱的调查对比研究 三 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农村女犯人(生活世界中的纠纷与抗争)》作者张晓红将在女子监狱收集到的“从民事纠纷转变成刑事的案件”作为研究的主题。通过对这些特殊案例的回溯,将案件之前的纠纷放置到生活世界,探讨纠纷因何而起、为何激化。作者跳出监狱的场域,通过女犯的回忆,试图通过琐碎的生活细节洞察她们的生活逻辑,了解她们是如何看待问题理解纠纷,感受她们在纠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经历和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