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北天南叙古今/黄仁宇全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黄仁宇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曾于抗日战争时期辍学并加入国民党军队,1950年退伍后赴美求学于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后转入历史系,并于1964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现代中国的历程》《黄河青山》等畅销书。 目录 玉垒浮云 ——书于《地北天南叙古今》卷首1 旧业已随征战尽 更堪江上鼓鼙声 拉班追击战 8月14日 “这种敌人” 新腊戍之役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成都军校生活的回忆 忆田汉 张学良、孙立人和大历史 阙汉骞和他的部下 附录 也谈“猛将阙汉骞”(阙德基) 费公诲我,我负费公 方知大藩地 岂曰财赋强 摩天楼下的刍议 怎样读历史 从绿眼睛的女人说起 江淮度寒食 京洛缝春衣 为什么威尼斯? 重游剑桥 英伦鸿爪 斯堪的那维亚 再叙瑞典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沙卡洛夫 萨达姆 克伦威尔 霍布斯 崔 浩 母后伊莉莎白 白修德 精彩页 拉班追击战 击破敌人的抵抗线 3月下旬,我驻印军争夺杰布山以南的隘路,与敌十八师团残部发生激战。3月21日开始于康劳河北的阵地攻击,持续达一周。敌我常常在几码甚至一株大树之下胶着。丛林中,隘路内,敌人坚强工事之前,既不能展开多量兵力,也无从施行细密的搜索,我新二十师六十六团奋勇以冲锋枪、手榴弹——寻求敌人步兵与之接战。该团过去在腰邦卡,曾经以一敌六,创造以劣势兵力获得辉煌战果的奇迹,这一场战斗,更使该团的军旗生色。双方的火线由二十码而十码,推至五码,甚至接触,重叠,交错。而这样一条犬牙交错的战线,随着敌我的接近,因为攻守两方战斗精神的旺盛,以致处处开放着投掷兵器的弹花。战斗最惨烈的两日,步兵勇士连续以手榴弹投入敌人掩体的火口内,但是被敌人在未爆发的瞬间拾着投掷回来。在某一处工事之前,相持达几十分钟,某无名勇士一时奋起,自愿与敌人同归于尽,以五指紧握着已经发烟的手榴弹伸进敌人的掩体内听候爆炸,终于将藏匿在内的四个敌人一一炸毙。攻击北岸一处碉堡时,张长友上士遍身束缚手榴弹冲入敌阵。这种高度的牺牲精神,不仅使敌官兵感到震慑,盟邦人士亦为之惊骇。3月26日,我军攻击敌加强中队阵地一处,敌官兵九十七名顽强抵抗,战斗结束,我军发现敌尸九十四具,残存三人狼狈逃遁,某班长拔出刺刀作飞镖,中其中之一人。27日,六十六团继续攻击高乐阳附近的阵地,团队长是一位勇敢好沉思主张出敌意表的将才。他的攻击准备射击,耗用了近两千发的炮弹,然后找到敌人阵地的弱点,施行中央突破及分段席卷。28日敌人不支溃退。十天之内,我军为敌掩埋三百具尸体(计算敌军伤亡当在一千以上)。掳获敌炮四门、轻重机枪十二挺。 同日六十六团迂回至敌后的一支队,以及密里尔将军统率美军相继到达敌后交通线上。虽然敌军在以西的丛林内另辟了一条汽车道,但是主要抵抗线既被击破,侧翼又受威胁,不得不往南逃命。29日之后,我军开始纵队追击。30日清晨,超过交通要点沙杜渣,一日进展约十英里。步兵在丛林战中有此速率,实在令人敬仰,以致30日午间,我们以指挥车追随至六十五团后面,久久不见第一线营的踪影,为之深感惊讶。 找到了窦营长 那天,我们到第一线营去。 