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8世纪,启蒙时期代表人物、史学泰斗爱德华·吉本以毕生精力,创作出享誉世界200多年的不朽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 自问世以来,《罗马帝国衰亡史》受到无数名家的极力推崇,包括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世界历史学科奠基人麦克尼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二战时期知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更是经常在演说中引用书里的金句,其政治和战略思想也深受该书影响。 《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展现了罗马帝国1300多年由盛而衰、直至毁灭的全过程。博大雄伟的史观加上优美典雅的文字,使得西方人一谈及罗马帝国,必定会想到此书。此书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不同领域的人士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政治家看到了权力的逻辑; 军事家看到了战争的本质; 企业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 哲学家看到了思想的演变; 文化学者看到了文明的兴衰…… 翻开《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共12册)》,领略罗马帝国1300年盛极而衰的恢宏史诗。 目录 第一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军事和疆域(98—180 A.D.) 第二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内政修明物阜民康 第三章 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政治架构(98—180 A.D.) 第四章 康茂德残酷而暴虐的愚行 佩尔蒂纳克斯被推举为帝,励精图治遭禁卫军所弑(180—193 A.D.) 第五章 禁卫军公开出价将帝位卖给德第乌斯·尤利安努斯 克劳狄乌斯·阿尔比努斯在不列颠、佩西尼乌斯·尼格尔在叙利亚、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在潘诺尼亚,公开声讨谋害佩尔蒂纳克斯的叛贼 塞维鲁赢得内战的胜利 军纪的废弛 政府的新措施(193—197 A.D.) 第六章 塞维鲁病逝 卡拉卡拉的暴政 马克里努斯篡位 埃拉伽巴路斯的愚行 亚历山大·塞维鲁的美德 军队纵兵殃民 罗马帝国的财政和税务(208—235 A.D.) 第七章 马克西明即位与其暴政 元老院管辖的阿非利加和意大利发生动乱 内战和叛变 马克西明及其子、马克西穆斯和巴尔比努斯以及先后三位戈尔狄安系,全部惨死 菲利普的篡位和政治手段(235—248 A.D.) 第八章 阿尔达希尔重建王朝后波斯帝国之状况(165—240 A.D.) 第九章 从德西乌斯皇帝在位到蛮族入侵,此一时期的日耳曼情势(249—252 A.D.) 第十章 德西乌斯、加卢斯、埃米利安努斯、瓦莱里安与伽利埃努斯相继为帝 蛮族入侵 三十僭主(248—268 A.D.) 第十一章 克劳狄当政 击败哥特人 奥勒良的胜利、凯旋和死亡(268—275 A.D.) 第十二章 奥勒良逝世后军队和元老院的作为 塔西佗、普罗布斯、卡鲁斯及其子相继为帝(275—285 A.D.) 第十三章 戴克里先当政及其3位同僚马克西米安、伽勒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 重建秩序和安宁 波斯战争的胜利和凯旋 政府分治的新制度 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的逊位和退隐(285—313 A.D.) 第十四章 戴克里先逊位后产生纷扰 君士坦提乌斯崩殂 推举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为帝 同时有6位皇帝在位 马克西米安和伽勒里乌斯相继逝世 君士坦丁战胜马克森提乌斯和李锡尼 君士坦丁重新统一帝国(305—324 A.D.) 第十五章 基督教的发展及早期教会的风格、作为、数量和状况 第十六章 从尼禄当政直到君士坦丁统一天下,罗马政府在此一时期对基督教的作为(180—313 A.D.) 第十七章 君士坦丁堡奠基 君士坦丁的政治体系及其成就 军事纪律和训练 宫廷财政(300—500 A.D.) 第十八章 君士坦丁的性格作风 高卢战争 君士坦丁崩殂 帝国分由三个儿子统治 波斯战争 内战 君士坦提乌斯获得胜利(323—353A.D.) 第十九章 君士坦提乌斯独自称帝 加卢斯之死 尤里安身处险境 尤里安在高卢的胜利(351—360 A.D.) 第二十章 君士坦丁改变信仰的动机、经过及影响合法建立基督教教会(306—438 A.D.) 第二十一章 异教受到迫害 多纳图斯教派的分裂 阿里乌斯的宗教争论 君士坦丁及其子统治下教会和帝国的狂乱状况 异教的宽容(312—362 A.D.) 