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昕夕闲谈(校注与资料汇辑)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邬国义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邬国义编注的《昕夕闲谈(校注与资料汇辑)》由《昕夕闲谈》本文整理、研究资料汇编、附录论文数篇组成。《昕夕闲谈》是我国第一部译自西方,具体说是译自英语的翻译小说。原作名为《夜与晨》,作者是英国作家利顿;译者署名“蠡勺居士”,其译作自1873年起连载于《申报》的文艺副刊《瀛寰琐纪》,历时两年。
目录
前言
昕夕闲谈
蠡勺居士
昕夕闲谈小叙
英国小说题词
昕夕闲谈上卷
第一节 山桥村排士遇友 礼拜堂非利成亲
第二节 俏佳人心欢联妙偶 苦教师情极害相思
第三节 一封书感怀旧友 单思病断送情痴
第四节 得家书娘儿絮语 袭赀产叔侄承祧
第五节 老夫妻久别喜相逢 小弟兄闲谈失和气
第六节 敦友爱慨分家产 逞豪情怒斥园丁
第七节 勇康吉逞豪跃马 莽非利跳栅亡身
第八节 假凄惶弟悲兄死 真势利主被奴欺
第九节 忍心人暗欺孤寡 小孩儿惯撒娇痴
第十节 苦爱格挥泪启兄缄 孝康吉为亲作书贾
第十一节 邂逅相逢车中絮语 饥寒交迫梦里寻欢
第十二节 问病源爱格怜幼子 存古道磨敦念外甥
第十三节 赴客馆夫妻存意见 会亲人兄妹叙离情
第十四节 不贤妇忍心凌寡 苦命人挥泪托孤
第十五节 潜别孤儿指钗系项 闲邀俊侣金埒嘶春
第十六节 恤老翁大郎真性露 请医士爱格病魔缠
第十七节 笃亲情殷勤问疾 任狠心拒绝借银
第十八节 伴惨尸义侄知大体 惊祸事恶叔悔初心
昕夕闲谈上卷总跋
昕夕闲谈次卷
第一节 会葬车世家循旧礼 读遗嘱慈母蓄深心
第二节 辞寓主留书陈友谊 别荒坟入夜遇追兵
第三节 失路人交臂误机缘 浪荡子有心逞调嚏
第四节 兄弟奇逢石廊絮泣 舅甥失爱麦粉争端
第五节 估彩衣娇娃看货 穿素服鳏客钟情
第六节 两封书难杀老舅舅 一块牌缠住小哥哥
第七节 试蹄啮机缘在旧马 识行藏买卖逢故人
第八节 鄙夫行经真多险 兄弟恩情分外深
第九节 寻踪迹力疾矢真诚 访行止随机生巧辩
第十节 听谗言主宾生嫌隙 酬夙愿兄弟喜相逢
第十一节 假将军村店说风云 亲弟兄穷途遇雷雨
第十二节 见景生情计夺幼弱 因难思义辞感愚顽
第十三节 叔侄言凭三寸舌 弟兄情见两封书
昕夕闲谈三卷
第一节 聚友朋良宵开夜宴 吟诗句雅馆说风情
第二节 演戏计成俦侣乐 谈心畅叙倡随情
第三节 诉穷途壮士灰心 留嘉宾侠客仗义
第四节 述家世阴谋能创业 叙生平实话溯从头
第五节 赌鬼遇良朋心传秘授 狡童醋淫女腰下受伤
第六节 莲蕊出污泥幸谐佳偶 昙花苦风雨惨托孤婴
第七节 现良心伦常动听 见美色豪杰留情
第八节 夜饮忽愁来日事 儿嬉偏惹幼时情
第九节 别尼庵伤心痴女子 合婚宴得意假新郎
第十节 乐其乐鸳鸯新舞 苦中苦鸾凤分飞
第十一节 嗔醉汉娇妻谋别嫁 逢义士小友话分金
第十二节 锁芝店白尼卖旧货 密兰城加的遇新交
第十三节 打牌败兴狭路冤家 挥袂寻仇跛人造化
第十四节 进谗言英雄末路 看空囊智士灰心
第十五节 很捕头当场夸手段 好兄弟对坐诘根由
第十六节 有心人暗中点化 无意事绝处逢生
第十七节 逞豪华冷眼看纨祷 好机缘热心遇裙钗
第十八节 好阿大立意寻兄 刁白尼瞒心卖友
第十九节 新伙计轻身人险地 老朋友饮酒探机关
第二十节 闹穴房大逞威风 别寓楼小有口角
第二十一节 小英雄同谋逃难 老奸雄拒捕亡身
第二十二节 开夜宴愁起未亡人 闻恶声忙呼老家仆
第二十三节 很捕役搜亡人邻院 俏佳人救难写安书
第二十四节 好兄弟暗地赠多金 美妖娆闲谈订昏约
《昕夕闲谈》资料汇辑
一、蒋其章生平、科举及家世资料
(1)早期书院课艺
(2)《清代朱卷集成》和乡会试著录
(3)家世谱系
二、《申报》时期诗文唱和
(1)诗词唱和
(2)《申报》刊文
(3)《瀛寰琐纪》所刊诗文
(4)清人诗文集相关资料
(5)蒋氏其他诗词
三、甘肃、新疆、山东时期
(1)《申报》、《清实录》、地方志等
(2)清人诗文集资料
(3)日记及其他资料
四、《申报》早期与美查资料
(1)《申报》与美查资料
