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东游的摩罗(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精)》由李怡著。 从晚清到五四,一般被视做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期”,在这一过程当中,日本成为了激活中国作家生存感受、传输异域文化的“中介”。从黄遵宪、梁启超到创造社的几代中国作家通过留日体验完成了对创作主体的自我激活,在一个全新的意义上反观自己的世界,表达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悟,这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作者简介 李怡,1966年6月生于重庆,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国历史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学术丛刊主编,出版过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等。主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民国文学史论》。先后成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5年全国百篇优,生于1985年4月,江苏扬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引子 导论 “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第一章 “新语句”遭遇中的新观念的滥觞 ——留日中国知识界的关键词语与关键思想 一、“民族”的主义与“革命”的排满 二、“世界”体验与“进化”学说 三、“新民”理想与“心力”追求 四、“个人”的理念与“自我”的意识 五、菊花与刀:词语与文化遭遇的个体差异 第二章 初识日本与中国文学的“新路” 一、生存实感的引入与中国“新”诗 二、生存实感的规避与“小说界革命”的曲折 三、日本艺术资源与中国戏剧改革 四、中国散文新貌:本土需要与日本经验的契合 第三章 1907:鲁迅兄弟的深度体验与中国文学的“别立新宗” 一、1907年前后 二、鲁迅:从体验日本到“入于自识” 三、周作人:体验与日本的“协和” 四、《新生》:孤独的“深度” 第四章 立场与格局的嬗变: 从《甲寅杂志》到《新青年》的思想经验 一、《甲寅》月刊与现代民族国家体验的嬗变 二、《新青年》的思想立场与中国新文学的开端 三、新的“格局”与新的体验 第五章 挣扎中的“创造”与新文学复杂格局的形成 一、现代社会漩流中的个人 二、从挣扎到创造 三、“文学革命第二期”与新文学复杂格局的形成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附录二:博士论文专家评议书 附录三:导师意见 附录四:本书涉及重要人物、著作及事件索引 初版后记 再版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