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为什么而读书(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羽戈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羽戈,著名青年学者、专栏作家。主要研究足球、美女、电影、中国近现代史及政治哲学。自述:文章三流,人才二流,酒品一流,其余则不人流。尝以老友之言自励:慎用玄理明世,不以大义责人。撰有:《从黄昏起飞》《穿越午夜之门》《百年孤影》《酒罢问君三语》《少年游》《岂有文章觉天下》《鹅城人物志》《不为什么而读书》等。
后记
《不为什么而读书》的体例,有些接近我的处
女作《从黄昏起飞》。《从黄昏起飞》出版于2008
年春,版权早已过期。偶尔会收到读者的询问:市
面难觅此书,不知何时再版?对此。我往往愧悔无
地。《从黄昏起飞》问世之后,我自己都不曾通读
第二遍。这是祭奠青春之作,自当随青春的河流一
同枯竭。于是,我学会了拿“晦其少作”来搪塞读
者。不过,倘若反观初心,我却发现,竟从未后悔
它的出版。
《从黄昏起飞》最后一辑,日“江湖寥落尔安
归”,辑录了我读金庸的四篇随笔。这组文章作于
2005—2006年年间,彼时我论金庸,还是借他人之
杯酒,浇自我之垒块,写张无忌的爱情,其实是写
我自己的爱情,写令狐冲的自由主义转向,其实是
写我自己的自由主义转向。此后,几乎每年我都要
重读金庸,尤其是重读《倚天屠龙记》和《笑傲江
湖》,年齿愈长,阅世愈深,读出的意味便愈不同
往昔。
1977年3月,金庸作《倚天屠龙记》修订版后记
,称“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
是男子与男子问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
张三丰和张翠山之间、谢逊和张无忌之间父子般的
挚爱”;然而,1960年代初他写作此书,“张三丰
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
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
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这十个字,平淡至极,却也沉痛至极。
1976年10月,金庸挚爱的长子查传侠在美国自
缢身亡,年仅19岁。中年丧子,创巨痛深。他接到
儿子去世的噩耗,还在报社写社评,一面写,一面
流泪,一面流泪,一面写,这是他麻醉自己的方式
。可是,对这般无以弥合的伤痛,写作只能充当麻
醉剂,而非解药,只能治一时,不能治一世。
1977年7月,金庸作《侠客行》修订版后记,再
次想起了爱子。这本书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
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此书第十三章“舐犊
之情”,有“石清在庙中向佛像祷祝的一段话”,
金庸说,“此番重校旧稿,眼泪又滴湿了这段文字
”。
金庸记错了。向佛像祷祝的应是石清之妻闵柔
,她素来不信神佛,为了失足的儿子,却跪在佛前
不住磕头:“如来佛保佑,但愿我儿疾病早愈,他
小时无知,干下的罪孽,都由为娘的一身抵挡,一
切责罚,都由为娘的来承受。千刀万剐,甘受不辞
,只求我儿今后重新做人,一生无灾无难,平安喜
乐。”
石清亦同此心:“这孩儿虽然不肖,胡作非为
,其实我爱他胜过自己性命。若有人要伤害于他,
我宁可性命不在,也要护他周全。”
以前读金庸,只顾其写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
、酒罢问君三语的爱情,却忽略了他写亲情的良苦
用意。如石清夫妻为儿子祈福的情节,吸引我的眼
神,不会超过三秒。我更不会注意金庸对小说主题
的辩白,以及他的泪水。“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
2013年4月,儿子尤其出生,我的世界从此变小
了,手中的时间细如流水,心境却愈发辽阔而平静
。教育孩子同样是一种自我教育,我得学会宽容,
学会忍耐,学会抑制自己的愤怒,学会读解尤其的
神情……在育儿的过程当中,以前不懂或似懂非懂
的地方,如今渐渐懂了。譬如石清和闵柔,都愿意
代儿子受过,不惜牺牲生命;谢逊一度视屠龙刀胜
于性命,后来为了探寻义子张无忌的下落,竟愿借
刀与人,“只要得知无忌孩儿的确讯,我已死也瞑
目”。这种爱,这种担当,这种决断,超乎世情与
逻辑,倘不为人父母,我便如1977年前的金庸一样
,也许永远不会明白。
借这次结集之机,我修订了谈曲非烟、令狐冲
、张无忌三文。说是修订,其实与重写无异。写罢
新版,再看旧作,不由恍惚。这两个版本的文章,
已经相隔十年;十年前后的我,仿佛相隔一生。
2016年12月31日
目录
序:唯心不易
安身与立命
在最坏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
致尤其:我们的爱与怕
人生识字忧患始
你是我衡量万物的尺度
虎妈与狼爸
当我们批判毛坦厂中学,到底在批判什么?