我们午前11时由六十六团指挥所出发,一路经行山腹,路幅宽窄无定,路面又未铺砂石,车行非常不便。沙杜渣以北,辎重部队的驮马不绝于途,车行速率不能超过五码。这条路上还没有经过工兵搜索,半点钟以前,一匹驮马正遇着触发地雷,左前蹄炸掉了,尸骸委曲地躺在路侧,地上一摊鲜血。驾驶兵换上低速排挡,眼睛不停地注视在路面上,左右摆动着方向盘,处处吸动着车上人员的神经,使我们感觉着若断若续的紧张。 沙杜渣是孟拱河北渡口的一片林空,原有的几十家民房,只剩着焚后的屋柱,与附近弹痕寂寞对照。但是这些战场景象与丛林内的尸堆相比,则感觉得太普通、太平常了。 车子沿着渡口弹坑转了几转,我们进入了孟拱河谷。 这一带树林仍旧很密,路左是孟拱河的西岸,碰巧在一堆芦草空隙处,可以望见西阳山(Shiyang Bum)上的晴空。 路上几百码的地方没有一个行人,我们好容易遇到一个通信兵,但是他也不知道第一线营的所在:“刚才还在前面一英里的地方,现在恐怕又推进了。” 道路笔直,好像森林里面开好的一条寂寞小巷,路面松软,车轮在上面懒洋洋地走着,丛林里面各种飞禽与昆虫很活跃。 在孟拱河第一道河曲处,我们终于遇到了一群祖国的战士,但是他们并不属于第一线营,他们是六十六团派出的敌后支队,他们在两个星期之内,爬经三千英尺的丛山,迂回三十英里,经过人类从未通过的密林,自己辟路前进。在河东岸,他们以机关枪奇袭敌人的行军纵队。在河西岸,他们掳获了敌人一部汽车,击毙了敌人几十名,前面一百码的地方,还有敌人遗弃的尸骸。他们正拟北进沙杜渣,不期在公路上与六十五团会师。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正待接受新命令,但是,他们已经快三天没有吃饭了。 这些弟兄们精神体格非常之好,他们正在打开罐头,填塞着空了三天的肚子。有的已经坐在道旁,燃着一支香烟。这里隔第一线营不到三百码,已经听到前面的机关枪声音,我们跳下了汽车,果然在道左树林下面僵卧着两具敌尸,苍蝇飞在死人的面上,酝酿着一种奇臭。 我们到了第一线营,战士们散开在公路两旁,右面森林内,相去不到五十码,第×连正在向西搜索,不时有几声步枪\\[响\\],有时有三四发冲锋枪的快放,敌人三八式步枪刺耳的声音,夹杂在里面。 “屋务——” 敌弹弹头波正在冲开空气前进,可是道路上往来的通信兵传令兵和输送兵都是伸直腰很神气地走着,我们也学着挺直着腰。 在一棵小树下,我们见到了闻名已久的窦思恭营长,他是第一位率部至敌后,首先以寡敌众的青年将校,同行的郑参谋替我们介绍。 窦营长告诉我们:发现正前面敌军一处掩护阵地有两挺机关枪,第×连 导语 黄仁宇著的《地北天南叙古今/黄仁宇全集》是黄仁宇先生的历史著作。收录了作者散落发表于各处的文章,跨时近半个世纪。天南地北,意指无疆无界无拘束。古今,取之整个历史长河之意。所述皆为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如《忆田汉》《张学良、孙立人和大历史》《母后伊丽莎白》等,不过是些古今中外的人事物情。然而,见微知著,作者的大历史观,使得这些大事小情无不折射着历史的幽光。 序言 这本集子收录了我过去曾在各处发表过的二十六篇文 字。最早的刊于1944年,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最迟的则 出版不久,仿如昨日。虽说当中有些文字带着旅游性质, 有的则暴露着个人经历,全书的范围可以概说为一个学历 史的人之耳闻目见与脑内的构思。积之则提供了他的历史 观之侧面背景。正因为其不拘形式可以补助有体系的文章 之不足;也因为全书缺乏长篇大论,读者也可信手翻来, 随时释卷。 