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伴随着劳工运动的发展,集体谈判制度模式在19世纪中叶基本形成制度雏形。经过一百五十多年跌宕起伏的演进,集体谈判在法律层面,形成了以美国、德国、瑞典为代表多种立法和司法模式;在结构上呈现了多雇主谈判、新模式工会(新模式雇主组织)、集体谈判卡特尔等重要的节点;在谈判内容上,无论是强制性谈判主题、许可性谈判主题还是禁止性谈判主题,各国都在谈判主题的法定依据及主题范畴,谈判主体行权标准及行权边界等方面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规制和设计。左春玲编著的《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对集体谈判制度的发展演进和世界各国相关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力求较为准确地传达集体谈判制度演进背后的各种逻辑,期望能够引导读者对集体谈判制度形成系统的认识。此外,本书涵盖了国外集体谈判概述及发展趋势;各国集体谈判立法的层次、形式及集体谈判规则;集体谈判的主体研究;我国集体协商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等内容,反映了对劳动关系各方主体权益的关切。 目录 第一章 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概论 第一节 集体谈判概述 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概述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 第四节 集体谈判的结构 第五节 集体谈判的内容 第二章 工会与集体谈判 第一节 工会代表权 第二节 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义务 第三节 中国工会代表权 第三章 雇主与集体谈判 第一节 劳工行动与雇主行为 第二节 雇主在集体谈判中的义务 第四章 集体行动 第一节 集体行动概述 第二节 经济性罢工及其规制 第五章 不当劳动行为与集体谈判 第一节 不当劳动行为概述 第二节 不当劳动行为的救济 第六章 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 第一节 中国集体合同制度概述 第二节 中国工会与集体协商 第三节 中国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