赵鹏之死: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慎用玄理明世,不以大义责人
安身与立命:有感于江绪林之死
人事与天命
饶宗颐之命
说理者的谱系
规则比观点更重要
在无理的世界说理
说理的语言
思维的误区
说理的误区
胡适怎么说理?
说理者王小波
说理者徐贲
读刀尔登
作家该站在哪一边?
作家该站在哪一边?
身体是写作者最大的本钱
胡河清:守灵人的挽歌
史铁生: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贫乏时代的汪国真
咪蒙的时代
李敖:台湾的遗物
君特·格拉斯:作家与公民
不为什么而读书
不为什么而读书
不为读书日而读书
读书能教化权力者吗?
汪曾祺:最后一个士大夫?
公民阿啃
为什么说“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
德克勒克为什么要改革?
作为导游的乔治·奥威尔
中国通史的读法:关于讲谈社中国史和哈佛中国史
从黑木崖到神龙岛
曲非烟之死
——《笑傲江湖》札记之一
令狐冲的自由主义转向
——《笑傲江湖》札记之二
从黑木崖到神龙岛
——《笑傲江湖》札记之三
任我行的权力与马屁
——《笑傲江湖》札记之四
慕容复的复国梦
张无忌与他的爱人们
后记
精彩页
致尤其:我们的爱与怕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念,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不算的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赈济穷人,又舍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
——《圣经·哥林多前书》
致尤其:我们的爱与怕
亲爱的尤其,半夜起来给你喂奶粉,你的吃相,让我想起第一次进自助餐厅的自己。你吃罢,意犹未尽,吧唧吧唧了好一番,方才沉沉睡去。乡村的夏夜,群山默默,草虫幽幽,流月温良如水,照在你日益圆润的脸上,竟有一种圣洁之感。我再也无法入眠,便打开笔记本,给你写这封信,谈谈你生命的由来。
你的诞生,不是偶然。从最初的丁克主义,到如今的为人父母,此间我们观念的嬗变,何止羊肠九曲,千回百折。我和你妈妈相爱之始,拥护丁克,不是缘于我们的自私,贪图二人世界的自由和欢悦;而是缘于我们的怯懦与恐惧,彼时我们一致认为,将一个孩子生在这样的国度、这样的时代,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生于此世,已经足够不幸了——“谁叫你不幸生在了中国”,好似一道悲愤的咒语,禁锢甚至摧毁了我们的青春——如何忍心再将这样的不幸传承给你呢。我是多么希望,我们这代人能成为这一咒语的终结者,倘不能,那就终结我们自己。
这不幸,举目可见:空气、食品、安全、爱心、自由、正义……我们生命的必需品,如今不是严重腐化,就是严重匮乏。其中最大的不幸,则在教育。
我们不知该怎么教育你,正如我们不知该怎么教育自己。倘以自由教育为标杆,我们都是失败者。我们所接受,或者说被灌输的教育,恰恰与自由为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便开始规避、反叛、消毒。说起来,我和你妈妈,唯一值得炫耀的教育经验,就是逃课:她从高中开始逃课,我在大学,四年所上课时,加起来不足一学期。即便如此,教育的病毒依然在我们身上疯狂肆虐,留下了恐怖的疮痕,如大二之前,我都是辩证法的信徒,你妈妈的历史知识,大多袭自教科书,我帮她清洗十载,余毒至今犹存。你看,我们自救尚且不及,怎么敢去渡人呢?
