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村上春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村上春树著的《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讲述了:37岁的男主人公,在东京市区拥有两家兴旺的酒吧,还有娇美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他是一位真正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内心还是感到饥饿干渴,事业和家庭都填补不了,而让他那缺憾的部分充盈起来的,是他小学时的女友岛本。岛本不愿吐露自己的经历、身份、只希望他就这样接受眼前的自己,只把她当成小学时那个爱古典乐的女孩。然而,就在他接受了这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时,两人却在箱根别墅度过了销魂的一夜。翌晨,她一去杳然、再无踪迹可寻了。
目录
正文
序言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有什么
林少华
这部小说也许可以称为((挪威的森林》(以下
简称《挪》)的翻版或者续篇。《挪》是三十七岁的
“我”对于青春时代同直子和绿子恋爱过程的回顾,
而在《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以下简称《国境》)中
,故事主要发生在主人公三十六那年。这一年是主人
公“我”(初君)结婚第六年,已经有了两个女儿,
两家酒吧开得红红火火,正是一般世人所说的事业有
成家庭幸福的中年男士。这时“直子”(岛本)忽然
出现了,依然那么美丽动人,那么娴静优雅,那么若
即若离,于是浪漫发生了。而在同“我”度过一个刻
骨铭心荡神销魂的夜晚之后,“直子”悄然离去,再
无消息……
不过,就写作情况来说,《国境》同《挪》基本
没有直接关联,有直接关联的莫如说是《奇鸟行状录
》。村上春树结束三年旅欧生活回到日本不久便去了
美国,从1992年2月住到1995年8月。前两年半是在新
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应邀在名校普林斯顿大学任“访
问学者”(VisitingLecturer),实际上更近似驻校
作家。住处由学校提供,只偶尔给学日本文学的美国
研究生讲讲日本现代文学作品,时间很充裕一加之环
境幽静,不需要同更多的人打交道,得以专心从事创
作,用一年多一点时间写出了《奇鸟行状录》第一部
和第二部。写完后他总觉得若干地方有欠谐调,于是
让夫人阳子看一遍谈谈感想——以往也经常这样——
结果夫人也不很满意,说有趣固然有趣,但枝蔓太多
,致使故事主干有些乱,劝他修剪一下。随即村上和
夫人又看了好几次,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删除三章,
并根据夫人的建议以这三章为基础构思另一个故事,
这就是《国境》。“从过程来看,《国境以南太阳以
西》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恐怕同妻的suggestion(示意
)有关……当然,若经过一段时间,即使没有她的建
议,我想我也会进行同样的作业。或许多少有些反复
弯路,但到达的地点必然是同一地点。不过她的意见
可能大幅削减了我独自作业所需时间。具体说来,《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的主人公初君同《奇鸟行状录》
的主人公冈田亨原本是同一人物。而且,《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第一章几乎照搬了《奇鸟行状录》原来的
第一章。”因此,将二者联系起来读是饶有兴味的。
自然,作为故事完全是两个故事。至少,《奇鸟行状
录》是主人公的老婆有外遇,而《国境》是男主人公
本人有外遇。
同村上其他小说相比,《国境》最明显的特点是
其中出现了家窿。村上创作之初就宣称不写家庭,不
愿意受包括家庭在内的所有“团体”的束缚,甚至为
此而不要孩子,因为没有孩子光夫妻两人他认为是不
