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农地流转的契约性质/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系列丛书
分类
作者 罗必良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罗必良,博士。现为华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兼任广东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组评审专家。
先后主持各类科研课题共计100余项,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励70余项。迄今出版专(合)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州十大杰出青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全国先进工作者。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农地流转缔约对象
二、农地流转期限
三、农地流转租金
四、契约类型及其机理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地流转:一个特殊的市场
第一节 农地流转交易的非市场性
一、农地流转交易:关系型定价现象
二、理论模型:修正的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三、实证分析
四、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节 农地流转中的“禀赋效应
一、分析的起点
二、分析维度与推论
三、数据来源、变量定义与描述统计
四、模型选择与计量分析
五、进一步的讨论
第三节 农地流转的契约不完全与“空合约
一、不完全合约与农地流转契约
二、基本概念与逻辑推论
三、农地租约“短期化”倾向
四、农地租约中的“空合约”现象
五、进一步的讨论
第三章 农地流转的缔约对象及其“差序格局
第一节 农地租约及其对象选择
一、分析的起点
二、理论与假说
三、实证分析I:契约类型的选择——基于全国样本
四、实证分析Ⅱ:缔约对象的选择——基于广东样本
五、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节 缔约对象及多重“差序格局
一、分析的起点
二、理论与假说
三、实证分析
四、进一步的讨论
第三节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破除
一、分析的起点
二、理论与假说
三、实证分析
四、进一步的讨论
第四章 农地流转的契约期限及其逆向选择
第一节 契约期限的确定:资产专用性维度的考察
一、理论线索
二、实证分析
三、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节 契约期限的选择:威廉姆森分析范式
一、理论线索
二、实证分析
三、进一步的讨论
第三节 风险规避与农地租约期限选择
一、理论线索
二、实证分析
三、进一步的讨论
第四节 农地租约期限的“逆向选择”
一、理论线索
二、实证分析
三、进一步的讨论
第五章 农地流转的租金决定与市场失灵
第一节 农地租约的租金决定:经典理论拓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经典地租理论:交易客体的分析
三、“人—地”关系维度:禀赋效应对农地租金的影响
四、“人—人”关系维度:关系强度对农地租金的影响
五、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节 农地流转、价格幻觉与市场“失灵”
一、问题提出
二、农地流转价格机制失效:依赖特征引致价格幻觉
三、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四、计量结果及分析
五、进一步的讨论
第六章 农地流转契约及其关联性
第一节 租约期限、租金及其相互关联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租金与期限的决定:关联决策的一般原则
三、引入农地质量属性:模型扩展及其假说
四、实证分析
五、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节 博弈均衡、要素品质与农地租约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二、风险费用和契约效率:对传统佃农理论的批评
三、模型扩展:要素品质及其博弈均衡解
四、模型综合:要素品质、信息结构与契约选择
五、实证分析
六、进一步的讨论
第三节 理性与关系:农地租约的稳定性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性逻辑:交易成本与租约稳定性
三、关系逻辑:社会网络、渠道行为与租约稳定性
四、进一步的讨论
第四节 农地租约、要素流动与契约关联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三、理论框架
四、理论拓展
五、进一步的讨论
第七章 策略选择:从流转契约到交易装置
第一节 产权强度、禀赋效应与交易抑制
一、产权强度及其生成机理
二、禀赋效应:一个认识维度
三、农地确权、禀赋效应与交易抑制
四、重新认识农地流转的市场性质
第二节 人格化产权交易与交易装置:对科斯定理的反思
一、重新思考科斯定理
二、农地的“确权”及其交易含义
三、人格化产权及其交易问题
四、交易装置问题:拓展科斯定理
第三节 农地产权的交易装置及其匹配:一个案例
一、“崇州试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
二、“农业共营制”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农业共营制”:“崇州试验”的有效性
四、“崇州试验”的创新价值:三大交易装置
第四节 进一步的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农地流转的市场性质
二、缔约对象的差序化特征
三、契约期限及其“逆向选择
四、租金决定及其市场失灵
五、农地流转契约及其关联性
六、从流转契约到交易装置的市场设计
第二节 主要的政策建议
一、理解关系型契约的制度性意义
二、农地流转并非一个独立性事件
三、从关系交易转向契约化交易
四、从流转契约转向交易装置的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从流转耕地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比来看,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表明,1996年,全国有2.6%的耕地发生流转,2006年农地流转率为4.6%,2016年则上升为35.1%,意味着全国超过1/3的耕地发生了流转。农地流转是农地经营权在转出户和转入者之间的交换,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有赖于对双方关系、流转期限、流转租金、流转契约形式等的决策匹配。这样的时代背景与政策机遇,为发现农地流转中的契约特征及影响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罗必良等著的《农地流转的契约性质》基于对农地流转市场特殊性的认识,分别从农地流转的缔约对象选择、契约期限的确定、契约租金的决定三个维度对农地流转的契约性质分别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从农地契约不同维度的相互依存性、农地契约的稳定性、农地租约与相关要素市场的相关性,讨论了农地流转契约的关联性逻辑,并由此提出了农地流转从契约选择到交易装置设计的操作策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