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施晓秋主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和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或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而开发。全书共12章,第1和2章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等基础知识;然后依照计算机网络分层模型自下而上的顺序,第3与4章分别介绍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第5与6章分别介绍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第7章至第10章结合TCP/IP协议簇分别介绍了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的主要功能与技术以及典型的IP网络及应用;第11和12章先后给出了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每章还给出了相应的学习驱动问题、基本练习与思考题、扩展学习与思考,以及认知与实验活动。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网络工程等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电气类、电子信息类本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或作为IT从业人员和参加计算机网络相关职业认证考试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施晓秋,教授,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温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工程教育分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ACM(中国)SIGCSE分会副主席,浙江省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地方院校新工科建设工作组成员,浙江省新工科建设工作组副组长等。 主持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十二五”“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等省部级(含)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项:主持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完成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共同委托的“全国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意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E项目2项。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2.1 远程联机系统 1.2.2 多计算机互联系统 1.2.3 标准、开放的计算机网络 1.2.4 高速、互联、融合、移动、智能的计算机网络 1.3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1.3.1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分类 1.3.2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4.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1.5.1 资源子网 1.5.2 通信子网 1.6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6.1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1.6.2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1.7 网络有关的标准组织与管理机构 1.7.1 网络有关的标准组织 1.7.2 Intemet管理机构 1.7.3 RFC文档、Intemet草案与Internet标准 基本练习与思考题 扩展学习与思考 认知与实验活动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2.1.1 计算机网络分层的必要性 2.1.2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 2.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2.2 Is0/OSI参考模型 2.2.1 ISO/0SI七层模型 2.2.2 OSI各层功能简介 2.2.30 SI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2.3 TCP/IP模型 2.3.1 TCP/IP模型概述 2.3.2 TCP/IP模型中的各层主要协议 2.4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比较 基本练习与思考题 扩展学习与思考 认知与实验活动 第3章 物理层 3.1 物理层概述 3.1.1 物理层的基本功能 3.1.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3.1.3 物理层的主要问题空间 3.1.4 物理层传输质量的评价 3.2 基带传输与数字数据编码 3.2.1 基带传输概述 3.2.2 数字数据编码方法 3.3 频带传输与调制解调 3.3.1 频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3.3.2 三种基本的调制解调方法 3.4 传输媒体 3.4.1 有线传输媒体 3.4.2 无线传输媒体 3.4.3 传输媒体的比较与选用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第6章 广域网技术 第7章 网络层 第8章 运输层 第9章 应用层 第10章 典型的IP网络及应用 第11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第12章 网络操作系统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