能称之为家庭的。但这部小说、仅仅这部小说写了家
庭,而且是相当完整的家庭,妻子直到最后也没有离
婚或者失踪,属于地地道道的日本式贤妻良母。小孩
也有了,一大一小两个女儿。“我每天早上开车把大
女儿送去幼儿园,用车内音响装置放儿歌两人一起唱
,然后回家同小女儿玩一会儿,再去就近租的小办公
室上班。周末四人去箱根别墅过夜。我们看焰火,乘
船游湖,在山路上散步。”可以说,这是一幅相当典
型的中产阶级“雅皮”生活场景。连岳父也登场了,
并且是很不错的岳父,借钱帮他开了酒吧,使他从一
家不起眼的出版社的不起眼的教科书编辑变成了雇用
三十多名员工的两家酒吧的老板,甚至劝他不妨及时
风流:“我在你这个年龄也蛮风流着哩,所以不命令
你不许有外遇。跟女儿的丈夫说这个未免离谱,但我
以为适当玩玩反倒有好处,反倒息事宁人。适当化解
那东西,可保家庭和睦,工作起来也能集中精力。所
以,即使你在哪里跟别的女人睡,我也不责怪你。”
但要“我”记住不可找无聊女人,不可找糊涂女人,
不可找太好的女人,并进一步提出三点注意事项:切
不可给女人弄房子,回家时间最晚不超过半夜两点,
不可拿朋友作挡箭牌。如此言传身教的岳父,在中国
恐怕绝对找不出来,相反的倒比比皆是。村上把这个
都写了进去,应该说对家庭及其周边写得相当深入了

不久,主人公果真“风流”了,不过这并非岳父
开导的结果,也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外遇,而是背景比
较特殊的外遇,其中包含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妨认
为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首先是过去与现在的关系问题。主人公的过去存
在三个女子。一个是岛本,当时她还是个十二岁的小
女孩,两人在一起听了纳特·金·科尔唱的《国境以
南》。小学毕业后,因所上初中不同,两人分开了。
“不去见岛本之后,我也经常怀念她。在整个青春期
这一充满困惑的痛苦的过程中,那温馨的记忆不知给
了我多少次鼓励和慰藉。很长时间里,我在自己心中
为她保存了一块特殊园地。就像在餐馆最里边一张安
静的桌面上悄然竖起‘预定席’标牌一样,我将那块
园地只留给了她一个人,尽管我推想再不可能见到她
了。”由于当时两人都还是小学生,交往不具有真正
的性因素。第二个女子是“我”的高中同学泉。泉尽
管“不会给我同岛本一样的东西”,也不怎么漂亮,
但有一种自然打动人心的毫不矫情的东西。加之年龄
的关系,同泉的交往明显带有性方面的需求。“我”
对泉说:“不想做那种事不做也可以,可我无论如何
都想看你的裸体,什么也不穿地抱你,我需要这样做
,已经忍无可忍了!”实际上“我”也那样做了。第
三个女子是泉的表姐,第一次见面“我”就想和她睡
。实际交往两个月时间里,“我同泉的表姐只管大干
特干,干得脑浆都像要融化了”——两人只有性关系
,双方并不相爱,都没有发展恋人关系的念头。后来
此事被泉知道了,两人关系就此终止。岛本、泉、泉
的表姐,这三个女子构成了主人公的过去。无论“我
”去哪里,无论“我”做什么,过去都如头顶的一片
云一样投下阴影。
岛本在“我”三十六岁时蓦然出现在他的酒吧里
而又暂时消失之后,他这样想道:
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十全十美的人生,甚至在
我自己眼里有时都显得十全十美。我满腔热情地致力
于工作,获得了相当多的收入。在青山拥有三室一厅
住房,在箱根山中拥有不大的别墅,拥有宝马和切诺
基吉普,而且拥有堪称完美的幸福的家庭。我爱妻子
和女儿,我还要向人生寻求什么呢?纵使妻子和女儿
来我面前表示她们想成为更好的妻子和女儿、想更被
我疼爱,希望我为此不客气地指出下一步她们该怎么
做,恐怕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对她们确实没有一点
不满,对家庭也没有任何不满,想不出比这更为舒适
的生活。
然而在岛本不露面之后,我不时觉得这里活活成
了没有空气的月球表面。
岛本代表过去,或者说是主人公主要的过去。岛
本即“过去”的出现和某一段时间“不再露面”,使
得主人公“十全十美”的现在、现在的处境成了“没
有空气的月球表面”。“我”必须在过去与现在之间
——在岛本与妻之间——作出选择,没有中间,岛本
