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宗皓主编的这本《望年》以“说年俗”“回家路”“新生活”“新图景”四章篇幅,呈现了家文化。
阅读此书,跟历史对话,从文化传统中发现民族的精神密码;跟乡土对话,从辽宁地域文化中品出独特的年味;跟记忆对话,每个人的过年记忆是最美丽的乡愁;跟未来对话,赋年俗以新意是一代人的文化担当;跟自己对话,让过年成为慰藉心灵的精神加油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望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丁宗皓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丁宗皓主编的这本《望年》以“说年俗”“回家路”“新生活”“新图景”四章篇幅,呈现了家文化。 阅读此书,跟历史对话,从文化传统中发现民族的精神密码;跟乡土对话,从辽宁地域文化中品出独特的年味;跟记忆对话,每个人的过年记忆是最美丽的乡愁;跟未来对话,赋年俗以新意是一代人的文化担当;跟自己对话,让过年成为慰藉心灵的精神加油站。 目录 第一章 说年俗 让我们重新学会怎样过年 满族年味儿里最醇的是敬养 这里的春节有交织复合的气息 咋热闹都是渔民的习惯 城门里的风华喧闹熙攘 年趣 第二章 回家路 揣着乡愁买张车票我们一起回家 那个固定的地方早已找不到了 为什么越是眷恋越是陌生 巨变中的老家永远不变的乡愁 这一年对家里有啥交代 是该花点心思让过年重新有趣 天南地北话大年 第三章 新生活 让我们共同拥抱“十三五”的第一个春天 要创业,就不能朝后看 有了新农合治病花钱不再犯愁 让瓷娃娃不再脆弱 房子暖了俺们心里真热乎 回家乡当老师是我的责任 吃得放心日子才能舒心 把电影送到乡亲们家门口 一条生态路改变育新村 在村口等车,再不怕风雨了 我的职责是让全村都富起来 第四章 新图景 春节,不变的守望与依恋 款式变化与营销变革都留下时代印记——“穿”越四十年,咱辽宁人啥时髦穿啥 排队抢购粮油蔬菜副食品的日子已成往事——“菜篮子”早无春节平日之分 从全家挤一铺炕,到住上花园小区,八十七岁的史桂珍说——房子敞亮了,心里更敞亮 票好买了、路更顺了、行李轻了——回家过年再也不打怵了 过去咬牙攒钱买彩电,如今手机常常换——一位八旬老人的“大件”编年史 抽冰尜儿、看春晚、异地游、玩轰趴——咱老百姓呀,玩得真高兴 新媒体调查显示——春节,依然是最受期盼的节日 当年剪窗花只为好玩,如今靠创新让大家体会快乐——银刀彩纸“剪”出浓浓年味儿 在火车站、工地、大学宿舍,盼归的人有着同样的心情——恨不得马上到家 “50后”“80后”“90后”,过年想的不一样——三家人年前各自忙点儿啥 导语 丁宗皓主编的这本书是一部由辽宁日报家文化优秀策划栏目的结集。以2015年、2016年辽宁日报特别策划《望年》(两期)报道为主要内容,包含辽宁各地年俗的挖掘整理、不同形态的家庭对年的思考、以及14座城市的民生问题扫描。共4个章节,35篇报道,约18万字,约80张图片。 精彩页 年味儿 辽西的整个冬天,都是在萧瑟和寂寞里度过的。人们在平常日子里憋着一股劲儿,等着盼着过年的味儿。 节气到了小年,村子里就能够闻见过年的味道。先是淘米蒸豆包,满院的金黄,把盼年的喜悦心情都表达出来了。磨房和碾房到了最忙碌的时候。黑土地里种的黄豆,做出的豆腐鲜嫩馨香。雪白的豆腐块,一部分冻成冻豆腐,一部分放在大盆的清水里,正月里可以招待客人。 杀年猪是必不可少的大戏。早些年,辽西的庄户人杀年猪要叫上全村的人吃猪肉。忙碌了一年,过日子有什么喜事美事或者为难遭灾,这次聚会是一个难得敞开心扉的机缘。白肉片子蘸蒜泥,酸菜炖猪肉血肠,再加上辽西自酿的高粱酒,外面雪花飘飘,屋子里热气腾腾,过年其实就是过上一个喜庆的日子。这个日子跟平常不同的是——能叫一个梦想开出花骨朵。这花骨朵带着辽西人特有的朴素和憨厚。只要北风一吹,雪花一飘,梦想的芳菲就该清香弥漫了。 腊月里有很多事情要做,赶年集,买年货。有钱没钱,剃头过年。镇上的理发店生意也相当火爆。年画现在买得少了,家家的墙壁基本都是刮了大白,有的人家还贴了壁纸,年画就成了历史的记忆。过日子就是要有缺憾,消失了一种文化,还会有更多的文化讯息涌人。这不,在乡村家里有电脑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可以在家里上网,天下大事“一网打尽”。在城里打工或者念书的男孩女孩们,会不断把新鲜的事物引到乡村来。写个微博,发个微信,晒晒咱乡村的过年情景,按时尚的说法,那叫一个任性。 祭祖是腊月里的大事。过年了,去祭拜一下祖宗。给孩子们讲讲上几辈的往事,叫孩子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吃得好,穿得也不差,过年缺少了足够的神秘和期待。这最直接的表现是,大家不再集中购物。现在的买卖人生意做得精细,大年初一也能送货上门。价钱不贵,还能够享受微笑服务,何苦再去囤货? 过年回家,是这个春节里最激动的事情。父母们盼望孩子的归期,孩子们关心的是交通状况。提前抢到票的自然惊喜,能够拼车回家的也算称心如意。总之,春节在来来往往的奔波中翩然而至。 贴春联吃年饭,是过年的开始。春联都是从集市上买的,不如早些年自己写的有韵味。过去都是买了红纸,找村里毛笔字写得好的先生执笔。没有了用武之地,先生现在的心情最落寞。最早的时候,辽西的村庄过年都是自己手扎灯笼。秸秆做骨架,荆条做骨针,把秸秆连缀起来,外面糊上白纸。红纸镶边嵌字,吉祥喜庆的纸灯笼,飘荡在几代人的春节夜晚。现在没有谁再去扎一盏纸灯笼了,超市随处有大红的灯笼在招摇,没有几个钱就能够带回家去。安上几百瓦的灯泡,把乡村的夜晚照耀得五彩缤纷。 过年还是有很多寓意的。比如除夕的饺子,白菜馅叫“百财”,芹菜馅叫“勤财”,反正都是能够讨得喜庆的说法。除夕夜里不吃蒜,怕一年过日子窘迫算计。就是吃了,也不能说出口。饺子里包上硬币,谁要是能够吃到,谁就最有福气。在我们辽西,吃完除夕的饺子,有的人家还要把剩下的放回锅里,故意留给村子里没有怀孕的媳妇偷吃——饺子寓意“叫子”。 大年初一要拜年。我们老家那个村子,至今还保留着拜年磕头的习俗。不管在外面的事业做得多大,回到村子里以后,要人乡随俗。这是难得的一份情怀,不管游到何处,家还是在大辽西的丘陵深处。 现在过年,我们却惊讶地发现,年味儿不太浓了。尤其是我们这些“60后”和“70后”,突然地紧迫起来。讲些我们小时候的年俗,努力帮助孩子们找到过年的乐趣。可是现在的孩子,他们能够感受得到吗?日子再快,也不该冲淡我们曾经的快乐。现在的快节奏剥夺了乡村很多乐趣,包括过年的时候,也不能慢下来。 在辽西,要是哪一年过年时停电了,该有多好。 P47-4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