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儒学案(民族文化再觉醒)(精)/经典宝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方武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明代儒家学者中的各位人物,不论他们的实际遭遇如何,他们都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曾经由自然生命向再造生命的路途上默默地走过。方武编撰的《明儒学案:民族文化再觉醒(精)》中所介绍的人物,如王阳明等儒学大家,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想法,能给我们提供一种生活与追求的典型,由此揭开广大生命帷幕之一角,而看到一种新生命之可能,从而改变我们的一生。
作者简介
方武,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毕业。对艺术、历史及科学发展史亦有独到见解,曾多次参与儿童读物之译介工作。现任双溪启智文教基金会总干事。
目录
【导读】乱世中之良知
第一章 崇仁学案
吴与弼
胡居仁
娄谅
第二章 白沙学案
陈献章
第三章 河东学案
薛瑄
第四章 诸儒学案
曹端
方孝孺
第五章 姚江学案
王守仁
第六章 浙中学案
徐爱
钱德洪
王畿
第七章 泰州学案
王艮
罗汝芳
第八章 甘泉学案
湛若水
第九章 东林学案
顾宪成
高攀龙
第十章 蕺山学案
刘宗周
附录
附表一:明朝行政区域表
附表二:明政府中刑事诉讼机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表
附表三:明政府初期中央政府组织表
附表四:明代中期中央政府组织表
附表五:明朝宦官时代主要当权的宦官人物一览表
附表六:明代15世纪重要民变表
附表七:明代16世纪重要民变表
序言
乱世中之良知
方武
人的生命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生命,一种是
再造的生命。
自然的生命就是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的天真、灵
感、热情与追求的热忱,这些生命中所具有的理想
性质,在人年轻时通常都是向外在世界在追逐着的
。然而这种外向追逐的自然生命会慢慢消失,大约
在人三十岁的时候,会发觉这一切外向的追求,最
后都不能满足人生命内在那种空虚的孤寂感,于是
有一天终于下决心舍弃了这一切外在现实的知识与
欲求的追逐,而彻底返回到自身内在生命之广大领
域中来,重新立在人性之基础上,做一全面之反省
与规划。这就是人之再造生命的开始,孔子说它是
“三十而立”。历史上的伟大心灵都曾经通过了这
些过程,明代儒家学者中的各位人物,不论他们的
实际遭遇如何,他们都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
曾经在这条人迹稀少的路途上迈着步伐默默地走过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与环境,是一个空前复杂的
人类社会,人之心灵与生命所受之干扰与撞击是极
为沉重的,生命之种种可能,被限制在极狭小与软
弱的圈子里面。或许此书中所介绍的人物,他们的
生活方式与想法,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陌生与格格不
入的,但他们至少提供给我们多一种人类生活与追
求的典型,或者,将因此为我们真正揭开广大生命
帐幕之一角,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生命之可能,从而
改变我们的一生。
本书全部文稿,承蒙台北市启智协进会附设阳
明养护中心李淑惠老师费心誊写及双溪启智中心李
宝珍老师之校阅,她们平时为了教导低智能儿童付
出了极大的爱心与辛劳,特别在此向她们致以最高
的敬意与谢忱!
