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
分类
作者 邵燕君//薛静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生产机制研究和文学前沿研究。2004年创立“北大评刊”论坛,2015年创立“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任主持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网络文学评论》(广东省作协主办)特邀副主编、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代表作品:《倾斜的文学场——中国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美女文学现象研究》《新世纪文学脉象》《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等专著。与曹文轩教授共同主编《中国小说年选》(2004—2009,共6本)。当选“2006年度青年评论家”;2013年获第二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后记
为我们热爱的事物树碑立传
薛静
那是2008年的一个冬日,我蹲在北大东门外的过街天
桥上,等面前的小哥给我的iPod贴膜。寒风萧瑟,往来稀
少,隔壁摆摊卖耳机的小哥也揣着手凑过来聊天。得知我
在中文系,耳机小哥立刻兴奋地问我在看什么书,那时我
正在苦哈哈地啃《西方正典》,他们当然不知,待我回问
他们,耳机小哥促狭地朝贴膜小哥努努嘴:“他呀,天天
都在看《鬼吹灯》!”
贴膜小哥憨直地红了脸:“和你们文化人不能比。”
“你别看他不爱说话,他还会给《鬼吹灯》写读后感
咧!”
“不能比……不能比。”
没有想到,十年之后的夏天,我们一群北大中文系的
硕士博士,围坐在邵老师颇具艺术感的MOMA家里,在论坛
男频主编、“看网文长大”的博士吉云飞的提议下,一致
通过将《鬼吹灯》作为中国网络文学盗墓类型的典范,收
入《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之中。
《典文集》和《好文集》的入选篇目讨论会前,我们
这群网络文学的“学者”加“粉丝”,已经暗戳戳地准备
了许久——都希望这两部集子的入选作品,既能够代表网
文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成果,又能够加点我们的理念倾向和
粉丝情怀。涉猎广博如寒凝,自然是拉出了一个长长的清
单;笨鸟如我,也为支持的作品列出了优劣分析和推荐理
由。开会那天,个人榜单先如万箭齐发般在群里刷屏,集
体讨论又如剔肤见骨般稳准狠地解剖。说到激动处,“八
爷”王恺文会一拍桌子,给自己的发言做总结陈词;而作
品被撸时,贴心的玉王总会送上亲手制作的布丁,抚慰我
们受伤的心灵。
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讨论,《典文集》和《好文集》的
入选篇目和备选篇目终于大致确定。虽然精疲力竭,但是
相比我们团队经常出现的论到酣时彻夜不眠,已是相当迅
速。我们都以为最难的选篇就此搞定,却没有想到,选篇
目如谈恋爱,喜欢的人没对象时,是谁有本事谁上的排位
赛,喜欢的人有了对象,就变成了一对一的单挑赛——入
选篇目最先面对的不是编辑、专家、读者的挑刺,倒是我
们团队里面此起彼伏的1V1 Battle(一对一论战)。
大概因为我们在北京开会,影响了身在浙大的陈新榜
师兄的发挥。讨论过后几周,新榜师兄忽然在群里掀起一
轮Battles,新提名多个篇目与入选篇目抗衡。新榜师兄的
打法十分厉害,他不但在群里放出意见,迎接小伙伴们四
面八方的唇枪舌剑,而且小窗敲了许多同学,亲自把作品
链接或文包发来,还有精彩段落和截图奉上。坦白说来,
有些作品我真的没有读过,甚至听都没听过,真是又紧张
又汗颜,赶紧跑去补课。经过一番讨论,师兄提出的大多
数看法,我们最后都达成了比较统一的结论。不过在“小
白文”这一类型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小白文”是网络文学中的庞大存在。一方面,它满
足了大量一般读者的阅读需求,在对欲望简单直接的满足
中,形成了网文特定的套路,沉淀为长期存在的类型;另
