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医精诚(回族中医马牧西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于泽俊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马牧西是一位回族老中医,现在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在甘肃省中医学界和民间都非常有名。他平均每天要接诊120多位患者,最多时一天接诊230多人。30多年来一直如此。到目前为止,他接诊的人数已经超过120万人次,这在医学史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一位医生能够接诊这样多的病人。他治好的病人、病例不计其数,很多疑难病症大医院都没有办法,却在他手里奇迹般地治愈了,有些患者甚至已经被医院判了死刑,却在他这里起死回生了。在他的诊室和诊所走廊的墙上,到处贴满了人们送来的感谢信、表扬信、锦旗和牌匾,上面写着“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华佗再世”、“德昭技高”、“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等赞誉之词,有“杏林三月茂,人间四时春”、“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有的干脆称他为神医。马牧西不仅医术高超,同时医德高尚,是为救死扶伤的济世良医。于泽俊著的《大医精诚(回族中医马牧西传)》讲述了他的故事。
作者简介
于泽俊,中国作协会员。1954年3月出生,当过三年工人、四年兵,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兰州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考入中央党校理论部就读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在兰州大学任教20年。曾任兰州大学出版社社长、华夏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宋美龄大传》、长篇小说《工人》、长篇历史小说《大风》等。
目录
序章金城名医
第一章 家世
第二章 父亲马正隆
第三章 漫漫学医路
第四章 誉满金城
第五章 贤妻陕桂芳
第六章 大医精诚
第七章 在真主的指引下前行
附录一 医德与医术
附录二 马牧西医案选编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萎缩
二、支气管哮喘
三、妇科病
四、其他杂症
后记
序言
在甘肃兰州,马牧西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
。他是一位回族中医,今年60岁,现在兰州市永昌
路中西医结合医院坐堂,平均每天有120多位患者慕
名而来找他看病,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接诊230多位病
人,三十多年来一直如此。到目前为止,他接诊的
人数已经超过120万人次,这在医学史上不能不说是
个奇迹。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一位医生能够接诊这样
多的病人。他治好的病人、病例不计其数,很多疑
难病症大医院都没有办法,却在他手里奇迹般地治
愈了,有些患者已经被医院判了死刑,却在他这里
起死回生。在他的诊室和诊所走廊的墙上,到处贴
满了人们送来的感谢信、表扬信、锦旗和牌匾,上
面写着“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华佗再世
”、“德昭技高”、“大医精诚”、“悬壶济世”
等赞誉之词;还有许多在他这里看过病的书法家、
艺术家的书画作品和题字,有“杏林妙手”、“仁
心济世”、“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有的干脆称他
为神医。马牧西是何人?为何会有这样大的影响?事
情得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
1988年冬,我正在北京读研究生,学校已经快
放假了,突然接到一位同事从兰州打来的电话,说
我爱人生病住院了,让我赶快回去一趟。研究生宿
舍只有走廊上有一部传呼电话,是别的同学接到转
告我的。我问电话是谁打来的,我爱人得的什么病
、在哪里住院,那位同学只知道是我原工作单位的
一位同事打来的,别的细节一概不知。那时人们主
要的通讯方式是写信,其次是发电报,很少有人打
长途电话,用电话告知,想必事情比较严重。我急
忙请了假,匆匆赶回兰州。回到家,家里挂着窗帘
,门锁着,我没带钥匙,赶忙去单位托儿所,看看
孩子在不在,阿姨说,孩子这几天没送来。我愈发
感到心情沉重,血直往脑门上涌,心里不停地默念
着两个字:冷静,冷静!
