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过去五年,中国新创企业高速增长,很多人被时代点燃了人生理想,以百倍激情投入到创新创业大潮中。然而很快人们就发现,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与坎坷,有的甚至跌入深坑无法自拔。 危机来自于方方面面,亲密挚友反目成仇、公司元老偷挖墙脚、创业兄弟反戈一击、投资人预设陷阱、合作伙伴暗藏心机,商业江湖里,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但失败总是在重复发生,那么地相似,在不同的创业公司。 如何让更多的创业者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我们需要知道前进的道路上有哪些坑。《创业突围(跨越企业成长的12个陷阱)(精)》作者郑旭以其八年多创业教育的经历,精心整理了十二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创业陷阱。 这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借鉴了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在每一个真实案例之后,都给出了实用的管理工具。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读他人的故事,我们要防止类似的故事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入坑,走出困境。 作者简介 郑旭,中国最早一批创业教育工作者,与陈春花、何志毅教授联合创办了中国最个创业商学院,目前是华创互动教育研究院院长、科技部在库专家。他开发的“创业路径与死亡陷阱”模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创业中的致命要素,将无数创业者从混乱的管理中解放出来。郑旭老师在中国最“团队式学习”的创业教育模式,通过构建学习型创业组织,帮助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郑旭老师是中国创业教育的杰出专家,先后应邀担任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导师、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评审专家、科技部人才中心创业导师、“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评委、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委、“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导师、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创业导师、金鸡湖创业导师、《梦想创业团》创业导师、《科技大碰撞》创业导师等。 他培养的学员包括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洪清华、PPTV创始人姚欣、易迅网创始人卜广齐、齐家网创始人邓华金、天天果园创始人王伟、庆科信息创始人王永虹等一大批中国最创业企业家;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有着超过10年的EMBA项目经验。 目录 推荐序一 创新引领未来 倪光南 推荐序二 创业是一项伟大的修炼 何志毅 作者序:创业维艰,很多“坑”是可以避免的 前言:时代总是在造就创业机遇 一、元老篇:从劳苦功高到偷挖墙脚 创业秘籍:如何让员工正确产生绩效 二、骨干篇:最佳员工变成了落后干部 创业秘籍 别让人才瓶颈拖了公司后腿 三、授权篇:创业兄弟最终反目成仇 创业秘籍 打造公司的职业化体系 四、友情篇:亲密挚友成了陌路人 创业秘籍:“知行合一”的正确方法 五、融资篇:公司拿到投资之后 创业秘籍:爆发式增长,公司准备好了吗? 六、转型篇:不懂行让我血本无归 创业秘籍:老板,最重要的是“控局” 七、跨界篇:高科技创业,看起来很美 创业秘籍:战略创新,谨防基因错位 八、投资人篇:资本套路将我几乎逼上绝路 创业秘籍:如何识别靠谱投资人 九、股权篇:我差点被赶出自己创办的公司 创业秘籍: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控制权 十、合伙人篇:重金引来的合伙人把公司带入歧途 创业秘籍:如何选对合伙人 十一、顾问篇:股权换服务,捷径还是篇? 创业秘籍:如何用股权撬动人力资本 十二、合作篇:与大公司的合作让我深陷困境 创业秘籍:与大公司合作需量力而行 十三、实战落地篇 “《创业突围》团队私董会”操作指南 鸣谢
序言 创新引领未来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建成“创新型国家”,技术 创新非常重要,目前我们的实体产业是“大而不强 ”,因为我们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正如最近的“ 中兴事件”,整个通信产业的半壁江山受到重大影 响,这给中国产业界敲响了警钟。 以前有种说法:“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 船。”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产业界长期关注 的是应用层面的技术,而且能借鉴的技术就不想原 创,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度相对不高,这使我们难 以摆脱在核心技术方面依赖国外先进技术的局面。 例如,中国使用windows(操作视窗)已有20多年,虽 然付出了上百亿美元,让出了95%以上的桌面电脑 市场,但至今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根本没有得到发 展;汽车领域付出的成本更高,也在发生同样的故 事。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不但我们的供应链会给 人“卡脖子”,信息安全也会被人“卡脖子”,这 种担忧绝非杞人忧天:2010年9月,伊朗核设施突遭 来源不明的网络病毒攻击——西方学者为该病毒冠 名“震网”。由于“震网”的袭击,纳坦兹离心浓 缩厂的上千台离心机报废,刚封顶的布什尔核电站 不得不取出核燃料并延期启动,事件所造成的严重 后果,令世人震惊。 无论为了国家安全,还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中 国都应当重视国产品牌,发展国产硬件和软件。有 人说中国产品不好用,事实上绝大部分1.0版本的产 品都是不好用的,那不好用就不去做了吗?还得做 。版本更新是一个过程,没有1.0哪有2.0?中国突 破核心技术难题、发展自主创新,需要有一大批创 新型企业的诞生和推动。 创新首先都是建立在个人创新的基础上,很多 创新开始时是个人的奇思妙想,然后想办法做出原 型产品,然后变成一个团队,再变成一个企业。创 业者就是把创新想法转变为创新商业价值的人。这 条路很不容易,要解决很多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要 忍受普通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我很高兴看到《创业突围》一书的出版。这本 书系统地汇集了公司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 折和失败,对经营企业经验并不丰富的创业者而言 ,非常有指导意义。