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思主编的《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下)》收录了戏剧名家的作品:《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千百年来这些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相信惩也会钟情于它。
本书是对齐鲁书社1991年出版的《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的一次大的改版成果,将原书简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对原著中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注释等进行了修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下) |
分类 | |
作者 | 王季思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王季思主编的《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下)》收录了戏剧名家的作品:《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千百年来这些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相信惩也会钟情于它。 本书是对齐鲁书社1991年出版的《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的一次大的改版成果,将原书简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对原著中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注释等进行了修订。 目录 前言 救风尘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后记 墙头马上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后记 西厢记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 楔 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 第一折 第二折 楔子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五折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困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后记 李逵负荆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后记 看钱奴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后记 幽闺记 第一出 开场始末 第二出 兄妹筹咨 第三出 虎狼扰乱 第四出 罔害皤良 第五出 亡命全忠 第六出 图形追捕 第七出 文武同盟 第八出 少不知愁 第九出 绿林寄迹 第十出 奉使临番 第十一出 士女随迁 第十二出 山寨巡罗 第十三出 相泣路岐 第十四出 风雨间关 第十五出 番落回军 第十六出 违离兵火 第十七出 旷野奇逢 第十八出 彼此亲依 第十九出 偷儿挡路 第二十出 虎头遇旧 第二十一出 子母途穷 第二十二出 招商谐偶 第二十三出 和寇还朝 第二十四出 会赦更新 第二十五出 抱恙离鸾 第二十六出 皇华悲遇 第二十七出 逆旅萧条 第二十八出 兄弟弹冠 第二十九出 太平家宴 第三十出 对景含愁 第三十一出 英雄应辟 第三十二出 幽闺拜月 第三十三出 照例开科 第三十四出 姊妹论思 第三十五出 诏赘仙郎 第三十六出 推就红丝 第三十七出 官媒回话 第三十八出 请谐伉俪 第三十九出 天凑姻缘 第四十出 洛珠双合 后记 中山狼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后记 玉簪记 第一出 标目 第二出 命试 第三出 南侵 第四出 遇难 第五出 投庵 第六出 假宿 第七出 依亲 第八出 谈经 第九出 会友 第十出 手谈 第十一出 闹会 第十二出 下第 第十三出 求配 第十四出 幽情 第十五出 破虏 第十六出 寄弄 第十七出 耽思 第十八出 叱谢 第十九出 词媾 第二十出 诡媒 第二十一出 姑阻 第二十二出 促试 第二十三出 追别 第二十四出 占儿 第二十五出 奏策 第二十六出 相宽 第二十七出 擢第 第二十八出 设计 第二十九出 诳告 第三十出 情见 第三十一出 回观 第三十二出 重效 第三十三出 合庆 后记 绿牡丹 第一出 奇略 第二出 强吟 第三出 谢咏 第四出 倩笔 第五出 社集 第六出 私评 第七出 赝售 第八出 闺赏 第九出 访俊 第十出 扼腕 第十一出 报闺 第十二出 友谑 第十三出 疑貌 