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太宗李世民传/中国历代帝王传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景瀚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天朝史鉴
前言
第一章 秦王扫六合
第一节 少年英雄
第二节 首谋之功
第三节 晋阳起兵
第四节 天下归唐
第二章 阋墙之争
第一节 天策上将
第二节 明争暗斗
第三节 玄武兵变
第三章 太宗皇帝
第一节 太宗皇帝
第二节 良臣魏徵
第三节 安民、抚民
第四节 重农政策
第五节 三省六部
第六节 科举取士
第四章 贞观之治
第一节 广揽人才
第二节 君臣合力
第三节 尊礼
第四节 以法治国
第五节 修史
第五章 大唐帝国
第一节 天可汗
第二节 征服突厥
第三节 丝绸之路
第四节 盛世王朝
第六章 太宗风骚
第一节 文治武功
第二节 贤内之助
第三节 废立太子
第四节 重道求仙
精彩页
李元吉出发之前,与太子李建成秘密商议,他们对高祖说秦王府中的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和秦叔宝都是有名的大将,有他们同去征讨突厥,一定能凯旋,秦王府中能征善战的精锐士卒很多,希望能补充到军队中。李渊觉得这次元吉出征的确是势孤力单,有几个久经沙场的名将保护,能比较安心。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却不这样想,他们计划把秦王府的精兵良将控制在自己手中,好为下一步谋杀秦王做准备。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密谋此事时说:“既得秦王精兵,统率数万之众,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于彼宴别,令壮士拉之幕下,因云暴卒,主上谅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付吾国务。正位之后,以汝为太弟。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可是他们的这一计划还未实行,就被太子率更丞王晊得知,王晊是李世民在东宫收买的密探,他立即向李世民告密。他不但收买了王晊,还收买了东宫另一臣属常何(掌东宫宿卫)。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但知道很多秘密,这使李世民得到了关键性的支持。
李世民得到王晊密报后,立即找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商议对策。长孙无忌等人竭力主张抢先动手,李世民大发感叹说:“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兄弟相残,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在天下人瞩目的皇宫内。但是尉迟敬德对李世民这种被动应付的主张并不赞同。他站起
身疾声说:“人情谁不爱其死!今众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祸机垂发, 而王犹晏然不以为忧,大王纵自轻,如宗庙社稷何?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
长孙无忌也说道:“不从敬德之言,事今败矣。敬德等必不为王有,无忌亦当相随而去,不能复事大王矣!”
尉迟敬德接着说:“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且大王素所蓄养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听了众人的言语,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不再犹豫,准备先发制人,抢占有利时机。于是他下令召回被调离秦王府的两位心腹谋士房玄龄、杜如晦进府共同商议大事。房玄龄为了坚定李世民的决心,故意激怒地说:“皇上已经敕令微臣不得再服侍秦王,今日如果私下进见,必受诛戮,实在是不敢从命。”
李世民听了房玄龄这番话后,果然大怒,解下腰间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说:“玄龄、如晦岂叛我耶?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
尉迟敬德知道房、杜只不过是用话激秦王,看他的决心的。所以他立即去见二人说:“大王已经下定了决心,你们应该立即进秦王府,共谋大事。”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玄武门是最理想的地方,最后决定在玄武门伏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门是长安宫城的北门,是宫廷卫军司令部的所在地,有坚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谁控制了玄武门便可以控制整个皇宫,甚至控制京师,所以玄武门的地位十分重要。当时负责门卫的将领是常何。据常
何墓志铭记载,常何在武德五年底跟随李建成讨平河北,也就是平定刘黑闼第二次起兵。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常何担负玄武门的守卫之事。因为内宫中人多数已被李建成收买,在京师处于劣势的李世民,不得不在玄武门将领身上打主意。为了方便行事,秦王李世民收买了常何,还收买了玄武门的其他一些将领,如敬君弘、吕世衡等。李世民确实是老谋深算,这一颗棋子使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六月三日,李世民把一切都布置好了,便开始实行计划的第二步, 密奏李建成与李元吉的罪行,说他们“淫乱”后宫,并且告发他们想谋害自己,就像李世民自己所说:“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为什么说李建成“似为世充、建德报仇”呢?李世民无非是表白自己只是因平叛之功而被猜忌,这样就可以把相互残杀的责任全部推到李建成与李元吉的身上了。这些只不过是计划中的一部分,无非是想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引到玄武门,以便执行下一步的计划。李渊听后,感到特别不解,想第二天问个清楚。这正中李世民的下怀。
六月四日,李渊先召集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一起商量,看如何处理此事。三个儿子来到之前,李渊和大臣们一直在太极宫中商议,他们以为又是兄弟在闹矛盾,便讨论如何劝解协调。他们当然不会预料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更不会清楚李世民早已经在玄武门布置好人马,常何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人埋伏在玄武门,正等着斩杀建成与元吉。P53-55
导语
他上马善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他将中华帝国这个古老的帝国推向了辉煌的巅峰;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他被少数民族敬若神明,尊为“天可汗”。
冯景瀚编著的《唐太宗李世民传》以他精彩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历史小说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李世民的一生,通过一件件史实的述说凸显、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唐太宗。语言平实自然、充满了故事性、趣味性与知识性。本书历史性与文学性俱佳,“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读者既能读史,又能欣赏传奇故事,两全其美。
序言
在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是
一个伟大的奇迹。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中国就以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集权帝制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之后漫长的两
千多年里,中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并有着几段辉煌时期,包括汉朝、隋唐、元朝和早
清时期,在公元13世纪达到顶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繁荣的文化及贸易中心。以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及火药为代表的众多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的历史与科
技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还拥有发达的农业及手工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华帝国长期的优势形成了巨大的文化优越感:根
据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国是“天朝上国”,
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皇帝就是“天下共主”。翻
开世界历史,这个观点在16世纪以前,的的确确是一
个事实。
拿破仑曾经对英国外交家阿美士德说过:“中国
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旦被惊醒,世界将为之震动。
”拿破仑一生纵横欧洲,数次把多国联军踩在脚下,
如此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什么会对当时的中国有这样的
论断,他的根据从何而来?