只因为不能令一部书完全漫无头绪,与编辑先生、小 姐们商量之后,将这二十六篇归纳为五类,分别为“缅甸 战场的闻见”,“五十年来的抚今追昔”,“各种思想体系 及其实用”,“欧游观感”和“古今人物”。只是这样的 分类仍不能全部囊括各篇的内容,也无从避免彼此间的重 叠,所以又各用唐诗两句为题。诗歌的好处则是放漫不拘 形迹,有时则又辞句隐蓄,不全受一般修辞学的限制。 我想读者具有同感:我们今日已面临着历史上一种前 所未有的局面。只举着近身一例:自从1945年内战之展开 ,已使近两百万的军民,于极短期间自大陆移居于台湾。 这即已是中国历史里自洪荒以来未有的事迹。因为如此, 再加以很多类似打破纪录的变故,使我们过去用以衡量历 史的尺度至此大体失去效用。再瞻望着最近台湾海峡两岸 人事的转变,也使我们领悟到内战之真意义并不是所谓无 产阶级清算有产阶级,而是中国需要彻底改组迎合全世界 潮流所带来之不得已的动乱。其中大陆的一部分因为要剔 除农村里阻挡着全面改革的各种障碍,所以为患至烈。台 湾这方面倒可以因利就便,只引用了1953年的“耕者有其 田”法案再配合美援,即先期完成了一个“能在数目字上 管理”的局面,能迅速地存积资本,发生了领导的作用, 这不可能在五十年前一眼看清。也因为如是,当日各方面 依据意识形态所写的历史也因为时过境迁,今日都亟待修 订。 有了这半个世纪的动乱,我们也可以看出:历史之发 展如仅以各人的人身经营评判,有时也确是残酷少恩。中 国法家所谓“天地不为尧舜而有,亦不为桀纣而亡”的说 法,也能在很多的场合上适用。可是在长期间里引用着超 过人身经验的眼光看来,历史之衍进却不可能全部出诸偶 然,到头也仍具备它的合理性。此中的关键在我看来即是 黑格尔和卢梭所说“公共意志”(general will)这一观 念之不可磨灭。 大凡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遇到社会环境剧烈的变化, 承受着内外空前压力之际,人民铤而走险,在此时发生战 争与暴动,初看起来,必是激情多于理智。一到事后,有 了前后史迹之纵深,则使我们了解当日牺牲了十万和百万 以上的人命,决不可能仅因少数的人一意为非作乱,其他 则盲目附从。尤其因为这种行动所造成的局面几十年后尚 不可逆转,更不能轻易地指斥其为一种错误,免不了当中 尚有公共意志在。在这种情形之下,纵使此局面与我们个 人的志趣和期望相违,我们也应当在追求真理的前提下, 虚心考究其积极性格。 中国历史里虽然没有与刻下完全相同的前例,可是经 过长期大幅度变动之后重新创造帝国的事迹却也有好多起 ,当中以秦汉帝国崩溃之后通过魏晋南北朝之一段分裂的 局面至隋唐之勃兴的例子最为显著。当日法制简单,中枢 的存在全靠能向全民直接地抽税。思想上的统治则依赖于 汉武帝时董仲舒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学说以儒家、法家 、阴阳家利于中央集权的教条混合一起解释而为自然法规 (natural law),再加以东汉以来注重星象图谶等神秘 力量做行政的支撑。一到公元3世纪“强宗豪右田宅逾制” ,亦即是将小自耕农兼并,将以前向政府当兵纳税的人收 束为奴,并为“部曲”,中央政府一筹莫展。一到内忧外 患兴起,各大姓更筑“坞”自卫,有了私人军事力量的根 据。统一的中央政府既失去了凭借,此期间道家和佛教思 想风靡一时,也不过在注重各个人之超脱,中国缺乏有体 系的组织逾三个半世纪。 我们再翻阅重新建造新帝国的程序,其历时之久、费 功之多,远超过以前的想象。最初主持重新统一之工作者 不为李唐王朝,也不是杨隋王朝,而是北魏拓跋氏,亦即 迄至公元3世纪汉亡时仍无文字、无居室的游牧民族。