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中国的情形也是如此。由于发展滞后、地理位置差,以及贫困者本身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返贫现象时常存在,今后反贫困任务的难度将会更大。
本书通过实地调查、部门走访、网络查询和图书查阅等方式搜集研究资料,运用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已有研究、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状况,以及贫困基本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因素、结构因素和质量因素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目的是要在理论上从更宽泛的经济发展视角来分析改革以来影响中国农村贫困的各种因素,在实践上为实施更加高效而公平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本书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对已有研究、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状况,以及贫困基本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结构,以及经济发展质量三个方面研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①经济发展速度方面主要分析高速增长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方向、程度、趋势和渠道,以及外贸扩大的农村贫困变动效应;②经济发展结构方面主要分析农业发展及其结构变动、非农就业发展、城乡居民结构变动,以及所有制结构变动等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④经济发展质量方面主要分析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方向、程度和渠道,以及物价变动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Kakwani和Subbaro等人的贫困分解模型进行修正,引入贫困弹性概念,构建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贫困减少的评价指标,并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农村贫困减少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运用SURE法,SYSTEM GMM法和尝试法,对改革以来申国经济发展各因素的贫困变动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经济高速增长和结构优化迅速地推动了农村贫困的减少;但不断恶化的不平等则弱化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