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痕迹(又见瞿秋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仰曦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胡仰曦著的《痕迹(又见瞿秋白)》为独具特色的“填空”之作,按照瞿秋白牛前拟定的自传纲目,通过翔实的史料,以点带面,还原了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一生。从中,我们能更多地看到瞿秋门作为文学家的人生侧面。作者努力使本书“能够扛起瞿秋白遗下的重担,镂刻出其逼真的人生‘痕迹’,不仅描摹全他的躯壳,而且透凸出他的灵魂”。
作者简介
胡仰曦:祖籍安徽绩溪,生于上海。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杂志社。著有《一颗清亮的大星——胡适传》,译有日本羽田圭介作品《十九岁的夏天》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家乡
1.环溪
2.大红名片
3.父亲的画
4.娘娘
5.宁姐
第二章 北平
6.黄先生
7.“出卖真理”
第三章 第一次赴俄
8.“饿乡”
9.郭质生
第四章 上海
10.丁玲和他
11.“生命的伴侣”
12.独伊
13.误会
第五章 武汉
14.蓝布袍子
15.庐山
第六章 一九二七年年底
16.忆太雷
17.口口口(缺漏)
第七章 第二次赴俄
18.“老爷”
19.忆景白
20.面包问题
21.夜工
第八章 退养时期
22.油干火尽时
23.“做戏”
第九章 苏区
24.那松林的“河岸”
25.真君潭(雪峰)
26.只管唱,不管认
27.淡淡的象
第十章 上杭
28.逃!
29.饿的研究
30.不懂的
第十一章 汀州
31.得其放心矣
附录 多余的话
序言
瞿秋白不仅是中国无产阶级政治的先驱,也是中国无
产阶级文学的先驱,他在现代中国文学领域的不朽建树,
特别是关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理论建设深深地影响
了一个时代。而他本人潮起潮落、多姿多彩的一生也为中
国新文学的画廊平添了一层瑰玮幻丽和气韵深长。瞿秋白
逝世后,特别是最近的三十余年间,他的传记出版过多种
,内容笔触大多投放在其政治生涯与革命历史上,以纪念
性文本和研究性评传的形式流传,从文学的视角或者说更
多地从精神和思想史层面为瞿秋白的生命史、心灵史作解
读与诠释的似乎很少。瞿秋白作为文学的天才,他心灵深
处无比丰富的文学世界没有能够得到合理充分的开掘和深
刻精细的演绎。瞿秋白的一生有一根“文学”的线牵引着
,贯穿着,他的心灵史完全可以用文学的烛火来尽情观照
,也完全可以用文学的笔墨来完整表述。——事实上瞿秋
白本人曾考虑过用文学的笔墨为自己的一生作传。
瞿秋白被关押在福建长汀囚室中时,曾草拟过一份《
未成稿目录》,内容大抵两部分:一是《读者言》,包括
十个题目:1.王凤姐。2.张色与李逵。3.安公子。4.野叟
曝言主义。5.“阿Q”。6.“阿Q”以后。7.酒瓶问题。8.
“不成话”。9.古汉文。10.翻译。二是《痕迹》,包括二
十一个题目:1.环溪。2.大红名片。3.父亲的画。4.娘娘
。5.宁姐。(以上《家乡》)6.黄先生。7.“出卖真理”。
(以上《北平》)8.“饿乡”。9·郭质生。(以上《第一次
赴俄》)10.丁玲和他。11.“生命的伴侣”。12.独伊。
13.误会。(以上《上海》)14.蓝布袍子。15.庐山。(以上
《武汉》)16.忆太雷。(以上《一九二七年年底》)17.口
口口(缺漏)。18.“老爷”。19.忆景白。20.面包问题。
21.夜工。(以上《第二次赴俄》)22.油干火尽时。23.“
做戏”。(以上《退养时期》)24.那松林的“河岸”。25.