第十四出 觊姻 第十五出 艰遇 第十六出 群谒 第十七出 戏草 第十八出 帘试 第十九出 逐馆 第二十出 辨赝 第二十一出 谈心 第二十二出 邀馆 第二十三出 疑释 第二十四出 叨倩 第二十五出 严试 第二十六出 晤贤 第二十七出 闺晤 第二十八出 争婚 第二十九出 假报 第三十出 捷姻 后记 风筝误 第一出 巅末 第二出 贺岁 第三出 闺哄 第四出 郊饯 第五出 习战 第六出 糊鹞 第七出 题鹞 第八出 和鹞 第九出 嘱鹞 第十出 请兵 第十一出 鹞误 第十二出 冒美 第十三出 惊丑 第十四出 遣试 第十五出 坚垒 第十六出 梦骇 第十七出 媒争 第十八出 艰配 第十九出 议婚 第二十出 蛮征 第二十一出 婚闹 第二十二出 运筹 第二十三出 败象 第二十四出 导淫 第二十五出 凯宴 第二十六出 拒奸 第二十七出 闻捷 第二十八出 逼婚 第二十九出 诧美 第三十出 释疑 后记 编后记 新版后记 再版后记 序言 中国古代戏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为近代、现代 戏曲的发展提供了题材广泛的大量剧目和多方面的艺术经 验。对于这批优秀的戏曲遗产,向来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去 整理它、研究它,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根据悲剧、喜 剧的美学理论对它们进行整理、研究的工作,还仅仅是个 开端。 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的分类,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 。宋元人就曾把金院本分成“上皇院本”“题目院本”“ 霸王院本”“诸杂大小院本”等类别(见陶宗仪《辍耕录 》);把元代杂剧分成“闺怨杂剧”“驾头杂剧”“绿林 杂剧”“贴旦杂剧”“花旦杂剧”等不同种类(见夏伯和 《青楼集》)。明初,戏曲理论家朱权又把杂剧分为“神 仙道化”“隐居乐道”等十二科(见朱权《太和正音谱》 )。他们主要是从题材或角色行当去分。明人又从文辞、 音律上把当时的传奇作家分为临川派、吴江派,把元杂剧 作家分成本色派、文采派。到了近代,由于外国戏剧理论 不断介绍到国内来,人们开始试用欧洲关于悲剧、喜剧的 美学概念来论述中国古典戏曲。我国近代戏曲研究创始人 王国维就曾经说过:《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 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第一 。六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运用悲、喜剧理论评 论中国古典戏曲的论文逐渐增多,有人也试图根据悲、喜 剧的不同性质加以分类,可惜都没有深入系统地进行下去 。 悲剧、喜剧的理论属于欧洲传统的美学范畴,它究竟 适用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戏曲呢?我们认为,有适用的,也 有不适用的。作为一种美学理论,它是从社会生活和艺术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归根结蒂来源于 现实生活。中国古代戏曲是古代中国人民生活的反映。生 活中本来存在着悲剧性或喜剧性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会 反映到戏曲作品中来。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戏曲必然有悲 剧和喜剧的存在。欧洲关于悲剧和喜剧的理论,它的基本 原则同样适用于中国。但它不是从中国古代戏曲创作和演 出中总结出来的,中国古代戏曲家也没有受欧洲戏剧理论 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运用自己民 族的艺术形式——戏曲,进行创作和演出。因此,运用欧 洲的戏剧理论来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是有益的、必要的,但 又不能生搬硬套,而要从自己民族的戏曲艺术实践出发, 进行研究和总结,同时借鉴欧洲的戏剧理论,作为自己的 参考。 中国戏曲虽然成熟于12世纪到14世纪的宋元时期,它 的若干艺术因素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萌芽与酝酿。以喜剧 而论,远自公元前五六世纪,宫廷中就曾豢养一些俳优, 专以简单、滑稽的人物扮演,供帝王、贵臣玩弄。为了使 这些会说话的玩偶在宫廷贵族面前出尽洋相,供自己开心 ,他们从民间挑来的俳优,大都是身长不满三尺的侏儒。 然而这些俳优的见识和口才,却高于许多宫廷贵族,他们 有时还能在滑稽调笑中,讽刺那些宫廷贵族的愚蠢。秦汉 时期,俳优之风更盛。民间也出现了嘲弄东海黄公的角抵 戏和《凤求凰》《陌上桑》等喜剧性的歌曲。南北朝到唐 的参军戏,则是吸取了宫廷里俳优、侏儒的讽刺手法,由 一个叫作参军的角色装作呆头呆脑的贵官,一个叫作苍鹘 的角色装作机灵活跳的奴仆,让装官的参军在苍鹘的挑逗 之下,出尽洋相,演出一场场引人发笑的短剧。