一方面,文学性的欠缺始终让它饱受诟病,不但在圈外人
眼里,常常将“小白”与“网文”画等号,认为“网络文
学都是垃圾”,而且在圈内人眼里,也会有“老白”看不
起“小白”的鄙视链存在。
作为二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史”,《典文集》中“
典”意味着什么?是秉承文学性的圭臬,选出超越媒介与
时代的经典,还是依照科学性的标准,选出代表类型显著
特点的典型?师兄旗帜鲜明地表示,如果是前者,那么反
对将“小白”与经典挂钩,反对将“小白文”收入集中。
但是对于网络文学来说,没有“小白”又何来“老白
”呢?正是文笔一般、数量庞大的“小白文”快速直接地
满足了人们的爽感期待,支撑起了网络文学的产业体系,
沉淀出类型套路,探索着欲望与焦虑。在这一基础上,超
越套路、直击人心的优秀作品才有了被创作的可能和被欣
赏的机会。
因此,邵老师也与我们一起重新梳理了“典文”之“
典”。一是典范,这一类型有足够的重要性,这一作品有
足够的代表性,是网络文学发展道路的横向地标;二是经
典,部分作家以“类型文大神”起家,又能在创作中跨越
类型、超越类型,让创作焕发出更大的价值和意义,他们
的优秀作品,可以说代表了网络文学的纵向高度。纵横之
间,让《典文集》得以兼容“经典大神”与“小白作者”
,勾勒出了网络文学这二十年来建立的宇宙。
秉承着这一理念,经过随后大大小小的屡次Battles
,我们一步步将网络文学的历史和各种类型的发展梳理得
更为明晰,同时也对自己的阅读趣味、情感立场,甚至生
命经验和价值观念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在都市言情类型
的讨论中,邵老师看到的是很多“霸道总裁”潜藏的情感
暴力,我吐槽的则是某些拥趸甚多的作品文笔实在赶客,
现在已经很少在看言情的映萱,则为我们讲述了《何以笙
箫默》的连载如何陪伴了许多人的青春,读者对它的阅读
又基于怎样默认的“设定”进行。起点女频代表作家希行
的入选看似没有疑问,但在作品的选择上却也让我们费了
目录
序言: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 邵燕君
经典性作家代表作
将夜 猫腻
[推荐词执笔人:邵燕君]
大明妖孽 冰临神下
[推荐词执笔人:陈新榜]
赘婿 愤怒的香蕉
[推荐词执笔人:吉云飞]
默读 priest
[推荐词执笔人:邵燕君]
二零一三 非天夜翔
[推荐词执笔人:肖映萱]
类型文代表作
悟空传 今何在
[推荐词执笔人:白惠元]
诛仙 萧鼎
[推荐词执笔人:王恺文]
何以笙箫默 顾漫
[推荐词执笔人:王玉玊]
步步惊心 桐华
[推荐词执笔人:薛静]
鬼吹灯 天下霸唱
[推荐词执笔人:吉云飞]
回到明朝当王爷 月关
[推荐词执笔人:李强]
无限恐怖 zhttty
[推荐词执笔人:王恺文]
凡人修仙传 忘语
[推荐词执笔人:田彤]
斗破苍穹 天蚕土豆
[推荐词执笔人:王恺文]
临高启明 吹牛者
[推荐词执笔人:李强]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关心则乱
[推荐词执笔人:薛静]
全职高手 蝴蝶蓝
[推荐词执笔人:高寒凝]
名门医女 希行
[推荐词执笔人:薛静]
奥术神座 爱潜水的乌贼
[推荐词执笔人:王恺文]
俗人回档 庚不让
[推荐词执笔人:李强]
后记:为我们热爱的事物树碑立传 薛静
精彩页
【节选】
第二卷 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选择
风雪中,大黑伞缓缓来到宫门前,在大唐文武百官身前停下,然后收拢,露出伞下宁缺和桑桑的身形。
皇城之前一片死寂,只能听到寒风卷着雪片的呜咽声,雪片落在护城河冰面上的簌簌声,还有人们自己的呼吸声。
这些大人物看着宁缺,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似乎非常不解在夏侯大将军离京这日,书院十三先生想做些什么。
复杂神情和困惑,其实都是掩饰。
他们都清楚那个传言,知道军方曾经调查过宁缺与那些椿命案的联系,所以能够猜到他的来意,只是从夏入秋再至寒冬,长安城已经平静了很长时间,在全世界都以为宁缺已经放弃的时候,他却真的出现了。
一片沉默中,众人神情警惕,隐藏不安,看着宁缺。人群中的文渊阁大学士曾静,看着宁缺身旁的桑桑,更是面露担忧神情。
亲王李沛言向前缓缓走出一步,看着宁缺隐怒说道:“你想做什么?”