几经周折,总算打听到了妻子住院的地方:兰
州石油化工机器厂职工医院。两位主治医生十分负
责地向我介绍了病情。我爱人得的是急性肾小球肾
炎,肌酐、尿素氮等各项指标都已严重超标,尿蛋
白达到四个+号,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浑身浮肿,脸
已经肿得走了形,几乎认不出了。病来如山倒。医
生采取了各种治疗办法,激素量用到了每天60毫克
。对一般病人来说,用到这个剂量总会有一定效果
,可是我爱人对激素不敏感,吃了很长时间没有一
点反应,连激素常见的副作用也不明显。从住院起
,医生就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请本院的中
医开了方子,吃了几十副中药,仍不见效。征求医
生同意之后,我带她到甘肃省中医院、省中医学院
附属医院找了几位省内最有名的中医诊治,其中一
位是甘肃省中医学院的院长、省内首屈一指的名医
于己柏先生,又吃了几十副中药,仍不见丝毫效果

有病乱投医,在医院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开
始到处寻找偏方,只要一听说哪里有治肾病的偏方
,立刻就想办法去找。有人告诉我安徽淮北市有位
私人医生家有祖传秘方,治肾病很有效,我二话没
说,登上火车就去了淮北。我想拿上药就走,医生
说药得现用现配,让我等一天,他连夜给我配。我
在他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他给了我七个
碗底大小的刚配好的小药饼,他说,不能让药饼干
了,也不能让药受热变质,于是我到街上现买了一
个保温桶把药提回了兰州。我爱人服药之后腹泻不
止,肿消了不少,但是化验指标一项也没降下来。
事后我才弄明白,这药是给尿毒症病人用的,在医
学不发达的年代,用这种排泄方法可以适当消肿,
延缓生命,但是治不了病。又有人告诉我吃啥补啥
,教给我各种各样的吃猪腰的方法,还试过用蜈蚣
蒸鸡蛋,都不起作用。后来我又打听到把猪鬃焙焦
后研成粉,用黄酒服下,一天三次,即可见效,于
是我托人到省供销社买了十斤猪鬃,用瓦片焙成焦
炭状,连着焙了几天猪鬃,弄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焦
臭味,还是没能治好我爱人的病……
半年时间过去了,各种能试的方法都试了,仍
然没有任何效果,我向院方提出转院。这个转院申
请早就提出了,院方一直没批。兰石厂医院虽说是
一家职工医院,医疗水平并不差,完全可以和兰州
市的正规医院相比,院内能治的病一般不外转,现
在半年过去了仍不见效,医院只好同意转院。于是
我爱人又住进了甘肃省人民医院。
传统的中医是排斥西医的,认为西医是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不解决根本问题。一个有水平的中
医,即使不排斥西医,也会顾及自己的面子,不愿
用西医的手段给人治病,害怕别人说自己没水平。
西医对中医的排斥则更甚,偏见十分严重,认为中
医治不了病瞎耽误事。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
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居然通过了一个废止中医
案,认为中医理论荒唐怪诞,自欺欺人,阻遏科学
化。在欧美一些国家,中药也遭到全面禁止,这纯
粹是属于无知,或者是误解。
现代中医越来越重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很多
西医医生对此也很重视。马牧西从学医开始就不排
斥西医,他学医就是从给人打针开始的。在他行医
的过程中,一直很重视采用西医疗法,从不偏激固
执。尽管他的脉功很好,诊断没出过任何问题,对
于病人带来的化验单、x光片和西医诊断结论他都不
排斥,而是认真作为参考。有时患者在他这里治疗
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也会让患者到西医院去做个检
查。他自己也偶尔会给病人开点西药配合中药治疗
。有一次,一位中学外语教师得了精神分裂症,患
者亲属是马牧西的粉丝,十分迷信马牧西,相信马
牧西一定能治好,就带着她到门诊部来看。马牧西
给患者诊了脉,开了方子,还开了一味西药:氯丙
嗪。本着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他告诉患者家属,
最好还是到精神病院再看看,西药对这种病见效快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比较好。患者家属听从马