第二十二章 尤里安在高卢被军队拥立为帝 进军获得成功 君士坦提乌斯殒于军中 尤里安的内政修明(360—363 A.D.) 第二十三章 尤里安的宗教信仰 一视同仁的宽容作风 企图恢复异教的多神崇拜 重建耶路撒冷神庙 运用各种手段对基督徒进行迫害 宗教外衣下的偏袒行为(351—363 A.D.) 第二十四章 尤里安进驻安条克 远征波斯的成就 渡过底格里斯河 尤里安撤军后崩殂 约维安被推举为帝 为拯救罗马军队与波斯签订丧权条约(314—390 A.D.) 第二十五章 约维安的统治与崩殂 瓦伦提尼安继位为帝,其弟瓦伦斯辅佐,导致帝国的分裂 政教合一统治方式 日耳曼、不列颠、阿非利加、东方地区与多瑙河地区的状况 瓦伦提尼安崩殂 两子格拉提安与瓦伦提尼安二世继承西罗马帝国(343—384 A.D.) 第二十六章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匈奴人从中国到欧洲的发展过程 哥特人被迫渡过多瑙河 哥特人之战 瓦伦斯战败殒身 格拉提安举狄奥多西为东罗马皇帝 狄奥多西的出身背景和功勋成就 哥特人定居得到和平(365—395 A.D.) 第二十七章 格拉提安崩殂和狄奥多西的统治 阿里乌斯教派受到打击 圣安布罗斯的事迹 马克西穆斯的第一次内战 狄奥多西的性格作风、治理国事和知错悔罪 瓦伦提尼安二世殒世 尤金尼乌斯的第二次内战 狄奥多西驾崩(340—397 A.D.) 第二十八章 异教信仰全面受到查禁 基督教对圣徒和遗物的崇拜(378—420 A.D.) 第二十九章 罗马帝国在狄奥多西两子继位后完全分裂 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留当政 鲁菲努斯和斯提利科统揽大权 吉尔多在阿非利加叛变后被歼(386—398 A.D.) 第三十章 哥特人反叛 大掠希腊后,在阿拉里克和拉达盖苏斯率领下两度入侵意大利 斯提利科击退蛮族 日耳曼人蹂躏高卢 君士坦丁王朝在西罗马帝国被篡夺的状况 斯提利科被迫亡身(395—408 A.D.) 第三十一章 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 罗马元老院和人民的对策 罗马第三度被围,城破遭受哥特人的暴行掠夺 阿拉里克之死 哥特人撤离意大利 君士坦丁王朝的没落 高卢和西班牙为蛮族所据 不列颠的独立(408—449 A.D.) 第三十二章 东罗马皇帝阿尔卡狄乌斯 优特罗 序言 余择定主题,勠力以赴,容有不当之处,尚请 见谅,然述史乃藏诸名山之事,绝不敢哗众取宠, 哓哓不休,有渎诸君清听。值此《罗马帝国衰亡史 》首卷出版之际,就余著述之构想,聊为数语。 伟哉罗马,举世所誉,经此变革,虽毁犹荣, 仅将千三百年之衰亡,区分三期以述之。 其一起于图拉真至安东尼家族当政,帝国之势 力与威望臻于鼎盛,难免日中则昃之危,覆灭西部 帝国虽为日耳曼与西徐亚蛮族,亦为欧洲现代文明 国家之先世,变局之剧烈直至罗马之权势为哥特之 君王取代而后已,结束之期当为6世纪初叶。 其二概述查士丁尼即位,明法教战,复兴东罗 马帝国之基业;及于伦巴第人入侵意大利,阿拉伯 人征服亚非两洲之行省,伊斯兰教之崛起与传播, 君士坦丁堡之内忧外患,查理曼大帝建立日耳曼神 圣罗马帝国,时为公元800年左右。 其三历时最长,达六个半世纪,首述西部帝国 重建,迄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堕落之王朝 遭受绝灭之命运,语言与习俗承古代罗马之余荫, 唯其统治仅限于一城耳,述史难免涉及十字军之盛 衰,希腊帝国惨遭蹂躏之始末,且余出于癖好,不 免爬梳中世纪罗马之前尘往事。 余将首卷仓卒付梓,差错在所难免,勉力完成 开宗明义之前部,第二卷则要将安东尼至西罗马帝 国覆亡这一令人难忘的时期,作一完整之述著。后 续各卷仅存奢望,成败不敢断言,欲照构想行事, 治古代史与现代史为一体,则有待上苍厚爱,赐余 多年之健康、闲暇与坚毅耳。 爱德华·吉本述于伦敦本廷克街 1776年2月1日
导语 享誉世界200多年,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中文全译本全新上市! 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二战时期知名英国首相丘吉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极力推崇的史学巨著。 一部横跨1300年,囊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全方面讲述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恢弘史诗。 政治家看到了权力的逻辑,军事家看到了战争的本质,企业家看到了制度的更迭,哲学家看到了思想的演变,文化学者看到了文明的兴衰…… 18世纪英国史学泰斗吉本20年心血之作。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全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共12册)》为全译套装共有12册。书中叙述了罗马从奥古斯都时期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近1300年历史,其中涉及西方众多历史事件,如:基督教的兴起、罗马分裂、十字军东征等。 