翻开世界近代史,我们会发现,在拿破仑所处的
时代,曾经拥有优秀远古文明的区域大多四分五裂,
各自为政,欧洲如此,非洲也如此;而拥有广袤土地
的大国又大多没有久远的文明,俄罗斯如此,美国亦
然;真正能将久远的文明和辽阔的疆域结合在一起的
,仍然只有中国。拿破仑一直试图统一欧洲,因为他
深知:只有将文明的力量与辽阔的疆域结合起来,才
能造就伟大的帝国。
纵观世界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
论:中国的文明能够这样伟大,中国的力量能够这样
让人不敢轻视,一直以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形式存在是
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一个多民族集权帝制国家,所有的权力集中
在皇帝一个人身上。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雄才
伟略的皇帝完全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在中华帝国
的历史上有四百多个帝王,其中十三位杰出的帝王以
其丰功伟绩而彪炳史册,在中华帝国史上,甚至世界
史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一直都以一个大帝国的姿
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各民族用各自的历史共同谱写出
一部中华风云史。秦汉时期,中华帝国把匈奴赶到西
方,引发了欧洲的一系列大动荡;唐朝时期,中华帝
国又把突厥赶到西北,又引发了中亚和东欧的动荡。
至于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一系列
的朝代更替,以及各个朝代中的叛乱分裂或者起义,
都只不过是这个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国的内乱而已。
现在我们回顾这段伟大的中华帝国史,秦始皇,
无疑是这个大帝国的最初缔造者,也就是开国皇帝。
正是由于他的雄才伟略,才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大一
统的所有基础。
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公元前221年是真实意义
上的帝国元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天下,废分
封,设郡县,同文、同律、同衡、同轨,修驿道,筑
长城,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有了一颗“统一的心”。从
此,中国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与独特的文化内涵,把
“大一统思想”作为整个社会和个人的至高理想永恒
地留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血液中。秦始皇也当之无愧成
为中华帝国的始皇帝。
中国封建帝王“皇帝”的称谓由秦始皇开始,他
叫“秦始皇”,就是希望大秦帝国会有接下来的二世
、三世,直至千万世,如此永远继承下去。这一点,
虽然秦始皇的子孙没有做到,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
中华帝国后来所有坐拥江山的皇帝何尝不是秦始皇的
继承者?
史家有个说法叫“汉承秦制”,意思就是刘邦建
立汉朝之后,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大一统制度,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刘邦才是秦始皇的第一个继承者。秦
末天下大乱,项羽首先在争夺天下的霸业中胜出,但
遗憾的是项羽根本没有建立中央政权的意识,而是把
诸侯全部分封到各自的领地为王,他的做法实际上是
让中国再次回到战国时代的大分裂中去,这无疑相当
于一种历史的倒退,所以最后他败给刘邦也就不足为
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是刘邦战胜了项羽,
不如说是统一战胜了分裂。
楚汉争霸同时也开创了帝国的另外一个游戏规则
,皇帝轮流做,英雄不问出处。这个规则的结果就是
“成王败寇”,完美地解决了帝国内部改朝换代的“
正统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最有能力的人成
为开国皇帝,带领帝国一次又一次走向辉煌。
……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雍正时期,君主集权
达到最高峰。雍正的即位过程可谓将中国古代的太子
夺权斗争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即位之后,规定以后的
皇帝必须把继承人的名字写成诏书封存,这就从根本
上解决了皇室继承人纷争的问题。雍正又设军机处,
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
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雍正对经济发展的贡
献也不能忽视,正是由于他在中间的拨乱反正,使得
康熙的一些有效政策得以延续,也使得康熙开创出的
盛世局面得以延续。
雍正之子乾隆是“康乾盛世”的收官者。乾隆在
位六十年,前期,他政治颇为清明,在康熙、雍正两
朝的基础上,将“康乾盛世”局面推向了顶峰。到了
执政后期,乾隆将清政府积累下来的上百年家底挥霍
一空,对外又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进一步耽误了中
国与世界的同步发展,时有英国人形容清朝为“一艘
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从这种意义上讲,乾隆也是
整个中华帝国的收官者。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直言不讳地说:西方之所以长
久以来对中国心存疑虑,就是因为中国一直是一个统
一的大国。
“统一”就是打开中华文明唯一的钥匙。从公元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无论是后世的哪一个封
建君主,争取统一或者维护统一都是他没法抵挡的诱
惑,也是他无法摆脱的宿命。一国不容二主的观念在
这块土地上是如此深入人心,真正成了中国人的民族
基因,也是中华文明历久而弥新、中华民族能够傲立
世界的真正原因。
何君于北京
2015年3月
内容推荐
在中华帝国建立九百多年之后,历史进入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将这个古老的大帝国推向了辉煌的巅峰。
中国历代皇帝中,唐太宗是极少数上马善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的英主。他在位期间,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对周边少数民族,他实行开明政策,安抚首领,鼓励民间交流,被尊为“天可汗”,敬若神明。
翻开冯景瀚编著的《唐太宗李世民传》,层层揭开玄武门风云突变背后的疑点细节,领略千古一帝李世民先发制人的决断和心怀天下的胸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