从本 书“崔浩”一篇也可以看出,当日拓跋民族利用了他们人 文简单的长处,在初期汉化的过程中采取了南守北攻的政 策,将其他游牧民族强迫改业为农民,构成了一个以小自 耕农为主体的新国家,不到羽翼丰满不问鼎中原。有了这 种基本的工作,政府才能确切地掌握到全民。以后纵再度 经过分裂与合并,汉化与反对汉化的各种阶段也透过了北 齐与北周,仍然由于这小自耕农为主的体系才能奠定了隋 唐大帝国全体人民当兵纳税的基础。以后的租庸调制、府 兵制、律令格式等等系列无不依靠这下面一个庞大的扁平 体为基础。这样一来,新帝国近乎人工孵育而成。所有高 层机构、低层机构及当中法制性的联系全未得到由刘汉王 朝遗传过来的好处。这种亘世纪超过人身经验,也透过朝 代的筹划,除非我们相信冥冥之中确有天神做主,只能称 之为公共意志之所获得的成果。即像崔浩本人死于非命, 在历史家的笔下也只成为了一个三等角色,却已在言行之 间表示着这样一段公共意志的存在。 恐怕刻下不少的读者还没有想到,今日之中国不论是 在大陆或是在台湾,也是由重新创造而产生。彼此得自满 清的都很少。不仅在法律、军制、财政、税收以及思想信 仰各方面都与前朝缺乏联系性;又纵算在社会价值 (social value)的一方面保存了一些昔日情调,这样的 价值至今已只能作为私人操守之南针,已不复为组织国家 与社会之纲领。如果本世纪的初年中国还是一个“开祠堂 门打屁股”的社会,迄至世纪之末已是“十年之后国民生 产总值再翻一番”的社会。这也就是说,以前全靠宗族邻 里乡绅保甲以传统道德保障治安,今日之中国则已进入一 个带高度竞争性的世界里,以国民经济的活力为衡量国运 盛衰的尺度。以当中几十年内变化之大则可以想见改革过 程中动乱程度之深。 在最近十余年内,我已经在各处用中英文发表,以上 的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段。国民党与蒋介石因着抗战替中 国创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中共和毛泽东则因借着土地 革命翻转了大陆农村的低层机构。于今邓小平等人则因着 经济改革,有重新敷设上下间法制性的联系之趋向。要是 其间功绩不归于各个人,至少要归于他们所领导的群众运 动。其所以如此,也还是当中有一个中国人公共意志在。 在提出这种说法时,我当然知道我没有实切的证据为 凭借。即以上诸人尚且曾未以上述的行动作为他们自己一 生事业之总汇。那我岂不是替人做义务宣传而冒犯着一个 平白招讨没趣的可能? 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申明:现代历史家的主要任务, 已不是“褒贬”。除了一些考据的工作之外,也不必引用 证据。最重要的,他应能将已经发生的事迹,面对着现状 ,解释得两头合理化。如果他有了充分之理由,即应当争 取主动。因为刻下之目的,不在替任何人争取历史上的地 位,而是使下一代的人士明了他们自己的立足点。 上述的三段改革在中国历史里尚乏成例,在欧洲初期 的现代史里却有不少类似的事迹,此间已不及一一叙及。 总之,则我多年的著作大都与这主题有关,当中一定有局 部的错误,也容以后发现更正。这一体系之理论能够与读 者见面则是每一册书内都能保持其前后之联系,各书间也 能保持彼此之联系。换言之,我的“证据”即是在某种范 围之内古今中外的事迹都可以穷极其因果关系,解释得合 理化,也与刻下所述的改革衔接。计有: ◎《万历十五年》,这是传统中国政治社会的一剖面 ,虽说所叙的为晚期,当中组织结构之纲领,一直可以引 用到上述改革之前夕。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发展的重点 从春秋战国叙至明朝的登场,可是也仍引用现今改革后之 立场作基点回溯前去。