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法国最著名的一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这里由作者选取自己历年在比较社会学方面的九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集中选择了当今比较社会学集中探讨的那些议题,从比较社会学的概念、方法、实例、学科建设和范式等多个层面反映当今国际社会学与政治学的最新趋势,即比较途径和跨学科的途径,对社会学专业师生和相关研究者很有助益。
马太·杜甘谈为什么要出这本书——
◎中国对国际社会学及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贡献将使得“东西方对话”成为国际科学交流及学术交往的重要领域。为了增进这种交流,中国和西方作品的相互翻译借鉴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比较学家,我相信社会学在不久的未来将由各个文明之间雄心勃勃的比较所构成,而中国在其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历史并未像有些社会学家预言的那样已经结束;相反,它在加速增长,正如中国在过去半个世纪所显示出来的那样。这样的洲际比较的主要困难在于中国的人口要多于欧洲和美国之和这一事实。
◎比较的需要在西方人的头脑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但却是世界上的重要文明之一,正如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欧洲人马克·波罗这位杰出的比较学家所知晓的那样。事实上,人们的确只有通过比较他者才能发现自我。
第一章 合法性的概念
合法性的定义
合法性的经典类型学的陈旧化
合法性概念的操作化
合法性与信任
合法性与有效性
合法化过程中的行动者
第二章 比较社会学的策略
1通过对单一个案研究的重复进行比较
2理想型与经验型的比较
3二元比较
4相似国家的比较
5通过功能等价性比较对照国家
6异质性领域的概念同质性
7世界统计比较
8国内差异的跨国比较
9纵时性、历时性与异时性比较
10考虑时间滞后性的因果关系比较
11复合指标体系的比较
12作为正规统计替代物的赋值和量表比较
13社会生态环境的比较
14小型国家和巨型城市的比较
15比较视野中的不规则、异常、例外和独特性
结论
第三章 从社会阶层到地位不一致:大西洋彼岸的类推
发达多元社会的显著变化
多元民主国家中的横向与纵向结盟
处于基础地位的社会阶层
政党与选举裂隙的变动性
地位不一致与十字交叉形裂隙
地位不一致与个人主义
精英层面上的地位不一致
结论:地位不一致的相关性
第四章 千禧之年看欧洲宗教信仰的衰落
1从精英到大众的不可知论
2关于宗教衰落的近期讨论
3信奉上帝作为一种可观察的社会事实
4宗教和不可知论的社会化
5宗教衰落的代际动力
6一个向大众无信仰接近的趋势?
附表
第五章 三十个欧洲民主国家中的信任侵蚀
不信任的四个特点
遍及所有社会阶层的不信任
个人间的相互不信任
对机构信任的衰落
对政党的不信任
对政客的不信任
贪污腐败及其腐蚀性影响
从民族国家内部的不信任到欧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一种补偿性趋势
两个解释性案例:英国和意大利
合法性与不满
结论
附表
第六章 欧洲国族主义的衰落
衰落是什么意思?和什么时候相比?
国族主义的五项指标
民族自豪感的减弱
对军队的低信任度
不甘愿为国而战:失败主义
欧洲各国的相互信任
欧洲共识的微小发展
国族主义衰落的整合动力
结语
被牺牲掉的德国的一代(附录)
第七章 跨越学科界限的新社会科学——比较的视野
1双重区分:教学与研究;学科(discipline)与专业(specialty)
2从传统学科到专业的增长
3学科中相互隔绝分离的专业
4学术期刊中学术领域的重叠
5旧式学科在新兴领域中的汇集
6专业的交叉化
7社会科学中概念、方法和理论的交叉
结论
第八章 社会科学是否存在范式?
1一个多义的概念
2双向忽略
3知识的累积
4情境差异与普遍真理
第九章 比较研究中的定量方法
1国家的平均数据与国家内部差异
2调查研究的潜能与局限
3世界范围的统计比较
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与购买力平价(PPP)
5正规统计学的替代方法——赋值与量表
6从单独的指标到复合的指标体系
7时间维度:因果关系的延迟
8影子经济
结论:在统计术语中什么是不能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