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岁月回首(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郭焕成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岁月回首(精)》是我国的的农业地理专家、中科院地理所退休的老科学家郭焕成老先生的回忆录,本书叙述了自己的故乡、童年、读书(小、中学)求学、大学生活、课外活动、进入研究所工作、出国访问和学术活动、文革和干校、学会活动、两岸交流、探亲、编写族谱、家庭变迁、近期论文以及科学建议、主要研究陈果、记叙诗文以及家族族谱等约为17章内容。基本按照时间进度涵盖了老先生的生活、工作、家庭轨迹。本书语言朴实、叙事平淡但是又富有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农业地理工作上的科研成果和经历了时代变迁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工作态度和学习精神,十分值得当代人去学习借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普及意义。 目录 第一部分 艰苦岁月 求学生涯 第一章 故园情深 第一节 我的故乡聊城 第二节 李太屯村 第三节 我的老家 第二章 我的童年 第一节 幼年在家乡生活 第二节 一九四三年大灾荒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 第四节 聊城解放前后 第五节 参加村儿童团 第六节 农家新年 第三章 田埂读书郎 第一节 李太屯村小学 第二节 郁光完全小学 第三节 东关完全小学 第四章 聊城一中读书 第一节 初中读书 第二节 高中读书 第五章 南京大学读书 第一节 考入南京大学地理系 第二节 地理专业与授课教师 第三节 课程设置与上课学习 第四节 教学与生产实习 第五节 南京大学毕业及欢送会 第六章 不负韶光 第一节 女朋友 第二节 福州与山东之行 第三节 游清凉山 第四节 学校政治活动 第五节 度过困难时期 第六节 学校劳动锻炼 第二部分 峥嵘岁月 无悔青春 第七章 风好正扬帆 第一节 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1963-1972年)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1973-1980年) 第四节 改革开放前期(1981-1990年)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期(1990-2000年) 第六节 进入21世纪(2000-2015年) 第八章 出国访问与学术活动 第一节 苏联、波兰 第二节 波兰、捷克 第三节 哈萨克斯坦 第四节 日本 第五节 美国 第六节 德国(任客座教授) 第七节 澳大利亚 第九章 十年蹉跎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 第二节 “干校”劳动 第十章 农业与乡村地理室和地理学会学术活动 第一节 我的地理专业研究方向 第二节 地理所任职、职称和研究生培养 第三节 中国和北京地理学会任职与学术活动 第十一章 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学术交流活动 第一节 促进和参加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 第二节 加拿大农业保护性耕作与农业环境保护 第三节 加拿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和体验 第三部分 岁月静好 桑榆情深 第十二章 夕阳正红 和美家庭 第一节 执子之手 第二节 天伦之乐 第三节 加拿大和美国、古巴旅游 第十三章 为家乡做事 第一节 笔耕不辍 编写家乡郭氏族谱 第二节 我和孔繁森一起研讨国土规划 第三节 为聊城大学地理学院捐书 回忆录经历与旅游记实诗文 (一)我的故乡聊城 (二)我的家乡李太屯村 (三)我的父亲和母亲 (四)初小和完小读书 (五)聊城第一中学读书 (六)南京大学读书 (七)访问波兰纪实 (八)德国不莱梅大学讲学 (九)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会 (十)儿子一家移居加拿大 (十一)海峡两岸休闲旅游研讨会 (十二)桂林海峡两岸乡村旅游研讨会 (十三)桂林天门山游览 (十四)我家有个农家院 (十五)首都北京 (十六)北美加拿大之城 (十七)古巴旅游 (十八)温哥华春游观花 (十九)韩非博士在成都 (二十)福州城 (二十一)我的八十岁生日 (二十二)大西洋邮轮旅游 (二十三)金婚纪念 (二十四)福州森林公园春游 (二十五)聊城铁塔观光游 (二十六)春天赴美国南部旅游 (二十七)聊城武术 (二十八)加拿大的春天 (二十九)祝女儿郭伟生日快乐 (三十)北京的春天 (三十一)老同学济南相聚 (三十二)祝大荣妹生日快乐 (三十三)加拿大喜下绵绵细雨 (三十四)我家有个后花院 (三十五)我国宝岛台湾 (三十六)加拿大的夏天 (三十七)八月赴美国西部游 (三十八)加拿大的秋天 (三十九)加拿大探亲回国 (四十)师生相聚在北京 (四十一)北京的雾霾天气 (四十二)2017年赴加拿大探亲途中随笔 (四十三)李太屯村新貌 (四十四)武汉东湖水景 (四十五)儿子郭军五十岁生日 (四十六)王云才在延安 (四十七)内蒙古草原 (四十八)诸葛好友来看望 (四十九)河北省阜平县 (五十)福州中秋节聚会 (五十一)华人在加拿大 (五十二)怀念吴传钧先生 (五十三)南大同学情 (五十四)夏威夷旅游 (五十五)北京的三伏天 (五十六)北京的西山 (五十七)山东和福建探亲之行 附录 在地理所40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及年事表 第一节 著作和图集 第二节 论文集 第三节 论文 第四节 国外发表论文(英文)和国内编译论文(中文) 第五节 年事表 序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常 有不同的想法和追求。常言道:年轻人想得多的是“明天 ”,老年人想得多的是“昨天”,这是人生经验之谈。光 阴荏苒,人到退休之后往往成为爱想“昨天”的人。空闲 时老是想到过去,那已往的岁月就像一幕幕电影不断地在 脑海中回放。现在进入新时代,老年人不能总想昨天,而 要更多地想明天,保持良好的心态,走向美好的未来。 我是山东省西部古运河之畔的聊城县人,生于1936年 11月12日,到今年已度过了人生的82个春秋。1947年以前 ,我在聊城县李太屯村老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1947年至 1949年在本村小学读书,1950年至1951年7月,先后在聊 城县城郁光完小和东关完小读书。1951年9月至1957年7月 ,在聊城第一中学初中和高中读书。1957年9月至l962年9 月,在南京大学地理系攻读经济地理专业,大学一读就是 五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经 济地理室从事农业地理和乡村地理研究工作,一干就是40 年。 进入地理所后,我先后在农业地理学家邓静中研究员 和经济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指导下,从事农业区划、农业 地理调查和土地利用研究工作,参与编写《中国农业地理 总论》《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和《中国土地利用》等大型 专著和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图集。同时,还首次完成了中 国农业地域类型体系和中国农村经济区划研究工作。在退 休前后,倡导和开拓了乡村景观、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 乡村旅游地理研究新领域。 工作期间,我曾先后到全国各地(除西藏自治区外) 进行了农业地理、乡村地理、土地利用调查与野外考察工 作。多次赴苏联、波兰、美国、日本、德国、捷克、澳大 利亚、哈萨克斯坦、法国等国访问、考察和参加学术活动 。为推动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学术交流合作,还 曾6次到我国宝岛台湾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可以说,我的 地理研究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和世界有关国家及地区,使我 看到国内外各地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地理景观,增长了 知识,开阔了眼界。 2001年11月,我正式退休,当年是65岁(当时中科院 规定博士生导师可延长五年退休)。退休以后我做了以下 三件工作:一是倡导和开展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乡村旅 游地理研究;二是编写家乡山东省聊城县李太屯村和老吕 庄村两个村的郭氏族谱,这是我在中国和加拿大(探亲) 期间,利用收集到的郭氏家族资料,自己编写和打印的, 前后用了4年时间编写,后在家乡聊城县印制成册;三是撰 写自己的回忆录,是根据我的回忆和大学以来的日记,在 加拿大自己整理、打印的。2016年11月11日,我80岁生日 时在北京编完初稿,并打印装订成册,送给了我的家人、 亲戚、同事、朋友和我的国内外的博士生、硕士生。这次 编辑出版的回忆录,共包括三部分十三章内容以及附录。 第一部分主题为“艰苦岁月求学生涯”,主要包括有:第 一章,故园情深;第二章,我的童年;第三章,田埂读书 郎;第四章,聊城一中读书;第五章,南京大学读书;第 六章,不负韶光。第二部分主题为“峥嵘岁月无悔青春”,主要包括有:第七章,风好正扬帆;第八章,出国访问 与学术活动;第九章,十年蹉跎;第十章,农业与乡村地 理室和地理学会学术活动;第十一章,海峡两岸休闲农业 和乡村旅游学术交流活动。