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书通识微表情心理学(实用图解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诸葛文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诸葛文著的《一书通识微表情心理学(实用图解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讲述了微表情的知识,如五官微表情变化的意义,肢体微动作的含义,以及语言、语调的内涵等。学会这些,相信你在人际交往中能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目录 第一章 从表情中窥探内心 每个人都戴着“面具” 转瞬即逝的表情最可靠 真相来源于细微观察 微表情有时会说话 面无表情最难懂 人类无法避免的微表情 构成微表情的面部肌肉 第二章 音容笑貌藏有玄机 解读笑容背后的故事 笑其实是一件严肃的事 从笑容中了解你在乎的人 关于笑容微表情的特点 抑制笑容的三种微表情 笑容能否隐藏谎言 第三章 眉目之下隐藏的心灵密码 眼神暴露的秘密 放大的瞳孔不会说谎 透过视线变化了解内心 从眉毛变化知人心 读懂眉毛的微表情 第四章 精密解析各类说话方式 语音的变化可以映射内心的变化 语气的强度能体现顽强意志 语速的快慢可以反映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个性能通过口头禅体现出来 第五章 惊讶与恐惧表情的背后 惊讶和恐惧情绪的产生 惊讶微表情的特点 饱满的惊讶表情只存在一瞬间 惊讶与其他表情的组合微表情 极度恐惧的微表情 恐惧的不同程度 第六章 从表情破解悲伤的奥秘 悲伤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痛哭 成年人与婴儿痛哭的区别 损失是悲伤情绪的源头 默默流泪是一种压抑悲伤的微表情 由悲伤衍生的各色微表情 第七章 愤怒表情的多黍性格 影响愤怒微表情表现方式的各类唇型 从眉眼形态中洞悉他人愤怒 口型也能影响愤怒微表情 产生愤怒的五个因素 序言 说谎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时候可能是无意且 无害的,但有时候它却是一把利刃,会重伤他人。 如果可以读懂欺骗,通过科学来识破谎言,那么我 们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所谓察言观色,其 实就是在利用微表情来辨识他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只不过古时只能通过时间来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这 就是社会阅历。 在现代,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系统地总结微表情 的各个方面,让大家在日常生活、职场环境、恋爱 气氛中更好地理解他人,积累社会阅历,从而掌握 主动权。但微表情的解读不仅关系到人生阅历的积 累,还关系到自我实现的成功与否。 微表情不光是对面部表情的研究,广义上它指 的是对人的面部、肢体、声音和语言等一切可以进 行心理解读的事物的研究。当然,微表情主要还是 对面部表情的研究,这种科学研究针对的是人类的 共性现象,具有很高的认同度。 当愤怒时,你的眼睛会睁大,嘴角会向下撇, 但你不能忽略脖子变粗、身体紧绷、眼神变得犀利 、声调变高等信息,这些信息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 愤怒。如果一个人只有眼睛睁大而没有其他的微表 情,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在虚张声势。在谈判中,如 果能通过微表情来看破对方的虚张声势,判断对方 内心的真实想法,那么己方肯定会取得巨大的优势 。 本书利用日常的例子,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系统地教给大家微表情的知识,如五官微表情变化 的意义,肢体微动作的含义,以及语言、语调的内 涵等。如果读者可以学会这些知识,那么在社会交 际中,一定可以更好地判断他人的内心想法,从而 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导语 人的表情就是一张面具。尽管人们很会利用表情“面具”做文章,不断地伪装自己的言行,掩饰自己的内心,但是假的毕竟是假的,只要你能够注意观察,细加分辨,就会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破绽。只要能够认清对方的目的,任他使用什么花招,你都可以能够应付自如,不会轻易落入他人的语言陷阱。诸葛文著的《一书通识微表情心理学(实用图解版)》将带你了解表情与人心理的奇妙世界。 精彩页 解读笑容背后的故事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笑,无论是扬起嘴角的嫣然一笑,还是伸展眉毛的会心一笑,甚至是泛着泪光的破涕成笑,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笑的语言可以谱写出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旋律,让人深受感染。