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翻开布鲁斯·费希尔、罗伯特·艾伯蒂著的《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35周年纪念版)》之际,你很有可能正因刚刚结束的恋情而伤心。也许你的恋情稳定,也许你早就注意到了问题的苗头。你可能有小孩,也可能没有小孩。也许是你提出的分手,或者你收到了只有寥寥几语的短信,被告知分手了。 那么该如何从恋情结束的痛苦中恢复,并走过这段艰辛的旅途呢? 这本书详细讲解了走出过往恋情,直至获得新生的19个步骤,不仅剖析了每个步骤出现的原因和意义,而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分析了有些感情为什么注定会终结,什么是真的爱,一段看似不错的感情中会隐藏哪些危机,如何开始一段健康的关系。通过成长,我们能处理掉那些负面情绪,悦纳自己,真诚而自由地开启以后的生活。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重建方块 否认:“我不相信这件事发生在了我身上” 恐惧:“我非常害怕!” 适应:“可是,在我小时候,这样做能行的!” 孤独:“我从来没有这么孤独过” 友谊:“人都到哪儿去了?” 内疚/被抛弃:甩人者,内疚;被甩者,被抛弃 悲伤:“一种可怕的失落感” 愤怒:“他妈的,那个杂种!” 放下:解脱很难 自我价值感:“也许我还不赖嘛!” 过渡:“我回过神来了,开始处理垃圾” 率真:“我一直躲在假面具后面” 爱:“会有人真的在乎我吗?” 信任:“我的情感伤口开始愈合” 交往:“交往有助于我进行心理重建” 性:“我有兴趣,但是我很害怕” 单身:“单身也没关系,你是这个意思吗?” 目标:“现在,我的未来有了目标” 自由:破茧成蝶 回顾 重建你的信仰 孩子也需要心理重建 家庭作业:在行动的过程中学习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如何使用这本书? 第二章 否认 为什么非要分手呢? 最初是怎么开始的? 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从否认到接受 孩子的痛苦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三章 恐惧 你在害怕什么? 让恐惧变成朋友 处理恐惧 你的孩子比你还要害怕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四章 适应 健康的关系 你的成长过程健康吗? 健康与不健康的适应策略 为什么会离婚? 跨越责任的桥梁 适应性行为背后的感受 与内在批判讲和 帮助你掌控自己的生活 学会抚慰自己 孩子与适应性行为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五章 孤独 孤独阶段 独处 孤独的孩子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六章 友谊 “单身不是挺棒的吗?” 建立友谊 还没有到浪漫的时候! 不能只做朋友吗? 孩子也需要朋友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七章 内疚/被抛弃 被抛弃是一种很痛苦的感觉 适当内疚,大有帮助 内疚也有不同 “你属于哪种?” 相关的语言 好消息和坏消息 “也许最后我还是会回来” 陷入忧郁 不要殃及池鱼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八章 悲伤 悲伤的多面性 一个关于悲伤的寓言:对号 悲伤的症状 悲伤的阶段: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模型 让孩子悲伤吧 完成自己的悲伤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九章 愤怒 愤怒重建方块的三阶段 这到底是谁的愤怒? 一按按钮就炸——是什么引发了你的愤怒? 恰当的愤怒VS不恰当的愤怒 我们为什么要埋藏自己的愤怒? 替罪羊、牺牲者以及其他愤怒目标 发泄离婚愤怒与表达日常愤怒 面对离婚愤怒,你能做些什么? 超越离婚:表达你的日常愤怒 “我”字开头的信息,以及其他公平较量的方法 积极的愤怒表达 宽恕和忘记 “烟熏到我的眼睛了” 要预防重建方块着火?只有你办得到 孩子也会愤怒!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十章 放下 “解脱”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不要拖延 解脱很难 放下自己的恐惧 投资自己 帮助孩子放下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十一章 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性 11个步骤让你获得更高水平的自尊 孩子:最脆弱的自我概念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十二章 过渡 原生家庭影响 终结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童年影响 终结童年的负面影响 叛逆:通往成年的崎岖之路 蛋壳期、叛逆期、感情期:小结 权力争夺的惊涛骇浪 平息权力争夺的惊涛骇浪 扔掉垃圾 孩子和转折点 想要轻松的转折期?