读完这些现实中真实的故事, 我们看到很多失败的原因都是很偶然的甚至是微不 足道的一些因素,但是创始人缺乏警惕性,没有在 危机早期进行干预和管控,使问题越来越大,最终 难以收场。 创业并不害怕失败,或者说失败是难免的,美 国硅谷也是这样,允许失败,很宽容。但包容失败 并非放任失败,毕竟失败的痛苦是巨大的,对于创 始人、创业合伙人、员工、投资人、客户等,都是 一种伤害。我们要努力避免失败,特别是在有前车 之鉴的情况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难能可贵的是 这本书在每个创业案例之后给出了富有深度的解析 ,以及对应的经典管理工具。仅仅看到失败是不够 的,失败背后的深度原因是什么,面对相似的情况 ,是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则加以处理,作者给出 了很好的回答。 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应放在最有意义的事上,现 在中国青年面临历史上难得一遇的创新创业机会, 国家和民族也呼唤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崛起,我很期 待新一代的科技企业家的成长。对于中国经济的未 来,我在此提出四个关键词: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衷心期待我国的创新创业 局面越来越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导语 硅谷文化的灵魂,《硅谷百年史》《人类2.0》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北大教授何志毅,资本大咖、知名企业家联袂推荐。 创业是“九死一生”,郑旭著的这本《创业突围(跨越企业成长的12个陷阱)(精)》带给你的是那个“生”的希望。 历时两年,访谈上百位企业家,深入调研数十家企业,总结出企业经营致命的12个陷阱。 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结合中国企业成长环境,全局破解创业难题。 书评(媒体评论) 硅谷汇集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成为全球创新 高地,而中国也在努力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让 科技转变为令千万人受益的科技产品是非常漫长的 过程,不断有人失败。《创业突围》总结了中国新 一代企业家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困 境和难点,并且给出了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我想 把这本书推荐给正在成长的企业家,希望能对他们 有所帮助。 ——硅谷文化的灵魂、《硅谷百年史》《人类 2.0》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 这本书非常值得创业者、EMBA学员和投资人阅 读。人们津津乐道于创业成功的故事,却难以复制 他人的成功。现实中数量更多的是失败,原因林林 总总、五花八门,但我们一直都缺乏对这些失败的 案例进行系统总结。郑旭老师有着多年创业教学经 历,归纳出创业中的这些陷阱,贴近实际,角度独 特,很有借鉴价值与实战指导意义。避免掉入这些 “坑”,能让你的创业更加顺利! ——赛领资本董事总经理余焕 创业是血淋淋的。如果你读完《创业突围》, 你一定会认同这句话,再没有人可以像作者那样把 惊心动魄的创业交锋如此细致地抽丝剥茧地展示出 来,让我们得以正视真相,豁然开朗。如果你打算 创业或者已经是一名创业者,我劝你读完这本书, 它会让你在猝不及防的危险面前有所准备。 ——景域集团董事长、“驴妈妈”旅游网创始 人洪清华 《创业突围》是难得一见的创业指导佳作。作 者集八年创业教育之功,通过真实生动的失败案例 ,给予创业者高屋建瓴的指导。早日阅读本书,也 许能为创业者减少上千万元的损失。失败和挫折是 创业者的必修课,建议创业团队把这本书列为必读 书集体学习。 ——《福布斯》中国前主编刘瑞明
精彩页 后来,我不仅让他负责后勤管理,还让他负责生产的业务。虽然他的管理经验不够丰富,但我相信他会不断成长。他与公司风雨同舟,一起克服创业路上的艰难险阻,就如游戏闯关一样,每闯过一关就有巨大的收获。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检验一个人品质的标准。慢慢地,从其他同事的口中,我觉察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他有很强的“地盘”意识,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别人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随着“大权在握”,他开始营造“自己的天地”,与其他部门的交往越来越强势,甚至会说出“我的人谁敢得罪”“我的部门就是要占便宜的”之类的话。别的部门都很怕跟他打交道。他甚至逐渐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对公司的规定视而不见,他曾经公开向我表示,对他个人以及所属的部门完全没必要考核细化,只要他与部门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就行。换句话说,公司的考核流程已经对他与他管理的部门不适用了,俨然他就是在经营一个“独立的王国”,公司对他管理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样的情况如果放在其他公司,或许A早就被开除了,但我是一个念旧的人,我认为A是公司的元老,功勋卓越,一路风雨同舟走过来,现在公司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我又如何能做出开除他的决定?我不想别人在背后说我是个无情无义、过河拆桥的人。于是,我容忍了他。 但事实证明,人要是带着感性思维做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我越是容忍他,他越肆无忌惮:公司的会议寻找各种理由不参加,即便参加也心不在焉,对公司安排的事务也没有以前那么尽心尽力了,执行力减退。最典型的事就是对仓库的管理越来越松弛,越来越混乱。我们公司的仓库是一栋三层楼房,共有两千多平方米,算是比较大的仓库了。当时考虑到公司进出的物品比较多,而且常有客户来参观,因此租赁一个大仓库比较合适。最初,这个仓库是日本人租赁的,由于日本人注重细节,讲究干净,因此,一栋三层楼房被日本人收拾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甚至每个台阶上都用日语标识,大体意思要赤脚上楼,进入之后,给人赏心悦目、舒畅明亮之感。他接手仓库之后,开始还算整齐干净,时间一久,我带人去检查的时候发现,地面肮脏、灰尘堆积、乌烟瘴气,脚一踩,灰尘腾空而起如烟雾弥漫一般,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令人难以忍受。物品的摆放乱七八糟,毫无头绪,杂乱无章。任何人只要进去都会厌恶,公司的财务人员去盘点物品,每次都想逃回来,直言盘点物品是在受罪,是在地狱中煎熬。 我希望用时间改变他 当时,我觉得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虽然工作缺少了激情,缺少斗志,缺少执行,但很可能是由于他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仓库造成的,这也情有可原。于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他网开一面,宽容了他的错误。为了改变他的工作态度,我给他提出了要求,特别强调盘点物品,检查卫生是重中之重。P6-7 |