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美的发明(第2版)/最美中国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季海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季海著的这本《最美的发明(第2版)》着眼于“创新中国,引领世界”,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发明的科普读物,精选了60余项有较大影响的发明创造。除了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还讲述了中医中药、十进位制、勾股定理、浑天仪、瓷器、丝绸、冶金、茶和茶文化、算盘、风筝等重要发明,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医药、航海、钻探、建筑、文化艺术、生活娱乐等诸多领域,内容全面丰富,可读性强。书中配有100余张珍贵图片,通过诗情画意般的描述,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每项重大发明的诞生过程,并对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发明家做了简要的介绍。
目录
天工开物
火柴:点燃文明的火种
播种机的始祖——耧车
车的传说
纺车的变迁
话说石磨
鲁班造锯
铁犁的进化史
活塞风箱:最早的鼓风机
神奇的避雷针
传动带:动力的输送者
千变万化的提花机
高效的龙骨水车
记里鼓车:出租车的祖师爷
晶晶亮,透心凉——古时的制冰技术
偶人:最古老的机器人
独轮车:山高路远任我行
寻找会燃烧的石头
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深井钻探
趣话吊桥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蔡伦造纸
长江的卫士——三峡船闸
生活妙助
最早的纸币——交子
伞:半为遮雨半遮羞
丝绸:华美的乐章
被中香炉:陀螺仪的前身
瓷器:中华文明的象征
豆腐传奇
魔镜:青铜器中的瑰宝
鱼洗为什么会喷水
筷子——让人变聪明的餐具
酿酒,从杜康说起
中国螺旋:从竹蜻蜓到直升机
熨斗的发明
中华神针
麻沸散:奇妙的麻醉剂
峨眉道士的妙方
艺文斐然
永不停步的走马灯
风筝物语
从孔明灯到热气球
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黑白世界的较量
对决在楚河汉界
震撼人心的韵律
现代足球的祖先
捶丸: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
中国功夫威震八方
内外兼修的运动
降落伞:在空中起舞
宇宙探究
司南:东西南北辨方向
有趣的立体地图
候风地动仪:倾听大地的声音
浑天仪:天文学家的好助手
八卦图中的奥秘——二进位制和十进位制的演变
发现勾股定理
让∏更加精确
负数:并非胡说八道
算盘:资历最老的计算器
漏刻:与时间为伴
数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序言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
,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
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
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
”、“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
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
、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比如说孟子
、苟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等,都对人生保持
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
基本精神,即对待人生、社会的积极进取精神;服
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
的思维模式;善于协调,讲究秩序,在人伦日用中
保持满足和平衡的生活习惯……中国文化的源头如
此,决定了汉民族的心理结构和精神走向,包括汉
民族理想追求、文化风格以及审美倾向。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
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遵从天地人
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
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比如说孔
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
,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
,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
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
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
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
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
合为一体。这种贯穿着士大夫精神的人生价值观,
让人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越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
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或回
归自然,在前进和后退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
意趣。这就是中国历代土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
艺术清洁精神。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
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
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
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
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
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
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
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
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
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
。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
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
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
”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
,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
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
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可以说
,这些朝代,是中国最具审美价值、最开人们心智
、也最出艺术珍品的年代。也因此,很多艺术种类
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
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
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
明月,如古松苍翠。从审美上看,由于存有或明或
暗的观照,存有人格与事物的交融,主题得到了提
升,感悟与生命同在,境界与天地相齐,一种深远
的“禅意”油然而生……从总体境界上来看,这一
阶段的各类艺术形式,达到了各自的高峰。它们是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
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
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
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
社会和人生的自由度越来越窄,艺术的想象空间越
来越逼仄,艺术作品的精神高度下降。随着“程朱
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
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
,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
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
、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
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
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
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近现代之后,由于社会动荡,战乱连连,再加
上西方现代化所导致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渗入
,中国的文学艺术遭到了进一步摧残,传统的艺术
精神更进一步沉沦。艺术的政治化倾向、实用主义
倾向和世俗主义倾向抬头,这直接导致了真正的艺
术精神缺失,艺术的品位下降,高蹈精神向世俗俯
首,自然和自由变身为功利和实用,士大夫精神更
是变身为犬儒主义。中国近现代上百年的屈辱和战
乱,更使得中国自古以来高洁的审美观变得扭曲和
肤浅:黄钟大吕变成田野俚语,布衣青衫变成了披
红挂绿,古琴琵琶变成了锣鼓鞭炮,洁身自好变成
了争相取宠,安详宁静变成喧哗骚动,幽默风趣变
成庸俗不堪……如果说是与非,美与丑是人类最基
本标准的话,那么,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基本标
准都在丧失,很多人已分辨不了是与非,也分辨不
了美与丑。“文革”时期八个脸谱化的样板戏在左
右着中国人的全部精神生活,这样的现象,又何尝
不令人扼腕叹息!