(2)《申报》与《文苑菁华》
五、《瀛寰琐纪》与《昕夕闲谈》出版
(1)《瀛寰琐纪》及刊登目录
(2)《昕夕闲谈》广告及版本著录
(3)相关论述及评论
六、利顿与中国
七、研究论文及论著目录
(1)研究论文目录及相关论著
(2)西文书目著录
附录
第一部翻译小说《昕夕闲谈》译事考论
《申报》第一任主笔蒋其章卒年及其他
序言
从1873年1月第3卷起,申报馆出版的文学月刊
《瀛寰琐纪》开始连载署名“蠡勺居士”翻译的外
国长篇小说《昕夕闲谈》,至1875年1月第28卷止。
每卷刊载译文二节,共五十二节,连载分二十六期
,共持续了二年多的时间。此后1875年下半年又另
新增三节,由申报馆出版发行了小说的单行本,编
入“申报馆丛书”第七十三种。
这部小说共分三卷五十五节。主人公康吉的父
亲非利,年轻时爱上了商贾的女儿爱格,两人一起
外出私奔,到外省的一个小乡村秘密结婚,育有康
吉、希尼二子。十几年后,其叔父坡弗逝世,非利
继承了大宗的财产。他的弟弟罗把因此妒嫉在心。
此后非利在一次骑马跨栏事故中不幸遇难,罗把趁
机侵吞了全部家产。于是康吉就由贵族出身的富家
公子,沦为不明身世的私生子。在家庭突遭变故时
,康吉独自担负起抚养母亲与弟弟的重担。在母亲
爱格病逝后,小说描写了康吉在英国各地和巴黎等
城市历经磨难,颠簸流离的流浪生活。此后康吉“
误结匪人,几罹于难”,因为结识了在欧洲闯荡江
湖的枭雄加的,参与加的制造伪币等事,被同伙白
尼出卖,遭到法国巡捕的追击,加的被击毙,康吉
幸得法国贵妇人美费儿夫人的救助,返回英国。小
说最后以康吉与美费儿结缘订婚作为结束。如译者
所说,“书中大意,原以见自古英雄都从险阻艰难
中出来”。由此通过一个贵族私生子康吉的曲折经
历,展现了19世纪欧洲浦半(波旁)王朝后期伦敦
和巴黎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情
状。对当时的中国读者来说,小说反映的均是全新
的域外风情图像。
《昕夕闲谈》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部翻译长篇
小说,也是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的通俗翻译小说。
它比通常所说清代翻译小说始于林纾译1899年出版
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还要早二十多年,在近代中
西文化交流、翻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安
英在《民初小说发展的过程》中,便称道译者是“
把翻译种子撒到荒原上的第一个人”,开了“介绍
西洋文学的先河”。但是,关于这部小说的译者、
原本及其原作者究竟是谁,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明确
的答案。1873年初《申报》刊出的广告中,称之为
“新译英国小说”,由“西国名士撰成”,而未说
这部小说的原作者是谁,也不知道此书原著的名称
。关于译者,仅知署名“蠡勺居士”,1877年《申
报馆书目》中,则谓此书“系经名手”翻译而成,
也未讲到具体的译者姓名。由此,《听夕闲谈》便
给人们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小说史以及中西文化交
流、翻译史的研究者,一直想对此进行解密,但囿
于资料的湮没和散落,却知之甚少。只是到了1990
年代,才获得了一些新的进展。1992年先后发表了
颜廷亮《关于蠡勺居士其人的点滴臆测》和郭长海
《蠡勺居士和藜床卧读生——(昕夕闲谈)的两位
译者》两篇文章。郭文引上海《新闻报》1905年四
月初八(5月11日)的一则广告,其中称“原本为蒋
子让大令所译”,由此第一次披露了《昕夕闲谈》
译者蠡勺居士的真实姓名为蒋子让;之后1904年的
重译者“藜床卧读生”为管斯骏。继此之后,2001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小说史研究专家韩南
