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勇立潮头杭商40年(1978-2018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杭商故事特辑)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徐祖德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2018年盛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迄今,杭州与伟大的祖国同步,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民营经济是杭州经济的最大特色优势,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已连续16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徐祖德主编的《勇立潮头杭商40年(1978-2018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杭商故事特辑)》精选40位杭商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展现冯根生、鲁冠球、沈爱琴、宗庆后、马云等代表性杭商的创业历程。结合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大背景,以细微到人性的鲜活,突显杭商群像宏大到时代的高度。 目录 鲁冠球 精神巨富鲁冠球 冯根生 杭商根生改革薪传 沈爱琴 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 丁列明 做老百姓用得起的靶向药 马云 归去来兮风清扬 方吾校 14把榔头4面镜子是我们的财富 王水福 战斗力来自一次次回归零的能力 王建沂 智能制造打造实业升级版 刘俊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朱旦月虬 从小广告公司到大传媒集团思之美之 朱重庆 富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许荣根 创业是一首39行长体诗 吴建荣 把“动漫梦”写进“中国梦” 张涌森 “幸存者”小弹簧的大事业 李水荣 “胆大腿快”跑出民企加速度 汪力成 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代同频共振 邱娣兵 三个十年上下而求索 陆关林 55岁退休,去实现人生新目标 陈励君 冰箱制造业的“穆桂英挂帅” 陈妙林 以跑马之势,打造百年老店 陈承守 温商的基因杭商的风骨 陈晓军 走出去,从收购品牌到建立世界工厂 陈越孟 时代是创投业最重要的助推器 宗庆后 改革浪潮中娃哈哈的四次击水 林东 山海一跃从牛肉干大王到新能源先行者范渊 十一年网络江湖攻与防 郑晓峰 一泓好水,酿造“中国自信” 胡季强 潜学阳明再立志,十年冲击一千亿 倪良正 企业家要做财富的“搬运工” 徐冠巨 我们只做“社会需要的、国家支持的、传化能做的” 钱峰 激活一座城市的“文创基因” 陶晓莺 要做家政业的“肯德基连锁” 顾江生 顾家只干一件事,把家居做好 高德康 为中国高端制造贡献“德意力量” 戚国伟 躬身侍茶六十载不负龙井不负春 戚金兴 滨江要做中国地产的“品质标杆” 傅利泉 我与大华的梦想进化论 傅妙奎 柳桥打个喷嚏,世界羽绒市场就得感冒 赖国贵 三十年动力澎湃春风依旧 管建平 留住杭州这座古城的文化表情 后记 序言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上指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 1978年12月18日,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 “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 杭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是推进全面深化 改革的“弄潮儿”。得益于改革,这座城市今天得以站上 “后峰会、前亚运”的风口,持续进发创新活力之城、历 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和东方品质之城的澎湃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是杭州民营经济的崛起史。“风起于 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杭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大风大浪的洗礼下长成一片“顶 天立地”又“铺天盖地”的森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杭 州入围企业数连续16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改革开放40 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中,更是有8位杭州民营企业家榜 上有名。 改革开放40年,是杭州民营经济的变革史。经历过草 根能人初创、工厂管理启蒙、品牌营销狂飙、资本外延扩 张与产业迭代创新等发展阶段,杭州民营企业提质量、打 品牌、引人才、强管理,铸就了自身的“铁柱钢梁”。民 营企业之于杭州,贡献实力、积淀精神、体现情怀,更孕 育希望。 改革开放40年,更是杭州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史。“承 包”“下海”“个体户”“万元户”“股份制合作”“互 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一次潮水涌来,都 是命运轨迹的一次改写。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与亲历者 ,鲁冠球、冯根生、沈爱琴、宗庆后、马云、汪力成、王 水福等杭商企业家,在杭州民营经济的历史画卷上留下各 自的浓墨重彩。 