许世将军面无表情地看着宁缺说道:“如果你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刺杀我大唐王将,我会非常佩服你的勇气以及愚蠢。”
大雪持续向皇城飘落。
宁缺拂掉肩头上几片厚雪,说道:“我就算有这种勇气,也不会愚蠢到这种程度,只不过既然我来了,那么总要做些事情。”
许世淡淡嘲讽说道:“唐律在前,你又能做些什么?”
皇城门洞前的这番变化,惊动了羽林军和大内侍卫,先前送夏侯出宫的太监首领更是早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向宫内跑去,想要把这里的消息告知皇帝陛下。
朝廷很多属员从广场周围走了过来,走到大人们身后,撑开伞,替大人们遮挡风雪。朱墙之前,顿时开了很多不同颜色的花。
宁缺的大黑伞已经收了,被桑桑拿在手中。主仆二人就这样平静地站在风雪中,看着面前那些越来越多的伞。
伞的阴影,把大人们的脸颊笼罩进去,便再也看不到他们脸上的情绪,也无法看到他们眼眸里的所思。
宁缺看着许世平静地说道:“唐律为先,这是书院的铁律。我身为书院弟子、夫子学生,当然会遵守,所以日前军方调查我是不是那些凶案的嫌犯,在我看来实在是荒唐到了极点的事情。”
许世微微皱眉,说道:“朝廷这么多位老大人,站在风雪之中与你对话,难道就是要听你替自己洗清冤屈?”
宁缺没有再理会这位大唐军方的领袖,转身望向夏侯,说道:“很多人都在猜我会怎样做,相信你也一直在猜,事实上从决定要杀死你的那天开始,我自己都在猜我会怎样做。”
确实如此,皇城前这些大唐帝国最重要的大人物,都一直在猜测宁缺会怎样做,哪怕此时看着他出现,也不知道他准备怎么做。
寒风寒雪朱墙渐冷,宁缺看着夏侯认真说道:“直到秋天的时候,我才终于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我要挑战你。”
……
宁缺从桑桑手中接过一把小刀,用刀锋刺破自己的左手掌心,然后开始移动。刀锋在掌面上移动的速度很缓慢,锋利的刀口缓慢割出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开始渗出,翻出的略白肉皮瞬间被染红。
皇城前响起一片惊呼,以及倒吸冷气的声音。人们看着刀锋在他掌心缓慢割行,仿佛觉得锋利的刀尖正在割自己的身体,异常痛楚。
宁缺没有受到这些惊呼的影响,脸上的神情很平静,非常专注,似乎不是在割自己的手掌,而是要在掌心刻出一朵花。
“宁缺,你疯啦!”
文渊阁大学士曾静,再也无法保持沉默,满脸焦虑地走出人群,看着桑桑厉声呵斥道:“你还不赶紧阻止他!”