一再强调“我身上没有中间性的东西”。一句话,非
此即彼。而这样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或多或少
都会碰到。在这个意义上,《国境》是与现在息息相
关的、很有日常性和现实性的故事。这点也和作者的
大部分作品有所不同。
然而,《国境》又很难说是以《挪》那样的现实
主义手法写成的小说。下面就第二个方面探讨一下:
现实与虚幻的问题。写《国境》期间,村上一直在考
虑《雨月物语》里面的故事。《雨月物语》是江户时
期上田秋成(1734l1809)写的志怪小说,九篇故事
中有六篇脱胎于《剪灯夜话》和《白蛇传》等中国古
代传奇、话本,一个共通的特点是主人公自由游走于
阴阳两界或者实境与幻境、自然与超自然之间。村上
说,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在二者之间划出明确的界线
恐怕是不可能的,也几乎是没有意义的。“作为我,
想把那种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界线或者觉醒与非觉醒
之间的界线不分明的作品世界以现代物语这一形式表
现出来”。而《国境》便是收纳这一主题的恰到好处
的容器。在这部小说中,说到底“我”的过去只能通
过“岛本”这个喻体(metaphoric)才能呈现,只能
通过这样的非现实非正常的存在加以勾勒。村上在为
收人《村上春树全作品1990--2000~(讲谈社2003
年版)的《国境》写的后记(“解题”)中就此进一
步写道:
岛本是实际存在的吗?这应该是这部作品最重要
的命题之一。她是否实际存在并非作者要在此给出具
体答案的问题。在作品中岛本当然存在。她活着、动
着、说话、性交。她推动故事的发展。至于她是否实
际存在,则是作者无法判断或者没资格判断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岛本实际存在,她就实际存在于那里,有
血有肉,一口口呼吸。倘若你感到她根本不存在,那
么她便不在那里,她就纯粹成了编织初君的一个精致
幻想。她实际存在与否,应该是由你和岛本(或者对
于你的岛本式人物)之间决定的问题。作品这东西不
过是凸显个性的一个文本而已。
于是我们在《国境》中看到了虚实两个岛本:一
个是十_岁时樨“我,,的手握了十秒的岛本,一个
是“我”二十八岁时在东京街头紧随不合的穿红色风
衣的仿佛岛本的岛本;一个是时隔二十三年忽然出现
在酒吧里“笑得非常完美”的岛本,一个是拉“我”
去远离东京的河边洒下婴儿骨灰的岛本;一个是在箱
根别墅同“我”长时间实实在在交合的岛本,一个是
翌日清晨在枕头上留下脑形凹坑而踪影皆无的岛本。
一句话,一个是此侧现实世界中的岛本,一个是“国
境以南太阳以西”的岛本。而我就随着两个岛本往来
并迷失于现实和虚幻之间。其中有两个典型的细节。
一个是那个谜一样的男人为了阻止他尾随岛本而给他
的装有十万日元的信封后来从抽屉里不翼而飞;另一
个是岛本送给他的那张旧唱片随着岛本从箱根别墅的
消失而无从找见。这愈发使得他无法融入现实,感觉
上就好像被孤零零地抛到没有生命迹象的干裂的大地
,纷至沓来的幻影将周围所有色彩吮尽吸干。不仅如
此,主人公还对自己本身和自己置身其间的高度发达
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牛虚幻之感:
极为笼统地说来,我们是对贪婪地吞噬了战后一
度风行的理想主义的、更为发达、更为复杂、更为练
达的资本主义逻辑唱反调的人。然而我现在置身的世
界已经成了由更为发达的资本主义逻辑所统领的世界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被这一
世界连头带尾吞了进去。在手握宝马方向盘、耳听舒
伯特《冬日之旅》停在青山大街等信号灯的时间里,
我蓦然浮起疑念:这不大像是我的人生,我好像是在
某人准备好的场所按某人设计好的模式生活。我这个
人究竟到何处为止是真正的自己,从哪里算起不是自
己呢?握方向盘的我的手究竟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我
的手呢?四周景物究竟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景物呢?