精彩页 第二十二章 一、君士坦提乌斯逼使尤里安陷入绝境(360 A.D.) 罗马人在宦官和主教可耻的暴政下痛苦呻吟时,赞扬尤里安的声音除了在君士坦提乌斯的宫廷中无法听闻外,早已欢天喜地地传遍整个帝国的其他角落。日耳曼蛮族畏惧年轻恺撒的强大兵力,尤里安的部队与他并肩作战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感激的省民在他的统治下欢欣地庆贺。但是那些反对他的佞臣,为他的德业所激怒,总是秉持着一种奇怪的想法:人民的朋友就是宫廷的敌人。打一开始,尤里安的名声在宫廷中就受到怀疑,弄臣对于运用讽刺的言辞来损人很有一套,他们经常卖弄这种伎俩并得到皇帝的赞赏。这些小丑认为尤里安的简朴生活,不过是装腔作势而已。而对于有哲学家气质的武士的穿着和人品,他们竟用“被发左衽”“沐猴而冠”等荒谬的字眼加以嘲笑。他们认为这位恺撒处理公务的能力是多嘴希腊人虚张声势的传闻,这个投机取巧的士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古树参天的学院里学会战争艺术。恶意诬蔑的声音终于被胜利的欢呼所压倒,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的征服者不再被当作蔑视的对象来肆意戏弄,君士坦提乌斯把部下的功劳据为己有,以满足自己卑鄙的野心。 按照古老的习俗,君士坦提乌斯在用月桂冠表彰荣誉的信函中,以君王的名义将之发布到各行省,里面却根本不提尤里安的功绩:“君士坦提乌斯综揽全局,调度有方;临阵当先,激励斗志;指挥若定,获得大捷;呈献战场生擒的蛮族国王,必使战胜之英名永垂不朽。”事实上,他离战场的距离还有40天的行程。1像这样过分夸耀的说法,根本不可能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就是皇帝也不能自欺欺人。而且君士坦提乌斯私下认为,罗马人的称誉和关爱,是随着尤里安的地位上升而来的,因此内心产生不满,这使他听信技巧高明的阿谀者那些恶毒的谤言。他们策划了害人的计谋,表面看起来不仅光明正大而且振振有词。他们非但没有抹杀尤里安的功勋,反而承认并夸大他有极高的声望、优秀的才能和卓越的功绩。但是他们在暗中毫无根据地影射:如果善变的群众肆意妄为,拥戴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如果获胜军队的主将,受到报复私仇以及独尊野心的诱惑,那么恺撒的德业很快就会转变为危险的罪行。君士坦提乌斯在御前会议中将他个人的恐惧解释为对公众安全的顾虑,但是在私下里甚至在他内心深处,其实是用畏惧夺权来掩饰他对尤里安无与伦比德行的痛恨和嫉妒的心态。 高卢平静无事而东部各行省却危在旦夕,这为皇家的大臣们提供了一个看上去极为合理的借口,来施行他们卑劣的计谋。他们决定解除尤里安的兵权,把用来护卫他的个人安全和高贵地位的忠心耿耿的部队全部召回去。那些身经百战而又身强力壮的老兵,在莱茵河岸征讨凶狠的蛮族,现在要被调到遥远的战场对付波斯国王。就在尤里安趁着在巴黎冬营期间,手里掌握行政大权,可以尽心发挥全力推行政务时,有一位护民官和一位司法官匆匆抵达,这让他感到非常惊异。他们带来皇帝的命令,让他贯彻执行,不得表示任何反对意见。君士坦提乌斯的旨意是:将尤里安统治下的凯尔特人、佩图兰特人、赫鲁利人和巴塔维亚人组成四个军团1,这些蛮族士兵虽然目前军纪良好、威名大振,但全部要调离他的麾下。同时其他的部队每个单位要挑选300名最勇敢的青年,这些人数众多的特遣部队,也可以说是高卢军队的精华,要立即开拔加速行军,竭尽全力在战役开始前抵达波斯的边界。 恺撒心中已经预料到这道命令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感到极为悲伤。为了使参加协防军的志愿人员踊跃投效,特别规定他们不会越过阿尔卑斯山,被调到别的地区去打仗。这事关帝国的信用和尤里安的荣誉,所以一定要保证遵守双方约定的条件。背约和高压的行为,使日耳曼不受羁绊的武士丧失信心,激起他们的愤怒之情,就他们而言,诚实是最高贵的德行,自由是最有价值的财富。过去,军团的成员享有罗马人的头衔和特权,应征入营防守共和国的疆域;但是现在这些佣兵部队,听到共和国和 罗马古老的名字,根本无动于衷。高卢是他们出生的家园,他们全心全意依附着这片土地,过着自古以来所习惯的生活。他们喜爱尤里安,从内心对他表示感激和钦佩,同时轻视并痛恨皇帝。他们害怕劳累不堪的行军、波斯人如雨的箭矢和亚细亚炽热的沙漠,因而提出抗辩。他们认为保护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神圣的责任。所以,他们奉献自己只为了拯救家园,却已经没有余力去做分外之事。高卢人得知了迫在眉睫和无法避免的危险,这更加深了他们的忧虑和苦恼,等到行省的兵力被抽调一空,日耳曼人失去了武力的震慑,就会违反所订的和平条约。虽然尤里安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精神依旧,但是军队的实际战力已经虚有其表,在无效抵抗之后,人民和皇帝必然会将国家的灾难归罪于他,而他不是成为蛮族营地的俘虏,就是君士坦提乌斯宫廷的罪犯。 假如尤里安遵从接到的命令,等于是给自己签下死刑判决书,有受他提拔的部下也都会被株连;但正式拒绝是叛逆行为,不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