所以在“开场白”里提及今日中国 已是“雨过天晴”,“完成了可以在数目字上管理的条件 ”,中国历史“正式与西洋文化汇合”。各篇曾在《中国 时报》刊载。 ◎《资本主义与21世纪》,分述历史上其他国家作类 似改革的程序,已在《历史月刊》连载,单行本筹备已久 ,希望最近出版。 ◎《放宽历史的视界》,大致以论文的方式从明清叙 述到现今改革之前后。 ◎《中国的大历史》,将以上各书内容按时间的顺序 综合。也加强了明清及民国初年的叙事部分,希望能接近 初学者,已由《历史月刊》及《民生报》连载。单行本预 计明年成书。 ◎以上《万历十五年》已有英、法、德、日文本和大 陆出的简体文字。《大历史》已出英文本,日文本正筹备 中,《放宽视界》之一部已曾英译在美国期刊上发表。《 赫逊河畔》希望不久可以出大陆版本。 本书也可以说是在正式论文之外提供了参考的线索。 我认为读者需要了解中国在20世纪的长期革命时,不要忽 视17世纪英国之经历的参考价值。这一点已由《怎样读历 史》说明。即《克伦威尔》和《霍布斯》各篇也针对着当 日英国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出了可供参考之 处。 书中的《重游剑桥》《英伦鸿爪》和《母后伊莉莎白 》原系应《中时晚报》时代副刊的邀约而作,注重旅途情 形,可是现在看来,也仍离不开一个教学历史的人所留下 来的观感。我和内子因往英国的次数较为频繁,逗留也较 久,更因着语言的方便,就有了一段稍微深刻的观察之机 会,历来也钦慕这国家苦心孤诣地一意维持传统之性格。 可是以最近的情形看来,此邦已愈像美国,伦敦也越像纽 约。究其原因也仍是经济发展之所致。因之也回忆到1973 年剑桥的人士辩论英国应否加入EEC(欧洲共同市场)时邻 居人士抗议着:“英国要给欧洲大陆吞并去 了!”(England will be swallowed up by Europe!) 实际上现代经济愈展开,每个国家之独特形貌及作风必受 国际间接触的关系而冲散减低,影响所及甚至以前之优雅 恬静和社会上合法守礼的态度也可能随着而减退。这也可 以看做过去英国人士坚持“光荣孤立”之一主因。反面看 来,以前有这些优美的成分在,大体上也只有社会上一部 分之人士才能欣赏,此因其带服务性质之事业尚未大规模 的普及化,这样的事业只专重于质量而不及在数量上全面 扩充之故。即此也可以想见其优美之代价大部由低层阶级 单独地付出。更推而广之,中国近几十年来,过去有“文 化大革命”,近日又有“防治精神污染”的运动,又何尝 不与类似的矛盾有关,只是提倡的人愈将实际的问题解释 得抽象化,愈受意识形态的支配,愈走极端而已。 我们旅行于其他的国家也不自觉地在有些地方沾染着 某些高级市民的观感(因为旅行时总是受人服侍),同时 又感到通货膨胀的压迫。平心静气地想来,则领悟到现代 经济之展开具有孟子所说“独乐乐不若与众”的逻辑在, 总之即是无可抵挡。至此《英伦鸿爪》一篇也可以与书中 《摩天楼下的刍议》同时看去。过了时的社会价值不复成 为构成国家与社会的纲领,前已言之。可是我们也还是希 望人类精神上和伦理上共通的长处仍能保留,作为一般人 处身立世的南针。因为所说已逾越于历史的范围,故曰“ 刍议”。 普通我们对着历时已久,与个人的人身关系较稀之事 物容易作斩钉截铁的论断,有时甚至可以在三言两语之间 说得义无反顾。及至提及与我人实际接触的事物,则不容 易于是的处置,有时即在下结论之际亦免不了一再踌躇。 在这些地方虽长期学历史的人不能避免。既知道自己有些 弱点,则只有心存警惕。写轻松而无一定格式的文章则有 一种好处,可以使作者和读者同时理会到思潮的线索与矛 盾之所在。