第三部分主题为“岁月静好桑 榆情深”,主要包括第十二章,夕阳正红和美家庭;第十 三章,为家乡做事以及我自己的一部分诗歌和文章。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一位过客。回忆自 己的一生也是如此,一生过来都是平平淡淡,做的也是平 凡工作。现在能够以回忆录的方式写出来,对我个人来说 ,是一种“回头看”,也是很有意义的;对家人、亲朋、 好友和学生来说,也能为大家留下一份“记忆”,供沟通 和交流。 这本回忆录,是利用连续几十年来我的日记本上所记 录的个人经历,再加上自己的点滴回忆,在加拿大和北京 陆续整理而成的。虽然是粗线条、记述性的,有点像流水 账,但对于自己的人生而言,这些也可称为自己一生的主 要“足迹”,希望今后还可以不断补充、修改。 回忆自己的大半生,从一个农村贫农家的孩子,到成 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博士 生导师,在我们家乡李太屯村郭氏家族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之所以我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和成绩,一方面得到地理 所经济地理学家和农业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邓静中研究 员的指导和传教;另一方面也靠自己的多年努力和实践, 以及与周围同志们的互助合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有 一位辛勤持家的夫人周聿贞(南京大学同班同学、福州人 ),她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部分的家 庭事务,担负起对孩子们的教育和照顾重任,在她的教导 下,孩子们都孝顺懂事、学业有成、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这些都是生活、工作和事业上的极大的鼓励、支持和帮 助,我要感谢他们! 这本回忆录,得到了我的学生刘盛和研究员、任国柱 副研究员以及刘盛和的研究生刘振博士的大力帮助。后来 ,刘彦随研究员的博士生郑小玉还对回忆录进行了校对, 在宁夏工作的南京大学校友杜小华也予以认真阅读,并寄 来修改和完善意见,我的高中同学武瑞兰、李文平、郭思 旭等还对中学读书一节提供了修改和补充,对他们的热心 帮助和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责 任编辑穆玉红同志,在初稿基础上又对全书进行审阅、修 改和编辑加工等工作,对她也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跨度较大,所能参考的资料有限,回忆录有 些地方写的不尽如人意,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 评指正。 郭焕成 2018年9月于北京天通苑 导语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一位过客。回忆自己的一生也是如此,一生过来都是平平淡淡,做的也是平凡工作。 《岁月回首(精)》是利用郭焕成的日记本上所记录的个人经历,再加上自己的点滴回忆,在加拿大和北京陆续整理而成的。 回忆自己的大半生,从一个农村贫农家的孩子,到成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郭焕成家乡李太屯村郭氏家族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精彩页 第一章 故园情深 第一节 我的故乡聊城 我的故乡是山东省聊城县,它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西、北邻河北省,南靠河南省。地处北纬36度16分至36度42分,东经115度04分至116度08分。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南邻近黄河,海拔34米,是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全县东西最宽40公里(1公里:1千米。下同),南北最长50公里,总面积1230.8平方公里。距济南市约90公里。 聊城县于1947年1月1日正式解放,由杨勇将军带兵接管,并于1月6日在堂邑县柳林镇召开聊城解放庆祝大会。当时,为纪念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将聊城县改为筑先县。1949年后,筑先县恢复称呼为聊城县,隶属平原省聊城专区管辖。1952年10月,平原省撤销,聊城县划归山东省,仍属聊城专区管辖。直到1994年,聊城地区升为聊城市,将聊城县划分为东昌府区和市属经济开发区,同属聊城市管辖的两个县级行政单位。2014年,原来的聊城县又扩大到4个区,即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湖西旅游区。