真君潭(雪峰)。26.只管唱,不管认。27.淡淡的象。(以
上《苏区》)28.逃129.饿的研究。30.不懂的。(以上《上
杭》)31.得其放心矣(《汀州》)。
历来的史家与瞿秋白研究者一致认为这份《未成稿目
录》是瞿秋白准备撰写文学札记文章和自传性作品的初拟
目录,《读者言》是他内心盘旋多时、一直想一吐为快的
札记杂文,而《痕迹》无疑就是他自传草稿的章节目录。
即是说文学自传的纲目瞿秋白自己已经拟定,虽粗糙、简
略,但他一生历史的人事线索、事业大纲都涉及了,而且
时间结构、空间安排与人物地点均合乎历史逻辑与记忆伦
理的惯常律例。
进一步,即是说,假以时日,延缓执行死刑,让瞿秋
白多活一段时间,哪怕两周、三周,多至一月、两月,瞿
秋白肯定会如数写出那些腹中酝酿已久、口中一吐为快的
“未成稿”,包括那份题为《痕迹》的文学自传稿。我们
说它是“文学自传”,因为《痕迹》清一色的文学题目设
定,文学语词峻深,文学意味浓重,文学情趣沉厚,文笔
驰骋的空间宽广远大。——“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
绕云山”?瞿秋白确实想,也完全能用他文学家的笔墨才
情完成这份《痕迹》的书写,了却自己曲折深重的文学宿
命,包括“眼底烟云过尽时”的世事浮沉与人物教训。瞿
秋白认为他的政治层面的文字债已经全部还清了,他的《
多余的话》正可以说是一份政治自传或者政治自白,先前
已经交卷。可惜的是国民党没有给瞿秋白留延时间,历史
无情,《痕迹》胎死腹中,这不仅是瞿秋白的无奈,也是
我们后人的遗憾和损失。
瞿秋白的一生固然是短暂的,其内容却极其丰富,可
以说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而且本质上充盈了文学的浪漫
。但似乎再也没有人想到依照其《痕迹》那样来叙述来回
刍他的一生。——这部人生往往被史家与研究者写成了革
命奋斗的悲壮历史,其间的文思横溢、多才多艺、筘墨香
与书卷气由于时间的流失、扬弃、遮掩与淡忘,渐渐变得
愈来愈稀薄了,即是说“痕迹”愈来愈淡薄了,一些刻骨
铭心的细节渐渐被埋藏在历史记忆的深处了。本书是我的
一种尝试,它的构思与撰写即是完全依照瞿秋白的遗愿设
计与叙述程序,完全依照《痕迹》“未成稿”的纲目章节
梳理人事、安排框架的。
《痕迹》的传记框架基本是完整的,瞿秋白思考它、
设计它的时候一挥而就、胸有成竹,但到了我的手里却困
难重重,所谓关山层叠、烟雾迷茫。但既然是试辟草莱,
便须给自己添一点大胆莽闯的粗气热血。瞿秋白已经设计
好了这部大戏的几本几折、出场人物,他甚至亲手绘画了
历史背景并搭建了戏剧冲突的若干场景,有时道具都准备
好了。我们完全可以忠诚地沿着他的原有思路与编剧线索
大胆闯一回,大胆演一场。
要写出《痕迹》设定的宽阔与曲折,我得细细读完瞿
秋白的几乎所有的“文学”文字,深深走进瞿秋白的内心
世界,尽情鉴赏他的文学世界里显现过的形象美色,体验
他头脑里、胸襟中掀起过的每一次汹涌的波涛,即是说,
瞿秋白所有的饱满文学情趣的作品,心灵颤动的乐章,每
一段旋律,甚至每一个音符都要细细考索与聆听,都要切
入腠理地观察与鉴赏,都要领会与消化。大到《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多余的话》一类的诗史,小到《心的声
音》《儿时》《“美”》等珠玑小品,有时一段笔记、一
纸信笺、一句半句题跋,往往就是一首需要读懂的诗。瞿
秋白不仅是个意义完整的文学家,而且本质上更像是一个
诗人。他的许多文章均有诗的质地、诗的旋律,诗性的哲
学组成了瞿秋白诗意的生命历程。我甚至隐隐觉得瞿秋白
许多时候是用写诗的态度来处理他的政治事业,甚至用诗
的形象创意和建构逻辑来分析判断现实中的矛盾与困惑,
他对自己的生命荣辱千秋功罪的处置也秉持了诗人的胸怀
气度与认识思维。——瞿秋白的“诗”或许正是我们观察
他的最佳视角。作为诗人的瞿秋白已经完满地完成了“诗
人”的使命,留给我们大珠小珠一盘珠玑,我们能不一一
摩挲拂拭,寻觅心痕、辨识真迹,透射出其内质的光芒的
同时,梳理出诗人革命家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历史坐标。—
—我暗下决心要利用瞿秋白每一寸文学的波澜、每一段美
感的漩涡,借助瞿秋白每一句“诗”来塑造好其历史,更
感性、更“感觉”,也更艺术、更诗意地描画出他的心灵

瞿秋白的一生经历——血肉的、精神的——比他那个
时代的历史更深刻,也更丰富,更符契“诗”的本质。瞿
秋白曾说:我已经“溅血以偿社会,毋使社会杀吾感觉”
。瞿秋白已来不及依照自己设计的线索编织出经纬鲜明、
血肉饱满的《痕迹》,但愿我的这册《痕迹》能够扛起瞿
秋白遗下的重担,镂刻出其逼真的人生“痕迹”,不仅描
摹全他的躯壳,而且透凸出他的灵魂。长袖善舞,情采风
靡,为人境留下一轮高挂绝丽的长虹。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的最后——说尽了政治遗嘱与
名实千秋之后,说:“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
界第一。”这一句话也许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瞿
秋白表达潇洒风度与放任文艺才情的一句俏皮话,或许也
是他对人世间包括中国物质文明的另类的留恋与赞赏吧!
