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弘苑拾英 李叔同油画《自画像》研究的新发现 李叔同仲兄李桐冈生平事迹考 说不尽的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的书法与佛法 《三宝歌》之创作时地与曲先词后 巧遇李叔同填词《西湖》合唱曲的原作曲者名画《Carnation,Lily,Lily,Rose》与名曲的故事 梳理与注脚:我写《夕阳山外山——李叔同歌曲故事》 弘体书法研习对身心修养的提升 1918:从李叔同到弘一 宝书慈光——弘一大师《佛说阿弥陀经义疏撷录》修学补述 李叔同致刘质平信札时间之考析勘正 史事钩沉 考证三则 李叔同书信的新发现 说一说僧道合作的那些事 李叔同的散曲 弘一法师在宁波 弘一法师与洋边金沙桥的一段因缘 新发现的弘一法师虎跑旧影之时间考 师友情深 从缪天瑞谈李叔同师徒三代间的艺术思想传承 因为正好遇见你 弘一法师手书之《佛说阿弥陀经》赏析 润物无声 纪念永远的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墨宝拓片展 浅谈名人纪念馆品牌建设和形象提升——以浙江省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为例 芳草苑 了愿与知足 莲馆净思 诗词八首 渔家傲·缅怀弘一大师 五律二首 再读《护生画集》 诗词三首 征稿启事
精彩页 说不尽的弘一法师 范国新 弘一法师精研戒律,证人净土法门,成为后人景仰的一代律宗大师。他留下的书法墨宝,在俗时书风刚健、雄强,皈依佛门后一洗铅华,宁静淡远,并且以书法开启方便之门,通过书法弘扬佛法。到了他的学生丰子恺,又不遗余力地弘扬、推崇书法,“现在我讲艺术,首先提到书法,而且赞扬它是最高的艺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丰子恺《绘画概说》中就提出了十一种艺术门类,明确列就书法;40年代在《艺术修养基础》中又作了调整,“艺术共有十二种”,书法、金石作为单独的艺术门类,这是有重大意义的。须知书法在此前并非是独立的艺术门类,只有谈美术、中国画时才被提到。弘一法师与丰子恺的这种艺术传承、理念延伸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见我字,如见佛法” 1918年正月十五日,李叔同皈依三宝,拜了悟和尚为师,法名演音,号弘一。本就善音律的他,从此做了佛法的弘扬者,演佛法之音,以佛音唤世人的善心、善念及感恩、忏悔,并且“弘一不弘二”,放下诸杂艺,将生平所绘油画赠予北京美专学校,将所藏印章包括自刻及友人所刻的赠予西泠印社,将碑帖笔砚、书法作品赠给画家周承德、好友夏丐尊与堵申甫,将衣物、书画书籍、音乐资料等赠给学生丰子恺、刘质平,从此专弘佛法。出家前的这一系列捐送之举,确实让人感到“诸艺皆废”之打算,但很快,法师就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他与艺术结缘太深,哪怕入空门,得解脱,艺术也是如影随形。皈依同年九月,他就应范古农之请,另购笔墨纸砚,开始书写经偈,此后便一发不可收,以书法弘佛法,抄经、题记、偈跋等。 可见,艺事和佛事并不冲突。1929年春,弘一法师在《李息翁临古法书序》中谈道:“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戒!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矣!”后来,弘一法师更是言简意赅地说:“见我字,如见佛法。”他就是通过书法不遗余力地弘扬佛法,而书风也由在俗时的绚烂蜕变为平淡、稚拙,这是修行佛法后心灵的迹化。他的书法藏锋入纸、线条圆浑,字形更是打破棱角,形散神不散,泯灭锋芒、气息内敛,有一种超然物外、安然恬静的禅趣。 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提出“人生三层楼”说,对法师由艺术人生升华到宗教人生作出了最为得当、透彻的阐释。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升华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二楼连着三楼,所以丰子恺认为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通,这跟法师“见我字,如见佛法”在旨趣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后来台湾作家林清玄也因此认为:“弘一大师的宗教情怀,是从艺术风格发展与提升出来的,没有艺术的李叔同,也就没有宗教的弘一法师。”观照“人生三层楼”说,这样说是可以理解的,走完“文学艺术”的二楼,也就到达了“宗教”的三楼。 1937年三月二十八日,58岁的弘一法师在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教养正院做了关于书法的讲说,即《谈写字的方法》。他说:“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所以,诸位若学佛法有一分的深人,那么字也会有一分的进步,能十分的去学佛法,写字也可以十分的进步。”佛法赋予了书法“空灵”“沉静”的品格,这种宣扬,也给书法家带来了更深层次上的心灵慰藉,这种观念下的书法体悟,将书法超脱于日常实用,把书法带人一种听从禅心的呼唤。 “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所以,弘一法师的书法脱略痕迹,不再计较技法、点画,也不追求视觉上炫目、出彩,而是在看似不经意中营造出一片枯寂之境。后来,马一浮应刘质平之请为弘一法师《华严集联》手迹题跋,写下了评语:“晚岁离尘,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今观大师书,精严净妙,乃似宣宗律师文字。盖大师深究律学于南山灵芝,撰述皆有阐明。内熏之力自然流露,非具眼者,未足以知之也。” P24-25 导语 李亚主编的《莲馆弘谭(2018)》主要文章有《宝书慈光》《李叔同油画(自画像)研究的新发现》《说不尽的弘一法师》《弘一大师的书法与佛法》《弘一法师在宁波》等,其中《宝书慈光》一文,讲述了弘一法师消失了数十年的遗作重现于世;《李叔同油画(自画像)研究的新发现》讲述了弘一法师油画的笔法特点,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有开创意义的,等等。这些文章,都具有相当的价值。 内容推荐 李亚主编的《莲馆弘谭(2018)》由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编辑,内容主要是围绕李叔同(弘一法师)的生平与成就而展开,是对李书同(弘一法师)一生事业的追忆与缅怀。包括了“弘苑拾英”“史事钩沉”“师友情深”“润物无声”“芳草苑”“馆情动态”等六个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