桑桑低下头,看着踩在雪中的靴子。
亲王殿下的脸色骤然间变得异常苍白,许世将军飘舞的雪眉骤然间降落,仿佛难承重荷,皇城前所有人的脸色都异常震惊。
只有夏侯依然面无表情,沉默不语。他平静而专注地看着宁缺割开自己的手掌,阴影中那两道铁眉缓缓挑了起来。
令场间众人震惊,甚至匪夷所思的,不是宁缺自割掌心可能带来的痛苦,而是他这个动作所代表的含义。
唐人尚武,性情简单而直接,一言不合便往往挥拳相向,决斗便成了长安城里最常见的风景。两年前春天的那个夜晚,宁缺和桑桑从渭城回到长安,当夜便在街头看见了一场决斗。
当时他对身旁的小侍女解释过,长安城决斗的规矩是割袖代表挑战,而那被称为活局,只要分出胜负便好;可如果挑战者割自己的左手掌,便代表这场决斗是一场死局。
此时在皇城风雪中,宁缺缓慢地割开自己的左手掌心,便代表着他今天向夏侯发出的挑战,并不是先前人们所以为的以精神安慰为主,而是一场必分生死的死局。
在场的文武官员们,虽然地位尊崇,不可能遭遇挑战,但毕竟都在长安城里生活,哪里会不知道这个极出名的规矩。
所以他们震惊,甚至脸色苍白。
今天的这场挑战,在他们看来,理所当然是夏侯大将军必然会获胜。然而如果真是一场死局,宁缺如果死了,以他夫子亲传弟子的身份,依然会对大唐朝堂带来极恐怖的冲击。
P7-9
导语
漓江版年选,一年一度的文学盛宴,源自二十二年如一日的品质守护,众里寻它,您信奉好作品,我们信奉您。
邵燕君、薛静主编的《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既有经典性作家比如猫腻、冰临神下、愤怒的香蕉等经典作品,又有比如今何在、顾漫、桐华、月关等类型文大神代表作,都是网文界甚至主流文学界影视界极具代表、极具影响力,并得到网友高度认可的为数不多的二十部重要作品。篇目风格涉及网文创作的诸多类型,穿越、悬疑惊悚、游戏、奇幻、二次元、异界、种田、玄幻仙侠、宅斗、都市言情等,丰富多样。每篇节选网文前都有作者简介、作品简介、类型标签、推荐词、故事梗概等,后有选文所来自网站的二维码,利用当下的传播媒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延伸,之后还有数条粉丝们的评论选摘,或简单,或深刻,或赞赏,或不足,都有呈现。
序言
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
邵燕君
2017年左右,网文界突然传出一种“传统网文”的说
法。这个说法让人错愕,却又恰如其时——与研究界为网
络文学写史的冲动恰好合拍。甚至可以说,多亏有了这么
一个网文界原生的概念,使“网络文学20年”的断代史叙
述有了一块扎实的界碑。
一、网络文学是否可以谈经论典?
任何一种文学断代史叙述的成立都是以某种“终结”
为前提的。“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终结者”是新中国成
立以后的当代文学,“50—70年代一体化当代文学”的“
终结者”,是“新时期文学”。那么,“传统网文”的“
终结者”是谁呢?应该是自2013—2014年开始成型(如“
梗文”“宅文”),2015年(被业内称为“二次元资本年
”)后日益壮大起来的“二次元网文”。“二次元网文”
开启了网络文学的新阶段,也只有新形态作为“他者”出
现,“传统形态”的核心特点才能更明确地显现出来。
关于网络文学的定义,笔者一直强调其媒介属性。并
非“文学性”不重要,而是如果不把“网络性”说清楚,
所谓的“文学性”一定是以“纸质文学”的文学性为模板
的。网络文学向“二次元”、数据库写作的方向的发展,
正进一步标明了网络文学的新媒介属性。以此反观,网络
文学发生发展、确立基本形态的前20年,正是文学从纸质
时代迈向网络时代的过渡阶段,目前,这个过渡时期的网
络文学形态在网文界有了一个名号:传统网文。
在为《2016中国年度网络文学》所写的序言《“古典
时代”迈向“巅峰”,“二次元”展开“新纪元”》里,
笔者曾谈道:“网络文学之所以被人们解读为‘通俗文学
的网络版’,其实是出于其作为‘印刷文明遗腹子’的惯
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显示了网络文学高度和深度的
经典性作品,代表的是网络文学‘古典时代’的成就。仅
