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英国20世纪文学史/五卷本英国文学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王佐良//周珏良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王佐良,周珏良主编的《英国20世纪文学史》是“五卷本英国文学史”的最后一卷,全书共22章,约70万字,对20世纪前90年的英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作了清晰的梳理,详尽的叙述之中包含客观和有学术深度的分析与评论,对重要作家、流派、区域等作专章讨论。涵盖的重要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以及文学评论和广播、电视文学,谈及的重要作家包括哈代、萧伯纳、艾略特、乔伊斯、弗吉尼亚·吴尔夫、迪伦·托马斯、格雷厄姆·格林、贝克特、品特等,涉及的区域包括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等,可谓包罗万象,兼具文学格调和学术深度,是难得的学术佳作。 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文学的开始 第二章 跨世纪的巨人:哈代 第三章 萧伯纳与新戏剧 第四章 爱尔兰文艺复兴 第五章 世纪初年的小说 第六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文学 第七章 现代主义文学:诗 第八章 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第九章 现代主义文学:小说 第十章 经济萧条时期的文学 第十一章 苏格兰文学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文学 第十三章 “福利国家”的文学 第十四章 盎格鲁威尔士文学 第十五章 世纪中叶以后的小说 第十六章 世纪中叶以后的戏剧 第十七章 妇女文学 第十八章 新左派:理论与创作 第十九章 20世纪的散文 第二十章 广播和电视文学 第二十一章 80年代的文学 第二十二章 20世纪的英国文学与世界文学 参考书目 大事年表 索引 序言 “五卷本英国文学史”是已故著名学者王佐良 、周珏良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上个世纪80年代中,课题组从第五卷入手,汇 集了12位专家学者的智慧,经过几年的努力,于90 年代初完成了由王佐良、周珏良主编的“英国20世 纪文学史》。1996年,由王佐良、何其莘教授撰写 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出版;2000年,又 推出了刘意青教授主编的“英国18世纪文学史》。 今天,这个项目的最后两卷——由李赋宁、何其莘 教授主编的“英国中古时期文学史》和钱青教授主 编的《英国19世纪文学史》——出版了,为历时二 十余年的这个国家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画上了 一个完美的句号。 “英国文学史”是一项跨世纪工程。项目主持 人王佐良、周珏良教授在生前为这个课题制订了详 尽的研究计划,确定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并组建起 了一支得力的研究队伍。前后参加这个课题的共有 33位研究人员,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等 近1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其中有学贯中西、享有盛 誉的著名专家,有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年学者 ,还有近年来国内的外国文学界涌现出来的新秀。 尽管他们的学术经历千差万别,但是,面对这一课 题他们的理念是相通的,即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出发 ,来审视和解读英国文学的发展。贝聿铭先生在谈 到建筑风格时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 的”。中国学者推出具有创见和中国特色的研究成 果,也是中国评论界、学术界对世界文坛做出的最 大贡献。 在“五卷本英国文学史”出版之际,我们愿借 此机会向支持这一研究课题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办 公室、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表 示衷心的感谢。 导语 《五卷本英国文学史》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英国文学史,以高中生、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为对象,分为五卷,每卷独立成书,各有重点,但又互相连贯,合起来组成整个英国文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全景图。 本套丛书以叙述文学事实为主,包括所有重要流派、作家、作品。尽量利用国内外新资料,表述注意可读性,结合形式分析内容,附有大量引文和译文。各卷的编撰人都是长期从事英国文学研究的学者,资料掌握详尽,研究透彻、到位,这使本丛书成为高中生、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扩展文学视野、加深文学理解的良师益友。 本书是王佐良,周珏良主编的《英国20世纪文学史》。 精彩页 然而新的小说也在酝酿。 两个在政治上对立的作家引进了新的内容。相信“白种人的担子”的吉卜林写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军威,同时也对那里的官僚制度作了嘲弄。他主要是通过英国士兵的眼睛来看事物,在异国风光里掺杂了讲伦敦土话的英国小市民的庸俗空气。在写法上,他那讽刺笔调和快速的转接手法是颇具匠心的。另一方面,一度是费边社成员的H.G.威尔斯引进了科学幻想小说。他利用所学到的生物学等知识,加上他对于社会改革的热望,写出了《时间机器》(1895)、《隐身人》(1897)、《星际战争》(1898)等一系列科幻作品,在时间上晚于法国的凡尔纳,在社会意识上却又强过他。对于不喜欢科幻小说的读者,则他的几本写伦敦小店员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也许更有吸引力。由于他自己做过店员,熟悉伦敦下层生活,这些小说不仅写得真实、生动,而且能够针砭时弊,像《托诺-邦盖》(1909)那样的坚实作品是至今可读的。 然而在技巧和语言的运用上,威尔斯却没有多少创新。 同样,与威尔斯齐名的高尔斯华绥和本涅特也没有大的创新,虽则两人都另有建树。阿诺德·本涅特的《老妇人的故事》(1908)有绝好的英国小城生活的描写,在那里一对姊妹成长起来,然后各奔前程,妹妹去了繁华都会巴黎,碰上了普军围城和巴黎公社的动荡年月。然而作家所着力描写的,只是那位妹妹开公寓的生活细节,他的现实主义由于缺乏历史想象力而成了自然主义。约翰·高尔斯华绥会讲故事,论可读性一时无两,继初期的人道主义的小说和剧本之后,他写了《有产业的人》(1906)。这是三部曲《福赛特世家》的第一部。他把一个传统主题——金钱与艺术天才争夺美人——放进一个19、20世纪之交的市侩气的伦敦,在索姆斯·福赛特的写照上创造了一个坚实可信的英国型的资产者。这位财主硬逼着妻子与他同房,认为这是他在行使对私有财产的神圣权利。三部曲的后来两部显然缺乏第一部的魅力,而等到续集和再续集出来,故事一代代地讲下去,内容却一本本地单薄起来,《白猿》(1924)已经无力,到《河那边》(1933)真是成了强弩之末。 对于这些文坛巨子,一位正在另辟途径的青年女作家作了这样的评论: 这些人写的书可以一言蔽之,即他们都是物质主义者。这话的意思是:他们写的全是不重要的事情,他们的技巧很高,也很勤奋,却只竭尽全力要使一些琐碎的、临时性的东西显得是真实的、永久的。……当前流行的小说形式纳不下我们所寻找的东西,它溜走了,不愿再被包藏在人们所提供的不合适的衣服之内。……生命不是一溜整齐排列的街灯;生命是一个明亮的光轮,一个半透明体,它会把我们包在里面,从我们有知觉之时起一直到知觉终止之日。小说家的工作难道不是传达这种变动不已的、未知的、不受拘束的精神,不管它会变得怎样怪僻、复杂,而尽量少掺一些异己的、外来的东西么? 她认为已经有几个年轻作家在写这种新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詹姆斯·乔伊斯先生”,即《尤利西斯》的作者。 她进而阐明说,真正的“现代作家的兴趣中心,很可能是在人的心理中的黑暗角落”,而他们学习的模范则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古塞夫》一类的作品。“即使是最粗浅地谈现代英国小说也不能不谈到俄国人的影响,而一谈俄国人,我们就不能不感到:讨论小说而不提俄国小说,那就是白费时间。” P8-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