可是我发表这样的文字,当然不是暴露我自己 的信念不深,劝说读者对我所说不要过度认真。而是与读 者共勉,接受历史之仲裁。因为我有了一段从中国社会里 实地体验以后又在外彻底思索比较的机会,深切地感觉到 历史上的长期之合理性不仅不能因个人情绪上的反应而取 决,多时尚超过小范围内我们自以为引用理智所作的判断 。《为什么威尼斯?》从长沙车站牵扯到缅甸丛林,又从 威尼斯河上的红绿灯提及里昂教学的明烛,也是贯彻我历 来的宗旨,将眼光放宽放大。有了大范围、长时间、远视 界的历史眼光之后才敢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 不容再构成一种特权阶级。《从绿眼睛的女人说起》也保 持类似的观点,其重点则在指出历史上西方人士所提出之 “自由”与“个人主义”有了很大的差别。 我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现代化,无一不企图用商业 管制的方法代替过去以农业做主的管制方式。这样的法制 能够付诸实施要在所有的经济因素概能公平而自由地交换 ,一经施行,则以私人资本为主体并且尽量保障其牟利的 体制为资本主义,在内中渗入公众的资本,也借社会之福 利之名目限制私人财产的体制则为社会主义,两者只有相 对的不同,无实质上基本的差别。至于完全不承认私人财 产的权利,虽称为共产主义,只有“原始共产主义”、“ 乌托邦共产主义”和“战时共产主义”三种实用上的形式 。第一种见于初民社会,第二种由私人团体组织,却始终 没有一个长久存在的例子。第三种形式见于苏联及中国大 陆,现在看来,也只是非常期间经济动员的一种办法,不 能长远地立足,否则不会引用今日的经济改革。 在我研究各国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通常以其能进入 “在数目字上管理”的局面为转捩点。一般的在达到这局 面之前,需经历到大规模的变乱与暴动,可是也有极少数 的例外。1990年我们参加李约瑟研究所的第六届中国科技 史会议后,去挪威、瑞典、丹麦巡行一周。书中也有两篇 文字,记述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所见之外,涉及这三国的 历史。这三个国家能避免上述大规模的变乱与暴动,由于 她们能够向外大批移民,也能够在开发她们的资源时与外 间各国的经济配合,如丹麦之全面以畜牧业代替耕种,挪 威之开发水电,瑞典之利用木材与铁砂都发生了决定性的 功效,至此也使我们更感到地缘政治的重要。至于斯堪的 那维亚国家能如是,何以中东的国家有原油则不能如是, 当中也值得考虑。又这两篇文字成稿之后,挪威极受人民 爱戴的国王奥拉夫第五已逝世,王位由太子继承,瑞典放 弃了不参加国际组织之宗旨,申请有限度地加入欧洲共同 市场。 书中叙人物的两篇《萨达姆》和《沙卡洛夫》可算与 现代政局接近,一方面也由于我仍在不断探试将中国长期 革命的史迹归纳为世界历史之一部的后果。既提及世界史 ,则不能只以西欧美国和日本的圈度为限。我希望读者和 我保存一段共识:彼此都相信今后很多待开发的国家之去 就,仍有左右我人对中国现代史所作结论之可能。这样的 可能性对历史学家赋予相当之压力,一方面强迫他们扩大 视眼,立即仓皇对付在本人专长之外准备得不充分的问题 ,一方面又觉得无可推诿。要是我们所讲所说,对当前世 界上发生的大问题毫不相关,则要它何用?此中矛盾,已在 最近《历史月刊》(1991年8月号)所作《从拉吉夫·甘地 被刺说起》提及。 不过全书内一大部分,则是一方面参考已刊印之文字 ,一方面引用我个人人身经验,说明中国利用抗战而构成 新体制的高层机构之情形。