更真切的案例,来自你的表哥康蛀牙。他大你十岁,现读四年级。他的语文教科书,几乎每一本我都翻过,比起我们当年的课本,的确美观、开放多了,不过本质并无一丝变易,谎言、偏见和谬误像罂粟花一样开满了洁白的纸张。老师教他们古诗,还是强令死记硬背,回到家,我们讲解三番,他眼里的茫然才渐渐淡去。他的课业之繁重,更令我们诧异而心悸,有一回我见他独自走在放学路上,背上的书包比他瘦弱的身板几乎要大上一倍,这哪里是小学生呢,分明是孤独的苦力,他的书包,装的不是课本,而是教育制度的五指山,他是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从此万劫不复。
教科书前,我们如坐针毡,作业本前,康蛀牙一脸木然,想到你将要重蹈这一幕,我们便承受不了。所以我和你妈妈一度拒绝你的到来。我承认,与其说这是现实问题,不如说是心理问题。因为爱你,我们的心才这么脆弱,同时这么顽固。
我们对你的逃避,源自我们对世界的悲观;我们对世界的悲观,源自我们内心的幽暗。我常说,在这个坚冷的年代,我们必须拥有一个更加坚冷的精神世界,才能与之对抗。问题在于,我们的心灵始终不够坚冷,否则就不会为你的诞生而犹疑不决。你是一道横亘在我们与世界之间的难题,令我们怕且爱,恐惧而期待。
直到两年前,我们的心结才逐渐解开。说一个故事给你听。有一回我去绍兴讲座,蔡朝阳主持,我当场向他致敬:“以前我是一个丁克主义者,我做丁克,最大的原因是对中国教育的失望与恐惧。直到认识了蔡朝阳、梁卫星等中学教师,重燃对教育的希望,我才决定要孩子。”这些话,无一虚词。
亲爱的尤其,我想告诉你,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这个世界,而在我们自身,正如希望的有无,不是取决于现实,而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对教育的绝望,原本是对自己的绝望。2011年夏天,我在三江口对你的立洋伯伯说:“不要抱怨,不要把罪责都归于邪恶的阻力与命运的无常,你愈是诿过于外,外力便愈是强悍。倘一事不成,我更愿反躬自省,反求诸己:你可以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我始终认为,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世界的罪恶与荒诞,而潜伏于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懒惰、我们的急躁、我们的轻慢、我们的褊狭、我们的犬儒、我们的幽暗……这些敌人,能战胜一个,我们便前进一寸。”
哪怕世间白昼如夜,我们依然可以实践尼采的格言:“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我这么晚才觉悟,你会怪我么?不过,当我打破了绝望与希望、怕与爱之间的一念,顿时福至心灵,花满天地。我知道,我们即将相见。
2013年6月1日(P9-12)
导语
羽戈著的《不为什么而读书(精)》或谈历史掌故,或点评作家作品,或谈读书写字,或说武侠情怀,或谈人生的爱与怕,林林总总,颇为丰富,而于羽戈笔下,或幽默,或另辟蹊径使人眼前一亮,或令人沉思,又皆趣味盎然,酣畅淋漓。
本书收录了《你是我衡量万物的尺度》《规则比观点更重要》《身体是写作者最大的本钱》《不为读书日而读书》等作品。
序言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
以前读燕垒生《天行健》,写过一则札记: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这八个字,可谓《天
行健》的主旨。刀是百兵之胆,利器之首,身怀利
器,杀心四起,那么与纵横万里无坚不摧的百辟刀
对应、匹配的心,该是杀心无疑。武侯赠刀予楚休
红,要他用此刀斩去心中潜伏的妇人之仁,言下之
意,即塑造一颗神挡杀神魔挡杀魔的杀心。可惜,
楚休红辜负了武侯的期冀,自始至终,他的仁心都