越是如此想,我越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用说,这一连串的追问来自更大意义上的过去
与现在的龃龌、现实与理想的错位。这样的追问只能
进一步加深对自己、对自身处境和现实社会的幻灭感
,激起从中逃离的欲望。那么逃去哪里呢?逃去“国
境以南太阳以西”那个虚幻的世界,而岛本无疑是那
个世界的化身——“岛本,我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自己
缺少什么,我这个人、我的人生空洞洞缺少什么,失
却了什么。缺的那部分总是如饥似渴。那部分老婆孩
子都填补不了,能填补的这世上只你一人。和你在一
起,我就感到那部分充盈起来。充盈之后我才意识到
:以前漫长的岁月中自已是何等饥饿何等干渴。我再
也不能重回那样的世界。”换言之,主人公成长的过
程就是力图填补自己缺失部分的过程。他所真正倾心
的女子也都首先具有这方面的功能。他和十二岁时的
岛本在一起,是为了弥补自己以至双方的“不完整性
”;他高中时代的恋人泉虽然长得不算怎么漂亮,但
有一种自然打动人心的温情;他当初对妻有纪子所以
一见倾心,也并不是因为她长得漂亮,而是因为从其
长相中明确感觉到了“为我自己准备的东西”。而最
能填补他缺失部分即心灵空缺——在物质生活上他并
不缺少什么——的人当然仍是岛本,只有岛本才能使
他彻底充盈起来。所以他才最后下决心同岛本从头开
始,
“再不重回那样的世界”。然而归终他不得不重
回那样的世界。他和妻有纪子言归于好的夜晚,妻问
他想什么,他说“想沙漠”。也就是说,重返原来的
现实世界就是重返沙漠,因为“大家都活在那里,真
正活着的是沙漠”。如果不回沙漠,那就只能忍受孤
独,而他再不想孤独,“再孤独,还不如死了好”。
很明显,村上在这里已不再欣赏和把玩孤独了,而在
寻求“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而不得的情况下,在孤独
与沙漠之间选择了沙漠,选择了现实世界。他在前面
提到的那篇后记(“解题”)中最后这样写道:
我本身当然不认为《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属于“
文学性退步”之作。我是在向《奇鸟行状录》那部超
长小说攀登的途中作为间奏曲写这部作品的,由此得
以一一确认自己的心之居所,在此基础上我才得以继
续向《奇鸟行状录》的顶峰攀登。在这个意义上,这
部作品在我的人生当中(请允许我说得玄乎一点,即
我的文学人生当中)自有其价值,有其固有的意味。
丁亥仲春晴日于窥海斋
时青岛丁香流霞樱花堆雪
导语
“国境以南”这个陌生国家有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感,有如他们这段感情的未来结果,因此这首歌的曲调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二十多年后,男主人公有了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女主人公则婚姻不幸,孩子夭折。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人重逢,恰好背景音乐是《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勾起他们的回忆,一度旧情重燃。但女主人公很快悄然逝去,男主人公也明白人到中年,再不能任性进入"国境以南"的神秘境地,仍然回归家庭。村上春树小说此前写的是青年男女,《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是第一部描写中年男女复杂情感的作品,这也和他本人进入中年,社会阅历更加丰富有关。书中对成年人的家庭社会责任也有了更加清醒现实的认识,是一部兼具文学性和社会教育意义的佳作。
精彩页
我生于一九五一年一月四日,即二十世纪下半叶第一年第一个月第一个星期。说是有纪念性的日子也未尝不可。这样,我有了“初”这样一个名字。不过除此之外,关于我的出生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父亲是一家大证券公司的职员,母亲是普通家庭主妇。父亲曾因“学徒出阵”被送去新加坡,战后在那里的收容所关了一段时间。母亲家的房子在战争最后那年遭到B一29的轰炸,化为灰烬。他们是被长期战争所损害的一代。
