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法政史观与全球化视野的指引下,严泉、陈和丰著的《近代中国政制史通识(法政史观与全球化视野下的制度转型1906-1948)(精)》充分展现了晚清民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演变进程。通过对立宪政治、政体制度、议会政治、政党政治、司法制度、选举制度、地方自治的概述,深入探讨近代中国政制转型的系列重大问题。不仅于此,本书还与同时代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转型史展开比较,着重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治转型的时代特色,力图从比较政治现代化的视角重新审视近代中国政制转型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作为一本通识性质的著作,本书亦收录近百条专业名词解释与数十位政治人物小传,其通史体例可以作为高校政治学、历史学专业,以及公共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参考。 目录 导论 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政制转型 第一章 立宪:政制转型的目标 一 晚清新政的君宪诉求 二 共和革命的立宪尝试 三 北京政府时期的制宪之争 四 “训政”时期的制宪努力 五 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 六 政协会议与制宪国民大会 第二章 政体:政治权力的转型 一 君主立宪改革的尝试 二 民国初年总统制及其变体 三 政体设计的十年试验 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威权政体 第三章 议会:分权机制的创设 一 世纪初的议会政治尝试 二 辛亥革命与议会政治 三 正式国会的运作与夭折 四 国民参政会与行宪国大 第四章 司法:法治路径的开辟 一 司法变革与清末新政 二 司法转型与民国北京政府 三 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改革 第五章 选举:政治合法性的彰显 一 清末谘议局选举 二 民国议会与总统选举 三 国民大会与总统选举 第六章 政党:政治参与的平台 一 晚清政党政治的萌芽 二 民国初年的多党制 三 民国国会与政党政治 四 抗战时期的政党政治 五 战后政党政治的终结 第七章 地方自治:政制转型的基石 一 清末谘议局与地方自治 二 民初省议会与地方自治 三 20世纪20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 四 南京政府时期的地方自治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严泉、陈和丰著的《近代中国政制史通识(法政史观与全球化视野下的制度转型1906-1948)(精)》是当前国内外第一部以晚清民国40年政制转型为主题的通史类著作。近年来国内学界最为流行的中国近代政治通史类著作,仍然是李剑农先生在1942年出版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经过70多年的发展,海内外已经涌现出众多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成果,亟须出版新的博众家之长的中国近现代政治通史,其中尤以编撰晚清民国政治制度转型史最为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