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似与不似之间(回忆梅兰芳)/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齐如山//许姬传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齐如山、许姬传等著的《似与不似之间(回忆梅兰芳)/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为关于梅兰芳的资料汇编,读者既可以通过本书一窥梅兰芳在美国的辉煌经历,也可以通过本书一睹梅兰芳精彩纷呈的人生历程,还可以通过本书了解梅兰芳对京剧、对戏剧的看法和思想,以及他的弟子、朋友对其艺术的评价与总结。总之,本书是一本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梅兰芳的佳作。 目录 第一辑 众人谈梅录:似与不似之间 梅兰芳在崇文区的生活 刘嵩崐 我所认识的梅兰芳 齐如山 忆梅兰芳 许姬传 威武不能屈的梅兰芳 梅绍武 刘天华与梅兰芳的一次合作 谷苇 与梅大师一同出国访问 老舍 忆梅兰芳先生的故乡行 闻德诚 与梅兰芳夜话 箫仁 梅君之艺术 齐如山 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 欧阳予倩 梅兰芳与美 卢文勤 平易近人博大精深 言慧珠 第二辑 梅兰芳游美记:他山得共鸣 游美的动机 齐如山 欧美人士与梅兰芳 齐如山 事前的宣传 齐如山 剧本的选择及编制 齐如山 排练 齐如山 旅途 齐如山 居住情形 齐如山 演剧的方法和地点 齐如山 在美反响 齐如山 交通界的优待 齐如山 政界的欢迎和提倡 齐如山 绅商的欢迎 齐如山 学界的欢迎 齐如山 社会民众的欢迎 齐如山 新闻界的反响 齐如山 与美剧界的往来 齐如山 艺术界的欢迎 齐如山 观客的情形齐 如山 侨胞的赞助 齐如山 梅兰芳接受博士学位 齐如山 附录 梅兰芳自述:不抄近路,就是我幼年学艺的窍门 谈谈我从艺的道路 梅兰芳 我学戏、改戏和表演的经验 梅兰芳 谈谈京剧的艺术 梅兰芳 谈表演艺术 梅兰芳 我怎样排演《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 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与改编 梅兰芳 拍摄有声影片 梅兰芳 《断桥》的拍摄 梅兰芳 与泰戈尔的交往 梅兰芳 与卓别林的交往 梅兰芳 梅兰芳大师大事记 导语 他对艺术的锤炼永不止步,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就是梅兰芳,在似与不似之间创立了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他不许舞台上有任何敷衍的地方,任何对不起观众的地方。舞台是一幅图画,一首诗,必须一笔不苟! 齐如山、许姬传等著的《似与不似之间(回忆梅兰芳)》是“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系列之一,是一部梅兰芳的回忆录。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个勤勉好学的演员,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 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 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 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他的艺术中去,从而创造了大量 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 流派——梅派。 ——梅绍武 他不许舞台上有任何敷衍的地方,任何对不起 观众的地方。舞台是一幅图画,一首诗,必须一笔 不苟! ——老舍 精彩页 梅兰芳在崇文区的生活 刘嵩崑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一般均指西城区护国寺街甲1号,实际这仅是梅兰芳晚年的寓所,该处原为晚清庆王府的马厩,民国时曾为禁烟总局办事机构,后一度成为军人住宅。此院共有房37间,新中国成立初曾作为招待所。1951年,梅兰芳由上海迁回北京,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周恩来总理拟让梅氏全家迁回无量大人胡同(今东城区红星胡同)旧居。该宅第为秀丽纤巧的七进院落打通的豪华大宅,建有花园、假山、游廊、荷花池、洋楼等。诗人李释戡为梅兰芳的书斋起名“缀玉轩”,自1923年至1932年冬,梅兰芳一直住此,该处是梅氏一生最好的寓所,后因时局关系举家南迁,1943年将此寓所变卖,以维持生计。梅兰芳当即婉言谢绝了周总理的美意,言道: “那所宅子我早已卖掉,今天我不能借共产党的力量再把它收回来,请政府随便给我安排一处住所吧。”最后定居护国寺寓所,直至1961年8月8日病逝,梅兰芳在此居住整10年。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邓小平题写的“梅兰芳纪念馆”匾额,悬挂大门外横楣上方。 梅兰芳在京城内,除西城区、东城区的寓所外,在宣武区、崇文区亦有他的故居。清光绪二十年(1894)阴历甲午年九月廿四日,梅兰芳诞生于宣南李铁拐斜街45号(今铁树斜街101号)。该寓所为其祖父梅巧玲(1842-1882)购置,是一所普通的四合院落。原宅院外沿街建有高墙,高大的门楼与宅门相对,倒座南房三问半,半问辟为门道,迎门为雕砖影壁,原两厢房南山墙间为木隔墙,中为月亮门,东、西厢房各为两间,北房为上“四破五”带前廊,光绪八年(1882)梅巧玲病故北屋。梅兰芳之父梅竹芬(1872-1897),因患大头瘟亦故于此宅,梅兰芳时年仅三岁。1900年庚子时随祖母陈氏和伯父雨田迁居百顺胡同租赁房,时年六岁,曾就读于附近的万佛寺湾(今万福巷)私塾馆。九岁从蒙师吴菱仙学戏,11岁首次登台于广和楼,客串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织女,此为戏中戏。 1907年,举家由宣武区迁至崇文区居住,梅兰芳时年13岁。先后在该区居住有四处之多,是梅兰芳于京城住处最多的一区。首先迁入的住所是位于珠市口东大街北桥湾道北的北芦草园,此时梅家的经济状况正处于最窘迫的时期,故该住所是梅兰芳一生居住最窄小简陋的一处。就在迁入此宅的当年,他带艺搭喜(富)连成社借台演戏,虽拿到的仅是一点点心钱,但心理上觉得自己已开始挣钱了,当第一次把钱双手捧给母亲时,母子俩的兴奋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快慰之心使慈母激动地滴下了热泪。孰料第二年的阴历七月十八日,其母杨长玉病故于这所房内,享年仅32岁。 1909年,15岁的梅兰芳已是失去双亲的孤儿,这年又随祖母和伯父迁至南桥湾东侧的鞭子巷头条一所小四合院内(2001年因扩建两广大街该巷已不存)。16岁时因变声“倒仓”离开了喜连成社停止演唱。不满一年嗓音恢复后,正式搭玉成班演出,有了固定收入。此时孝服已满,于此宅与前室王明华(名老生王少楼之姑母)结婚,次年其子大永出生。 1912年,梅兰芳18岁时,全家又移居鞭子巷三条(今锦绣三条26号,现为天坛派出所)。这是一所普通的小四合院,寓所原坐北朝南(现从南房西侧开门通往前院办公室),该院北房为上,共五问,左首两间为其祖母卧室,右首两间为其伯父、伯母居住。因其祖母喜欢看经念佛,故当中一间辟为佛堂。院落内东、西厢房各为三问,梅氏夫妇住西房,东屋为厨房。南屋三间为倒座房,两间为客厅,一间是书房。其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的琴师,长期辅佐谭鑫培,曾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凡场面乐器无一不精,常于客厅接待前来讨教京昆音乐问题之人,并于此课徒传艺。迁居此宅不久,其伯父便将银钱来往、日常度用的账本交付与他,自此梅兰芳便开始掌管此家。梅雨田于秋季病故此院,享年43岁。该年,梅兰芳得谭鑫培提携,于天乐园(华乐园前身)首次与谭合演《桑园寄子》,自此身价倍增。年内女儿五十在此院出生。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