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哲学与人生(珍藏版)(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哲学与人生(珍藏版)(精)》以傅佩荣先生广受欢迎的“哲学与人生”通识课程内容为基础,兼顾西方与东方哲学,为读者梳理哲学与人生之间的联系。
本书在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之后,作者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这些是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了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西方哲学家之中对人生作过亲切考察的不在少数,作者从哲学原意延伸而出,引经据典,给读者提供一个哲学、以及怎样应用哲学的基本概念。既有理论定义又有明确的逻辑方法。作者接着以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与当代的“存在主义”为代表,并且以“荒谬之超越”为其压轴,由此显示现代人困处于荒谬情境,仍可力图超越。然后综述“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道家的智慧”。后三章由“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三部分组成,充实了人生问题的框架。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教授积累四十余年在中西哲学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成就。其学术论著贯通古今中西,结构严谨,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专家。
傅教授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并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特优奖、台湾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通识课程。其作品曾获台湾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
傅教授著作甚丰,出版《哲学与人生》《易经与人生》《推开哲学的门》《心灵的旅程》等图书逾百种。
目录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现象学(辨物的策略)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宗教)
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神话:神界故事、民族的梦、不自觉的虚构
悲剧(以希腊类型为代表)
结论:从神话与悲剧中获取知识
第五章 苏格拉底
时代与思想背景
思想方法的特色
生平大事
生命内涵
人格表现
结论:活出自己
第六章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
尼采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马塞尔
结论: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萨特
结论:清楚自己的抉择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引言:中国有哲学吗
中国哲学之起源
中国哲学的特质
结论:使传统智慧再现生机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人文精神的觉醒
人性向善论
择善固执论
儒家的价值观
结论:人生的横向与纵向
第十章 道家的智慧
儒家与道家的差异
老子的道
庄子的逍遥
结论:以儒道思想作为生活准则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艺术家的界定
创造力与潜意识
艺术的审美效果
结论:通过艺术了解生命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对宗教之批判
从信仰出发
宗教的条件
宗教之高级与低级
迷信的特色
结论:观想永恒的奥秘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
人生四大领域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
结论:活在当下,珍惜高峰经验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
文化之界定
文化之内涵(结构)
现代人的考验
中华文化的理念
结论:文化的未来展望
第十五章 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宽度
肯定人生的意义
开发自我的潜能
建构完整的生命
学习传统的智慧
附录 何谓真善美圣
“真”是什么
“善”是什么
“美”是什么
“圣”是什么
序言
先引一段简单的对话。
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
‘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一段真实的对话。人生无异于询问的过程
,因为人有理性,所以要求解释,于是每个人在生命
的某一阶段,总会浮现出一种深刻的愿望,想要了解
“与自己有关的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
态度被称为“爱智”。自从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
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许多人开始觉醒,并且思
考自己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的确,哲学脱离人生,
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方东美先
生说: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换
言之,哲学不能当饭吃,但是能使人知道吃饭是为了
什么。
我自十八岁开始研习哲学,至今四十多年。先由
西方哲学入手,知道哲学家必须具备“澄清概念、设
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功力,否则难以形成一贯的见
解,更谈不上引领时代的思潮。西方如此,中国亦然
。我近年致力于解读儒家与道家的经典,发现其中所
蕴含的人生智慧,可以与西方哲学家的最高境界并驾
齐驱而相融互摄。经由合宜的诠释,我们可以同时品
味及享用中西双方的成果,进而在回答自己“人生有
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时,会觉得充实、圆满而喜悦。
我在台湾大学为全校同学所开的通识课程,名称
即是“哲学与人生”,二十余年来选课学生超过一万
人。我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兼顾西方与中国,侧重人
生与文化,以哲学的思辨方法贯穿其间,以下稍作说
明。
在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之后,我以西方
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
悲剧”。这些是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了由人生省思
走向哲学的途径。接着,西方哲学家之中对人生作过
亲切考察的不在少数,我以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
与当代的“存在主义”为代表,并且以“荒谬之超越
”为其压轴,由此显示现代人困于荒谬情境,仍可力
图超越。
到了课程后半段,首先综述“中国哲学的起源与
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慧”。许多同
学至此忽然觉悟,原来自己的传统文化中也有哲学,
也有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也有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
。只要心平气和,不存任何偏见,将会发现所有文化
都有其安身立命的秘方。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多加认识
,取精用宏,使之再现生机与活力,不是十分恰当吗

既然谈到人生,就不可忽略“艺术与审美”“宗
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这三个题材。我们由哲学
角度所作的解析与评论,是否较为周全?是否会比“
见仁见智”稍好一些?最后的结论是“文化的视野”
,这也是通识教育的目的所在,希望有助于拓展学生