不易分毫。老话说,义不掌财,慈不掌兵,军人而
怀有仁心,十之八九都是悲剧。所以自楚休红接受
百辟刀之日起,他的结局大抵已经注定。
百辟刀最终断裂了,楚休红至死,依然以一种
迂阔的方式坚守他的仁心。这么说,“唯刀百辟”
败给了“唯心不易”。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名将李
思进晚年铸刀,把这八字铭文刻在刀鞘之上,联系
他皈依道门一节,可知正有些忏悔的意思。他所写
下“唯心不易”,到底是不是指杀心呢?这是一个
谜题。楚休红用其一生的挣扎,破解了这个谜。就
此而言,百辟刀的破碎恰恰是一种正果。
只是,百辟刀的破碎并不代表仁心的胜利。当
楚休红走上大革命的断头台,至少从形式上讲,他
和他的仁心,都是失败者。他的失败是如此伟大,
以致不能称之为悲剧。那是什么呢,理想抑或矛盾
?这个人一生何其纠结:一面坚守仁心,一面四处
杀戮,为仁心而杀戮,到头来仁心却遭杀戮。我们
该感慨天地不仁,还是圣人不仁?何为仁,正如何
为正义:以仁义之名的杀戮,以“不仁者,天诛之
”为由的讨伐,难道便是正义么?这些问题,暗示
《天行健》的性质,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历史
,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政治,与其说是政治,
不如说是人性。
札记未能写完。问题太多了,不知该怎么写下
去。那些年读书作文,被人讥为“此亦一是非,彼
亦一是非”。困惑多于确信,问题多于答案。这样
的精神状态,如果称之为惶惑,至少持续到2010年
底——彼时非常喜欢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思想的
本质不是不惑,而是不安。此后,不敢说不再惶惑
,而是找到了对抗惶惑的手段。
那么,为什么不去续写这则札记呢?翻检旧电
脑,偶尔会发现一些残篇(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都
不是一个有头无尾的人,然而在那些惶惑的年头,
思想与写作不时陷入枯竭,无以为继,只能搁浅),
有时尝试续写,感觉比重写一篇文章还要艰辛。自
此我才明白,残篇前后,代表了两种歧异的思维状
态及话语模式,无力接续,也许不是坏事。就让那
些残篇像象棋的残局一样搁浅在时光深处,目送今
日之我勇猛精进,纵横天下。
而今翻出读《天行健》的残篇,则是因为这两
年来,每每听人说“不负初心”“不改初衷”,我
便想起刻在百辟刀上的“唯心不易”。在我看来,
这四个字的美感,要胜于风靡一时的“不负初心”(
老实说,这个词语已经泛滥了,所谓初心,是最私
人化的东西,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讲多了,便
不再纯净,须知“初”字恰恰有些纯净的语义),大
抵只有曹植《黄初六年令》所云“修吾往业,守吾
初志”可以媲美。
初心或初志,并非人人皆有。有人一生都在追
寻初心,有人一生都在丧失初心,当然还有一些人
,一生都在守护初心。楚休红乃是最后一种。他一
出场,便被赋予一颗仁心。直到结尾,这颗仁心依
然完好如初,甚至愈发坚忍。他的一生,正应了那
句“不负初心,方得始终”,从这一点上讲,《天
行健》不该被视作悲剧,其主题,在“苍生苦难,
不知伊于胡底”之上,还有坚守,还有悲悯。
楚休红一代将星,不是宋兵甲们可以企及,不
过“唯刀百辟,唯心不易”八字,却可作为芸芸众
生的座右铭,铭刻在每个人心中。那把百辟刀,代
表最凌厉的命运,如影随形,时刻在考验我们那颗
被雾霾和欲望所笼罩的初心。
2015年12月31日
坚忍一心,能全世界能全我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全世界能全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这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之后,杨度