举凡《成都军校生活的回忆》 《忆田汉》《张学良、孙立人和大历史》《阙汉骞和他的 部下》《白修德》各篇都有对这题目发挥之成分。其重点 则是“无中生有”。当日国军之军令、军政、军训、军需 、军法全非旧式农业社会所能支持,当中种种捉襟见肘的 情形,半世纪之前尚且不能公开道说,只是置身重庆、成 都、西安、柳州、桂林、贵州和昆明的人士应当有切身的 了解。今日这最基本的史实,也不容我们属于左派或右派 或前进或顽固可能倾倒或遮盖。当时很多人对国军的批判 ,大体忽视历史上之背景。刻下将这些详情公布,其目的 尚不是掩过饰非。只因为中国近代史里的积极性不予以表 彰,所写出的“历史”只有一片呻吟嗟怨满纸谩骂,其实 这并非历史,而系作者本人对历史狭隘之反应。 《阙汉骞和他的部下》有替我自己矜夸的嫌疑。“旧 业已随征战尽”的大标题下重印了四篇四十七年前的旧作 ,也难能避免批评。然而我既已早就说明我的历史观与个 人的人身经验互为出入,中国历来的群众运动尚待将其积 极性表彰,我就想不出有何理由,有将自己年轻时参加这 种群众运动之详细情形隐瞒的必要。何况文中还提到不少 我所景慕的中下级军官。在这卷首即介入缅甸战场之所见 ,则是树立本书风格,使读者体会我所说实践的意义,了 解我研究历史时注重社会下层所产生决定性的力量之由来 。虽说这几篇文字稚气在所难免,现在也不予更动,除了 部队番号已据实提出之外,其他全部复制如当日之刊载。 至于我有机会写这样的文字,则因1944年驻印军反攻 缅甸时,我和另一位上尉参谋朱景熊(亦即《8月14日》中 的“小朱”,现在台北)同任前线观察员,多时随第一线 部队出入前方,每日以副总指挥郑洞国将军的名义以密码 向重庆统帅部提出报告。《拉班追击战》是我任务之开始 。前线观察员行动自由,不受部队长约束。朱景熊和我的 报告,也无人检阅,径送电台,但具副本向驻雷多的副总 司令备案。只是我们成为了高级将领的耳目,必须实践地 对报告负责。也真料不到这一年多的工作,构成了我几十 年后做历史从业员一种极严谨的训练。 当然的,战场上的艰苦与残酷不尽如这几篇能在战时 大众刊物发表的轻松。我曾在八莫附近看到一个阵亡的日 兵,还如生前一样地坐在机关枪掩体之后,面上却黑黝着 地盖满了苍蝇。我曾在孟拱河畔看到被火焰放射器烧透过 的阵地。还有几具直立在战壕内的尸体虽然脸上已烧得一 团红黑,却仍因着眼眶与下颏留下的痕迹显示着最后一分 钟吁天的情景。我也曾爬上被敌人四七平射炮射穿的战车 ,也真想不到,弹速如是之大,它们在一英寸半的装甲上 所戳洞,竟像截洞机在纸上所截圆洞的完整,圆周全部光 滑,内外的边缘也毫无残留多余的钢铁和裂痕。我不禁以 手指循着一个圆洞的内壁旋转,想象着当时官兵油煎火化 的光景,和装甲兵称他们的战车为“铁棺材”之由来。不 过这已与主题越说越远。除了在《为什么威尼斯?》流露 了一些个人的情绪之外,这一切只能留在其他的地方发表 了(假使还有此需要的话)。 阙德基先生所作《也谈猛将阙汉骞》以传统传记手法 写出,和《阙汉骞和他的部下》着眼于当日军令、军训、 军需都未上轨道时各人挣扎的情形不同,但是两人能互相 印证,也更正作者若干错误,兹征得阙先生同意附载并列 ,谨此向阙先生致谢。 最后我感谢各刊物的编辑先生小姐们,也珍重地体念 到他们和她们让我抽出各篇出专集的好意。 1991年8月30日于纽普兹 10月16日校排后补订 内容推荐 地北天南,意指无疆无界无拘束。古今,取之整个历史长河之意。黄仁宇著的《地北天南叙古今/黄仁宇全集》所述皆为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见微知著,作者的大历史观,使得这些大事小情无不折射着历史的幽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