如果说中国当代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的话,那
么,以我的理解,当代教育最大的失败,甚至不是
传统丢失、精神扭曲以及弱智低能,而是在美育上
的缺失。这一点,只要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们,就可
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对
于生活没有感觉,对于美丑没有鉴别的人。他们所
拥有的,只是功利,只是物质,只是金钱,只是对
美丑的弱智的鉴别和判断。这些人不仅仅是一些教
育低下的人,甚至,一些貌似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
是这样——他们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有很好的教
育背景,但在美丑的辨别力,以及对于艺术、心灵
的觉察力、感悟力和理解力上,同样表现得能力低
下、缺乏常识。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是我们多年以
来的教育缺乏美育,缺乏精神导向的结果。一个人
的审美,是与道德和智慧联系在一起的,审美的缺
失,实际上也是道德和智慧的缺失。一个对美缺乏
判断力的人,很容易在人生中缺乏动力和方向,也
很容易被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极端主义、工业
主义所奴役,成为过度现代化的牺牲品。在很多时
候,这种人不可能是一个丰富的生命,只是一架精
神匮乏的机器。
现在,这一套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
的“最美中国丛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
一些“寻根”和美育上的缺失。该丛书旨在“重建
中国优美形象,重构华夏诗意生活”,通过对古代
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风景民俗、器物发明
等的重新梳理,重新发现中国特有的美,倾情向世
人推介这种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传承。这套书知
识精准,图文并茂,力求童趣与大美的融合,悦目
和感人的统一。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这一
套书,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它可以让人知
道,什么是中国的最美,什么是中国真正的美。继
第一辑十本书受到业界、读者的广泛好评之后,合
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又趁势推出第二辑“物华灼灼”
和第三辑“文质彬彬”,加在一起又有20本,这两
辑丛书在第一辑相对比较宏大叙事的基础上,着力
聚焦中华文化的细节之美,视角更为开阔,叙述更
为细腻。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上个世纪初,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提
出过著名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五育”为: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
观教育、美感教育。其中,美感教育尤其有特色,
蔡先生还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闻名于世。在
蔡元培看来,美育是宗教的初级阶段,对于没有宗
教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美育教育是一种基础,并且
相对宗教,美育更安全,更普及,也更为人接受。
通过美育,可以培育出道德是非的基础,培育出向
上的力量。虽然蔡元培的这一观点引起过一番争论
,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美的熏陶,有对于美丑的
正确判断,怎么都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并且,美与
是非,与善恶,与道德,与人类的心灵,与这个世
界的根本,是联系在一起的。以对美的判断和感知
为出发点,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
国人曾经的艺术生活,了解一个民族的内心世界;
从而进一步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规律,与身边的
一切做到和谐相处,都是大有好处的。
也许,这套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导语
《最美中国丛书》旨在“重建中国优美形象,重构华夏诗意生活”,通过对古代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风景民俗、器物发明等的重新梳理,重新发现中国特有的美,倾情向世人推介这种美,以期真正的美得到传承。这套书知识精准,图文并茂,力求童趣与大美的融合,悦目和感人的统一。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这一套书,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它可以让人知道,什么是中国的最美,什么是中国真正的美。
季海著的这本《最美的发明(第2版)》就是该套丛书之一,选取我国古代62种发明做介绍,展示了其内在的美。
精彩页
铁犁的进化史