《勇立潮头-杭商40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杭商 故事特辑》一书的出版,讲述杭商故事,弘扬杭商精神, 传递杭商力量,为杭州民营经济加油喝彩。 读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些风云激 荡的岁月,跟随冯根生回到1984年,在杭州第二中药厂率 先试行干部聘任制、职工合同制,第一个打破“铁饭碗” “大锅饭”;跟随鲁冠球回到1994年,见证万向钱潮成为 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跟随马云回到1999年,带领“ 十八罗汉”在文三路的小区居民楼里开发阿里巴巴网站; 跟随宗庆后回到2009年,在“达娃之战”中据理力争、绝 处逢生。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江河之所以能 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 洪荒伟力。” 在本书主人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杭商群体对市场变 化的敏锐洞察、对工匠精神的执着坚守、对“无人区”创 新的敢闯敢拼,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担当。他们激进但不冒进、稳健但不困守,面对国内与国际市场中的滩险流 急,总能以迎难而上的胆魄、守正出奇的巧劲,安然渡过 一次次险情与危机。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 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 入新时代”,一代又一代杭商企业家逐浪前行、勇立潮头 ,为杭州争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独特韵味 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贡献杭商力量。 导语 “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杭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徐祖德主编的《勇立潮头杭商40年(1978-2018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杭商故事特辑)》一书的出版,讲述杭商故事,弘扬杭商精神,传递杭商力量,为杭州民营经济加油喝彩。 后记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杭州市工商联和每日商报社 联合出版了《勇立潮头·杭商40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 周年杭商故事特辑》一书。 此前,杭州市工商联每年都将《每日商报》对杭商人 物的报道结集成册,已经出版了4册《杭商故事》(2014一 2017)。 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大时代背景,市工商联审慎 选取了不同行业领域、不同时代背景下的40名杭商,借由 《每日商报》的“大时代-杭商40年”特别报道,向读者展 现了40个代表性杭商的创业故事,以期从细微到人性的鲜 活,凸显杭商群像宏大到时代的高度。 采访从2018年7月上旬启动,至2018年11月上旬结束 ,经历了四个月时间。第一篇稿子于2018年8月1日见报, 此后以每周两三期的频率刊发,版面位于《每日商报》显 著位置,对开彩色双版,并且每期必在头版进行导读。 目前呈现在书中的文章,已略有精简。目录除了前三 位,其余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对40位企业家的故事均 系根据确切的资料整合或采访报道而成,但在体例上略有 不同。主要是三位已逝的第一代企业家,其中鲁冠球、冯 根生两篇文章在文后增加了颇具他们个性的“语录”。我 们相信,这些已盖棺论定的企业家的思想、智慧和个性, 比其创造的财富更为迷人。万事利创始人沈爱琴的故事源 于对其女儿、现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的采访,我们认 为这篇口述史形式的创业故事,客观真实地展现了沈爱琴 创业的经历,故完整地保留了这部分文字。除此三篇之外 ,其他各篇均保持了统一体例,并在各篇文章后设计了“ 对话杭商”板块,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感和可读性。 改革开放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40年,但知识和思想的 密度超高,中国社会在这40年间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变。 这对“80后”“90后”的年轻记者来说,既是一次沉浸式 的历史回顾,又是一次情感的冲击洗礼,加深了很多人对 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关照。了解、梳理每一个企业从小到大 的发展过程,从中领略企业家群体从超越有限的物质生活 而抵达无限的精神领域,大家都得到了心灵的成长。 编辑工作者应具有的使命和责任是,体现先进思想、 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思想追求。我们认为,《勇立潮 头·杭商40年》中呈现的40位杭商企业家的故事,本身就 体现了这些“先进性”。 我们也希望每一位读到此书的人,体会到有限的历史 中所展现的企业家的精神无限。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 领导和前辈的关心;企业家们从接受采访提纲到抽出时间 配合面对面的采访,再到稿件审核,无不用心尽责,在此 向他们表示敬意。 由于收稿、编辑时间仓促,错谬难免,恳请大家扫描 以下二维码提出批评指正。 精彩页 “企业家追求的是一种利他、奉献的精神” 如果鲁冠球在世,他一定乐于领受“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这个荣誉。因为鲁冠球认为自己不是商人,而是企业家。他说“企业家要赚钱,但不做钱的奴隶;企业家注定是要创造、奉献、牺牲的”。 