撰写的挽联。我读此联,恰在八十年后。再过数年
,对照《杨度集》,才知所读版本有误,把“能全
世界能全我”写作“能成世界能成我”。不过一字
之别,关系不大,这句话只是后缀。挽联的要义,
则在“坚忍一心”。
起初我喜爱这副挽联,与孙中山的事迹和德行
无关,更不知杨度与孙中山一生纠结,而纯粹感念
于其字面之义,以及字里行间流淌的豪情与悲情。
多年以后我才恍悟,为什么初见上联这十八字,便
如平生欢:原来我身上唯一值得珍视的优点,便是
坚忍一心。
说起来杨度也是痴人,他毕生追求“医民救国
”,故而对“能全世界”所指的事功十分看重。然
而古往今来,“能全世界”者能有几人,哪怕如孙
中山,就其理想而论,至死都是一个失败者,他最
后一眼所见的世界依然混乱而残缺。在我看来,坚
忍一心的最大意义,不在“能全世界”,而在“能
全我”,即自我价值的实现。当然有时“能全世界
”与“能全我”并不可分,而是一体。
我有一方印,曰“大道不行各尽本分”。印文
八字,常常引来两个问题:第一,你的大道是什么
?我时而答“宪政”,时而援引《礼记》,答“天
下为公”或“大同”;第二,如果说大道之行,需
要各尽本分,那么大道不行,为什么还要各尽本分
?我说“大道不行”,涉及对未来的预判,抛开这
一点,我以为无论大道行与不行,只要坚信不疑,
便须各尽本分,换言之,我们尽个体的本分,其意
不在结果,而在过程,在于我们为信仰、真理坚忍
一心,百折不回。论结果,也许不曾“能全世界”
,论过程,则可达到“能全我”,可从所尽的本分
身上证成自己的价值。
退一步讲,我们不必过于计较结果,“能全世
界”抑或“能全我”;在大道的召唤之下,坚忍一
心,正是本分。《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章,张三
丰面临死亡威胁,浩然长吟:“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他转念想道:“说来文丞相也
不免有所拘执,但求我自丹心一片,管他日后史书
如何书写!”这是得道者之言。
我即将三十五岁,人生已过其半。有人问我对
未来乐观还是悲观,有生之年能否看到理想照进现
实。我所能提供的不是结论或方向,而是态度。我
的态度正如哈维尔之言:“我们做一件事,并不是
因为这么做会产生结果,而是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这么做是对的”,足可媲美“但求我自丹心
一片”。
请允许我掉一回书袋。假如今生有幸,活到七
十岁,希望我能像伍庄先生那样,向世间告白:“
吾行年七十,学问无所成就,谈政治四十余年,亦
无所成就,原谅我者尚以为曲高和寡,不原谅者则
以为迂论违时,因此每与政府当局不能合作。……
然则何所为,为我到底是书生也。书生有刚气,不
为流俗屈,书生有迂气,思以道易天下,我于是毅
然、决然,说我的话,写我的书。”
2016年4月27日
内容推荐
羽戈著的《不为什么而读书(精)》是作者的随笔集,共分五辑:“安身与立命“说理者的谱系“作家该站在哪一边“不为什么而读书“从黑木崖到神龙岛”。所书写的主题包括命运、说理、作家、读书、武侠等。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大抵便是人与时代的关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他要做什么样的人,在狂飙突进的转型时代面前,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作者的答案正如序中所云:“我即将三十五岁,人生已过其半。有人问我对未来乐观还是悲观,有生之年能否看到理想照进现实。我所能提供的不是结论或方向,而是态度。我的态度正如哈维尔之言:'我们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这么做会产生结果,而是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