仅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出身于草根的网络文学就能积蓄
起迈向‘巅峰’的力量,这实在令人欣慰。但‘巅峰’往
往意味着转折——或许这样的‘巅峰之旅’还要持续几年
——与此同时,新纪元也正在‘二次元’世界中渐次展开
。”
今天看来,“传统网文”的说法远比“古典时代的网
文”准确传神,并且,与“传统文学”自然排列成序。十
年前,以文学期刊为中心的“当代文学”被横空出世的“
网络文学”骤然“升格”为“传统文学”;十年后,尚未
被“主流文坛”完全接纳的“网络文学”已经被内部“升
格”为“传统网文”。网络时代的变化之快,不能不令人
唏嘘。
然而,也正是由于“传统网文”形态的确立,使“网
络文学20年”的总结有了谈经论典的合法性。
我们今天所说的经典,并非泛泛意义上的“不朽之作
”“传世经典”,而是有着文学史样本意义的,这些文学
史的写作权力一直掌握在现代教育机构的手里。可以说,
我们心目中“伟大的文学传统”基本是以“西方正典”为
蓝本的,其建构过程内在于西方现代文明进程,其核心特
征也正是现代性的核心特征——“宏大叙事”——这正是
利奥塔等后现代理论家从“后现代状况”出发回溯性揭示
的。宏大叙事是一种逻各斯中心的总体性叙事,昭示着这
个世界有一个“总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开头,有发展,
有高潮,有结局,是线性演进的,有终极目的的,有乌托
邦指向的——这正是长篇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叙
述模式。现实主义小说以“镜”的承诺为“现实本质”赋
予文学的形状,以“灯”的指向内置了浪漫情怀,形成了
人类迄今为止最具有普遍性的文学叙述模式和阅读心理结
构。
宏大叙事模式在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瓦解
,其社会心理转型的时间节点,按照东浩纪的说法,在西
欧是在一战之后,在日本是在二战之后,在中国是在1990
年代。宏大叙事凋零之后,“纯文学”方向发展出“现代
派文学”,直面价值的虚空;通俗文学则向幻想文学的方
向发展,以“捏造的宏大叙事”(或称“拟宏大叙事”)
进行替代性补偿。对中国网络小说产生最大影响的三个文
学源流的代表作——托尔金的《魔戒》(欧美奇幻文学)
、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日本太空歌剧式的小说
和动漫创作)、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国通俗文学)——都
是典型的“拟宏大叙事”。
中国原创网络小说兴起于新世纪前后,此时,中国社
会也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对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而言
,可以说正发生着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从整
体社会的价值结构而言,正发生着从启蒙时代向“后启蒙
时代”的转型。网络文学的“第一世代”以“70后”“80
后”为主,他们是启蒙文化哺育长大的,或许在具体的价
值观上与父兄辈有代沟,但价值模式和心理结构上仍然是
具有延续性的。并且,青春期遭逢价值解体,更需要“拟
宏大叙事”的替代性满足,这也是他们热衷网络文学的动
力之一。“第一世代”是“传统网文”的主要创作和阅读
群体,所谓“屌丝的逆袭”就是一种“拟宏大叙事”的变
体——以升级模式代替了深度模式,以成功模式代替了成
长模式。
十几年后,待到成长于宏大叙事凋零之后的世代登场
,叙述模式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拟宏大叙事”变
为“大型非叙事”。这个被称为“九千岁”(“90
后”“00后”)的世代是中国的第一代“网络原住民”,
成长过程中深受日本ACG文化影响,应该说,与生俱来的网
络媒介环境使他们比日本第一代御宅族更具有东浩纪在《
动物化的后现代》一书中所说的“数据库动物”的属性。
或许他们未必像东浩纪所判断的那样“不需要大叙事”,