现在聊城县城为聊城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鲁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镇。 故乡聊城历史悠久,早在秦朝属东郡管辖,到元、明朝曾为东昌府,清朝改为聊城县。在明、清时代,京杭大运河从县城东关闸口穿过,南来北往的船只均在聊城大码头停留,聊城也是有名的运河商贸之城。运河两岸有山陕会馆、江西会馆、苏州会馆等商人洽谈、居住、休息和娱乐场所,还有运河大码头,是装卸货物的地方,东关闸口是当时的运河商业中心。 据说,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都经过聊城,当地有他的御笔“神光钟哄”匾为证。聊城在古代建筑上有三大宝:铁塔、光岳楼、玉皇阁(皋),还有古城墙和城门楼。古城中央光岳楼,全木制结构,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此时聊城为东昌府治,驻府平山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用修城余木建造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先后命名为余木楼、东昌楼和光岳楼。光岳楼和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三大木制楼,雄伟高大,名扬天下。现在光岳楼和铁塔保留下来,而玉皇阁和古城墙、城门楼已被拆除无影无踪了。聊城县城外还有宽阔的护城河,其水面辽阔,是全国指定钓鱼比赛基地,据说中央领导还来主持过钓鱼比赛。 聊城县城内还有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海原阁”,为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杨以增所建,总计藏书22万册。聊城古代名人有康熙皇帝的老师、清朝第一个状元傅以渐(又称傅阁老),自办教育家武训,近现代著名文人傅斯年、季羡林,抗日将军范筑先等。聊城因是运河古城,文化古迹较多,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交通上,聊城有京(北京)九(香港九龙)、济(南)邯(郸)铁路在城西北相交通过,是京九铁路线上的一颗明珠。聊城县城还有高速公路直通济南、天津和北京,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现在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广告片,每次看到我都倍感亲切和欣慰。聊城是我读高小和初中、高中所在地,高小是城里郁光小学(现为实验小学)和东关小学,中学是聊城第一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所以,聊城是我青少年读书的好地方。 第二节 李太屯村 我的老家在聊城以东的李太屯村,那是我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该村距离聊城约10华里(旧称,1千米约为2华里。下同),是聊城东郊最大的平原农村。该村地处北纬36度27分,东经116度01分。在地形上属黄河冲积平原,海拔34米。据县志记载,该村在明朝末年叫小李官屯村,到清朝后期因李太率兵驻扎该村,故把小李官屯村改为李太屯村。李太屯村在明朝属东昌府管辖,清朝以后东昌府改为聊城县,李太屯村就属聊城县管辖。直到1994年,聊城县分为东昌府区和聊城市经济开发区,李太屯村划归聊城市经济开发区管辖。 根据李太屯村部氏族谱推测,李太屯村兴建于元朝末或明朝初。明朝后期曾名小李官屯村,到了清朝末期将领李太带兵驻村改名为李太屯村(据碑文所载)。 李太屯村西有徒骇河,与窦营村隔河相望,南邻武楼村,东邻单光屯村,北邻大胡庄村。李太屯村是个大村,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300多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村约有100户,500~600人。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变化,到改革开放后的2014年,全村已有500多户,人口约有3000人。李太屯村共有19个姓氏家族,即郭家、王家,支家、邢家、曹家、张家、肖家、傅家、邓家、李家、许家、徐家、郝家、薄家、金家、扶家、陈家、蒋家、曲家等,以郭家和王家两大姓氏家族为主,其中郭家人口最多,几乎占了一半以上,均住在村西部:其次是王家人口,均住在村庄的中东部,其他各家人口较少,都分散居住。 原来的李太屯村是典型的农家村落,村民住房多是以土坯墙为主的四合院平房,极少数是砖瓦房,而且排列不规整,由于长年失修,多数房屋已破旧。改革开放以后,农民住房才有了改善,都改为以砖墙为主的四合院平房,而且排列较整齐,村中道路也进行了改造和建设。2014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