(PatrickHanan)发表《谈第一部汉译小说》,考
证出这部译著是19世纪英国作家利顿
(EdwardBulwerLytton)长篇小说《夜与晨》
(NightandMorning,1841年伦敦出版)的前半部
,解决了此书原著及原作者的问题。又认为译者很
可能就是曾任《申报》早期主笔的蒋芷湘(又字子
相,本名蒋其章),并“假定有一个双人翻译的过
程”,即由《申报》老板美查(ErnestMajor)口译
、蒋其章笔录合作而成。之后,笔者在拙作《第一
部翻译小说(听夕闲谈)译事考论》中,利用当时
的报纸、期刊、诗文集、日记、奏稿、地方志,包
括未刊手稿、科考案卷等原始资料,作了进一步的
论证,确证译者的真实姓名是蒋其章,并详细探讨
了其家世、生平事迹,小说的翻译事宜、出版及影
响等。有关其详,具体可参颜、郭两文,韩南著《
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及本书后附录的拙作。
据现有的资料,此部小说的原作者为英国作家
爱德华·布威·利顿(1803—1873),是19世纪英
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小说家、诗人和剧
作家。1803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受
到良好的教育。1826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此后即在
英国及欧洲大陆崭露头角。1831—1841年为英国自
由党国会议员,支持1832年的改革法案。后又于
1852年重返国会,成为内阁成员,1858—1859年被
任命为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1866年授予男爵。
利顿又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剧作家。他早年
以诗歌而闻名,1831—1833年曾任《新月刊》杂志
编辑。在担任国会议员期间,一直勤于写作,其创
作题材广泛,在小说写作领域颇有开拓之功。一生
共撰写了三十多部作品。如《佩勒姆》(Pelham)
的出版建立了其在通俗小说方面的声誉;《艾拉姆
》(EugeneAram)则开犯罪小说之先河;历史小说
以《庞贝城的末日》(TheLastDaysofPompeii)最
为著名。他另有广受欢迎的通俗剧《莱昂斯夫人》
(TheLadyofLyons)、《黎塞留》(Rienzi)等,
从而成为当时在英国最受欢迎、与狄更斯齐名的作
家之一。其小说不仅流行于欧美等国,还很早传播
到了中国与日本。如上述《昕夕闲谈》,即是根据
其小说《夜与晨》前半部的内容改译而成。其政治
小说《恩内斯特·迈特瓦》(ErnestMaltravers)
,由丹羽纯一郎译成《花柳春话》,1878年在日本
出版后,便风靡一时。
……
在此次整理中,按现在通行的出版要求作了分
段、标点。对原文中的一些错字、衍字和倒误,作
了校改,或据文意加以改正。凡校改之处,误字加
()号标识,将改正之字置于其后,并以[]标示
。至于有些明显的错漏衍脱,则径为改正,此下不
出校注。其次,对与今译不同的外国人名、地名、
物名,以及通假字、俗字等,作了一些必要的注释
,以有助于读者的理解。由于小说最初连载于《瀛
寰琐纪》月刊,翻译时采用了边译边刊的方式,故
译作中的一些人名、地名、物名等,前后并不统一
。人名如加的又译作“加低”、“加底”,磨敦又
有“摩敦”、“磨吨”、“摩吨”、“磨顿”、“
么敦”等多种不同的写法,地名如巴黎译作“巴里
士”、“巴里司”,物名如咖啡译作“架非茶”、
“加非茶”等,译文前后不一。此后申报馆出版单
行本时,也未予以整齐划一。这些不同的译法,既
可见当时译作仓促,也反映出近代早期的翻译特点
。因其并不妨碍阅读,故仍保持原状,不作统一,
以呈现其文本的初始状态。
书中第二部分为研究资料汇辑,汇集了笔者多
年苋集的有关蒋其章和《昕夕闲谈》翻译出版,与
原作者利顿及其小说、戏剧在中国的译介、流传等
资料。
