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游淙祺,1961年生,德国波鸿大学哲学博士(1996),现任职于中山大学(台湾高雄)哲学研究所,并兼任文学院院长。著有《哲学,要怎么说》(2009)、《社会世界与文化差异》(2007)、《信不信由你:从哲学看宗教》(2005)等,翻译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心理学》(2017)以及舒茨的《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2012)。 目录 前言 一、胡塞尔思想发展脉络中的现象学心理学 二、现象学心理学的涵义 三、超越论现象学及其还原 四、现象学心理学及其还原 五、两种现象学的共同交集 六、前理论的原初经验 七、迈向超越理论现象学之路 八、现象学与生活 九、舒茨与德里达 结论 参考书目
导语 游淙祺著的《胡塞尔与世间意识(精)/日月光华哲学讲堂》从总体阐释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作者厘清了下列几个问题:胡塞尔是如何发展出他的现象学心理学?我们如何从他的思想发展来理解现象学心理学?他对这门学科所期待的任务是什么?这门学科的根本特质何在?它与超越论现象学之间的异同是如何?与经验心理学的关系又有何关系?现象学与生活的关系如何可以透过现象学心理学而展现新的可能性?最终,作者的目标是阐述胡塞尔如何藉由现象学心理学制定出社会文化学作为整体的基础。 内容推荐 现象学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存活于世间的人,其世界生活是如何构造的。胡塞尔试图针对世间人如何进行其生活做本质描述。存活于世的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有种种的朴素想法,现象学自我有必要使之判为无效,中止种种朴素的信念。放弃他们在自然态度中所坚持的一切,心理学家设定自己纯粹的主体性以便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排除那些信念之后,现象学心理学家仅需专注于存活于世者的心理活动及其对象之间的相关性。游淙祺著的《胡塞尔与世间意识(精)/日月光华哲学讲堂》阐述了胡塞尔如何藉由现象学心理学制定出社会文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