做一下功课吧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十三章 率真 面具和率真 你的面具是什么样的? 谁戴上了面具?遮掩的是什么?防的又是谁? 面具会成为负担! “我们一起吃午餐吧:我的面具会给你的面具打电话” 关于选择 准备好摘下面具了吗? 面具后面的自我 你是谁? 家庭作业:帮助你从面具走向率真 孩子的面具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十四章 爱 “带着爱情坠入爱河” 无条件的爱:毫无保留 “像你爱自己那样……” 你爱情有多温暖? 表达爱的方式 学会爱自己 要让孩子知道,有人爱他们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十五章 信任 有这样的恋情,也有那样的恋情 恋情的类型:“身体姿态”的练习 感受变成行动 历史是否在重演? “哪里可以找到人?” 重建信任 信任和孩子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十六章 交往 什么是成长型的关系? 我们说的难道是婚外恋?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建立成长型的关系呢? 激情型的情感关系 友谊和治疗型关系 成长型的关系可以持久吗? 为什么我得有这么多? 把自己的重要恋情变成成长型的关系 学习良好的沟通技巧 健康的终结 你需要成长型关系吗? 孩子和交往 成长型关系的家庭作业 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第十七章 性 在开始之前…… 一步一个阶梯 “我希望自己单身… 序言 离婚就像一场手术,影响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经常说,离婚的根源在于婚姻存续时的情况和 希望。很多人在结婚时都抱着美好的愿望,觉得生 活会变得更好。恐怕只有傻瓜会一面觉得并非如此 ,一面选择结婚吧。离婚之际,人们到底有多失望 呢?这取决于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期待,或是配偶在 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对于很多人而言,离婚就是一段支离破碎的经 历,在继续个人的生活之前,他们需要收拾残局。 他们通常强烈地感受到了绝望、失望、想要报复、 无望和无助的情绪。为了将来的生活,他们需要重 新定位。他们需要一些时间来缅怀过去的希望,并 认识到希望不会凭空出现。 许多有关离婚的书籍都只是谈论各种问题。当 然了,离婚后自我会受到伤害,自我价值感会降低 ,内心会不断纠结到底出了什么错,对未来会有很 多恐惧。费希尔博士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且有效的 框架。这套框架可以帮助人们审视这一短暂的过程 ,看一看自己所处的阶段,寻找未来的方向。他一 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享受离婚之后的生活。他让人 们认识到离婚是一个过程,在这期间人们可以从过 去学到新的东西,可以更加了解自己,还可以获得 成长,找到之前未知的新自我。有人说这一过程就 像手术之后的恢复期,这一比喻非常恰当。 人们在离婚之际以及离婚之后的情感经历非常 类似于面对死亡时的经历。最开始,人们会经历否 定期,拒绝承认已经发生的事情,接下来就想要逃 离所处的环境。然后就是愤怒,责备别人让自己深 陷困境。第三个层面是斤斤计较,处于这个阶段的 人们想要拿出账本,把什么都算个清楚。其常见的 表现形式就是离婚时对孩子的监护权和财产分割的 处理。接踵而来的就是抑郁期,在这一阶段人们会 自怨自艾并产生很强的失败感。经历了所有的阶段 后,人们才会最终接受现实,接受自我。之后,才 会对未来产生希望。我相信布鲁斯·费希尔的这本 书可以引导人们度过这一道道的关卡。重要的是, 心理重建需要时间,人们要给自己时间来唤醒内心 中麻痹、压抑或未知的部分。愿每一位离婚人士都 能摆脱失败感,带着希望走向生命的下一个阶段。 写于加利福尼亚门洛帕克 1980年9月
导语 在中国,每年有七八百万人登记离婚,却鲜有真正关怀离异人士心理成长的书籍。翻开布鲁斯·费希尔、罗伯特·艾伯蒂著的《分手后成为更好的自己(35周年纪念版)》将引领人们专注成长为更强大、独立的人,而非一味关注财产纠纷。 本书集合大量案例,步骤清晰,方法具体可行,能指引读者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走出离婚阴影。 后记 很多人都认为结婚的目的是找到理想中的另一 半,好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并想以婚姻 这种方式处理自身的不完整和无法独立解决的事情 ,最终却只能落得不欢而散。其实,婚姻本身是没 有错的,出错的是很多人结婚的目的。 