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吴苏稼,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原第二军医大学特邀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4年,目前主要从事骨盆、四肢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保肢治疗和骨肉瘤的新辅助化疗,在骨肉瘤肺转移的相关血管化机理、儿童骨肉瘤保存肢体、骨盆脊柱肿瘤切除肢体重建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熟练掌握医学统计学,对骨肿瘤相关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有较丰富的经验。承担多项国家和江苏省骨肿瘤科研项目,并承担多项全军骨肿瘤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10余篇,SCI论文20多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骨肿瘤专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江苏省骨肿瘤专业组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学组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肉瘤分会委员兼保肢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与转化专业委员兼骨肿瘤组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南京培训基地常务委员,原南京军区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委。担任中华骨科杂志英文版Orthopaedic Surgery(SCI收录)编委和原南京军区骨科学首届继续教育委员会讲师团讲师。 目录 骨肉瘤的现状 1.骨肉瘤的治疗需要更加精准和个体化 2.我国骨肉瘤的发病率目前仍然没有比较准确的统计 3.发病年龄与性别 4.长骨干骺端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5.骨肉瘤患者的社会经济状态影响其预后 近代骨肉瘤的诊断 6.影像技术、病理诊断意义重大 7.大体与组织学分类 8.肿瘤发生部位的皮温升高、疼痛和骨性包块是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9.骨肉瘤的影像学检查应综合各种影像学技术 10.影像学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技术逐渐成为活检术的首选方式 11.骨肉瘤的分期 近代骨肉瘤的治疗 12.新认识、新共识和新尝试 13.化疗药物的应用使骨肉瘤预后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14.骨肉瘤辅助/新辅助化疗的药物 15.建议标准化疗方案及适应证 16.常用药物的剂量与强度要求 17.常用药物的给药途径与使用要求 18.如何正确地评估术前化疗的反应仍具有挑战性 19.二线化疗原则 20.化疗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及关注点 21.分子靶向治疗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 22.掌握骨肉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十分重要 23.化疗毒副作用分级 24.按时间顺序分级化疗毒副作用非常有意义 25.化疗毒副作用后果和转归分类 26.化疗药所致的毒副作用可按系统分类及对症治疗 27.化疗罕见急诊的诊断与处理经验 骨肉瘤的靶向治疗及相关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前研究 28.靶向治疗前景广阔 29.骨肉瘤的肿瘤异质性及其后果 30.骨肉瘤靶向治疗的靶点 骨肉瘤其他药物的进展及相关基础研究 31.化学药物的不同组合或管理方案仍然在调查之中 32.免疫调控对实体肿瘤的治疗有效 33.小分子靶向抑制药物初露头角 34.双磷酸盐类药物是骨肉瘤药物治疗方面的另一个热点 35.骨代谢与肿瘤转移有关的证据越来越多 36.骨肉瘤中microRNAs的研究欣欣向荣 37.新靶向药物的临床前验证尚未完善 38.结论:患者应在肉瘤中心接受综合治疗 外科治疗 39.由于化疗、影像学和外科重建技术的进步,已使得保肢术能达到较好的肿瘤局部控制 40.我国保肢术与相关重建技术进展迅速 41.旋转成形术和截肢术 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 42.美国肿瘤检测、流行病及最终检测数据库(SEER)资料 43.欧洲骨肉瘤协作组资料 44.其他相关资料 45.国内相关资料 近三年《NCCN骨肉瘤临床实践指南》的变化与解读 46.新辅助化疗方面的变化 47.术后化疗方面的变化 48.复发和转移患者治疗方面的变化 出版者后记
内容推荐 吴苏稼著的《成骨肉瘤吴苏稼2018观点(精)/中国医学临床百家》阐述了骨肉瘤最新的发展和作者对骨肉瘤的认识,用了较大的篇幅来叙述骨肉瘤化疗的基本概念、化疗的各种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和近年来骨肉瘤相关靶向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等,寄望更多从事或希望从事恶性骨肿瘤诊治的临床医生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骨肉瘤的相关基础理论、治疗理念、原则和方法,规范临床工作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使骨肉瘤患者的整体治疗水平得到提高,最终,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找到新的治疗手段来让患者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