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大学(高尔基人生三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高尔基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
189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以及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
1925-1936年期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新时代文学的导师。高尔基的名字代表着世
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
——中国著名文学家 鲁迅
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没有艺术,那里有超过崇高艺
术的东西:生活;高尔基的作品中没有美学,使纯艺
术的崇拜者无法接受,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充满
着强劲的美学。
——俄国作家、批评家 梅列日科夫斯基
后记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
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海燕在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
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翔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
暴风雨的精灵……”
这是高尔基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激情洋溢的散文诗,
热情讴歌了象征时代精神的海燕形象。它顶着雷电,迎着
暴风雨,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它勇敢,它无畏!
这就是海燕,这就是高尔基!
1868年3月28日,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
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哥罗德城(
现名高尔基市)一个极其贫寒的家庭。父亲是一个木匠,
母亲是一个染坊老板的女儿。高尔基三岁时,父亲染上霍
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一个贪婪、
残暴、自私的恶老头儿。两个舅舅经常为争夺家产而打架
,并把高尔基视为眼中钉。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只
有外婆真正疼爱高尔基。
后来,高尔基的母亲改嫁给一个贵族大学生,并把高
尔基接去同住。又一场噩梦开始了。继父对母亲的种种恶
行深深刺伤了幼小的高尔基。高尔基只好又回到已经破产
的外公家。这期间,高尔基一边上学,一边捡破烂,勉强
读完了二年级。
1878年秋天,高尔基的母亲病逝。十岁的高尔基先后
被送进当地一家鞋店和绘图师家当学徒,从此结束了本不
该结束的“童年”,开始了独自谋生。对于一个十岁的儿
童来说,独自谋生的艰辛和屈侮是不言而喻的。高尔基不
堪忍受当学徒的屈辱生活,偷偷逃到伏尔加河的“善良号
”轮船上当了洗碗工。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深夜,高尔基有
洗不完的杯盘、碗碟和刀叉。尽管像服苦役般地日夜劳作
,但被解雇的厄运依然不期而至地落在了他头上。解雇理
由却是无中生有:轮船餐厅的侍役偷茶具给乘客的事栽赃
给了高尔基。这段洗碗工的生活就这样屈辱地结束了。但
喜欢读书,也鼓励高尔基读书的厨师斯穆雷却深深留在了
高尔基的记忆中。
1880年秋天,高尔基又无奈地回到绘图师家。工作更
加繁重了,而且不许高尔基看书。一旦被发现,不仅要受
罚,书也要被没收烧毁。但主人家这些愚蠢的打压,扼杀
不了高尔基追求知识、热爱读书的天性。他幸运地结识了
喜欢读书的剪裁师的妻子和雍容华贵的、像女王一样高尚
美丽的玛尔格王后。她们给高尔基提供了比斯穆雷更多的
书籍。高尔基第一次认识了司各特、雨果、大仲马、巴尔
扎克、屠格涅夫、阿克萨科夫、索洛古勃、普希金、莱蒙
托夫、贝朗瑞等大作家和大诗人。他们的书给高尔基展示
了一个奇异美妙的新世界,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高尔
基第一次读到玛尔格王后借给他的普希金诗集时,那种喜
悦和兴奋溢于言表。他说:“我怀着渴望的心情,一口气
把书看完了……在普希金的诗里,那种纯朴和音韵完美和
谐地交织在一起……很像外婆讲的那些优美的童话……我
心里反复吟诵这些奇妙的诗句……这使我感到幸福,使我
的生活变得轻松而快乐。诗歌发出的振鸣犹如新生活的钟
声。”但是院子里那些愚昧恶毒的人却把污言秽语泼向这
两个女人,高尔基愤怒得几乎要向全世界呐喊:不许你们
污蔑宛如天使般的剪裁师妻子和高贵美丽的马尔格王后!
在高尔基苦闷压抑的这段打工生活中,正是这两个女人给
高尔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书籍。后来高尔基说: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
得越光明和有意义。”从此,读书成了他的生命,他的一
切,他终生的宝贵习惯。
书籍真是太神奇了,把高尔基沉闷屈辱的生活几乎变
成了节日,而高尔基就是这节日里最幸福的人。……
主人公热爱大自然犹如热爱自由一样。他和外婆在森
林里采蘑菇或捕鸟时,他的心欢喜得像鸟儿一样跃动。天
还没有亮,他便来到了森林里,装好捕鸟工具,在林边躺
下,等待天亮。“四周万籁俱寂,一切都在沉睡。透过灰
蒙蒙的雾气,隐约显现出山脚下那片辽阔的土地……远方
,在草地那边的森林后面,亮晃晃的太阳正在徐徐升起…
…喜洋洋的太阳渐渐升高,祝福着、温暖着这片赤裸而寒
冷的大地……清澈明亮的天空,使大地显得辽阔无垠,一
切都流向远方,流向蔚蓝色的大地尽头。”
“鸟儿们醒来了……一分钟之前还在煞有介事地沉思
的森林,霎时间充满了各种鸟鸣,展现出一片大地上最纯
洁的生物的繁忙景象……”
他哪里是在捕鸟,分明是一个小天使在与大自然对话
。这就是心灵纯净的主人公眼中的大自然:壮美、神奇、
诡异,带给他无限的想象和快乐。哪里看得出这是一个为
生计所迫、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少年啊。
综观上述,我们从高尔基身上读出的不只是苦难与不
幸,彷徨与绝望,而是他的坚强与自信,尊严与勇敢,正
直与抗争,善良与博爱,勤思与敏学,心灵的纯净与智慧
。不是吗?高尔基不正像是矫健、高傲、勇敢的海燕吗?