但有几个人能够明白它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呢? 人为什么会笑? 笑是人类特有的表情吗? 当周围的人开怀大笑的时候,你也想要加入他们吗? 笑一笑,真的可以年轻10岁吗? 你在笑什么? 交谈时,有人会突然问你:“你在笑什么?” 假设我们忽略其中所暗藏的攻击性目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好回答的:我会笑,是因为你的言语让我觉得好笑。 类似于这样的答案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 罗伯特·普罗文是研究笑的学者,他和同事们曾经在一个大型超市里观察人们笑的情况,一共记录了1200多次发笑的事件,其中只有10%~20%的发笑事件是源于听见了好笑的事情。实际上,大多数发笑事件都是由一些无聊的评论引起的。就发笑这件事情本身而言,如同每天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像喝白开水一样平常。 在书中,普罗文这样写道:“自己说话时发笑的概率比听他人讲话时高出50%,而当处于社交氛围时,我们发笑的次数是自己独处且身边没有任何娱乐工具时的30倍。” 普罗文觉得,引发人们笑的关键因素并非笑话,而是人本身。留心观察,你就会明白,我们发笑并不是单纯地对幽默作出反应,而是因为心情愉快、自我满足或是超越了这种满足。 我们的第一次发笑可能是在2~6个月大时,那时我们还是一个几乎对外界环境没有感知的婴儿。父母与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时,我们会在不知不觉问发出笑声。 笑可以鼓励新生的婴儿通过感知周围的环境来了解这个世界。当婴儿学会追逐打闹时,笑意味着他们对世界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普罗文认为,笑是社交场合中的润滑剂,它可以有效地引起他人的好奇,从而消除对方的紧张感,缓和剑拔弩张的气氛。其实,笑还可以让人们看淡压力,更从容地面对各种困难。心理学家迈克尔·奥恩说:“你能通过笑影响其他人的行为。”在工作中,笑可以激发同事和下属的情绪,提升他们的工作斗志,可以使工作顺利进行。 笑是人类特有的表情吗? 有人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会笑。但这个论述很快就被现代科学理论改写了。 假如,笑在交际中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那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会笑就一点都不奇怪。 猿猴也会笑,只不过与我们人类的笑声不同罢了。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在研究小白鼠的声音时发现,挠痒痒会使它们发出50千赫的超声波。他觉得这也可能是小白鼠的笑声,而研究小白鼠的声音正是帮助其他科学家破解人类笑声的神经生物学密码。 正所谓“人有人语,兽有兽言”,笑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其他的动物也不是不会笑,关键是应该如何定义“笑声”。 笑具有感染力吗?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作品《圣诞颂歌》中是这样写的:“这真是一个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而又十分高尚的合理安排:在疾病和烦恼能传染开来时,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像大笑和心情愉快那样有难以抗拒的感染力。” 非常遗憾,如今我们仍然难以确定笑是否真的具有感染力,但在英国曾真实地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小故事 坎布里奇医院住着一位身患骨癌的小女孩,名叫鲁西·艾丽,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会出现笑声。很多病人都会在医院的草地上、走廊里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所以大家对这个小女孩很是喜欢。 和小女孩同病房的还有一位身患胃癌的青年,因为住院前在当地也小有作为,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便一蹶不振。他讨厌小女孩每天都那么开心地笑,哪怕她是去做化疗。经过半个月的相处,青年对小女孩也没有那么厌恶了,有时还会因看见她在窗外扑蝴蝶而笑出声来,当然这些变化他自己也无从察觉。 随着相处时间增长,青年在小女孩的影响下开始配合治疗,并且主动帮助医院里的其他病人。由于青年的病情并不是十分糟糕,经过多方努力他痊愈了。医生表示,这是青年乐观的心态和积极配合治疗的结果。但青年说,是小女孩的笑感染了他。 P39-4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