本书的作者致力于离异个体自我成长工作已经 几十年了,他们将这些年的经验和见闻凝聚在这本 书里,同时也告诉我们:婚姻对人的意义并不是雪 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夫妻两个人不仅仅可以取 长补短,还应当做到强强联合。 这本书详细讲解了走出离婚阴霾,直至获得新 生的19个步骤,不仅剖析了每个步骤出现的原因和 意义,而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此外,针对父 母离异的孩子,作者也给出了相应的心理成长方案 ,让孩子受到最少的伤害,获得最多的成长。 最后,就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这篇出版后记吧 。爱自己不仅仅是可以的,爱自己是人生真意! 后浪出版公司 2018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是分手人士的最佳读物之一……它温暖 而迷人。” ——《行为治疗师》(THE BEHAVIOR THERAPIST) “本书介绍的内容正是你分手后所需要的—— 如何打理自己,重获新生。” ——《离婚杂志》(DIVORCE MAGAZINE)
精彩页 你可能会认识到,由于你或你的爱人最近发生了变化,或是你们经历了个人成长期,所以你们爱情关系的体系被打乱了,桥梁也因此塌掉,陷进河里。 你如果扪心自问,就会觉得自己本来可以适应变化带来的压力。如果你真的办到了,那你还真不是凡人。我们活在世上,需要学习两个最为重要的能力:一是如何建立并且维护爱情关系中两人之间的桥梁;二是如何做父母。关于扮演这两个重要的角色,我们接受的教育和培训从何而来呢?大部分都来自我们的父母、电视节目以及其他成人。这些来源不一定对我们有帮助,或者说不一定可靠。有一次,布鲁斯同差不多100名女性座谈,他问,有多少人想要拥有父母那样的婚姻。只有一个人举手!其余的人从自己家里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吗?懂得如何拥有幸福的爱情关系吗?要适应爱情关系中的压力,你是否接受过这方面的良好训练和教育呢? 也许你会觉得婚姻咨询可以帮助你调整,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也许可以。如果夫妻双方都想要改善关系,那么咨询师就是超级优秀的婚姻咨询师,但如果只有一方想要调整,他们就表现得非常差劲! 你的爱情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你和爱人都想要改善这一关系,还是只有你想要努力一下呢?如果努力是单方面的,这段关系得以改善的概率就很小了。两匹马可以拉动一辆很重的货车,而一匹马不干了,这辆车就动不了了。 分手后,你感到失败。你有可能深感自责,想着如果自己换一种做法,事情可能就会大不一样:“如果我能更多地倾听她说话;如果我没有那么怒气冲冲;如果每次她想要发生关系时,我都满足她;如果我没有这么混蛋……” 我们希望你的自我惩罚到此为止。我们的建议是:坦然一些。自责是后见之明,但也是很大的进步。在你发现爱情存在问题后,你对生活和自己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你的觉悟和见地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新觉悟和见地用于将来的成长呢?为以后的生活做些什么吧,不要沉溺于后悔。试着这样说:“以我过去的认知为基础进行自我评估的话,我已经尽了全力,做了所有该做的努力”,然后就不要再纠结了。现在,你要着手的是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 也许你们分手的原因是因为第三者介入。比起对前任或是对自己,我们更容易对第三者产生愤怒。真叫人左右为难啊——如果你对前任愤怒,你感觉糟透了;如果对前任没有愤怒,你也感觉糟透了,怎么做都没好结果。你曾经爱过对方,怎么愤怒得起来呢?可是对于那个介入你们关系,把“你的爱人从你身边带走”的那个人,愤怒就来得容易得多。 为何爱情关系中的一方会找第三者呢?原因很多。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东西第三者可以给对方,而你不行。有些人的确是因为这个原因找的第三者。但是,不要忘了,每一段爱情关系的根基都有一些裂缝;由于各种情况和原因,这些裂缝最终导致了关系的破裂。早在分手之前,你们之间发展和互动的模式就已经成形了。你们的关系中有严重的裂缝,但即使在此时,你可能也很难洞察到这些裂缝的存在。 举个例子。许多人在结婚的时候并没有摆脱父母的影响。他们只是父母的孩子,除此之外,并没有属于自己的身份。到后来,这样的人可能会决定甩掉自己的爱人,发生了什么呢?其实他真正甩掉的是父母的控制和影响。反抗自己的配偶,实际上可能是在反抗自己的父母。 所以,你们关系中的裂痕也有可能在你结婚之前就存在了。如果你们的关系中存在裂痕,那第三者就可能通过弥补这一裂痕,轻易地介入你们的关系。关系中若存在不足,关系之外的人往往能更容易,或是看似更容易填补这一不足。好的婚姻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发现并了解爱情中的裂缝和不足。 P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