但这句话并不“多余”,加上了这句话,才是完整的瞿秋
白。而容纳了、放置了瞿秋白的世界才是“美丽的世界”
,才是他舍不得但又不得不“永别了”的世界。
最后,感谢李晓云、景同生老师对本书写作提供的大
力支持与无私帮助。他们不仅贡献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
图片,并对书中诸多史实、细节进行了核实与修正。在此
更诚挚祝愿瞿独伊老人身体康健。
导语
胡仰曦著的《痕迹(又见瞿秋白)》按照瞿秋白生前拟定的自传纲目、通过详实的史料搜集,以极具文学化的方式,回刍还原了瞿秋白的一生。从中,相比较于革命家,我们更能看到作为诗人和文学家的瞿秋白形象。作者努力使本书“能够扛起瞿秋白遗下的重担,镂刻出瞿秋白逼真的人生“痕迹”,不仅描摹全他的躯壳,而且透凸出他的灵魂”。可以说,本书是以文学化笔法写出的瞿秋白的心灵传记。
精彩页
1.环溪
我幼时虽有慈母的扶育怜爱;虽有江南风物,青山秀水,松江的鲈鱼,西乡的菘菜,为我营养;虽有豆棚瓜架草虫的天籁,晓风残月诗人的新意,怡悦我的性情;虽亦有耳鬓厮磨哝哝情话,亦即亦离的恋爱,安慰我的心灵;良朋密友,有情意的亲戚,温情厚意的抚恤,——现在都成一梦了。
——瞿秋白《饿易纪程》
清高鹗补《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讲到贾政赦罪复职,“一日,行到昆陵驿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静去处”,抬头便见一僧一道,夹着宝玉作歌日:“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待他赶上前去,心虚气喘,惊疑不定,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在“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中,那下凡历劫的怡红公子,终在“昆陵”了却尘俗,飘然登彼岸而去,留给世人无尽唏嘘。虽说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然“昆陵”这个地界倒也不虚,还颇有些来历:春秋时期为吴属延陵邑,汉代改称“昆陵”,后随年代变迁,又有“晋陵兰陵”之谓,至隋代始称“常州”。唐宋元明后至清乾嘉时代,成就“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文化重镇。到了清末民初,所谓“中吴要辅”的常州府治正设在首县武进。
话说正值世纪交替之年,府城东南角有一广化门,门内有一天禧桥,桥北有一青果巷,巷内一条长石板路指向东西,坐北朝南数间巍峨石库门宅邸林立其间,均有了些年纪。沿途数到第八十六号,却是东西两院,前后五进。走进西院第三进,赫然一座堂皇楠木大厅,厅中屏门上悬“百鸟朝凤”中堂,厅内高挂一排玻璃宫灯,两壁布满山水、花鸟条幅。堂前堂后更各植有桂树四株——主人家“八桂堂”之称由此而来,远近闻名。
东院第四进是一幢精致秀雅的双层小楼,为内眷所居,因遍植兰、桂、菊、梅,更有芍药、凤仙、鸡冠、牵牛,百卉争奇斗艳,天成奇异之香,故取芳名“天香楼”。这一日正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申时(1899年1月29日),瞿家老二房一支内四房第十六世懋字辈添一新丁,初名懋淼,号熊柏。因此儿发际天生长了两个旋儿,俗称双顶,父母亲便顺天意,为其取一乳名“阿双”。
瞿家先祖世居湖北黄梅,宋代南迁至吴越,定居虞山。明初,虞山瞿氏一支迁往荆溪。明中叶成化年问,再迁至晋陵。据《瞿氏宗谱》记载:“晋陵瞿氏,明季巨富,号‘瞿半城’。西郊有覆街屋,至今犹称瞿家棚。武进县仓廒则瞿氏之仓廒也。祖孙、父子、兄弟、叔侄,世代科名,两朝勿替,迄于今已数百年簪缨不绝。三自世祖以来,至今奕奕缙绅,蝉联八代”,“相继为士大夫者十余世矣,诗书之泽如此绵远,亦人家所难能而不可必得者也”。甚至留下“无瞿不开榜”之佳话。阿双的曾祖父瞿锡保,道光丁西顺天乡试举人,拣选知县。祖父瞿廷仪,字贞甫,获五品顶戴,挂“云南白盐井大使”虚位,实际上却是胞弟瞿廷韶(字赓甫)幕下文案职司。就在阿双呱呱坠地的同一年,叔祖瞿赓甫荣升湖北按察使,翌年又升为布政使,因曾经参与镇压捻军和辅助张之洞“西学为用”的新政而获三次面圣的殊荣。阿双的父亲瞿世玮,字稚彬,号一禅,道号圆初。在十五世同辈中排行老七,人称“瞿七爷”。与父亲一样,瞿世玮也只有一个“国学生”及“浙江候补盐大使”的虚衔,实际上却是赋闲家中,侍奉风瘫老母,并帮忙照管叔父功成名就后大兴土木、用以收官之后颐享天年所建之“八桂堂”。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