《申报》作为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一份报纸,
蒋其章又是申报馆的第一任主笔,对于这样一位早
期报刊史上的重要人物,由于资料阙失,学界长期
未知其详,语焉不明。有感于此,笔者发愿搜辑这
位“小人物”的生平史料。为此汲汲奔走于各图书
馆之间,阅览当时的报纸、期刊、诗文集、日记、
奏稿、地方志、科考案卷等,钩稽爬梳,细大不捐
,力求尽其所能,竭泽而渔。近年来又借助于现代
网络数据库等新技术之赐,提供了不少便利。经坚
持不懈的努力,考索追踪,集腋成裘,终于辑得二
十余万字的资料。古人云:“非人磨墨墨磨人”,
从着手至今,断断续续,不觉已逾七八年,其中甘
苦,非身历其境者不能体会。一些新史料的发见,
或偶然所获,如蒋氏早期的书院课艺、敦煌时期的
诗作,1904年10月最早在《中外日报》上刊登的《
重译昕夕闲谈英国第一小说出书》广告等,均给人
以意外之喜。对己来说,尽心尽力,所得抵其所劳
,亦可谓无愧无悔,足感欣慰。
有关资料按类编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蒋其章生平、科举及家世资料,包括其早期
书院课艺,《清代朱卷集成》和乡会试的著录,蒋
氏家世谱系等;(二)《申报》时期诗文唱和,包
括蒋氏任《申报》第一任主笔时,在《申报》、《
瀛寰琐纪》所刊诗文,及清人诗文集相关资料、蒋
氏其他诗词等;(三)甘肃、新疆、山东时期,包
括《申报》、《清实录》、地方志,和清人诗文集
、日记中相关资料;(四)《申报》早期与美查资
料,包括美查与《申报》、蒋氏与《文苑菁华》的
相关资料;(五)《瀛寰琐纪》与《昕夕闲谈》的
出版情况,主要为《瀛寰琐纪》及刊登目录,各报
刊登载的《昕夕闲谈》出版广告,及有关论述、评
论和版本著录等;(六)利顿与中国,即原作者利
顿和其小说、戏剧等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及其影响
等。书后并附《昕夕闲谈》研究论文目录及相关论
著。
另外,附录中还保存了笔者有关蒋其章考释的
两篇文章——《第一部翻译小说(昕夕闲谈)译事
考论》、《(申报)第一任主笔蒋其章卒年及其他
》,对蒋氏生平、《昕夕闲谈》的译事作了比较详
确的考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推进其
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邬国义
2014年夏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寓所
导语
《昕夕闲谈》这部小说共分三卷五十五节。主人公康吉的父亲非利,年轻时爱上了商贾的女儿爱格,两人一起外出私奔,到外省的一个小乡村秘密结婚,育有康吉、希尼二子。十几年后,其叔父坡弗逝世,非利继承了大宗的财产。他的弟弟罗把因此妒嫉在心。此后非利在一次骑马跨栏事故中不幸遇难,罗把趁机侵吞了全部家产。于是康吉就由贵族出身的富家公子,沦为不明身世的私生子。在家庭突遭变故时,康吉独自担负起抚养母亲与弟弟的重担。在母亲爱格病逝后,小说描写了康吉在英国各地和巴黎等城市历经磨难,颠簸流离的流浪生活。此后康吉“误结匪人,几罹于难”,因为结识了在欧洲闯荡江湖的枭雄加的,参与加的制造伪币等事,被同伙白尼出卖,遭到法国巡捕的追击,加的被击毙,康吉幸得法国贵妇人美费儿夫人的救助,返回英国。小说最后以康吉与美费儿结缘订婚作为结束。
邬国义编注的《昕夕闲谈(校注与资料汇辑)》除了《昕夕闲谈》小说翻译本外,还汇辑了它的相关资料。
精彩页
