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刘永济的求学生涯
一 书香门第
二 前清秀才的自学经历与儒家信仰
三 新式教育拓展了刘永济的视野和学缘
第二章 从明德学校教员到东北大学教授
一 任教于明德:词家、学者与文化人
二 东北大学教授:文化立场与民族情怀
第三章 刘永济与学衡派
一 《学衡》与刘永济的文化保守主义立场
二 《湘君》与刘永济的辞章家气质
第四章 刘永济与20世纪40年代的武汉大学文学学科
一 国立武汉大学一度以“保守”著称
二 苏雪林何以对刘永济耿耿于怀
三 刘永济的雅量
四 刘永济的几个主要学术领域
第五章 从“思想改造”到“识得真源
一 “补读人间未见书
二 “要向青灯共策勋
第六章 《诵帚盒词》的编订、印刷与审查
一 刘永济眼中的《诵帚盒词》
二 《诵帚盒词》“审查结论”和“结论”所判定的“作品”
第七章 《文学论》的三重视野
一 《文学论》的文化视野
二 《文学论》的文学史视野
三 《文学论》的文学批评史视野
第八章 《十四朝文学要略》的文学史书写
一 《十四朝文学要略》的文学史理念
二 《十四朝文学要略》与主流文学史的视野之异
第九章 刘永济屈赋研究的路径与得失
一 知人论世是刘永济屈赋研究的基本范式
二 刘永济屈赋考据的人文性与科学性
三 刘永济论屈赋辞章之美
第十章 《文心雕龙校释》的文学史建构
一 “校释之作,原为大学诸生讲习魏、晋、六朝文学而设
二 《文心雕龙校释》注重“风会”即长时段文学状况的考察
三 文学史视野下的辨体研究及各体代表作之分析
第十一章 《唐人绝句精华》的学术宗旨与主要贡献
一 刘永济论王士祯神韵说的历史缘由
二 《唐人绝句精华》与《唐人万首绝句选》的风貌之异
三 《唐人绝句精华》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
第十二章 刘永济词学研究的三个面向
一 刘永济论“填词之事
二 刘永济论唐五代词的流派划分和风会变迁
三 刘永济的吴文英书写与20世纪的文学史叙述
四 刘永济的吴文英词细读
第十三章 刘永济的说部研究与曲学研究
一 刘永济论说部流别
二 刘永济的曲学研究
结语 刘永济与现代中国学术
一 词人刘永济
二 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
三 现代学术史上的刘永济
附录 刘永济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一 (研究对象)原始文献
二 古籍
三 (研究性)著作
四 (研究性)论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