大夫劝告,让患者住进了兰州第三精神病院,一个
月后,病人就基本康复了。出院以后,又在马大夫
这里吃了一段时间的中药调养,二十多年过去了,
患者再也没有复发过。
前面提到我爱人患肾病,后来治好了,十五年
后,一次偶然拉肚子,到某医院输液,输了大量磺
胺,又引发了旧疾。磺胺类药物伤肾,肾病患者是
禁用的,输液之前,我已向医生反复交代过,当时
那位医生正忙着考职称,值夜班手里还抱着本复习
资料在和同事讨论考题,根本没听见我说什么,还
是开了磺胺,结果引起肾病复发。那些西药名我不
认识,事后才知道用了磺胺。药物的作用需要一段
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也很难说用磺胺是复发的唯一
原因,为了避免纠纷,这里隐去医院和医生的名字
,只说马大夫。这次复发很快导致了肾衰竭(尿毒症
),我带着妻子去找马大夫,问他怎么办,马大夫告
诉我,尿毒症属于肾病晚期,采用中药治疗,可以
减轻症状,延长生命,但是没有办法根治,建议我
们赶快到北京的大医院做移植。我们听从了马大夫
的建议,到北京做了移植手术。在手术之前,我们
一直坚持在马大夫这里看中医,效果一直不错,移
植之后,便一直是看西医,到目前为止,我爱人患
肾病已经三十年了,身体维护得一直还不错,这与
马大夫的精心治疗和内行指点是分不开的。
导语
他是一位回族中医,平均每天有120多位患者慕名而来找他看病,行医37年,接诊人数超过120万人次,出诊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他曾经治好过无数疑难杂症,从死亡线上救出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
他用手一搭脉搏,便能准确地说出患者是什么病,血压多高,身体什么部位做过手术,皮肤什么部位有病变,曾经怀过几次孕,生过几个孩子,甚至能说出你前一天晚上曾经吃过什么……
患者们每年送来的感谢信、锦旗和牌匾不计其数,上面写着“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华佗再世”、“德昭技高”、“大医精诚”等赞誉之词。有的干脆称他为神医。
他的祖先是一位来自伊朗的穆斯林传教士,英俊的外表使他看起来很像影视剧中的波斯王子。他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曾经六次去麦加朝觐。这是一个穆斯林少有的殊荣,也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动力……
于泽俊著的《大医精诚(回族中医马牧西传)》讲述了他的故事。
后记
本书传记部分由于泽俊撰写,医案部分由马牧
西和他的学生撰写。马牧西先生的学生程森、雷亮
、陈涵、王兴财等人参与了整理写作,其中部分医
案是由马牧西先生亲自执笔撰写的。马牧西先生对
全部医案进行了审阅。马牧西先生一生行医,积累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上也有很大突破,
因还在临床一线忙于工作,来不及进行系统整理,
本书所附医案仅仅是他行医过程中创造的经典案例
中的一小部分,仅供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参考,系统
整理工作还有待于将来完成。
传记中没有放一张与领导人合影的照片、没有
一幅领导人的题匾,不做任何拉大旗作虎皮之举,
只是按照事实来阐述牧西先生从医三十七年来的真
实业绩。这是牧西先生的意见,也是他一生行医、
做人的准则。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著名作家张俊彪先生
的支持。在写作过程中,原甘肃电视台副台长张庆
明先生、原名老中医门诊部主任马志谋先生、甘肃
省农业银行副行长马俊智先生以及马牧西先生的学
生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张庆明先生和兰州长风厂
张晓玲女士为本书提供了部分照片,在此一并表示
感谢。
于泽俊
精彩页
凤凰山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边湟水谷地扎麻隆村,距离西宁30公里处,属于东昆仑山余脉,传说是女娲(九天玄女)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累倒后幻化成一只美丽凤凰降落的圣山。其形象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中间是凤身,两旁是凤翅,整个西宁西川是长长的凤翎扎麻隆凤凰山,周围由八条龙山和一条水龙维护,人们称为九龙朝凤。难怪圣裔要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作为静房和传教之地。