但我出生时,所谓战争余波已经几乎没有了。住处一带没有战火遗痕,占领军的身影也见不到了。我们住在这和平的小镇上由父亲公司提供的住宅里。住宅是战前建造的,旧是旧了些,但宽敞还是够宽敞的。院子里有高大的松树,小水池和石灯笼都有。
我们居住的镇,是十分典型的大都市郊外的中产阶级居住地。那期间多少有些交往的同学,他们全都生活在较为整洁漂亮的独门独户里,大小之差固然有之,但都有大门,有院子,院子里都有树。同学们的父亲大半在公司工作,或是专业人士。母亲做工的家庭非常少见。大部分人家都养猫养狗。至于住宿合或公寓里的人,当时我一个也不认识。后来虽然搬到了邻镇,但情形大同小异。所以,在去东京上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一般人都系领带去公司上班,都住着带院子的独门独户,都养猫养狗。无从想象——至少不伴随实感——此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每家通常有两三个小孩。在我所生活的世界里两三个是平均数目。我可以在眼前推出少年时代和青春期结识的几个朋友的模样,但他们无一不是两兄弟或三兄弟里的一员。不是两兄弟即是三兄弟,不是三兄弟即是两兄弟,简直如刻板印刷一般。六七个小孩的家庭诚然少,只有一个小孩的就更少了。
不过我倒是无兄无弟只我自己。独生子。少年时代的我始终为此有些自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可谓特殊存在,别人理直气壮地拥有的东西自己却没有。
小时候,“独生子”这句话最让我受不了,每次听到,我都不得不重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句话总是把指尖直接戳向我:你是不完整的!
独生子受父母溺爱、体弱多病、极端任性——这在我居住的天地里乃是不可撼动的定论,乃是自然规律,一如山高则气压下降、母牛则产奶量多一样。所以我非常不愿意被人间起兄弟几个。只消一听无兄无弟,人们便条件反射般地这样想道:这小子是独生子,一定受父母溺爱、体弱多病、极端任性。而这种千篇一律的反应使我相当厌烦和受刺激。但真正使少年时代的我厌烦和受刺激的,是他们所说的完全属实。不错,事实上我也是个被溺爱的体弱多病的极端任性的少年。
我就读的学柿,无兄无弟的孩子的确罕有其人。小学六年时间我只遇上一个独生子,所以对她(是的,是女孩儿)记得十分真切。我和她成了好朋友,两人无话不谈,说是息息相通也未尝不可。我甚至对她怀有了爱情。
她姓岛本,同是独生子。由于出生不久便得了小儿麻痹,左腿有一点点跛,并且是转校生(岛本来我们班是五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这样,可以说她背负着很大的——大得与我无法相比的——精神压力。但是,也正因为背负着格外大的压力,她要比我坚强得多,自律得多,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叫苦示弱。不仅口头上,脸上也是如此。即使事情令人不快,脸上也总是带着微笑。甚至可以说越是事情令人不快,她越是面带微笑。那微笑实在妙不可言,我从中得到了不少安慰和鼓励。“没关系的,”那微笑像是在说,“不怕的,忍一忍就过去了。”由于这个缘故,以后每想起岛本的面容,便想起那微笑。
岛本学习成绩好,对别人大体公平而亲切,所以在班上她常被人高看一眼。在这个意义上,虽说她也是独生子,却跟我大不一样。不过若说她无条件地得到所有同学喜欢,那也未必。大家固然不欺负她不取笑她,但除了我,能称为朋友的人在她是一个也没有。
想必对他们来说,她是过于冷静而又自律了,可能有人还视之为冷淡和傲慢。但是我可以感觉出岛本在外表下潜伏的某种温情和脆弱——如同藏猫猫的小孩子,尽管躲在深处,却又希求迟早给人瞧见。有时我可以从她的话语和表情中一晃儿认出这样的影子。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