他不畏电闪雷鸣,不畏狂风暴雨,他坚信乌云终会散去,
他将张开双臂迎接日
目录
正文
精彩页
我终于乘船去喀山大学上学了。
我想上大学的念头是受了一个叫尼·叶夫列伊诺夫的中学生的开导而产生的。他是个可爱的青年,长得又漂亮,有一双女性的温柔可亲的眼睛。当时他和我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他住在阁楼上。他常常看到我手里拿着书本,这就引起了他对我的注意,于是我们就认识了。不久,叶夫列伊诺夫就让我相信:我有“罕见的科研能力”。
“您天生是为科学服务的!”他对我说,同时潇洒地甩动着他那马鬃似的长发。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即使是个只起着家兔作用的人也能为科学服务的。可是叶夫列伊诺夫如此令人信服地向我表明:大学里正需要我这样的小伙子。不消说,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阴魂也被惊动了。叶夫列伊诺夫说,我去喀山后可以住在他那儿,用一个秋季和一个冬季的时间,我就能完成中学的课程。只消考好“随便几门”课程(他是这样说的:“随便几门”),大学里就会提供我助学金,再过那么五年工夫,我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了。所有这一切看来都非常简单,因为叶夫列伊诺夫那时只有十九岁,而他又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考完试后,就离开这儿了。过了两周,我随他之后,也动身了。
我外婆送我时劝告我:
“你啊,不要再跟人家斗气了,你老是使性子,又厉害又高傲!这都是外公传给你的。可你外公算什么?这苦命的老头子,活着活着,结果成了个大傻瓜。你要记住一件事:上帝不判断人们的是非,只有魔鬼才喜欢干这事呢!好啦,告别吧……”
她一面擦去她那褐色的、松弛的脸颊上的寥寥几颗眼泪,一面说道:
“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你这个坐不住的孩子呀,要远走高飞了,可是我呢?我就要死了……”
前段时间,我离开了这个可亲的老人,甚至很少和她见面,此时此刻,我突然痛苦地感觉到,以后我已经再也见不到这个如此贴心的亲人了。
我站在轮船的尾部,瞧着她在那边码头的边缘,用一只手在自己身上画十字,另一个手拿着旧披巾的角擦着她的脸和那双充满着对人们无限怜爱的光芒的黑眼睛。
于是我就到了这个半鞑靼式的城市,住在一座狭小的平房住所里。这座小屋孤零零地屹立在一条陋巷尽头的小土山上。小屋的一堵墙对着那片荒凉的、失过火的场地,在这片荒地上。长出了密密层层的野草,在长着苦艾、牛蒡和酸模的杂草丛中,接骨木的灌木林里隆起一片砖瓦建筑物的废墟,废墟下面有一个非常大的地窖。一条条无家可归的狗栖息在那里,也死在那里。这个地窖我将永志不忘,它是我所上的几所大学中的一所。
叶夫列伊诺夫一家(她母亲和她的另外两个儿子)以少得可怜的抚恤金为生。在刚到这儿的最初的日子里,我不时看到这个脸色苍白而又瘦小的寡妇从市场回来,把买回的东西摊在厨房里的桌子上,她十分困窘,发愁地算起了一个难题:怎样用这些小块的肉为三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即使不把她自己算在内,做顿有足够数量的美餐呢?
她沉默寡言,在她那双灰色的眼睛里,凝集着宛如一匹耗尽全力的母马那种绝望、温驯而倔强的劲儿,这匹可怜的马儿拉着火车上山,它知道:“我拉不动了”,可是它仍然在拉着!
在我到这里的第四天早晨,我到厨房里帮她洗菜,当时孩子们还在睡觉。她低声而谨慎地问我道:
“您来这里干什么?”“来念书,上大学。”
P1-3
导语
高尔基著的《我的大学(高尔基人生三部曲)》写于1922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记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时,阿廖沙带着梦想,背井离乡,去喀山求学。艰苦的生活逼迫他不得不日夜劳碌奔波。在沙俄军队大杂院里,在船上,同下层劳动人民一起,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及思想者们一起,与艰苦的生活进行着顽强的抗争。他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在这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里,他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战士。
内容推荐
高尔基著的《我的大学(高尔基人生三部曲)》描述了高尔基求学的苦难经历。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完全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其间,他抓住一切可以读书的机会,汲取着书中的养料,丰富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见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更加坚定了他对革命的信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