导语
胡适推荐的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认为《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是“宋明哲学重要又方便之书”。
《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史学上的学案体先声。
方武编撰的《明儒学案:民族文化再觉醒(精)》是黄宗羲《明儒学案》的改写本,以王阳明学说为中心,流派、演变、师承、主要观点,一脉相承,要了解明代学术史,此书必看。有传记,有语录,有译述,脉络清晰,便于阅读。
精彩页
吴与弼
明代儒家学术的开端人物,首先当提到的是吴与弼。
中国儒家学说的起始与传承,可以称得上源远流长,自从先秦时代的孔子、孟子以来,经历了汉、唐、宋、元数个朝代千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其中尤其是到了宋朝,更是出了不少杰出的人物,像周敦颐、程颢和程颐兄弟、朱熹以及陆象山等人,都是当时的大儒,深受当时求学者的敬重。这样使得儒家学说的传承,不但没有因为长期的流传演变而丧失了活泼的朝气,反而更注入了新血,开创出一个新兴的局面。
可惜的是,这一个中国文化发扬开展的生机,因为宋朝为元朝所灭而活生生地被斩断了。元朝是当时蒙古族人在汉族人的土地上所建立的朝代,由于他们本身文化程度低,对于学术思想的提倡与人才的培养都不怎么重视,因此经过他们长达百年的统治之后,学术思想就像被一场大雪给封盖了一般,人才都逐渐凋零了。一直到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出来,恢复了汉人的江山之后,儒家学说才又开始像初生的小草从冰雪覆盖的大地中,悄悄地萌芽抽长渐渐抬头。而在此大病初愈的时期,第一位复出而又卓然有成的儒家代表人物,就是我们一开始所提到的吴与弼。
吴与弼,字子傅,别号康斋,抚州崇仁人(本章的篇名“崇仁学案”,就是因此而得名的)。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吴与弼先生诞生了。他从小就相貌不凡,颇有气度。十九岁那年,他去京城探望在朝中做官的父亲,同时跟着父亲的同事杨文定先生求学。
他从杨先生那里得到一本名叫《伊洛渊源录》的书,一读之下大为感动,明白圣人虽然了不起,但只要自己肯努力学习,奋发上进,终有同样的一天。于是立志要追求圣人的大道,从此也不再打算求功名、做大官了,抛开一切琐事,一个人独居在一间小阁楼上,每天就与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易》《礼记》《春秋》)和前代大儒的着作为伴,仔细研读并加以深刻反省,就这样足不出户地度过了两年的光阴,本来偏于刚忿的气质,从此也有了改善。
二十一岁那年奉父亲之命,他回家乡成婚,半路上在过江时遇到大风浪,眼看着船就要翻了,同船的人都惊慌害怕,只有先生独自一人,衣冠整肃,端坐在船舱中,镇定如恒,毫不慌乱。脱离险境后,有人问他当时为什么不怕,先生回答道:“大丈夫处事但求执守正道,至于人生中会遭遇哪些吉凶祸福,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不必放在心上,一切听从上天的安排就是了,不必害怕。”
完婚以后,吴与弼就在家乡种田为生。这时各地来向他求学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大家住在一起,师生一同耕种、一同饮食,生活虽然清苦,却都安贫乐道。
有一天吴与弼在田中收割稻谷,手指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这个时候先生忍痛说道:“为学的人就是要养成坚忍的心性,岂可因为受到一点外物的侵害就扰乱了心志!”于是继续割稻,就像是不曾发生过任何事情。
那时有一位名叫陈献章的青年(后面会有一章专门讲他),中过秀才,从广东来到江西,拜在吴与弼门下求学,也住在一起。有一天大清早,天才刚有一点亮,吴与弼就起来打谷了,而这位年轻人却还没有起床,于是吴与弼就在他的房门外大声说道:“秀才怎么可以这么懒惰,这样下去,哪一天才到得了圣贤的境地啊!”陈献章听到了非常惭愧,从此努力上进,再也不敢偷懒,后来终于也成了一位大学问家,成就还不下于他的老师吴与弼呢!
由于吴与弼先生品德淳厚,学问高明,所以地方上的官吏都纷纷推荐他到朝廷中做官,当时的皇帝英宗也下诏书礼聘他到京师去讲学,他都一一加以恳辞,后来逼迫得紧了,不得已去京师走了一趟,可是仍然坚决不肯做官,待了一阵子,最后还是告老还乡了。
吴与弼先生一直活到七十九岁,到明宪宗成化五年,也就是1469年方才去世。他一生的主要思想,大都记载于每天的生活笔记中,取了个名字叫作《日录》,就是每日记录的意思,内容大部分是关于自身求学读书的心得以及反省思考的感想,很少涉及他人的是非。现在就摘录一些在后面:
《日录》
1.日夜痛自点检且不暇,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责人密,自治疏矣,可不戒哉!明德、新民虽无二致,然己德未明,遽欲新民,不惟失本末先后之序,岂能有新民之效乎?徒尔劳攘成私意也。
【译述】人每天深切地自我反省都来不及,哪里有工夫去指责他人的过错呢?如果整天只顾着去指责别人,恐怕就顾不到自己的进修了吧。这可要当心啊!修养自己和提升别人,本来都是求学的人应该去做的事,因为这两件事的目标都要人德行完美。只是如果自己的品德都还没有修养好,就急躁地要提升别人,不仅失去求学的先后次序,恐怕也达不到提升他人走上正途的目的吧。那也只不过是拿自己的成见去跟别人争执罢了。
2.思债负难还,生理蹇涩,未免起计较之心,徐觉计较之心起,则为学之志不能专一矣……于是大书“随分读书”于壁,以自警。
【译述】想起积欠的债务难以偿还,生活艰难,不免心中有所愤愤不平,对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