宋代杂剧 、金元院本里有更多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讽刺性剧目。可 惜这些剧作的底本几乎都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我们仅能从 有关记载中,约略考知一部分剧目的故事梗概。流传到今 天的,主要是元明清三代的部分杂剧、传奇作品。在这些 宝贵的戏曲遗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称作喜剧的。 在中国古代文艺论著中,系统的悲、喜剧理论尚未发 现,但已意识到戏曲有悲、喜之分,而且做了某些初步探 索。元末著名戏曲家高明在他的名著《琵琶记》开场时就 说:“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明末戏曲评论家陈继 儒在《琵琶记》第四十二出总评中说:“《西厢》《琵琶 》俱是传神文字,然读《西厢》令人解颐,读《琵琶》令 人酸鼻。”所谓“乐人”“解颐”,指的就是喜剧的艺术 效果;所谓“动人”“酸鼻”,指的就是悲剧的感人力量 。明末清初戏曲家黄周星在《制曲枝语》中说,戏曲的要 诀在“能感人而已”,“感人者,喜则欲歌、欲舞;悲则 欲泣、欲诉”。他指出了戏曲创作中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 :使人喜舞或悲泣。同时期的李渔,又从艺术上总结了喜 剧的某些特点。他认为喜剧“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 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闲情偶寄》), 意思是事物本身存在可笑的因素,自然会流露出来,不是 说笑话的人硬编出来的。他以毕生精力从理论和创作上探 求喜剧艺术的特点。他说:“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 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风筝 误》收场诗)他还认为喜剧不是仅仅供人一笑,而是用弓1 人发笑的手段,揭露现实中某些不合乎“人情物理”的现 象,寓悲愤于嬉笑怒骂之中,这就是他说的“抑圣为狂, 寓哭于笑”。这些言论相当深刻地概括了我国古典喜剧的 某些特点。 中国古典喜剧具有本民族的明显特征。这个集子里选 录的十部喜剧,就是希望为我们民族的喜剧传统提供范例 。它对于从事喜剧创作的同志将是有益的借鉴,也有助于 研究戏剧理论的同志进一步认识我国传统喜剧的一些本质 特征。 …… 再一种是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的斗口,或正面人 物之间的争论,给读者、观众以机智、泼辣的感觉。《西 厢记》“拷红”中红娘反驳老夫人的大段说白,《救风尘 》中赵盼儿与周舍的斗口是前者的例子。《风筝误》“逼 婚”中戚补臣与韩琦仲的争论是后者的例子。当戚补臣夸 说詹淑娟才貌俱全时引起了下面的一场争论: 琦仲:请问老伯,这“才貌俱全”四个字,还是老伯 眼 见的?耳闻的? 补臣:耳闻的。 琦仲:自古道:“耳闻是虚,眼见是实。”小侄闻得 此女竟是奇丑难堪,一字不识的…… 补臣:“娶妻娶德,娶妾娶色。”…… 琦仲:就依老伯讲罢,色可以不要,德可是要的么? 补臣:妇人以德为主,怎么好不要? 琦仲:这等小侄又闻得此女不但恶状可憎,更有丑声 难听…… 补臣:我且问你,他家就有隐事,你怎么知道?还是 眼见的、耳闻的呢? 琦仲:眼……[急住,思量介]是……是耳闻的。 补臣[大笑介]:你方才说我“耳闻是虚,眼见是实” ; 难道我耳闻的就是虚,你耳闻的就是实?韩琦仲把约 他私会的詹爱娟误认为詹淑娟,因此说她丑声难听。然而 这话又不能对戚补臣讲,只好承认是耳闻。当戚补臣也根 据他的理论反驳他时,就驳得他哑口无言。 曲子里有一种叫作嵌体的,如在曲词里嵌药名、人名 、曲牌名,用歇后体、离合体、顶真续麻体等,大都以尖 新、机巧见长。在喜剧场子里偶一为之,可以活跃场上气 氛;但在悲剧场子中一般不宜于采用。 运用悲剧、喜剧的美学概念论述我国古典戏曲,是一 个新的尝试,我们对欧洲悲剧、喜剧的理论既缺乏深入研 究,对我国古典喜剧的艺术特征也探讨得不够。本文所谈 的问题不仅是粗浅的,而且难免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恳切 希望读者多多指正。 导语 喜剧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人民的美好愿望。也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王季思主编的《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下)》汇集了十部中国古典名剧,包括《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并对这些戏剧进行注解。 