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风物中国志”是由《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系列文化传播工程,且已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该工程意图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化习俗、民艺传承、特色物产、主题旅游等几个方面展开,实现对中国广大地域人文地理背景的系统解读。 贺靓主编的《汇川》为其中一册。通过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团队的实地走访,并邀请当地学者撰文,从地、道、风、物四个方面,客观、全面地解读汇川的自然与人文。 作为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汇川区极为年轻。但居于川黔往来通道上的重要区位,以及境内适宜农业生产的小型盆地,让这片区域在遵义市乃至整个黔北的发展历史中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过去处于边缘区域的汇川,如今正稳步向前,成为人们视野的中心。 目录 地 道通川黔,一座现代城区的千年开发史 谭伟桐 道 娄山关,时空的重建 楼学 海龙屯,播州的世纪变奏 楼学 海龙屯的历史烽烟 葛镇亚 肖宁 海汇百川,延续千年的精神品格 曾祥铣 风 斫琴以为时也 槛上人 娄山关下板桥藤 喻宬玮 毛石镇,黔北大山里的“水车王国” 韩诗扬 物 在遵义,辣有一百种 张艺凡 酸,遵义人不怕辣的秘密 公梓蒙 董公寺,茅台外的另一处“酒乡” 王砚 一天从羊肉粉开始 白常继 “咸”“甜”党别争了,来一碗辣味豆花 白常继 一锅卤水里的板桥 白常继 鸡蛋糕,这奢侈的甜 田小果
导语 贺靓主编的《汇川》是一本关于遵义市汇川区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美食物产的图文著作。汇川区是遵义市辖区,于2004年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升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由于地处西南,地形崎岖复杂,历史上中央王朝对这一区域的控制过程充满曲折。播州杨氏一族在此经营七百余年之久,带来了安定发展,最终以海龙屯军事堡垒的攻破宣告终结。境内虽山川丘陵遍布,却有适宜农业生产的小型盆地、宽谷夹杂其间,具备良好的自然基础。加之北境娄山关,是扼守川黔的要道,自古为沟通贵州与四川、重庆的重要通道。良好的环境及重要的位置共同加速了汇川的开发和发展。如今,因地理阻隔带来的劣势,正被技术发展所消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