而是如一位“90后”研究者自我言说的,同时患有“宏大
叙事稀缺症”和“宏大叙事尴尬症”,因此,或可称为“
后宏大叙事的世代”。对于宏大叙事,他们总是一边建构
一边拆解。在以“吐槽”“玩梗”为特征的“二次元”创
作中,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拟宏大叙事”都是可供
拆解、挪用、进行“二次创作”的数据库素材。
在“二次元”转型后的网络写作中,如何讨论经典性
的问题,或者是否还该用经典性这个概念来讨论文学性,
这本身是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
察,无疑,也需要更全新的视野。所以,幸亏有“传统网
文”这样一个概念,使得我们对“网络文学20年”经典化
的讨论有一个基本限定。
……
在《好文集》的编选过程中,尤其在激烈的争辩和强
势的安利中,我们对自己的文学观、价值观、情感结构和
审美结构都有了更清晰的自省认识,并且获得了特别难得
的拓展。
关于选目,需要说明的是,《典文集》与2016年出版
的《网络文学经典解读》具有延续性,对其错漏有所补充
,对其篇目也有所更替。替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类
型文进一步发展阶段的代表作代替创始阶段的开宗之作,
如“奇幻文”以《奥术神座》(爱潜水的乌贼)替代《亵
渎》(烟雨江南),“修真文”以《凡人修仙传》(忘语
)替代《佛本是道》(梦入神机)。一种是原本两难取舍
,这次就“另表一枝”。如“盗墓文”里,《鬼吹灯》和
《盗墓笔记》双峰并立,上次选了更引发同人创作热潮的
《盗墓笔记》(《盗墓笔记》本就是《鬼吹灯》的同人小
说),这次就选了《鬼吹灯》。“宫斗·宅斗”类中,上
次选了“宫斗文”《甄嬛传》,这次就选了“宅斗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且,从小说创作水准来
看,《知否》比《甄嫒传》更成熟,并且没有被指抄袭的
困扰。另外,从“传统网文”的概念出发,具有较多“二
次元”元素的“宅文…‘梗文”都没有收入《典文集》,
而是以个人推荐的方式收入《好文集》。
感谢王鑫、谭天、李皓颖、刘心怡等同学帮助完成部
分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典文集》《好文集》一共收入40部网文,虽然数目
已然不少,但相对于网络文学20年海量创作,必然是挂一
漏万。有的作品影响力极广,有的作品口碑极高,但是未
能入选。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作为某个类型文的代表
作不是最典型的;第二,编选者里恰好没有该书的铁杆粉
丝。这是至为遗憾的。
或许需要重申一下,这是一个学术趣缘团体的推荐榜
。我们再一次实践学者粉丝的研究方式——《典文集》更
偏重学者的视野和方法,《好文集》更偏重粉丝的情感和
立场。或者更简单地说,《典文集》是我们作为“粉丝型
学者”的网文史导读,《好文集》是我们作为“学者型粉
丝”的同好安利。与传统的研究方式不同,这个榜单不宣
称“客观公正”,而强调“主观公正”。我们在亮明自己
的身份、立场、趣味、原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自愿负
责,以为记录,以期交流。
内容推荐
《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由邵燕君、薛静主编,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编选而成,对发展了20年的网络文学做文学史梳理,挑选5位经典性作家、15个网文类型代表性作品共20部,进行推荐性点评,如《将夜》(经典性作家猫腻代表作)、《悟空传》(今何在,大陆网络小说开先河之作)等。
它不止网文本身,还有简介,有推荐词,有鲜活的粉丝态度,这就让单篇动辄数百万字体量的网络文学作品,有了以群像的姿态走向纸媒的恰当方式和可能。我们力图开创一个不可多得的、有着范本意义的独特年选品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