如果说财富的多少,是可以被量化的价值,那么鲁冠球作为一代企业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则是无可估量的。 自从有了各类富豪排行榜之后,鲁冠球及鲁冠球家族屡屡上榜。《2015胡润百富榜》上,鲁冠球及其家族以650亿元时隔九年重回前十,位列第十。也就是说,至少在2006年,鲁冠球及其家族就已是中国排名前十的富豪了。 世人总是以财富论英雄,但鲁冠球早已将自己的价值置身于巨额财富之外。他生前最后一次通过《浙江日报》发表的公开发言中,谈到了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2017年9月8日)》的体会时这么说:“《意见》激发和保护的核心紧扣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服务社会’的精神……从本质上道出了企业家与资本家、单纯的财富拥有者、获取者的区别,道出了企业家追求的目标和一种利他、奉献的精神。” 这是鲁冠球对“企业家精神”的深刻理解,也是他一生践行的准则。 2017年7月底,病中的鲁冠球曾对儿子鲁伟鼎说:“我每天工作16小时,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我已经活过120岁了,才有今天。” 鲁冠球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创业,至2017年,他的创业时间长达55年,比改革开放的历史还长。 第二个登上美国《新闻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鲁冠球比普通人不安于现状。从1962年开始,他就办过铁匠铺,开过面粉厂。1969年,25岁的鲁冠球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了萧山宁围公社农机厂,主要为农具提供修配服务。这一年,离中国绽放改革开放的曙光还有9年。 改革开放后,1979年,宁围公社农机厂改名为万向节厂,原因是鲁冠球看到《人民日报》上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于是决定专攻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零部件万向节,这个改变成为万向集团发展的重要节点。 小学文化的他,爱读书看报的习惯自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并且保持了终生。 后面的事情,已经成为书写的历史。 1980年,鲁冠球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将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 1984年,万向节厂制造的3万套产品首次走出国门发往美国。美联社敏锐地发出电讯:一家农民办的工厂,成了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中获得成功的企业。 1984年从美国考察回来的鲁冠球,开始着手于员工入股、组建股份公司的事情。1989年,万向成为“全国十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中唯一的乡镇企业。 1990年,万向成为国内第一家乡镇企业集团。这些无不体现了鲁冠球的经营智慧和远见卓识。 1991年5月,鲁冠球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1994年,“万向钱潮”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并独资成立了万向美国公司。 之后,万向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在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并购,成功组建起一个包含汽车、新能源、农业、地产、金融等诸多领域在内的庞大帝国。“一定要周围都好,你的企业才会好” 鲁冠球虽然是民营企业家,但他的大局意识、为公意识,非一般民营企业家可比。 在外人看来,万向的成功是因为鲁冠球“有高度的经营智慧和政治敏感”。对此,他在2016年万向纪念建党95周年的大会上说:“我没有政治敏感,就是坚信朴实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万向的今天,听党的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地干政府鼓励、政策支持的事,确保万向始终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鲁冠球经常结合万向几十年的变化诠释自己的政治信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农民认识到了自身利益并为之而奋斗,改写了命运,创造了历史。”“我只不过办好了一家企业,共产党却给一个国家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回忆,鲁冠球有一次在和他谈到企业家不能等同于商人时很认真地说:“要记住,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的企业家!” 在金钱问题上,鲁冠球的口头禅是“财散人聚”。他曾和儿子鲁伟鼎认真说过这句话。“赚钱只是我们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种手段。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回报社会是企业家终极的思想。” “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把周围的人带动着富起来。只有他们富起来,才能证明我们的事业是对的。”“一定要周围都好,你的企业才会好,农民都富裕起来了,你的富裕才会持久。为什么过去地主被打倒?他们是少数人。”对财富问题,鲁冠球看得很透彻。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评价鲁冠球与他的万向美国公司时说过:很多人会很成功,但这个成功的人,能够同时得到政府的认可,并被他自己的合作伙伴交口称赞,得到大家的一致尊敬,这在美国也是很少见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