排士送客归来,闭门独坐,依旧是凄凉景况,影只形单。大凡一个人,不见可欲则心不动,譬如隐逸的人,藏匿山林,不知世事,这心已混混沌沌了。忽遇一个城市中人,告诉他世上如何繁华,人事如何新巧,则心内不免有几分活络。又设或一旦走入城市,耳闻目见,尽是繁华,虽则他一向是静惯的,试问他的寂静,可是甘心情愿的吗?且既闻世人有争名夺利、矜奇斗巧各样事体,便觉得我心如朽木死灰,竟是废物了。转而计之,人生世上,一人必有一人的福份,循天命,尽人力,偏偏令我僻居受困,岂不是枉生世上了吗?排士此刻心中七上八下,正是这个讲究。因为他久居山僻,这心已如铁器的满满起锈了,忽来一血气出众、心力过人的,不觉为他感动,譬如铁锈忽然磨光,可以成器适用。这一夜排士孤坐灯下,就没有睡得,只自叹他的命薄。同是一个人,非利就如此有福吗?这样看来,我就是一颗菜,非利就是一茎仙草哩。复又细细摹想这佳人的眉目身段,又想到非利赞他的话,竟是世间无两的了。又想到自己年纪壮盛,正宜得一佳偶及时行乐,又偏偏的境遇屯塞,不要说不遇佳人,即使佳人在我面前,亦无法可得呢。由是排士心中忽而火热,忽而冰冷,不知要什么样才好哩。
且说山桥的人,看见排士渐渐比前不同,衣冠亦复整洁了,左近的富家农户,亦多有与他来往的。且说离山桥数里有一殷户人家,养下两个女孩儿,长女美吉已经长成,颇有姿色,这一日在外游玩,忽为排士看见,这也是前生孽缘,一见之后,就丢不下,每以游山访友为名,常至这家中小憩,遂与他家主叙谈投契,渐至无日不往。奇在这女子亦似钟情的一般,屏角帘前,眉来眼去,亦复不止一日了。排士意思想要娶他过来,无奈实在没力量,且图每日一面,落得个眼饱肚中饥,也算煞煞水气。可恨这家主见排士十分有意,他亦想就此结为朱、陈,成其美事,就暗暗的打听排士的底细,有甚家计,有甚出息。不想排士竟是个败子出身,目下俸禄又薄,养自己一口还怕养不活,禁得再养家吗?他暗暗的打听了这个信息,就把这事圈起,又怕他常来胡缠,遂率性下个毒手,从今以后,女儿闭门自守,排士闭门不纳。这也是家主正经办法。不想排士竞情丝缠缚,意马奔驰,日日往候门前,不得女子一面,并家主亦不出来招接,竟自显然拒绝,毫无指望的了。又禁得起旁人冷语尖锋,自觉无趣,每每垂头丧气,回转教堂。登时心如枯井,世如黑狱,又恨又急,又愁又闷,又想又恋,万种情怀,都变作一腔心事。古人有两句诗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排士此时真是说不出的苦,又是说不尽的苦哩。乡人每见排士快乐自如,这番皆问说教师为什么忧闷呢?平时凡有送信的来,排士必问京都消息,这番皆疑心教师为什么不问呢?渐渐的衣履亦不自收拾,不整洁了,渐渐行路亦懒懒的,脚下千斤了。忽然数日杏不见面,则已抑郁成疾,困卧在床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由非利成亲的时候算起,荏苒又是两年了。且说这日正是春天二月,寒食节气,日冷风尖,景色惨淡。这排士已是病久的人,奄奄一息,厌闻世事。且说排士自得病之后,居于私宅,不能赴礼拜堂了。家中只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婢女,伏伺药饵、饮食等类,你想能周全不能周全呢?况且排士这病是七情所感,六欲所伤,随你有仙丹灵药,也只同吃水一般,毫无应验,看看倒愈加重了。兼且这排士饮食无味,粒米俱不沾唇。日问呢尚有教友一人来榻前问候,劝解一番,排士只有叹口气,没话答应的。一到夜间,只剩了这小婢女相陪,真是凄凉万状。想到这女子的模样标致,不觉羡慕赞叹一番。又想到他待我似有种种情义,我若不病,还可以图个出头日子,再去娶他。不想我如今身体这等狼狈,看看倒有十二分不中用的了,这倒是我负了他哩。想到此间,不觉的泪如雨下。又想到非利这个人,本系与我是至交好友,况且他这段美满姻缘,都是我成就他的,他总不该负我,为什么这一向竞信息不通呢,莫非他忘记了我吗?又转一念道,我若能苟延残喘,得见我友一面,诉诉我的苦情再死,也是瞑目,只怕不能彀了。想到此间,又哽哽咽咽的起来了。又想这女子的家主,竟至这样势利,怕我养不活他的女儿,用这狠心,下这毒手,实在太过分些。细想起来,你不把女儿嫁我,也便罢了,何必这样防闲,这等拒绝,连面都没得再见一见,真真的可恨极了。想到此间,又不免咬牙切齿,捣枕捶床了一番。大约排士的心中,每夜必作这种种想,忽而悲伤,忽而愁急,忽而气恼,弄到如今,竟是心肾俱绝的症候了。这一夜正辗转叹泣,闹了一夜,盼到次日早起,有教友允吉前来问病,方才进入房中坐下,忽听得门口又乱摇着叫钟,其声甚急。不知来的是谁,下回再行续述。
P10-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