后记 《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由齐鲁书社于1991 年出版,迄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社 会的发展和转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戏剧 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所展示剧本内容和舞台表演、表现形 式的丰富性来看,无疑大为扩展,有关中国古典戏剧的研 究也方兴未艾,从社会影响和面临的时代挑战来看,则颇 有意兴阑珊之感。 中国古典戏剧作为承载中国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有 其自身优越性和特点,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累积、扬 弃而形成的,有着形式活泼、信息量大、平易近人的特色 ,代代相传,凝聚了无数文人和艺人的汗水、泪水。从宫 廷大院,到勾栏瓦肆,从璀璨舞台,到街头巷尾,一千多 年来,中国古典戏剧经历风风雨雨,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 分支,流淌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并与中华文明的其 他支脉演替并进、相辅相成,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文 化遗产。在新的时代,我们有责任、有理由,让中国古典 戏剧文化传承有序、继续绽放在新时代的文化园地里。 本次再版,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 本次再版,在形式上,将1991年版简体竖排改为简体 横排,图片删除,其他诸如注释、批注等形式一仍其旧; 在内容上,对注释词条释义明显错误或者有待提升的,加 以订正或者优化,注释不够规范的,比如正文文字和出注 词条存在错节的情况进行完善。其他的保留原内容。需要 说明的是,戏剧,事关教化,在今天看来,对中国古典戏 剧的主体内容,读者自有公论,无可厚非,但部分批注的 内容有着明显的时代印痕,或者说思想倾向过于明显,比 如封建思想解放的尺度、婚姻自由的衡量标准等,反映出 历史时期或特定时代的思想轨迹,对于这部分内容,考虑 到尚不至于谬误,亦不难为今天的读者所接受,故本次再 版绝大多数予以原貌保留。在内容的修订方面,由于原书 的主编王季思先生和多位编者已归道山,本社也曾联系王 先生及几位编者或审定者的后人,但几位后人多以不从事 典籍整理工作或者专业不合等理由而婉拒,故上述少量的 修订工作由本社完成。 本次再版得到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的资助, 在此表示感谢。 齐鲁书社 2018年5月 精彩页 第二折 [周舍同外旦上,云]自家周舍是也。我骑马一世,驴背上失了一脚。我为娶这妇人呵,整整磨了半截舌头,才成得事。如今着这妇人上了轿,我骑了马,离了汴京,来到郑州。让他轿子在头里走,怕那一般的舍人说:“周舍娶了宋引章。”被人笑话。则见那轿子一晃一晃的,我向前打那抬轿的小厮,道:“你这等欺我。”举起鞭子就打,问他道:“你走便走,晃怎么?”那小厮道:“不干我事,奶奶在里边不知做甚么。”我揭起轿帘一看,则见他精赤条条的在里面打筋斗。来到家中,我说:“你套一床被我盖。”我到房里,只见被子倒高似床。我便叫:“那妇人在那里?”则听的被子里答应道:“周舍,我在被子里面哩。”我道:“在被子里面做甚么?”他道:“我套绵子,把我翻在里头了。”我拿起棍来,恰待要打,他道:“周舍,打我不打紧,休打了隔壁王婆婆。”我道:“好也,把邻舍都翻在被里面!”[外旦云]我那里有这等事?[周舍云]我也说不得这许多。兀那贱人,我手里有打杀的,无有买休卖休的。且等我吃酒去,回来慢慢的打你。[下][外旦云]不信好人言,必有恓惶事。当初赵家姐姐劝我不听,果然进的门来,打了我五十杀威棒,朝打暮骂,怕不死在他手里。我这隔壁有个王货郎,他如今去汴梁做买卖,我写一封书捎将去,着俺母亲和赵家姐姐来救我。若来迟了,我无那活的人也。天那,只被你打杀我也![下][卜儿哭上,云]自家宋引章的母亲便是。有我女孩儿从嫁了周舍,昨日王货郎寄信来,上写着道:“从到他家,进门打了五十杀威棒。如今朝打暮骂,看看至死,可急急央赵家姐姐来救我。”我拿着书去与赵家姐姐说知,怎生救他去?引章孩儿,则被你痛杀我也![下][正旦上,云]自家赵盼儿。我想这门衣饭,几时是了也呵?[唱] [商调·集贤宾]咱这几年来待嫁人心事有,听的道谁揭债、谁买休。他每待强巴结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一个个眼张狂似漏了网的游鱼,一个个嘴卢都似跌了弹的斑鸠。御园中可不道是栽路柳,好人家怎容这等娼优。他每初时间有些实意,临老也没回头。 [逍遥乐]那一个不因循成就?那一个不顷刻前程?那一个不等闲间罢手?他每一做一个水上浮沤!和爷娘结下不厮见的冤仇,恰便似日月参辰和卯酉,正中那男儿机彀。他使那千般贞烈,万种恩情,到如今一笔都勾。 [卜儿上,云]这是他门首,我索过去。[做见科,云]大姐,烦恼杀我也![正旦云]奶奶,你为甚么这般啼哭?[卜儿云]好教大姐知道:引章不听你劝,嫁了周舍,进门去打了五十杀威棒,如今打的看看至死,不久身亡。姐姐怎生是好?f正旦云]呀!引章吃打了也。[唱] P11-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