临夏大拱北珍藏的《清真根源》一书,详细地记录了这次拜见圣裔的经过。据该书记载,圣裔的规矩很大,远近前来拜见的人都要经守房门的信徒传达,圣裔喜见才见,不喜见则不得见。马宗生和祁静一到达西宁的那一晚,圣裔已得知消息,吩咐门徒说:“明天一早有河州两位哈里发来见我,内有一个年少的先进静房来见我,年长的后进来见我。”第二天,祁静一和马宗生来到静房前,门房按照圣裔的嘱咐让祁静一先进去了。祁静一进了静房跪下求乞,圣裔双手将其拉起,说:“祁哈里发,你是有约会的人,你不必在此求伊斯俩目(伊斯兰教教义),你的五思达(原文是音译,意为你的师傅或引路人)后面来了,此处不必多站,明日即刻回去,我不能承领你。”见罢,祁静一退出静房,马宗生走了进来。经过一番交谈、考察之后,圣裔对马宗生的学识修养十分赞赏,对他说:“凭真主的口唤,伊斯俩目虎非耶教门的玄机根索(根本教旨)到在了你的身上。”马宗生决意受领。圣裔向马宗生指点了“虎非耶妥勒盖提”(中道之意)的机密路径,并将大伊麻目哈奈斐的赞言(秘诀)该遵循行之的所有内容,做了详尽的交代,并给了他在河州地方宣扬传行“虎非耶”教门的口唤。然后对马宗生说:“将来在你的辈上有个清廉的后代儿子,我提前给他起个名字,叫作穆罕默德·克比勒,将你二人的经名刻在凭据(木质印鉴)上。至此,马宗生便成了在河州执掌传行“伊斯俩目·艾海力逊乃提·虎非耶教旨”的阿令。
祁静一跟着马宗生白跑了一趟,什么收获也没有,百思不得其解。他问马宗生:“我二人一路辛苦而来,老祖把教门传给你,叫我明日即速回河州去,不知何故?看来你是有面份的人。”说到这里,不觉伤心泪下。马宗生劝说道:“老祖之言,如金如玉,必是实的,你的恩师随后就至。古人云,领兵各有旗号,你是原当有约会的人,只怕你的面份比我还高还大,你不必逆命,明日收拾行李先回,我随后就来。天明之后,祁静一收拾行李,二人洒泪而别。
马宗生回到河州后,专心致志苦干功修,并开始宣传教理。由于他是河州有名的阿訇,结合当时清廷法令、社会思潮和人情习惯等,在临夏清真北寺向阿訇、满拉传授教理,随后广泛向群众讲授天理(顺主顺圣),严禁行恶干歹。他主张先遵守五功(念、礼、斋、课、朝),遵守“舍勒尔提”(法定之意),随后进行“妥勒格提”(道路之意),完成“静性复命”之道,否则就是舍近求远。同时,他还主张各门宦应各行其是,不能随意批驳别派的遵行,也不能强行争夺教徒。因此,他主持的临夏虎非耶门宦与其他门宦从未发生过纠葛,与格底目(老教派)一直相处得很好。虎非耶门宦的阿訇经常受格底目清真寺的邀请去任开学阿訇。
祁静一拜访圣裔无果而归,开始有些想不通,后来他就完全把这些放下了,潜心钻研伊斯兰教经典。两年后,康熙十三年(1674),来华传教的和卓·阿卜杜拉到河州传教,收祁静一为徒,向他传授苏菲派嘎迪林耶(又译为嘎迪忍耶)隐修学理,并要他“抛家离乡,独自静修”。祁静一遵师命从此绝尘离俗,潜心道乘修炼,先后在河州杨妥家、陕西西乡县北寺、滴水崖、沙河坎的蔡家岭及陕西留坝县的紫柏山等山岭幽僻之地静修达9年之久。和卓.阿卜杜拉对其虔诚修行大加赞赏,说“吾道东矣”,遂将“天人之奥,性命之微,理道之旨,尽性之功”传授于他,并赋予他在中国传播戛迪林耶教理之责。
祁静一受师命后,往来于四川阆中、陕西西乡、甘肃河州等地,筚路蓝缕,择幽僻之地,结庐静修,广收门徒,传播苏菲主义学理。他“遵五时参拜之典,重七日朝向之礼”,谨守教乘,并以“今世后世、先天后天”“明心见性,修己安人”之义,传播戛迪林耶隐修学理,使大拱北门宦在河州、西乡、阆中等地得到传播和发展。
虎非耶门宦是中国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四大门宦(哲合忍耶、麂非耶、嘎迪忍耶、库布忍耶)之一。虎非耶,阿拉伯语意为暗藏、隐藏、低念,因主张道乘修持默念赞词而得名。不偏不倚、宽厚中和是虎非耶门宦的一个主要特点。虎非耶起初在中国受传者仅有八人,马宗生即是其中之一。马宗生是临夏拱北门宦中最翠传播虎非耶学派教理的先贤,他创建的毕家场门宦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有很大影响。
毕家场门宦的教旨与格底目基本相同。往往与格底目、华寺、校洮等门宦共同组成清真寺,供教徒过宗教生活。礼拜、封斋、开斋的时间、过圣纪、干“尔曼里”等宗教仪式以及给孩子起经名、举行割礼和结婚纪念“尼卡亥”等,都和格底目一样。
马宗生知识渊博,品行高尚,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在其49年的传教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