的眼界与心胸,使他们不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
能在特定议题上采取合理的原则与立场。
这门课于1986年开始讲授,当年我即幸获《民生
报》评选为校园热门教授。十年之后,竟又被台大学
生的“终身学习网站”票选为全校最佳通识课程第一
名。我在教学时“乐在其中”,而无意以此自满。
我从历年来每次上课之后的“问与答”中,学会
了表达、答问与论辩的技巧,提升了与人分享心得的
能力。我的讲义内容不断增订,并制成了CD,已付诸
发行。此次将上课录音整理为文字,再经修订润饰而
成此书。二十余年来的心血付梓,只有感恩与喜悦可
说。在此次增订新版中,我加上第十五章“拓展生命
的深度与宽度”以及一篇附录“何谓真善美圣”,并
稍加修订原有的内容,尚祈读者指正。
2012年1月增订新版
导语
傅佩荣著的《哲学与人生(珍藏版)(精)》兼顾西方与东方哲学,在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之后,作者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作者从哲学原意延伸而出,引经据典,既有理论定义又有明确的逻辑方法。作者接着以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与当代的“存在主义”为代表,并且以“荒谬之超越”为其压轴,由此显示现代人困处于荒谬情境,仍可力图超越。
书评(媒体评论)
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首要目标
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
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
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是一个证人,学生看见他
便相信了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这样一个教师当
然不会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他必须
自己编教材,在其中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

——周国平
精彩页
印证价值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凡是有规律之物就是必然的,它不可能离开固定的轨道。所谓自然就是必然。举例来说,我手上拿了一张纸,当我把手放开,这张纸“自然”就会往下掉。我也可以说,当我放开这张纸,它“必然”就会往下掉,这其实是一样的意思。
如果自然界“脱轨”而行会如何?
西方有一篇所谓“最短的科幻小说”,这篇小说只有十一个字,即“那天早晨太阳从西边升起”。为什么这叫作科幻小说?因为它充满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如果太阳真的从西边升起,那代表地球的整个生态要颠倒过来:北极变成赤道,赤道变成南极。日夜颠倒还是小事,这很快就可以调适过来,然而气候完全失常,整个地球的生态全部重新倒置,这才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这篇科幻小说的震撼力怎可谓不大?
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生命的特色却和其他动物不同,亦即人有自由。有自由代表需要选择,而通过选择,就能够使某些价值呈现出来。有一位女同学问我:“老师,我今年大四了,认识五个男朋友,我应该选择哪一个?”这种问题我怎么可能回答?挑选男朋友和到菜市场买猪肉是不一样的。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初恋情人嫁给了别人。二十年之后再见面时,他对初恋情人的丈夫说:“我真是羡慕你,当初我想追她追不到,现在你却能够把她娶回家,实在是太幸福了!”结果他初恋情人的丈夫却说:“你为什么不把她娶去呢,害我受了二十年的苦!”
由此可知,人生的问题需要靠自己去印证。有些人说:“能够关怀别人,稍微牺牲一下自己的享受,那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如果有一天你在载满人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个老太太上车,这时候你正好有个位子,坐得很舒服,你的心里开始挣扎:“到底要不要让座呢?”你有两个选择:如果选择不让座,那就无从印证这句话的真假;如果选择让座,那就是选择“印证价值”——也许当你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老太太的时候,忽然觉得心情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展现了人格的尊严。从此以后你就相信,原来帮助别人真的是快乐的,然后这个道理就变成你的真理,因为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证明。
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相反,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借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而准确。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哲学是一门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所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为了提升哲学素养,我们要提出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培养思考习惯
一般人通常没有思考的习惯,因此发生事情时都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这些反应往往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譬如,有些人的心情受天气影响,天气好的时候心情也好,看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问题;相反,如果天气不好,心情就差了,不管任何人遇到他都要倒霉。如此一来,这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主宰性就丧失了。有些人则是受到个人情绪的左右,你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心情好不好。这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充分表现在脸上。这些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
若是养成思考的习惯,遇到任何事情时,就会先冷静下来,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于别人对这件事如何反应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而这件事情与你有什么关系,在别人看起来,可能也.会和你自己的看法不尽相同。
那么如何培养思考习惯?就是“要在不疑处有疑”——在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产生怀疑。举例来说,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掉下来打在他的头上,于是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是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看到这里不妨想一想:“如果是我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掉下来打在我的头上,我会怎么样?”或许我们会想:“啊!上天赐给我一颗苹果,那么我就把它吃掉吧!”我们之所以无法成为牛顿,而只能成为一个多吃一颗苹果的人,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思考的习惯。牛顿因为喜欢思考,因此他会在别人没有怀疑的地方怀疑:“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然后发现了新的规律。
念书时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读到一段话时,不要立刻信以为真。如果把很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如果对任何状况都能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虽然有很多事情现在如此,但它没有必要一定是如此,也有可能是别的样子。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P18-2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