刀耕火种,是远古时期人们的农业经营方式,石刀、石斧、木棒是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当这些工具发展到铁犁的时候,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类农具发展史上,没有哪一种农具像铁犁一样,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影响,它所带来的变革,使中国农业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它传人欧洲,并被大量仿制而获得普及后,欧洲才掀起近代农业革命。而正是欧洲农业革命,才导致了工业革命的产生,使西方国家后来居上,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直到18世纪初,欧洲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以一种效率低下、极费体力的方式犁地,这种方式是对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早在公元前6世纪,处于春秋时代的中国就摆脱了劣质犁的束缚,用上了铁制犁。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说:“铁犁的发明是人类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里程碑。”

在中国古代,最初的耕作农具是耒、耜。耒是由挖草根的尖木棒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一种下部绑有踏脚横木的尖木棒,后来演变为下部膨大的双齿耒。耜是一种由石片演变而来的掘地工具。这两种工具各有优点,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耒耜”,它可以看作是犁的最早雏形。
到了夏朝,人们“始作牛耕”。有牛耕,自然要有犁。春秋战国之际,牛耕的推广,使犁的应用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在今河北易县、河南辉县,还有陕西关中各地,都发现了大量的战国铁犁铧,说明犁已从过去的石制演化为铁制。从耒耜到铁犁、从人耕到牛耕,是人类农业生产技术的一项重大变革。
公元前6世纪,铁包木或实心铁犁已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犁,在质量上比西方通用的阿得犁好得多。希腊与罗马的阿得犁通常是用短绳捆在犁的底部,同中国犁相比,它们既不坚实又不牢靠,即使是用铁制作的也是如此。
公元前4世纪,框架犁在农业生产中普及开来。这种犁使用了可调节杆,可以调整犁片与犁梁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精确地控制犁地的深度。从技术上来看,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犁。
随着炼铁和铸造技术的提高,被称为“辅”的犁铧研制成功。这类犁铧在设计上比较先进,呈脊形,以便于犁土,而挡板以平缓坡度向上朝向中心,将土从犁上抛开。当时的秦国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措施之一就是改进铁犁形制,推广牛耕铁犁,以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三
到公元前2世纪,大量生产铸铁农具的私人作坊已遍及中国。汉代朝廷在许多省份建立了大的官营铸造厂。铁器在百姓中已被相当普遍地使用,因此铁犁对普通人来说,是很一般的东西。
西汉时的中国,农业生产的效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当时,犁的宽度普遍已超过15厘米,能够开沟作垄。带有犁壁的铁犁不仅可以将土轻松掀到一边,而且能配合犁铧打出不同的田埂。
犁地离不开牛。到了西汉末期,已经出现了一人一牛的犁耕法,这种牛耕形式至今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总的看来,汉代耕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犁床比较长,优点是具有摇摆性和速耕性,缺点是只适合浅耕,不适合深耕;另一个是犁辕又直又长,故称直辕犁。直辕犁耕地时缺乏灵活性,调头拐弯都不方便。

进入唐代,犁的使用发生重大改革,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就是江东犁的出现。江东犁是以最早出现此犁的地区名命名的。唐人所谓的“江东”,就是江南。江南水田种植稻作物。水田面积小,种植稻作物迫切要求耕犁节省畜力,灵活转弯,所以耕犁的改革首先发生在江东。
江东犁由十一个部件构成,有四处重大改进:一是犁辕由长直改为短曲,故称“曲辕犁”。这样一来,犁辕缩短了,操纵起来更加灵活,便于回转,节省畜力。直辕犁的牵引一般采用二牛抬杠的方式,而曲辕犁只用一牛牵引即可。二是增装了犁评,可以满足深耕、中耕、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可以将翻起的土块推到一旁,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够去除草根,将杂草变为肥料。四是设置了犁架,并用绳索连接牛轭,避免耕牛被木辕摩擦受伤。
曲辕犁是唐代劳动人民对传统耕犁进行重大改进后制造而成的,是我国农耕史上的重要成就,标志着我国耕作农具的成熟。中国耕犁至此基本定型。

根据外国农学史专家维尔特的研究,传统耕犁在全世界有6种,即地中海勾辕犁、日耳曼方型犁、俄罗斯对犁、印度犁、马来犁和中国框形犁。其中,最先进的是中国框形犁。所谓中国框形犁,就是曲辕犁。因为曲辕犁的床、柱、梢、辕四大部件构成框形而被称为中国框形犁。
在欧洲,直到中世纪才出现犁,犁壁也比较粗糙和笨重,故而耕犁需要四头、六头甚至八头牲畜拖拉,而且在犁地过程中,人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从犁上抓土和杂草,造成耕地的效率和质量不高。相比之下,中国框形犁只需要一头牲畜拖拉,耕地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17世纪,带有犁壁的中国犁由荷兰海员带到了欧洲,迅速被大量仿制,有力促成了欧洲的农业革命。
铁犁的发明、应用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