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福建河流及道路沿途风光/同文书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英)陆一约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陆一约著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福建河流及道路沿途风光》记录了作者自19世纪70年代来华,在福州、厦门及闽江一带传教近十年的见闻,是研究福州、厦门开埠后基督教传播及闽江流域社会经济变迁的重要参考,也是最早向西方介绍福建社会情况的著作之一。
该著建立在广泛的观察之上,视野所及,几乎囊括社会中发生的一切:市井百态,风俗民情,礼仪习惯;神话故事,民家传说;普天同庆的春节,无处不在的风水,别具一格的教育体系,等等。作者深入福建旅行,亲历水陆交通到旅店住宿的各个环节,对底层生活的了解透彻而精微。作为传教士,他尤其关注宗教事宜,对本土的庙宇道观,甚至包括圆寂僧侣的荼毗过程等多有描述。每章各有侧重,而各章拼接起来则构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幅完整而鲜活的图景。作者擅长小处着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视角,一斑窥豹,由树木而及森林。例如,第一章“街道上的行走”,通过在当时闽南小镇厦门街头的走动,呈现了一幅市井百纳图。
目录
第一章 街道上的行走
第二章 陆路和水路的旅行
第三章 中国的客栈
第四章 中国的新年
第五章 中国人的习惯和礼仪
第六章 一次传教之旅的日志
第七章 福建山行
第八章 风水——最令人头疼的困扰
第九章 私塾和大学
第十章 一座佛教寺庙
第十一章 一位佛教僧侣的荼毗仪式
第十二章 作中的传教士
第十三章 信奉基督的中国教友
导语
陆一约著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福建河流及道路沿途风光》是近代来华西方传教士描述晚清福建民众生活空间的三本主要著述之一。
本书英文版最近的一版入选2011年2月出版的“历史收藏主要来源”系列丛书之“世界历史图书(亚洲及远东部分)”。
中英对照排版,在孔夫子旧书网,该著的英文版开价在千元以上,其价值可见一斑。
本书译文优美流畅,阅读时似乎穿越了时空,跟着作者沿着福建的河流游历,沿途的风景如画卷一般展现在眼前,清末时福建山村浓郁的社会风情扑面迎来。
精彩页
第一章 街道上的行走
我记得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神学教授认真地恳求学生在读《圣经》时,或准备祭坛时,要培养“历史想象力”。“你们自己要努力看清楚,”他说,“你们描述这件事时,要像它在重演一样。”
当我试图粗线条刻画传教士在中国的日常生活景象,我只能请求读者努力发挥“地理想象力”,借助于想象力,看清楚普通旅行者,或者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上的“教会的信使”眼中所见的奇异的场景。
让我们从街道上的行走开始,正像星期日下午你不得不步行一英里穿过整座小镇,去某个基督教堂做礼拜。如果你愿意,请放下从孩提时期建立起来的。与“街道”有关的所有成见。不要想着那种铺砌的或沙砾筑成的路,两边都有人行道,马和马车走在上面,行人观察着路边商店炫目的橱窗,或者在宽阔的人行道上匆忙赶路。
首先,请记住,在整个长江以南,几乎很难见到带轮子的车辆。北方的马车非常粗糙,在很困难的条件之下行驶:马车本身不精巧,路况糟糕,负重的牲口习性不佳,牲口主人又性情古怪。而在南方,除了运送货物和行人的独轮车,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形态各异的轿子。请试着想象:街道只是小路和院子,而不是我们以“街道”一词想表达的任何意义。伸开你的胳膊,想象一下在普通的中国城镇,你这样做就会触碰到路两边商店里的柜台。当然,不少镇子里会有那么几条街道,宽度是它们的两倍甚至三倍;但是,也有些例外,每一个人口密集的城镇都有着小巷织成的巨大网络,两个相向行走的人如果不相互礼让就根本无法通过。肥胖的男士走几步就要侧身,因为他身体的前后要比左右窄上几英寸,这种景象不一会儿就变得非常自然,一点也不幽默。
然而,在我们继续之前,我得说,为了描写无宗教信仰国家的日常生活,很有必要略去那些使叙述更加生动和真实的东西。其中的一些通常能够揭示某些人的性格,这一点我们需要知道,以便真实地了解他们。虽然中国极度缺乏我们所谓的“文明”,然而那里的人在习惯和状态上彻底地东方化;在最小的村庄或最大的城镇走上五分钟,不可能见不到很多不宜记下来的东西。你只得用这样的表达来加以总结:即使在士绅阶层,也很少有人不嫌麻烦地使用手帕这种西方式优雅的产品;香皂几乎不为人知,洗手被看成生活中不必要的义务;天气暖和时,多数中国人不会穿着不需要的衣服流汗;排成宽阔队列的乞丐,不时阻碍交通,他们把自己骇人的伤口当作存货,并做相应的展览;毫无例外,每个城镇以及绝大多数村庄的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让人受不了。
我们漫步穿过厦门镇,转入“海关胡同”,这里离海岸大约一英里。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关帝庙街”。街道的名字不是像我们的做法那样,竖在墙壁的某个角度,而是位于木门的上方,那木门通向镇里的下一个区。
首先吸引我们注意的是庙的外表。对于把异教崇拜与庙的外观的宏大漂亮联系起来的人来说,这样一个供奉关帝的场所简直太令人诧异了。另外,从孩提时期开始,“庙”这个字对我们而言就是神圣的,与对永生神的崇拜有关,但是把“庙”与这种肮脏、不雅观的小屋相联系,里面不仅有关帝及其随从的蓬头垢面的形象,还有这粗野的小镇里悉心挑选过的、不同层次的乌合之众的代表,的确令人震惊,是对“庙”的亵渎。不过,事实上,这些地方在中国经常是不称为庙的。商人和传教士平常使用的词是“神庙”(Joss—house)。它源于葡萄牙语Dios,而后者来自拉丁词Deus,意思是神。Dios被使用洋泾浜英语的中国人用坏了,被他们说成Joss(佛像、偶像)。他们把同样的词用于我们的基督崇拜,与在他们自己偶像崇拜的习俗里一样。对他们来说,在偶像面前烧香,或者和基督徒一样去教会礼拜,都是去拜神。
但是,不论再怎么谴责偶像崇拜,难道还有比允许这种地方用于拜祭更过分的吗?看上去,这里自建成以来就没有油漆、清洗或打扫过。里面的人都是些自我包装的无赖!有个可怜的家伙在邋遢的偶像面前点燃手中的香,从竹罐中摇出算命的竹片;一群胡乱闲逛的人不停地喊叫,絮叨个没完,他们在小桌子四周散开,桌上的篮子里放了托盘,他们用托盘里的骰子赌博,进出都是现金;他们算命,用口述的方法请人代写书信,或者闹哄哄地就什么讨价还价。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是,最常光顾神庙的是镇上最不济的人,而且在神灵的眼皮底下通常孕育着邪恶的计划。
房前的一小块空地上摆满了移动货摊,售卖各种东西。多数货摊夜晚会移走。这里摆着整托盘的糕点和其他甜食、帽子、钱包、玉石手链、梳子、烟斗、灯笼、写字材料、镜框装的小照片、美人画像、靴子、本地的和外来的伞、烧石蜡油的灯,以及大量在英国只能在集镇或市场才能见到的零星小装饰品。
从关帝毫无威严的住处前面,我们进入一条街道,这里挤满了忙碌的人群。我们不得不在狭窄的街道上走上很远的路,还要穿过一群邋遢的乌合之众,想起来就无法令人兴奋。在中国一切都要慢慢来,尤其是在繁忙的城镇大街上。这里似乎没什么空地剩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